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秦、大食、大夏、大宛、身毒、安息等國名都是現在的哪個國家?

古人在歐亞大陸的交流其實是超乎我們的想像的, 而古代中國對世界各國的稱呼與今天多有不同, 比如:大秦、大食、大夏、大光等等, 那這些國名都是今天的什麼地方呢?

1、大秦

這裡的大秦自然不是秦始皇的秦王朝, 而是羅馬帝國。 為什麼稱羅馬為“大秦”呢?

我們來看《後漢書·西域傳》中對羅馬的記載:其王無有常人, 皆簡立賢者。 國中災異及風雨不時, 輒廢而更立, 受放者甘黜不怨。 其人民皆長大平正, 有類中國, 故謂之大秦。

大秦——羅馬帝國

《中國歷史大辭典》中是這樣解釋的:漢朝之時, 中亞、北亞人習稱中國為“秦“”, 因羅馬國勢強盛, 文物、制度堪與中國媲美, 故呼之為大秦。

用大秦這個稱呼稱羅馬一直用到了明朝時期。

2、大食

大食, 即與唐朝同時崛起的阿拉伯帝國, 唐朝稱之為大食, 是波斯語tazi的音譯。

大食分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 以服飾的顏色區分。

大食——阿拉伯帝國

白衣大食即倭馬亞王朝(西元661年—750年), 首都大馬士革

黑衣大食即阿拔斯王朝(西元750年—1258年), 首都巴格達

綠衣大食即法蒂瑪王朝(西元909年~1171年), 首都開羅

大食的三國時代

嚴格來說, 阿拔斯王朝崛起後, 倭馬亞王朝並沒有消失, 而是退居西班牙, 史稱“後倭馬亞王朝”。 而法蒂瑪王朝則是阿拔斯王朝衰落後分裂的諸多帝國之一。

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曾經共存, 猶如中國的三國時代。

3、大夏

大夏, 是漢朝之時的西域古國名, 位置在今烏茲別克斯坦東南部、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斯坦北部,

西方人也稱之為“吐火羅斯坦”(Tokhārestan)。

大夏人可能是印歐人種的東支——塞種人的一支, 即古希臘文獻中的Tochari。 西元前140年左右, 包括Tochari在內的塞種人諸部自錫爾河南下, 滅了希臘一巴克特裡亞王國。 中國史籍將主要由塞種人諸部控制的巴克特裡亞地區稱為大夏。 “大夏”應為Tochari的漢譯。

《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大夏在大宛西南二千餘裡媯水南。 其俗土著, 有城屋, 與大宛同俗。 無大長, 往往城邑置小長。 其兵弱, 畏戰。 善賈市。 及大月氏西徙, 攻敗之, 皆臣畜大夏。 大夏民多, 可百餘萬。 其都曰藍市城, 有市販賈諸物。

4、大月氏

西元前5~前2世紀初, 月氏人遊牧於河西走廊西部張掖至敦煌一帶, 勢力強大, 是匈奴勁敵。

漢武帝元朔元年(西元前128年)漢使張騫至大月氏,

此後大月氏與漢朝往來漸密。

大月氏國內分為休密、雙靡、貴霜、胖頓、都密五部歙侯。

西元前 1 世紀初葉, 大月氏征服阿姆河以南的大夏。 至西元初, 五部歙侯中貴霜獨大, 建立貴霜帝國。

貴霜帝國與漢、羅馬、安息並立, 號四大帝國。

大月氏(貴霜)、安息(帕提亞)與大秦(羅馬)、漢

5、大宛

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亞國名,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游,也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原始居民似以塞種為主。

漢武帝聽說大宛出產好馬,于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命使臣攜帶金帛去換取,但換馬不成,使臣也被殺害。武帝怒,命大將軍李廣利率兵往討。並於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殺大宛王毋寡,從此大宛屬漢朝。

6、身毒

身毒,是西漢時中國對印度的稱呼,語出《史記·大宛傳》。

從東漢開始,印度被稱為“天竺”。

身毒——天竺——印度(孔雀帝國)

至唐朝,玄奘第一次根據“Indu”的讀音將其正名為“印度”,從此南亞次大陸被稱為印度,但天竺依然是別稱。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中記載:“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7、安息

安息即西方所謂的帕提亞帝國,是古代伊朗地區存在的與漢、羅馬、貴霜齊名的四大帝國之一。

安息(帕提亞)——伊朗

《史記·大宛列傳》中有對安息的記載: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為大國。

8、此外,中國對外國的稱呼還有

高麗——中國對朝鮮的古稱

扶桑/倭國——中國對日本的古稱

扶南/真臘——中國對柬埔寨的古稱

暹羅——中國對泰國的古稱

驃國——中國對緬甸的古稱

南掌 / 寮國——中國對老撾的古稱

呂宋——中國對菲律賓的古稱

羅刹——中國對俄羅斯的古稱

佛朗機——中國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古稱

紅毛夷——中國對荷蘭的古稱

5、大宛

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亞國名,位於帕米爾西麓,錫爾河上、中游,也就是今烏茲別克斯坦費爾幹納盆地。原始居民似以塞種為主。

漢武帝聽說大宛出產好馬,于太初元年(西元前104年)命使臣攜帶金帛去換取,但換馬不成,使臣也被殺害。武帝怒,命大將軍李廣利率兵往討。並於太初四年攻克其首都,殺大宛王毋寡,從此大宛屬漢朝。

6、身毒

身毒,是西漢時中國對印度的稱呼,語出《史記·大宛傳》。

從東漢開始,印度被稱為“天竺”。

身毒——天竺——印度(孔雀帝國)

至唐朝,玄奘第一次根據“Indu”的讀音將其正名為“印度”,從此南亞次大陸被稱為印度,但天竺依然是別稱。

《大唐西域記·印度總述》中記載:“詳夫天竺之稱,異議糾紛,舊雲身毒,或曰賢豆,今從正音,宜雲印度。”

7、安息

安息即西方所謂的帕提亞帝國,是古代伊朗地區存在的與漢、羅馬、貴霜齊名的四大帝國之一。

安息(帕提亞)——伊朗

《史記·大宛列傳》中有對安息的記載: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數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麥,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屬小大數百城,地方數千里,最為大國。

8、此外,中國對外國的稱呼還有

高麗——中國對朝鮮的古稱

扶桑/倭國——中國對日本的古稱

扶南/真臘——中國對柬埔寨的古稱

暹羅——中國對泰國的古稱

驃國——中國對緬甸的古稱

南掌 / 寮國——中國對老撾的古稱

呂宋——中國對菲律賓的古稱

羅刹——中國對俄羅斯的古稱

佛朗機——中國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古稱

紅毛夷——中國對荷蘭的古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