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興隆咖啡

萬甯市南部與海南陵水縣相臨, 以牛嶺為界。 冬季, 北側的萬甯有時陰雨濛濛, 空氣濕潤寒冷, 而南側的陵水卻往往陽光燦爛, 氣候宜人。 興隆華僑農場以及周邊的南橋、三羅更、長豐等村、鎮, 正好位於這一特殊氣候的交界處, 既有萬寧的氣候特點, 又受陵水氣候的影響。 由於這種獨特區域的小氣候, 生長出來的咖啡豆才與眾不同, 品質優良。

興隆咖啡產地範圍內的太陽河發源於瓊中縣斬嶺, 流經萬甯境內進入興隆地區。 而興隆咖啡的主要產區處於太陽河中游, 河水清澈, 水質良好、無污染。 產地範圍屬丘陵地帶,

表土深厚, 土壤有機質豐富(含鉀), 適宜熱帶經濟作物生長。 肥沃的土壤和優良的水質是種植咖啡, 穩產、高產、質優, 味香的特別優勢。

興隆及周邊村、鎮分佈有常綠季雨林和溝穀雨林, 如青皮荔枝群落, 雞毛松群落, 綠楠群落等, 以及人工種植的各種經濟林帶, 形成豐富、四季常綠而有層次植被區域, 其中各種熱帶珍花異草向人們昭示著大自然的美麗。

綜上所述, 咖啡種子從國外引進、種植後, 在興隆的氣候、土壤、水質等自然條件的馴化下, 品質起了微妙的變化, 形成自己獨特的風味和口感, 並贏得國內外的好評。

興隆是個歷史悠久的地方, 據史料記載, 興隆原先居住的都是黎族人民, 當時人煙稀少。 但是, 這裡環境優美,

物產豐富, 氣候適宜, 冬無嚴寒, 夏無酷暑, 慢慢地吸引許多黎民百姓在此定居。 他們辛勤地開荒、墾地, 種植檳榔、香蕉等作物, 使該地逐漸演變成一個小集市, 當時的朝廷官員見狀高興地說, 這裡也興隆起來了。 人們覺得興隆的說法吉祥美好, 便將興隆當作這裡的稱謂, 流傳至今。

興隆咖啡的由來

我國咖啡種植歷史悠久, 至今已近100年, 最先引進栽培的是臺灣省, 其次是海南島(省)。 萬寧市最早種植咖啡是在民國初期, 華僑先後從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帶回咖啡籽, 在自家的房前屋後種植。

20個世紀50年代初, 萬寧縣咖啡種植面積僅有百畝左右。 為安置歸國華僑, 中央政府在萬寧市東海岸太陽河畔創辦興隆華僑農場,

開墾荒地, 發展經濟。 由於歸國華僑中的許多人, 在國外有種植和飲用咖啡的習慣, 他們將這種傳統和習慣帶到興隆, 並逐步影響了當地民眾, 從一家一戶、房前屋後的種植, 發展到集體經營。 1952年初, 創辦興隆華僑農場咖啡加工廠, 50年代中期農場開始大規模種植興隆咖啡。 1954年農場從馬來西亞引種中粒種咖啡, 開始加工咖啡粉, 雖然產量不多, 但興隆咖啡已經名聲在外, 深受人民群眾的高度評價。

興隆人培育出優良的咖啡, 形成了興隆咖啡文化, 完美地將咖啡這一外來飲品, 結合當地風情, 衍生為品味無窮的特色。

傳統焙炒加工工藝

興隆咖啡是焙炒咖啡, 之所以名揚中外, 久盛不衰, 是因為興隆咖啡的焙炒技術, 是在繼續東南亞傳統焙炒工藝的基礎上,

經過兩代咖啡人幾十年不斷的錘煉和提高, 形成了一套既原始又充滿神秘色彩的焙炒技術, 使興隆咖啡的飲料在顏色、芳香、口感上都具有獨特的風格。 同樣的焙炒工藝技術, 離開了興隆中粒種咖啡豆, 其焙炒出采的咖啡粉口感大不相同。

興隆咖啡的主要原料是興隆地區生產的中粒種咖啡豆, 加上適量的食鹽、奶油、優質白糖等到配料。 其主要加工工藝是:先把精選過的定量的咖啡豆放到特製的鐵鍋中焙炒, 當鍋中溫度和咖啡豆的熟度達到一定的“火候”時(這是炒咖啡師傅十幾二十年煉成的功力), 用風扇吹去種皮, 並依照工藝程序依次加入配料, 充分攪拌均勻, 再用小炊火炒至豆粒“夠火”後,

迅速取出並立即用風扇吹使其冷卻, 然後磨碎即成咖啡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