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綁腿曾是世界各軍廣大官兵的標配,為何會突然退出軍事舞臺?

大凡看過國產戰爭片的朋友都會發現, 從抗戰開始, 我國軍隊的廣大官兵給人的整體印象是, 軍裝雖然不奢華, 但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 那就是行軍作戰時, 人人打綁腿。

遠征軍綁腿

綁腿曾經是我軍最耀眼的裝備之一, 看上去就是那麼威風凜凜, 以至於後來在拍革命鬥爭題材影視片的時候, 如果出現了一列沒有打綁腿的士兵, 那就是很大的一個穿幫鏡頭。 綁腿在實際的軍事行動中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 特別是在沒有機械化部隊的時期, 全靠士兵兩條腿實現大規模運動作戰, 綁腿對於提高士兵行走能力功不可沒。

抗戰神劇照相

不僅僅我國軍隊, 外軍在軍需裝備上, 也曾依賴過綁腿, 這點, 從國外的影視劇中可以得到印證。 二戰時。 美軍還有士兵打綁腿, 日軍也有士兵打綁腿, 軍官則穿皮靴。

美軍綁腿

日軍綁腿

只是, 他們適應戰場形勢快, 更加及時將原始的綁腿更新為戰靴了, 這樣操作更容易, 也更安全。

巴頓將軍劇照

士兵打綁腿到底始於何時, 編者沒作具體考證, 但據說, 在現代化戰爭以前的先民, 就認識到護腿的重要性, 所以, 古時部隊裝備中也有綁腿一項。

《軍魂》劇照

有過戶外運動經驗的朋友都知道, 暴走、爬山時間久了, 雙腿就會不舒服, 有個形象的說法是, 雙腿灌鉛似的。 這些就是因為長時間用腿, 血液不回流所至。 打綁腿的目的就職促進血液回流, 保證用腿安全。

運動護膝

現在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遠行時,往往會配上彈力襪,其作用與行軍綁腿是一樣的。這種彈力襪的全名叫"分段壓力型彈力襪",其特點就跟上面講的打綁腿一樣,腳踝部彈力最緊,越往上越松。另外,現在的護腿、護膝、護腕等等小裝備,就是綁腿的升級版。

軍用護膝

打綁腿的具體做法很簡單,將醫用的彈力繃帶或一般的布條,從腳踝處開始,一圈一圈地往上綁,一直把整個小腿給綁完。這個方法既經濟,又有效,只要把腿綁好,就算走上很遠也不會覺得酸、脹、麻、重了,所以,才一直受到國共雙方部隊的青睞。

抗戰劇照

打綁腿的正確方法是,就是腳踝附近的部分要綁緊些,再往上就不用綁那麼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血液回流。以前新受訓時,都會有綁腿課。

綁腿的回憶

行軍綁腿也好,分段壓力型彈力襪也好,之所以都遵照下緊上松的原則,這是因為腳踝部的血液要回流,克服的重力作用最大,所以要綁得最緊;越往上,重力作用越小,所以可以綁松些。而且下面綁得緊,上面綁得松,這兩者的壓力差也有利於血液往上面回流。

綁腿

作為行軍打仗的軍人,綁腿的作用遠遠不止如此,它還有許多附加功能。比如:

防止山蟲螞蝗與荊棘,代替三角巾固定傷損的骨頭,多條綁腿布連接絞成繩索當爬高蕩遠的牽引繩,製作成簡易擔架的捆綁繩,捆綁俘虜的“刑繩”……可謂是小物件,大用途。

打著綁腿的從軍少年

就是這樣一種既經濟又護腿的傳統標配,為何突然就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呢?這還得從抗美援朝戰爭說起。

我軍在剛入朝作戰時是打著綁腿的,不過在與美軍作戰時,美軍的燃燒彈和遠距離噴火器卻給打著綁腿的官兵帶來血與火的教訓——因為那些火焰就像是紅孩兒口中吐出的三味真火(是化學燃燒劑),一旦沾身,無論你用沙子也好,滿地打滾也好,根本無法撲滅;如果士兵的衣服被點燃,那就只有眼睜睜看著被燒光,即使撲滅了,這些燃燒劑會造成嚴重燒傷甚至是深度燒傷,對於廣大官兵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

美軍火焰噴射器

唯一擺脫困境的辦法,就以最快的速度脫掉軍裝和褲子,但是,此時官兵腿上的綁腿卻發揮了極大的負作用,大量官兵因此付出了生命。這個教訓十分慘重,此後,在沒有明令禁止的情況下,為了適應新戰爭形勢,大家紛紛脫下了綁腿。

運動護膝

現在的戶外運動愛好者,遠行時,往往會配上彈力襪,其作用與行軍綁腿是一樣的。這種彈力襪的全名叫"分段壓力型彈力襪",其特點就跟上面講的打綁腿一樣,腳踝部彈力最緊,越往上越松。另外,現在的護腿、護膝、護腕等等小裝備,就是綁腿的升級版。

軍用護膝

打綁腿的具體做法很簡單,將醫用的彈力繃帶或一般的布條,從腳踝處開始,一圈一圈地往上綁,一直把整個小腿給綁完。這個方法既經濟,又有效,只要把腿綁好,就算走上很遠也不會覺得酸、脹、麻、重了,所以,才一直受到國共雙方部隊的青睞。

抗戰劇照

打綁腿的正確方法是,就是腳踝附近的部分要綁緊些,再往上就不用綁那麼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血液回流。以前新受訓時,都會有綁腿課。

綁腿的回憶

行軍綁腿也好,分段壓力型彈力襪也好,之所以都遵照下緊上松的原則,這是因為腳踝部的血液要回流,克服的重力作用最大,所以要綁得最緊;越往上,重力作用越小,所以可以綁松些。而且下面綁得緊,上面綁得松,這兩者的壓力差也有利於血液往上面回流。

綁腿

作為行軍打仗的軍人,綁腿的作用遠遠不止如此,它還有許多附加功能。比如:

防止山蟲螞蝗與荊棘,代替三角巾固定傷損的骨頭,多條綁腿布連接絞成繩索當爬高蕩遠的牽引繩,製作成簡易擔架的捆綁繩,捆綁俘虜的“刑繩”……可謂是小物件,大用途。

打著綁腿的從軍少年

就是這樣一種既經濟又護腿的傳統標配,為何突然就淡出了歷史的舞臺呢?這還得從抗美援朝戰爭說起。

我軍在剛入朝作戰時是打著綁腿的,不過在與美軍作戰時,美軍的燃燒彈和遠距離噴火器卻給打著綁腿的官兵帶來血與火的教訓——因為那些火焰就像是紅孩兒口中吐出的三味真火(是化學燃燒劑),一旦沾身,無論你用沙子也好,滿地打滾也好,根本無法撲滅;如果士兵的衣服被點燃,那就只有眼睜睜看著被燒光,即使撲滅了,這些燃燒劑會造成嚴重燒傷甚至是深度燒傷,對於廣大官兵的傷害是非常嚴重的。

美軍火焰噴射器

唯一擺脫困境的辦法,就以最快的速度脫掉軍裝和褲子,但是,此時官兵腿上的綁腿卻發揮了極大的負作用,大量官兵因此付出了生命。這個教訓十分慘重,此後,在沒有明令禁止的情況下,為了適應新戰爭形勢,大家紛紛脫下了綁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