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著什麼急呢?孩子會長大的

「 壹姐兒說 」

“自己的孩子”VS“別人家的孩子”是很多父母八卦的日常。 孩子一出生, “比較”就開始了。

從幼兒時期說話走路的早晚比到入學後考試分數的高低。

這樣的“進行時”還可能發展為“將來時”, 一直比下去。

“望子成龍”的心態沒有錯, 但是別忘了, 愛因斯坦小時候還是個差生呢!

Carol的孩子今年讀大班了, 她並沒有隨波逐流。 而是讓孩子的成長遵從了他自己的規律和節奏。

這位淡定的媽媽用自己的故事告訴大家:慢一點, 不要緊, 孩子終將成長為你想要的樣子!接下來, 讓我們一起分享她的故事。

文|Carol

漫畫| 超人爸爸 西米

龍應台的《孩子, 你慢慢來》封面上寫著:“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 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 用他五歲的手指。 孩子慢慢來, 慢慢來。 ”

每次讀到這句話, 心中都有種莫名的感動。 對於孩子的教育, 我向來主張“慢慢來”。

九月開學, 我家孩子小蘇因為種種原因,

耽誤了孩子預備班(學前班)的報名, 他同齡的朋友大部分都進入小學部就讀了, 他還留在幼稚園讀大班。

有人搖著頭歎著氣:別耽誤了孩子。 孩子沒讀學前班, 恐怕小學入學就跟不上。 學前班影響小學, 小學影響中學, 中學影響大學……

是呀, 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知識, 學規則, 為上小學做準備, 我家孩子還在瞎玩兒……

但是, 我並不認為有多麼嚴重。 況且我內心深處是願意讓他多玩兒一年的。

對此, 我詢問過孩子的意見。 他說:只要有小夥伴, 還是喜歡幼稚園。

我還看了一些文章, 發現關於是否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利弊之爭曠日持久, 於是, 我決定把心放下, 踏踏實實等一年。

從小蘇出生到現在, 我堅持一點:孩子的任何事情都不用著急。

大人瞎使勁, 反而破壞了孩子自己的成長節奏。 花自然會開, 小朋友自然會長大。 所謂“無招勝有招”。 (媽媽比較懶!)

我認為, 只要孩子不傻, 該會的總能會, 晚點也沒關係。 而且有時候, 晚一點, 也不壞, 甚至可能更好!

俗話說的“三翻六坐七滾八爬”, 小蘇小時候沒一個趕上月份的。

5個月才會翻身, 第一次就翻到地上, 把半個腦袋都摔腫了。 6個月根本坐不起來, 墊上墊子勉強半躺。 8個月, 毫無要爬的跡象。

我安慰自己:孩子想爬自然會爬, 他都不急, 我急什麼。

果然, 10個月的小蘇, 開始以一種怪異的姿勢, 腹部著地, 匍匐前進。 然而速度飛快, 直竄到狗窩裡揪王小花(我家狗)的尾巴。

直到12個月, 小蘇才終於學會以四肢為支點爬。

社區裡一個奶奶, 說自家孫女10個月就會走路了。 而12個月的小蘇, 還沉浸在爬的世界裡, 必須得扶個東西才能單獨站立。

曾經有個媽媽跟我訴苦, 說教孩子走路可累了, 要整天彎腰, 扶著孩子, 腰都快斷了。

我聽後心想, 堅決不這麼教, 要走路, 自己學。 自己學會的才走得穩, 不容易摔跤, 摔了也能很快爬起來。

於是, 小蘇通過扶電視櫃練習了兩個月。 終於在1歲2個月時, 敢牽著大人的手出門走路。

走了兩天, 我試著放手讓他自己走。 他試著走了兩步, 然後居然開始一路小跑, 速度越來越快。

從此, 他在前面跑, 我在後面追, 成為社區一景。

小蘇說話也晚, 一歲半的時候, 同齡的小姑娘都可以說一句完整的話了, 他還只能單個詞兒往外蹦。

1歲10個月, 小蘇頭一次把名詞和動詞連起來, 伸手對我說“媽媽冒”, 意思讓我抱他, 不會變換聲母。

懷孕時, 我看《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 作者的女兒天天聽媽媽講故事, 四歲後就認識好多字了, 而且是“井噴式”的。

我也天天給小蘇講故事, 講到5歲多, “井噴式認字”這個奇觀還沒出現。

我雖然天天盼著他能快點認字,可以自己看書,可也絕不敢操之過急,更不會逼迫他。

至於數學,我們在家玩蛇棋和飛行棋,要擲骰子,所以6以內的加法他比較熟練,但是超過10就費勁了。

但是我有十足信心,他會遺傳我的數位邏輯能力,以後絕不會加減法都算不清楚。

所以,我等他慢慢來。

現在有種觀念:學什麼都要趁早。有種概念,叫“學習敏感期”,說每一種才藝,都有一個最佳的啟蒙年齡。

學鋼琴有最好的啟蒙年齡,錯過就沒有了;

學籃球有最好的啟蒙年齡,錯過就沒有了;

學英語最好從嬰兒語言敏感期開始,錯過了就沒有了……

我每次看到這些,就感覺自己好對不起孩子,估計給他錯過了一萬個敏感期吧!

但是仔細一想,又不是這麼回事。

在小蘇成長過程中,我唯一一次強制他學習的就是游泳了。

眼看著馬上就要學會了,他卻不肯下水了,怎樣威逼利誘都沒用。

我當時橫下一條心,非得讓他去上課。最後無濟於事,反而弄得我倆均疲憊不堪,親子關係嚴重受損。

我這才意識到問題所在:是不是因為我自己三十幾年都沒學會游泳,才這麼逼孩子?

是不是我擔心他這次沒學會游泳,以後學所有東西,都會半途而廢?

事實上,沒學會游泳的是我,常常半途而廢的也是我。

我認識到,是自己的焦慮感在作祟。而這焦慮感是如此強烈,已然讓我失去理性的判斷了。

孩子就算沒學會游泳,又有什麼大不了?又不是每天要渡河上學。何必因此讓孩子整天悶悶不樂呢?

我及時收回了手裡的鞭子。在孩子的專長培養上,我還是想要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牛蛙之殤》,才知道小朋友會得一種病叫“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

我就真見過一個小朋友,脖子時不時抽動一下,當時奇怪,現在才知道這是病。壓力多大,孩子才會得這樣的病啊!

回想自己小時候,7歲進入小學前,真是什麼都不會,10以內的加減法都算不明白。

別說學前班了,連幼稚園都沒正經讀。在小學入學前一天,我媽媽才教我學寫了自己的名字。

一開始,確實是成績不太好。別的孩子都考99,100分,我常常連95分都考不到。

但是我上課還是很專心的,老師講的都是我從沒接觸過的知識,所以分外好奇。

四年級之後,成績就變好了,沒有補習,沒有特別努力,就是按部就班。

沒有提前學認字,後來還是愛上了看書。沒有提前學算術,後來還是參加了數學競賽,並樂此不疲。

一直以來,我都對學習懷有一顆敬畏的心,並始終保持熱情。

現在小蘇不到6歲,就算這一年少學一點,他未來要讀十幾二十年的書呢,早一年,晚一年,又有什麼要緊呢?

往大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書本裡是學,泥土裡也是學!

正如“慢養”理念所說的:人生不是短跑,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看奧運會馬拉松比賽,有人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孩子的人生,還是讓他用自己的節奏和速度前進吧!

什麼時候快,什麼時候慢,什麼時候該停下來看一看,他知道,別人不知道,媽媽也不知道。

他的心裡,這一年,有夥伴,一起玩遊戲,一起騎車,就很快樂!

他也知道,明年就該讀小學了,讀小學就得上課了。

並且媽媽知道,他其實也在暗暗期盼著成為一個正式的小學生呢!

著什麼急呢?他會長大的。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我雖然天天盼著他能快點認字,可以自己看書,可也絕不敢操之過急,更不會逼迫他。

至於數學,我們在家玩蛇棋和飛行棋,要擲骰子,所以6以內的加法他比較熟練,但是超過10就費勁了。

但是我有十足信心,他會遺傳我的數位邏輯能力,以後絕不會加減法都算不清楚。

所以,我等他慢慢來。

現在有種觀念:學什麼都要趁早。有種概念,叫“學習敏感期”,說每一種才藝,都有一個最佳的啟蒙年齡。

學鋼琴有最好的啟蒙年齡,錯過就沒有了;

學籃球有最好的啟蒙年齡,錯過就沒有了;

學英語最好從嬰兒語言敏感期開始,錯過了就沒有了……

我每次看到這些,就感覺自己好對不起孩子,估計給他錯過了一萬個敏感期吧!

但是仔細一想,又不是這麼回事。

在小蘇成長過程中,我唯一一次強制他學習的就是游泳了。

眼看著馬上就要學會了,他卻不肯下水了,怎樣威逼利誘都沒用。

我當時橫下一條心,非得讓他去上課。最後無濟於事,反而弄得我倆均疲憊不堪,親子關係嚴重受損。

我這才意識到問題所在:是不是因為我自己三十幾年都沒學會游泳,才這麼逼孩子?

是不是我擔心他這次沒學會游泳,以後學所有東西,都會半途而廢?

事實上,沒學會游泳的是我,常常半途而廢的也是我。

我認識到,是自己的焦慮感在作祟。而這焦慮感是如此強烈,已然讓我失去理性的判斷了。

孩子就算沒學會游泳,又有什麼大不了?又不是每天要渡河上學。何必因此讓孩子整天悶悶不樂呢?

我及時收回了手裡的鞭子。在孩子的專長培養上,我還是想要他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慢來。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牛蛙之殤》,才知道小朋友會得一種病叫“小兒抽動穢語綜合症”。

我就真見過一個小朋友,脖子時不時抽動一下,當時奇怪,現在才知道這是病。壓力多大,孩子才會得這樣的病啊!

回想自己小時候,7歲進入小學前,真是什麼都不會,10以內的加減法都算不明白。

別說學前班了,連幼稚園都沒正經讀。在小學入學前一天,我媽媽才教我學寫了自己的名字。

一開始,確實是成績不太好。別的孩子都考99,100分,我常常連95分都考不到。

但是我上課還是很專心的,老師講的都是我從沒接觸過的知識,所以分外好奇。

四年級之後,成績就變好了,沒有補習,沒有特別努力,就是按部就班。

沒有提前學認字,後來還是愛上了看書。沒有提前學算術,後來還是參加了數學競賽,並樂此不疲。

一直以來,我都對學習懷有一顆敬畏的心,並始終保持熱情。

現在小蘇不到6歲,就算這一年少學一點,他未來要讀十幾二十年的書呢,早一年,晚一年,又有什麼要緊呢?

往大了說,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書本裡是學,泥土裡也是學!

正如“慢養”理念所說的:人生不是短跑,不是中長跑,是一場馬拉松!我們看奧運會馬拉松比賽,有人輸在起跑線上了嗎?

孩子的人生,還是讓他用自己的節奏和速度前進吧!

什麼時候快,什麼時候慢,什麼時候該停下來看一看,他知道,別人不知道,媽媽也不知道。

他的心裡,這一年,有夥伴,一起玩遊戲,一起騎車,就很快樂!

他也知道,明年就該讀小學了,讀小學就得上課了。

並且媽媽知道,他其實也在暗暗期盼著成為一個正式的小學生呢!

著什麼急呢?他會長大的。

- 版權聲明 -

壹父母所有原創內容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