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清代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明珠——喬家大院

喬家大院全稱山西祁縣喬家大院民俗博物館, 位於祁縣城東12公里處的喬家堡村, 是一座彙集晉商歷史風貌、反映明清時代特色的民居精品,

具有很高的建築美學和居住民俗研究價值, 被譽為“清代北方民居建築史上的一顆明珠”。 這裡曾是晉商巨賈、儒商驕子喬致庸的故居, 如今是傳承華夏文明、展現北方民俗的博物館。

1984年9月, 祁縣縣委、縣政府決定籌備成立祁縣民俗博物館。 1986年11月1日, 祁縣民俗博物館對外開放, 成為全國最早設立的民俗專題博物館之一。 此舉引領了晉商大院開發旅遊的先河。

喬家大院在發展、恢復過程中, 形成“四堂一園”格局, 即在中堂、德興堂、寧守堂、保元堂及花園, 占地總面積24000餘平方米。 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 距今有200多年的歷史, 占地面積10642平方米, 共有6座大院, 20進小院, 313間房屋, 呈雙“喜”字形, 是一座全封閉城堡式建築體, 屋與屋銜接, 院與院相連, 一磚一瓦、一木一石都體現了精湛的建築技藝;德興堂呈“壽”字結構, 共有5個大院, 8個小院, 159間房屋;寧守堂和保元堂共有7個大院, 13個小院, 259間房屋;花園內的亭、台、樓、榭風格古樸。

大院內有各類藏品4000餘件, 珍品有王鐸、傅山、劉墉等名家的書法力作, 有仇英、黃慎、陳洪綬等名家的繪畫精品, 有漢代銅鏡、北齊陶俑等國家珍貴文物。 其中, 犀牛望月鏡、九龍燈、萬人球三件珍品最為公眾熟知。

清代鐵梨木犀牛望月鏡

由鏡面、鏡托、犀牛、底座4部分組成。 鏡面為圓月形, 鏡框由6塊滾圓弧形構件榫結而成, 鏡托為高浮雕祥雲形, 犀牛為臥姿, 頭部上仰, 雙目望月, 底座為高浮雕山石。 “犀牛望月”出自一個民間故事。 相傳犀牛原是一名天將, 因犯天規被逐下凡, 變為犀牛, 在凡間飽受艱辛, 因而常常思念天宮生活, 於是一到夜晚便仰望月宮, 希冀再回天界。

人們取“犀”之諧音為“喜”, 而犀牛本為天將, 有喜從天降之意, 故以此為題材, 製作成鏡, 以求喜慶吉利。 該文物選材碩大考究, 工藝繁簡有度, 造型生動獨特, 為館藏之重器, 國家之珍品。

清代紅木九龍燈

通高0.91米。 燈之主體上下通軸, 共分3層。 上層為葫蘆形掛鈕, 其下有4條龍,龍首高昂,龍身盤曲;中層為八棱八面形燈身,其中四面為玻璃風景畫,四面為水銀玻璃;下層有5條龍,其中4條龍首向上,龍身呈“卍”字形,並能轉動、伸屈。另有一條龍首向下,能四面轉動,龍身盤於主軸。在下層的4條龍頭上均有燈檯、蠟簽。如果把龍頭上的蠟燭點燃,燭光自然會輝映在燈體的水銀鏡上,然後再把9條龍轉動起來,就像噴火的蛟龍,蜿蜒盤旋,環繞舞動。綜觀全器,製作工藝精雕細刻,結構造型獨具匠心,是一件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的木雕藝術精品。

萬人球

清晚期文物,由水銀玻璃製成的球形鏡。萬人球懸掛在屋頂時,房間內有每個角落影像都能映入其上,是當時的一種時尚室內裝飾品。

喬家大院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還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優秀文博單位、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山西十大文化品牌等。喬家大院以建築格局的精巧,民俗文化的傳承,晉商精神的魅力,凸現出大院特色,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羅名貞

其下有4條龍,龍首高昂,龍身盤曲;中層為八棱八面形燈身,其中四面為玻璃風景畫,四面為水銀玻璃;下層有5條龍,其中4條龍首向上,龍身呈“卍”字形,並能轉動、伸屈。另有一條龍首向下,能四面轉動,龍身盤於主軸。在下層的4條龍頭上均有燈檯、蠟簽。如果把龍頭上的蠟燭點燃,燭光自然會輝映在燈體的水銀鏡上,然後再把9條龍轉動起來,就像噴火的蛟龍,蜿蜒盤旋,環繞舞動。綜觀全器,製作工藝精雕細刻,結構造型獨具匠心,是一件集美觀和實用於一體的木雕藝術精品。

萬人球

清晚期文物,由水銀玻璃製成的球形鏡。萬人球懸掛在屋頂時,房間內有每個角落影像都能映入其上,是當時的一種時尚室內裝飾品。

喬家大院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國家文物局公佈為國家二級博物館,還被評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優秀文博單位、山西省十佳旅遊景點、山西十大文化品牌等。喬家大院以建築格局的精巧,民俗文化的傳承,晉商精神的魅力,凸現出大院特色,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作者:羅名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