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霸淩痛心扉,有我也有你

還記得去年年底刷屏的一篇文章嗎?《每對母子都是生死之交, 我要陪他向校園霸淩說NO!》當時大家又驚又怕:驚的是堂堂北京的重點小學, 居然也有霸淩現象;怕的是家長要是發現不及時, 對孩子的肉體和心靈的傷害難以估量。

非親耳所聞, 我們無法知曉, 21世紀仍然有許多無處喊冤的靈魂。

非親身經歷, 我們無法想像, 在家庭和學校, 在眾目睽睽之下, 會發生諸多的傷害。

被孤立的孩子

孩子被霸淩的原因很多:因為胖、因為醜、因為笨、因為成績太差……總之, 家庭條件不好, 學習不好的孩子, 容易受霸淩。 但是很多人忽視了, 尖子生, 太拔尖或者太漂亮, 也容易遭到嫉妒而被霸淩, 甚至不是來自同學, 而是來自老師!

升入高一, 我想當班長, 因為我想引起孔博的注意, 我從初中就喜歡的一個男生。

我初中一直是文娛委員, 活潑話多, 歌唱的也好。 在家裡, 我們也是喜歡討論事情,

媽媽鼓勵我說出自己的意見。 所以, 我還是有底氣去競選。

誰料到第一節生物課, 李老師就看不上我。 她拿著教鞭指著我:“你看看自己的那張臉, 披頭散髮, 人不人鬼不鬼的, 不用化妝就能去演《聊齋》, 對, 就演那個前面是頭髮, 轉過來還是頭髮的女鬼!哈哈!”

我15歲的人生裡, 從來沒有這樣示眾受辱, 自然沒勇氣去競選班長。

後來被媽媽知道了真相, 她提著精心準備的禮品去找李老師。 於是我爸媽變成貪官污吏, 我是行賄份子。 李老師成為清高廉潔, 剛正不阿的典型。 我成為讓人厭惡的官二代——雖然我父母都不是官員。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

很多學生會因為喜歡某位老師而學好一門課, 也有因不喜歡老師而荒廢一門課。 老師的一言一行, 可能對學生影響一生。

家庭和社會賦予了老師對學生巨大的控制力, 所以當面對老師的霸淩時, 絕大多數孩子都不知所措。 家長要看到並體察孩子們的困境, 並及時予以援手, 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上面的故事是真實的案例,

來自陳嵐的新書《我們為什麼被霸淩?》這個故事的結局是美好的:最後在媽媽的幫助下, 事實大白於天下。

可惜的是, 在《我們為什麼被霸淩?》這本書的15個真實案例裡, 絕大多數是觸目驚心的, 傷痕累累的受害者。 看的我是毛骨悚然, 後背冰冷。

可是我不得不看,
因為我是家長, 我需要瞭解可能的情況, 並找到保護孩子的方法。

99%的霸淩事件都可歸因於家庭教育!當霸淩發生時, 父母的愛, 是孩子最後的庇護所。

是的, 每個被欺負的小孩是很可憐的, 但是施暴者其實也很可憐, 因為他在家裡得不到足夠的愛, 才把怨氣發洩到外面。 其中《哈洛的猴子》就是這樣的故事, 受害者小芳特別的慘, 無人給她做主, 被人欺負的連狗不如。 而施虐者身世也很慘, 在家受盡欺辱, 把這份恨發洩到比她弱小的小芳身上。

很多留守兒童, 因為父母不在身邊, 極有可能被人霸淩而無法獲得家庭支持;而欺負人的, 也無法及時獲得有效的管教約束。

家長不要以工作忙、沒時間為由把孩子推給學校。 家長必須重視對孩子的引導教育。

有些家長還以自家孩子沒吃虧為喜,孰不知霸淩行為損害的不僅是被霸淩的一方,對肇事一方的成長也有負面作用。

被欺負大的孩子成年後性格上會有瑕疵,進而在職場、在社會上依然處於被支配者的角色。也就是說,其實霸淩不止在校園,它無處不在。

從小欺負我們的熊孩子長大了,他們成了熊父母,繼續用他的熊孩子禍害我們的孩子。我們如果不自省,也會教出熊孩子,冤冤相報。

一定教會孩子怎麼去愛別人,愛這個世界。遇到問題時“要始終記得,這一切不是你的錯”。

後記

《我們為什麼被霸淩?》是本讓我們看幾眼就放下,放下又拿起來看的書。15個例子,活生生的人,各種遭遇,讓人難以繼續看下去……可是他們每個人都讓人同情,讓人牽腸掛肚,讓人有種去保護的衝動。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好好的讀一下這本書,讓我們的生活少一些霸淩,多一些快樂。

作者:陳嵐,作家,主持人,兒童公益組織“小希望公益聯盟”創辦者,先後創立多家青少年保護機構,女性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研究者。

家長必須重視對孩子的引導教育。

有些家長還以自家孩子沒吃虧為喜,孰不知霸淩行為損害的不僅是被霸淩的一方,對肇事一方的成長也有負面作用。

被欺負大的孩子成年後性格上會有瑕疵,進而在職場、在社會上依然處於被支配者的角色。也就是說,其實霸淩不止在校園,它無處不在。

從小欺負我們的熊孩子長大了,他們成了熊父母,繼續用他的熊孩子禍害我們的孩子。我們如果不自省,也會教出熊孩子,冤冤相報。

一定教會孩子怎麼去愛別人,愛這個世界。遇到問題時“要始終記得,這一切不是你的錯”。

後記

《我們為什麼被霸淩?》是本讓我們看幾眼就放下,放下又拿起來看的書。15個例子,活生生的人,各種遭遇,讓人難以繼續看下去……可是他們每個人都讓人同情,讓人牽腸掛肚,讓人有種去保護的衝動。希望每個家長都可以好好的讀一下這本書,讓我們的生活少一些霸淩,多一些快樂。

作者:陳嵐,作家,主持人,兒童公益組織“小希望公益聯盟”創辦者,先後創立多家青少年保護機構,女性及兒童心理健康發展研究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