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宰相想讓舅舅升官,舅舅卻再三推辭,四個字道出了原因

楓葉吹兮, 微風蕭瑟, 大家好, 我是楓葉吹兮。 俗話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在不久前的《人民的名義》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不僅當今是這樣, 古代更是少不了, 但是在晚唐卻出現了個例。

晚唐的宰相畢諴原本家境貧寒, 到了咸通初年(860年), 已經做到宰相的位置了, 覺得自己不應該有窮親戚。 而此時他的舅舅還是太湖縣伍伯, 因此畢宰相想提拔自己的舅舅, 以便 和自己的地位相匹配。 他多次派人委婉的提醒舅舅辭去差事、自己為他授官, 誰知他的舅舅一次都沒聽進去。

畢宰相為此特別任命候選官員楊載為太湖縣令, 囑咐其到任後一定要勸說自己的舅舅, 並將舅舅送到京城來。 上級交代此事, 有事關上級的舅舅, 自然非同小可。 楊載一到任就找到宰相的舅舅, 詳細轉達了畢諴的意思。 然而這位舅舅直接不領情, 一上來就拒絕了。 這可怎麼辦?楊載急的如熱鍋上的螞蟻, 三番五次好言相勸。 最終, 舅舅看這位楊縣令是不達目的不甘休, 道出了不願意讓外甥給自己升官的秘密:“挺知足的。 ”看楊縣令大惑不解, 他繼續解釋道:“我現在每年秋夏都有朝廷給的六萬錢的事例錢, 一輩子過得很優厚了, 我不明白自己還要升什麼官?”

古代因為掙錢的管道較少, 所以有種不好的傾向“千里做官只為財”。 畢諴的舅舅確認為:當了大官雖然可以有更多的收入, 但是隨之而來樛氏繁雜的事物, 萬一沾上貪贓枉法的事遲早胡東窗事發, 哪有在太湖縣衙門當伍伯坦蕩呢?總之就是你只看到升官的好,

我擔心它給我的禍。

儘管這位舅舅沒有太大的為官志向, 但和那些貪贓枉法的官員相比, 他起碼不會謀求巨額的貪腐。 唐朝滅亡是西元907年, 畢諴舅舅說出“挺知足的”這句話的時候, 距離唐朝的滅亡只剩下四十多年的時間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