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頂尖私立大學歸來 他拍荒誕默片致敬經典 推30餘沉浸式作品抓看客心

◆ 逍遙光影BOUNDLESSX創始人鶤鵬

文| 鉛筆道 記者 連然

►導語

“一個舉止紳士的男人, 一位打扮豔麗的女子, 端坐在酒店大廳一張桌旁。

兩人輕聲低語,

不多時, 相繼離開餐桌。 第三人登場, 將一包藥丟在杯中。

而此時的‘你’正跟著那位女子, 觀察她的表演在如何繼續, 並不知曉那杯被下藥的酒, 入了誰的腹中。 ”

這是戲劇《Sleep No More》中的一幕(改編自莎翁的《馬克白》)。 在這場劇裡, 觀眾可以戴好面具, 隨心所欲地跟在感興趣的演員後面, 看他會走向怎樣的結局。

鶤鵬被這部劇深深吸引。 沒有花裡胡哨的技術加持, 僅僅是內容表現形式的改變, 竟讓自己如此著迷。 這是他創業的靈感來源之一。

鶤鵬在2016年5月成立逍遙光影BOUNDLESSX, 這是一家“沉浸式內容實驗室”, 主要通過推動先鋒視聽藝術創作與沉浸式科技融合, 定義新的表達方式, 創作具有吸引力的內容讓觀眾沉浸其中。 其已拍攝製作《魔術師與小丑》、《最後的秘境》等三十餘部作品,

近期正陸續上線。

注: 鶤鵬承諾文中資料無誤, 為其真實性負責, 鉛筆道已備份錄音速記, 為內容客觀性背書。

優等生的蠢蠢欲動

鶤鵬是典型的“別人家孩子”。

鄰家的小孩還在哭鬧彆扭著不想去幼稚園時, 他已經乖乖背好了小書包走在路上。

一路順風順水地長大, 時刻自帶學霸光環。

影視家族長大的他, 從小耳濡目染。 愛過國學, 用古文作文;愛過編劇, 寫的劇本何止厚厚一遝。

但高考填報志願時, 父母的聲音在他耳邊溫柔地環繞, “報金融才有前途”。 他連忤逆之心都不曾動, 交了志願表, 被分數要求最高的工商管理專業錄取, 並最終獲得了香港浸會大學一等榮譽學士學位。

他說自己沒有反抗得頭破血流的青春叛逆期,

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

鶤鵬是家裡同輩孩子中的老大, “你得做榜樣, 都看著你呢”, 他頓了頓, “一旦當了榜樣, 就得一直當下去”。

父母本來期望著, 他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金融管理系畢業後, 能進投行或者四大會計師事務所, 在已經如魚得水的領域, 輕鬆地拿著百萬年薪, 舒服地生活。

但他沒有走這條路。 出國留學的這一年, 讓他的世界豁然開朗。

2014年6月的一晚, 隨著首都機場一起向後退去的, 還有來自家庭的約束。

在約翰·霍普金斯, 他把一周的功課壓到兩天內完成, 其餘五天都用來玩。

有一回, 他連著五天都去紐約看《Sleep No More》這場戲劇。

◆《Sleep No More》劇照

這場戲劇結局會分三次演繹, 半個, 再半個, 然後才是最終大結局。 每一次去看, 他都會有全新的收穫。

而更重要的是, 在這場劇中, 他作為觀眾, 不再被框在椅子上, 他可以戴好面具, 隨心所欲地跟在想跟的演員後面, 看演員會走向怎樣的結局, 當然, 不能打擾到表演是最基本的要求。 運氣好, 跟了主角, 能看得明白點;沒跟對人,

回去晚上就該失眠了。

他被深深吸引到了。 沒有花裡胡哨的技術加持, 僅僅是內容表現形式的改變, 竟讓自己如此著迷。

這時的他, 也是一項公益專案的聯合創始人, 專案的主旨是為了在老年群體中普及互聯網技術。

後來, 這個項目在哈佛中國論壇上拿到了全美第二名。 當時, 真格基金的鄭朝予問鶤鵬:“你是不是認真想幹這個事情?你要認真幹, 我就投你。 ”

這段經歷, 讓鶤鵬近距離地接觸了創業。 在專案的籌辦協調等事宜中, 他開始清楚, 創業是怎麼一回事。 隱約地, 他感到心裡的某處在蠢蠢欲動。

VR浪潮讓他動心

“已入午夜的洛杉磯。 流星般的碎片劃過天空, 奇怪的外星生物隨之出現, 開始了瘋狂的追逐攻擊……”

這是在2015年,鶤鵬戴著Oculus DK2,看了Google的第一部動作短片《HELP!》。這項技術所構建的虛擬世界與帶來的沉浸感將他打動。

而彼時,儘管VR概念在國內風生水起,業內更多卻是在借力VR技術造勢,忽視了內容本身的重要性,看著這些片子,他並不滿意,想著“乾脆自己來做吧” 。創業之意初現。

鶤鵬畢業前,有一次被朋友帶去MIT Media Lab參觀,那裡新鮮的媒體技術與研究將他深深吸引,一發不可收拾地,他在那裡泡了近1個月。那段時間,他還組織同學一起去公路旅行並著手創作旅行故事。鶤鵬從小耳濡目染、深藏在體內的創作因數開始騷動,接觸到的各種前沿科技也讓他興奮不已。這些,引導了他後來創業的方向。

隨後,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見了美國東部創業圈的一百家創業公司,更深入地瞭解創業。鶤鵬開始回顧與思考,自我反問,“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我真正喜歡的又是什麼?”

他想起出國前封存在書櫃裡的那一遝劇本。鶤鵬長大在一個創作的環境中,最喜歡的導演是諾蘭,愛的是燒腦片。“豆瓣排名1~100的懸疑燒腦片,我基本都看過。”他挑挑眉,“《記憶碎片》看了有三十遍”。

故事的創作,才是他的擅長與熱愛。兜兜轉轉,他又回到內容這塊沃土。

不久後,鶤鵬回國。這一次,他沒有按父母的期望走進投行。鶤鵬心中已有了盤算,他要創業,做沉浸式內容。

主意已定,他一面招呼朋友幫著推薦靠譜人選,一面奔赴歐美學習考察。

在德國的Fraunhofer HHI實驗室裡,有一個播放廳是沒有凳子的,來訪者要站著觀看電影,而站在不同的位置,聽到的聲音強度與感受到的影像也各不相同,“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不靠VR眼鏡,只靠內容,也能創造強烈的沉浸感,這更堅定了鶤鵬做沉浸式內容的想法。

在與歐美創業者的交流中火花碰撞,鶤鵬的思維愈發開闊。半年後,他回國,帶著團隊試水VR拍攝。2016年5月,逍遙光影BOUNDLESSX正式成立,定位為“沉浸式內容實驗室”。

專注沉浸式內容

彼時的VR所處階段,與19世紀的電影起步期頗為相似,“都只是拍三五分鐘,畫質也一般……”。所以,逍遙光影BOUNDLESSX拍攝的第一部作品《魔術師與小丑》,是用來向早期電影藝術致敬的荒誕默片。

◆《魔術師與小丑》海報

這部情景短劇講述了魔術師與小丑爭奪水晶球的故事,但敘述視角被設置為水晶球,觀眾直到球碎的那一刻,才能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竟是它。

差不多同時開始籌備的,還有與國際環保組織Greenpeace合作的《最後的秘境》,一部8K解析度的VR電影。

◆《最後的秘境》海報

微風拂過湖面,波紋蕩漾。鶤鵬頭戴GearVR外設,滿意地欣賞團隊完成的樣片,“正面不錯”。一轉頭,他的眼睛微妙地眯了一下。

按下暫停鍵,他盯向螢幕中間的那只牛,拍攝設備的影子若隱若現地打在了這頭牛的身上,他摘下Gear,“重做”。

於是,一行人通宵兩天,從頭到尾,重新跑了一整趟流程,拼接素材、調色、做後期、配樂,一幀一幀修改……

接著便是緊鑼密鼓的IP構建與儲備,團隊與國內外的導演、編劇合作,陸續製作出100個故事。

同時,他們也在自行開發拍攝設備,並將製作流程規範化,逐漸完善從內容開發到技術實現、內容分發與資料分析的閉環。

9月,國內VR風潮有所回落,資本也已冷靜下來,不少VR公司身處飄搖。鶤鵬沒有過多放在心上,他本來也只是將VR作為輔助內容表達的技術,並非核心。

不過當他回頭看過去的這半年,儘管依託團隊在音樂、影視、綜藝與旅遊等領域的諸多資源,逍遙光影可謂是“處處開花”,各個領域都有試水,但卻沒能在某處深耕。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鶤鵬很快調整策略,明確影視為逍遙光影BOUNDLESSX的重點方向。

春節,澳大利亞,他靠在窗邊,看向夜色如流,身側人輕語,“如果讓你回到回國那一刻,還會選擇創業嗎”?

鶤鵬的心裡咯噔一下,他得想想。很快,沒有多少猶豫,“會”。

接下來,鶤鵬將精力放在了推廣沉浸式內容方面,之前拍的項目比如明星粉絲互動影片《胡歌帶你去獵場》等會陸續放出。

“所有的媒體形式,從詩詞歌賦、小說到影視,最終留下來的是故事,VR只是一把工具。”鶤鵬在做的,是想盡辦法講出好故事,創造沉浸式體驗,抓住觀眾的心,“想要分享美好的東西給更多人,做一個造夢者。”

逍遙光影BOUNDLESSX目前正在進行Pre-A輪融資。

/The End/

編輯 楊雨晨 校對 郝陶銳

這是在2015年,鶤鵬戴著Oculus DK2,看了Google的第一部動作短片《HELP!》。這項技術所構建的虛擬世界與帶來的沉浸感將他打動。

而彼時,儘管VR概念在國內風生水起,業內更多卻是在借力VR技術造勢,忽視了內容本身的重要性,看著這些片子,他並不滿意,想著“乾脆自己來做吧” 。創業之意初現。

鶤鵬畢業前,有一次被朋友帶去MIT Media Lab參觀,那裡新鮮的媒體技術與研究將他深深吸引,一發不可收拾地,他在那裡泡了近1個月。那段時間,他還組織同學一起去公路旅行並著手創作旅行故事。鶤鵬從小耳濡目染、深藏在體內的創作因數開始騷動,接觸到的各種前沿科技也讓他興奮不已。這些,引導了他後來創業的方向。

隨後,他用一個月的時間,見了美國東部創業圈的一百家創業公司,更深入地瞭解創業。鶤鵬開始回顧與思考,自我反問,“我和別人不同的地方到底是什麼,我真正喜歡的又是什麼?”

他想起出國前封存在書櫃裡的那一遝劇本。鶤鵬長大在一個創作的環境中,最喜歡的導演是諾蘭,愛的是燒腦片。“豆瓣排名1~100的懸疑燒腦片,我基本都看過。”他挑挑眉,“《記憶碎片》看了有三十遍”。

故事的創作,才是他的擅長與熱愛。兜兜轉轉,他又回到內容這塊沃土。

不久後,鶤鵬回國。這一次,他沒有按父母的期望走進投行。鶤鵬心中已有了盤算,他要創業,做沉浸式內容。

主意已定,他一面招呼朋友幫著推薦靠譜人選,一面奔赴歐美學習考察。

在德國的Fraunhofer HHI實驗室裡,有一個播放廳是沒有凳子的,來訪者要站著觀看電影,而站在不同的位置,聽到的聲音強度與感受到的影像也各不相同,“很容易讓人沉浸其中”。不靠VR眼鏡,只靠內容,也能創造強烈的沉浸感,這更堅定了鶤鵬做沉浸式內容的想法。

在與歐美創業者的交流中火花碰撞,鶤鵬的思維愈發開闊。半年後,他回國,帶著團隊試水VR拍攝。2016年5月,逍遙光影BOUNDLESSX正式成立,定位為“沉浸式內容實驗室”。

專注沉浸式內容

彼時的VR所處階段,與19世紀的電影起步期頗為相似,“都只是拍三五分鐘,畫質也一般……”。所以,逍遙光影BOUNDLESSX拍攝的第一部作品《魔術師與小丑》,是用來向早期電影藝術致敬的荒誕默片。

◆《魔術師與小丑》海報

這部情景短劇講述了魔術師與小丑爭奪水晶球的故事,但敘述視角被設置為水晶球,觀眾直到球碎的那一刻,才能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竟是它。

差不多同時開始籌備的,還有與國際環保組織Greenpeace合作的《最後的秘境》,一部8K解析度的VR電影。

◆《最後的秘境》海報

微風拂過湖面,波紋蕩漾。鶤鵬頭戴GearVR外設,滿意地欣賞團隊完成的樣片,“正面不錯”。一轉頭,他的眼睛微妙地眯了一下。

按下暫停鍵,他盯向螢幕中間的那只牛,拍攝設備的影子若隱若現地打在了這頭牛的身上,他摘下Gear,“重做”。

於是,一行人通宵兩天,從頭到尾,重新跑了一整趟流程,拼接素材、調色、做後期、配樂,一幀一幀修改……

接著便是緊鑼密鼓的IP構建與儲備,團隊與國內外的導演、編劇合作,陸續製作出100個故事。

同時,他們也在自行開發拍攝設備,並將製作流程規範化,逐漸完善從內容開發到技術實現、內容分發與資料分析的閉環。

9月,國內VR風潮有所回落,資本也已冷靜下來,不少VR公司身處飄搖。鶤鵬沒有過多放在心上,他本來也只是將VR作為輔助內容表達的技術,並非核心。

不過當他回頭看過去的這半年,儘管依託團隊在音樂、影視、綜藝與旅遊等領域的諸多資源,逍遙光影可謂是“處處開花”,各個領域都有試水,但卻沒能在某處深耕。

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鶤鵬很快調整策略,明確影視為逍遙光影BOUNDLESSX的重點方向。

春節,澳大利亞,他靠在窗邊,看向夜色如流,身側人輕語,“如果讓你回到回國那一刻,還會選擇創業嗎”?

鶤鵬的心裡咯噔一下,他得想想。很快,沒有多少猶豫,“會”。

接下來,鶤鵬將精力放在了推廣沉浸式內容方面,之前拍的項目比如明星粉絲互動影片《胡歌帶你去獵場》等會陸續放出。

“所有的媒體形式,從詩詞歌賦、小說到影視,最終留下來的是故事,VR只是一把工具。”鶤鵬在做的,是想盡辦法講出好故事,創造沉浸式體驗,抓住觀眾的心,“想要分享美好的東西給更多人,做一個造夢者。”

逍遙光影BOUNDLESSX目前正在進行Pre-A輪融資。

/The End/

編輯 楊雨晨 校對 郝陶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