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冠心病“幽靈”般威脅著小心臟,國醫大師辯證妙方從根治療

【組成】生葛根15g, 丹參30g, 赤芍15g, 川芎10g, 紅花10g, 片薑黃12g, 生黃芪18g, 懷牛膝12g, 川續斷15g桃仁6g, 降香6g, 生山楂12g。

【功用】活血化瘀, 行氣通絡。

【適應證】瘀血阻滯, 胸痹。

【顏氏臨證心得】曾治吳某, 男, 65歲。 2006年5月29日。 病史:既往有高脂血症、胃切除2/3病史, 1994年診斷為心肌供血不足, 1999年10月診斷為冠心病、左前降支阻塞、頸椎病。 現症見胸痛胸悶, 口幹欲飲, 納、便尚調。 舌暗, 根苔微膩, 舌下紫, 脈弦滑。 辨證:胸痹(瘀血阻滯)。 治則:活血化瘀, 行氣通絡。 方藥:生葛根15g, 丹參30g, 赤芍15g, 川芎10g, 紅花10g, 片薑黃12g, 生黃芪18g, 懷牛膝12g, 川續斷15g, 桃仁6g, 降香6g, 生山楂12g。 水煎服, 7劑。 二診:2006年6月5日。 胸悶, 頭暈近日作服藥口幹已輕, 溲黃, 多夢, 根苔微白膩, 舌下紫。 治宜活血化瘀, 平肝行氣。 方藥:白菊花10g, 生葛根15g, 丹參30g, 赤芍15g, 川芎10g, 紅花10g, 片薑黃12g, 生黃芪18g, 懷牛膝12g, 川續斷15g, 降香6g, 生山楂2g。 水煎服7劑。 三診:2006年6月12日。 口幹苦已止, 眠可, 頭暈胸悶已減, 納、便調, 根苔微白膩, 舌下紫, 脈弦細。 治宜活血化瘀,

平肝息風。 方藥:天麻10g, 白菊花10g, 生葛根15g, 丹參30g, 赤芍15g, 川芎10g, 紅花10g, 片薑黃12g.生黃芪30g, 懷牛膝12g, 川續斷15g, 降香6g, 生山楂12g。 水煎服, 7劑。 服藥後頭暈發作, 故加平肝之天麻、菊花而收效。

【解讀賞析】心絞痛為冠狀動脈供血不足, 缺血與缺氧所引起的陣發性的前胸壓榨性疼痛。

其直接因素, 是在缺血缺氧的情況下, 心肌內積聚過多的代謝產物, 如乳酸、丙酮酸、磷酸等酸性物質, 或類似激肽的多肽類物質, 刺激心臟內自主神經的傳人纖維末梢, 經胸交感神經節和相應的脊髓段, 傳至大腦, 產生疼痛感覺。 典型心絞痛發作是突然發生的位於胸骨體上段或中段之後的壓榨性、悶脹性或窒息性疼痛, 亦可能波及大部分心前區, 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內側, 達環指和小指, 偶可伴有瀕死的恐懼感覺, 往往迫使病人立即停止活動, 重者還出汗。 不典型的心絞痛, 疼痛可位於胸骨下段、左心前區或上腹部, 放射至頸、下頜、左肩胛部或右前胸, 疼痛可很快消失, 或僅有左前胸不適發悶感。

《靈樞·五邪》指出, 本病“邪在心,

則病心痛”。 《金匱要略》提出了胸痹病名, 並謂:“陽微陰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責其極虛也。 今陽虛知在上焦, 所以胸痹心痛者, 以其陰弦故也。 ”“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氣, 寸口脈沉而遲, 關上小緊數, 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顏先生治療心絞痛的經驗認為, 心絞痛屬於中醫學“胸痹”之範疇。 究其病因, 大多由於上焦陽虛, 寒鬱氣凝所致。 醫聖張伸景所謂“陽微陰弦”, 正是陽氣不足、陰寒內盛的脈象。 蓋胸中位居上焦, 內包心肺, 諸陽皆受氣於胸中, 而轉行於背, 所以上焦陰盛陽微, 陽氣不得煦化, 以致氣痹不行, 就產生了痹痛短氣等症。

因病人的體質不同, 病邪的輕重不一, 可表現出種種不同的症狀。 例如痰飲上逆, 就可於胸痹心痛中兼見不得臥或胸滿脅下逆搶心等症狀;若寒邪內盛, 則發生劇烈的陣發性或牽引性胸脘痛;如陽氣本虛, 則可發生虛痞、虛滿等現象在這些不同的症狀中, 必須辨別輕重虛實, 隨症施治。 偏於痰飲的, 重於祛痰;偏於氣結的, 主於行氣;劇痛或綿延不已的, 治用辛熱祛寒。《醫經精義》曰:“心為火髒,火氣宣明,則能化生血液,流暢筋脈,血脈流行,則其志常喜”。在處方用藥方面,多著眼“通”字,以調暢氣血而安臟腑為治則。常以黨參、黃芪補益心脾,丹參、赤芍、降香、川芎調理氣血。

在治療胸痹時,提倡首先辨明胸痹之虛實,然後根據其虛實所在進行辨證論治。在活血通脈、益氣養心等常法之外靈活應用祛痰諸法。胸痹發作之輕證,症見肢體懈怠,痰多氣短等,治宜理氣寬胸,芳香化濁,行氣與化濕並重,方選柴胡疏肝湯、二陳湯、瓜蔞薤白白酒東加減之類。胸痹發作稍重,邪盛正亦不虛之候,見症較前為重,且濕濁之象更著,治宜用張仲景瓜萎蓮白半夏東加味,酌加竹茹、貝母、紫苑、款冬花等清化熱痰之類。

本文案例出自盧祥之著述的《國醫大師顏正華經驗良方賞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治用辛熱祛寒。《醫經精義》曰:“心為火髒,火氣宣明,則能化生血液,流暢筋脈,血脈流行,則其志常喜”。在處方用藥方面,多著眼“通”字,以調暢氣血而安臟腑為治則。常以黨參、黃芪補益心脾,丹參、赤芍、降香、川芎調理氣血。

在治療胸痹時,提倡首先辨明胸痹之虛實,然後根據其虛實所在進行辨證論治。在活血通脈、益氣養心等常法之外靈活應用祛痰諸法。胸痹發作之輕證,症見肢體懈怠,痰多氣短等,治宜理氣寬胸,芳香化濁,行氣與化濕並重,方選柴胡疏肝湯、二陳湯、瓜蔞薤白白酒東加減之類。胸痹發作稍重,邪盛正亦不虛之候,見症較前為重,且濕濁之象更著,治宜用張仲景瓜萎蓮白半夏東加味,酌加竹茹、貝母、紫苑、款冬花等清化熱痰之類。

本文案例出自盧祥之著述的《國醫大師顏正華經驗良方賞析》。本書內容簡約,樸實,詳細記錄了歷代中醫藥專家臨床經驗和感悟,小扁鵲非常敬佩這些願意公開自己秘密醫術的名老中醫教授,相信大家也會非常喜歡。謝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