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新手必讀!魚缸基礎配置玻璃,溢流,過濾,濾材……

作者:不做龍奴

1

做缸

做缸簡單, 打膠一粘, 玻璃用厚點, 有些氣泡也沒關係;

1米5缸四面12底15, 1米8到2米5四面15底19;

拉筋隨主缸四面玻璃厚度, 寬度8到10釐米, 魚缸較小用日字, 魚缸長了用目字。

上面那幾個參數, 基本都是1.5到2倍于安全數值, 打膠技術差點也不會破, 2米以下的魚缸, 兩端水位高低落差1到2釐米, 也不會破。

當然, 用比我那個參數薄的玻璃也能, 新手去搞挑戰沒什麼太大意義。 你們就別再戰戰兢兢的為一點水位落差, 幾個氣泡晚上擔心的睡不著覺了, 還有雙底魚缸夾層出氣泡是正常的, 別折騰了, 不會漏的。

拉筋一般距離魚缸頂部2到3釐米, 短的下層, 長的上層。

魚缸上包邊條要遮擋過水位1釐米, 遮不住的話, 看魚水面反射燈光, 晃眼睛。

水位線距離拉筋一般5到7釐米差不多了, 要撞15釐米一樣撞, 再不放心就在拉筋邊上粘條泡沫雙面膠。

溢流方式有三角溢流、四角溢流、測溢流、三重溢流四種溢流方式吸附,

距離相差也就5釐米左右的半徑, 三角和四角溢流兩塊玻璃縫控制不好的話, 效果不一定能達到。 我基本只用三重, 純屬個人喜好而已, 好壞優劣差距甚微, 我圖美觀方便。

2

濾材

水泵流量1米5的4500到6500, 用8000也行, 10000就有點過了;1米8用6500到10000;2米的8000到12000。

新人用大泵, 因為新人胡亂投食, 水裡面殘食多, 大泵多迴圈幾圈, 更容易帶走殘食到底濾。 能克制投食欲望的用小泵, 消化細菌需要水緩慢而均勻的流過濾材, 流量大了細菌不好著床。

底濾白棉不是越厚越好, 一層就好。 白棉作用是隔離大顆粒殘食魚便, 使之分離於水體, 不至於腐爛而對水造成二次污染, 白棉厚了堵水, 垃圾等於泡在水裡發酵。 細小顆粒狀魚便殘食就讓它到濾材裡去培菌, 不要的渣滓會沉澱到底濾強排那裡去的, 所以換水就用底濾強排換水。

濾材不要全用no1, 那個no1屬於培菌和礦物質輸出2合1複合型濾材, 有一格就夠了;藤棉是最便宜的中性濾材, 其餘陶瓷環細菌屋都是中性多空培菌濾材,

礦物質輸出濾材就用麥飯石、火山岩可以了。

石英石、火山岩那類屬於鹼性濾材, 按比例配置調整ph用的, 新缸新魚新濾材新手少碰吧。 新手濾材以中性濾材配礦物質輸出濾材最安全, 比例為4比1。 三格子半中性濾材, 半格子麥飯石, ph值前3個月高不過8.5底不下5.5就不用在意,

不過2天之內高低起伏不要超過0.8。

3

飼養

開始一周水溫最好在25度左右, 這個溫度適合硝化菌生長, 硝化菌穩定後水溫22到25就好。 28度養魚也不錯, 不過有時候魚有點小病, 28度再升溫, 效果不是很明顯。

燈光關鍵也尋常。 飛利浦三基色是常備燈, 或者說色溫6500k的燈管屬於常備燈, 不一定非用飛利浦三基色, 一樣是半年換一套。 金龍那就白光不用換了, 紅龍日常也可以三基色, 發色的時候換紅管, 日常一紅一白最好。 光照晚上還是關了吧, 小龍燈照長一點可以。

換水一般一個禮拜至少換掉五分之一,勤換水,少喂多次,這樣魚可以長的快一些。

玩了這麼多年,網上一陣子流行高溫養魚,一陣子流行低溫養魚,一陣子說低水位養龍不掉眼,一陣子又說大水體養龍體型好,一陣子說led好,一陣子又流行某種特定牌子的燈管。那些各種新奇又刺激的理論在每一個不同的時期充斥著各個版塊,其實那些都是各個領域高手在進行不斷的嘗試和創新。新手們可以追星,但是不必去模仿他們的玩法。

H

養魚階段

我總結玩魚第一個階段——水湊合,魚湊合

學習掌握投食換水的規律。水泵買大點,沒事少喂點,平時水溫不要太高,有問題就換水停食,再不行上30度,再不行下鹽,藥就不要輕易下了。下藥你又不會恢復水,醫好這個來那個的。

第二個階段——魚水交融

水養的到位了,魚也適應了,水清魚好,第二階段可以玩好點的魚了,死不了,狀態也能出來。

後面的階段你就可以去跟那些高手們去爭一爭——高溫好還是低溫好,大水體還是底水位,什麼燈好發色等等,隨便試,反正你養不死了,無非就是狀態好還是差,到那時候估計你就去不停換魚去了。

再往後走,你也不想跟誰比了,不會再去跟那些高手爭了,甚至懶得發言,不是看不慣瞧不起誰,每個人有自己順手的玩法、都是對的。

比如有的魚友喜歡看著一排排儀錶燈,看看熟悉的資料,資料稍微不對想都不用想就調好了,沒儀錶他不習慣。有的魚友他出極品出習慣了,他五八個月必出一條或者兩對極品,平時勤換水,每天喂兩三次也習慣了,平時習慣性網站逛逛,偶爾發現一條他看得上的三無,很隨意的就收了,很隨意的養著,也可以很隨意的出掉。

換水一般一個禮拜至少換掉五分之一,勤換水,少喂多次,這樣魚可以長的快一些。

玩了這麼多年,網上一陣子流行高溫養魚,一陣子流行低溫養魚,一陣子說低水位養龍不掉眼,一陣子又說大水體養龍體型好,一陣子說led好,一陣子又流行某種特定牌子的燈管。那些各種新奇又刺激的理論在每一個不同的時期充斥著各個版塊,其實那些都是各個領域高手在進行不斷的嘗試和創新。新手們可以追星,但是不必去模仿他們的玩法。

H

養魚階段

我總結玩魚第一個階段——水湊合,魚湊合

學習掌握投食換水的規律。水泵買大點,沒事少喂點,平時水溫不要太高,有問題就換水停食,再不行上30度,再不行下鹽,藥就不要輕易下了。下藥你又不會恢復水,醫好這個來那個的。

第二個階段——魚水交融

水養的到位了,魚也適應了,水清魚好,第二階段可以玩好點的魚了,死不了,狀態也能出來。

後面的階段你就可以去跟那些高手們去爭一爭——高溫好還是低溫好,大水體還是底水位,什麼燈好發色等等,隨便試,反正你養不死了,無非就是狀態好還是差,到那時候估計你就去不停換魚去了。

再往後走,你也不想跟誰比了,不會再去跟那些高手爭了,甚至懶得發言,不是看不慣瞧不起誰,每個人有自己順手的玩法、都是對的。

比如有的魚友喜歡看著一排排儀錶燈,看看熟悉的資料,資料稍微不對想都不用想就調好了,沒儀錶他不習慣。有的魚友他出極品出習慣了,他五八個月必出一條或者兩對極品,平時勤換水,每天喂兩三次也習慣了,平時習慣性網站逛逛,偶爾發現一條他看得上的三無,很隨意的就收了,很隨意的養著,也可以很隨意的出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