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安古村揭秘:西安市長安區斗門鎮鎬京村!

豐鎬遺子/書文 ;話百里秦川, 講陝西故事, 請關注“睜眼看西安”

“古城西安”就是最早的"古都長安"。 因周秦漢唐帝都而雄起, 以宋元明清重鎮而衰落。 從周朝的“豐鎬”二京算起, 長安城做了1000多年的帝都。 民國時期, 將長安縣城內和四關剝離出來, 成立了西安市。 至此長安縣成為西安市下面一個縣。

長安縣設縣距今2200年, 是西安市歷史最悠久、面積最廣、名氣最大的一個區縣。 早在秦國時期, 此地為秦都咸陽的一個鄉聚, 是秦始皇的兄弟長安君成蟜的封地, 漢高祖五年開始設置長安縣。 解放初期有275個鄉, 2002年長安縣設區,

現合併為25個街道辦事處, 將近110萬人口。

【斗門鎮北門】

現在西安市的東郊、西郊、南郊都是長安區的地盤。 解放初期西郊灃河兩岸馬王鎮、斗門鎮、王寺鎮、這一塊發展較好;改革開放後南郊韋曲鎮、郭杜鎮、杜曲鎮、王曲鎮這一塊發展很快;反觀東郊鳴犢鎮、炮裡鎮一帶發展一直不溫不火。

現在西郊一代又趕上政策的春風, 馬王、靈沼、高橋、細柳、斗門、王寺6個鎮基本被灃東新城、灃西新城、高新區三個開發區託管開發, 發展日新月異。

長安區西片的核心斗門街道辦, 在西安市正西、長安區西北部, 灃河以東, 原先叫斗門鎮, 撤鄉並鎮時合併鎬京鄉升格為斗門街道辦, 但是現在本地人還是多稱呼為“斗門鎮”。 斗門鎮是清末長安縣八大古鎮之一。 據《西南夷傳》中記載:漢武帝派遣使者到印度去買竹子, 遭到雲南昆明國的地方武裝勢力所阻止, 沒買成。 於是漢武帝想征伐昆明國, 但是聽說昆明國水師部隊比較厲害, 且昆明國有滇池, 方圓三百里, 因此比照著滇池開鑿一池, 以練習水軍,

以便征伐昆明國, 故得名:昆明池, 以訓練水師。 據《西安通覽》所載:昆明池與灃水相通的地方有調節水量的斗渠閘口, 因地處鬥閘處而得名“斗門鎮”。

【斗門鎮西門】

斗門鎮最早是個村, 有土城牆, 開東、西、南、北4門, 清朝時期設鎮, 清朝後期叫“斗門廒”, 民國時期就曾叫過“斗門區”。

解放後在縣和鄉鎮之間曾設了一層過渡政府機構叫“區”, 一般下轄幾個鄉鎮。 “斗門區”作為長安西片的行政管理機構一直存在, 管轄的區域就有“馬王鎮、斗門鎮、鎬京鄉、紀楊鄉、靈沼鄉、高橋鄉”基本上就是現在的長安灃西和灃東地區。 當時這幾個鄉鎮的經濟都比較厲害, 馬王鎮有大型企業銅網廠、毛紡廠;斗門鎮和鎬京鄉以建築鋼管、扣件、行道磚生產租賃為主;王寺鎮和紀楊鄉的小型煉鋼廠也是名噪一時。

【鎬京文保碑】

鎬京村位於西安市正西, 長安區西北, 原為鎬京鄉駐地, 撤鄉並鎮後, 被劃到斗門街道辦管轄, 鎬京鄉現在已經沒有了, 但是鎬京村還在。 “京"字《說文》解釋為:“人所為絕京丘也”, 也就是人工築起的高大土堆, 後特指京都。 歷史上第一個稱“京”的城市, 就是周天子的王畿“鎬京”。 鎬京是歷史上第一個明確記載的“京”, 現在成了一個村, 足見歷史之久遠, 人文之淵源。 此地原為宗周京城鎬京故地, 故而得名:鎬京村。 可謂古城西安生根發芽的地方。

鎬京村是一個片村, 廣義上是鎬京村、南豐鎬、北豐鎬三個行政村的總稱。現在村民以薛姓為主。這個村子很大,所以很好找,西安到馬王有302公車,老108國道王寺鎮和斗門鎮之間有個大十字,這地方就是鎬京村。小時候在這個村周邊磚窯比較多,曾多次在本村賣過西瓜,基本上比較熟悉。鎬京村最早叫“豐鎬村”,據《陝西省長安地名志》記載:西元前11世紀,周文王、周武王在灃水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後人將此村命名為:豐鎬村。清嘉慶《長安縣誌》將其轉音為:“馮鎬村”。

民國初年的《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清末長安縣設18廒,其中西南鄉設6廒,其中就有斗門廒。斗門廒 在長安縣西四十裡,有斗門鎮。全廒居住在灃河以東。細柳原從河池廒和薑仁廒進入,經過斗門鎮,過了豐鎬村,過王寺廒後改名叫高陽原。灃河自馬王廒流入,北流入田許廒。昆明渠自河池廒流入,經劉旗寨,南過孟家莊北折流經豐鎬村,在向北流入王寺廒。斗門廒 有住戶2255戶,有人口11949人。分10個保障所,統領48個村,斗門廒的辦公地點在斗門南村。豐鎬村記做:“北豐鎬村、東豐鎬三村、西豐鎬村、南豐鎬東村、南豐鎬西村”。

【西安帝都】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姬昌 率周部族向東發展“伐崇侯虎,而作豐邑”,周文王在灃河西岸建立豐京後不久即逝世,周武王繼位的次年,因“四方來朝者豐不以容之”,便在灃水東岸建立了比較大的鎬京。根據《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記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可以看出豐京是周王朝宗廟所在地,鎬京是周王朝的國都,政權中心。具體來說,豐京在灃河西岸的馬王鎮一帶,鎬京在灃河東岸的斗門鎮一帶。

【鎬京城】

“豐京”得名於京城旁邊的灃水(今灃河)。那麼鎬京之名如何而來?實則鎬京也是得名一條流過城址的河,這就是“蒿水”(今滈河)。蒿水就是滈河,武王定都與此,定名“滈京”。薑子牙建議:殷紂王的商朝在東方,東方為木。我們周朝在西方,西方為金;按照五行相克之理,金能克木,所以滈字變成鎬字。“滈京”變成了“鎬京”。

鎬京城到底有多大?《周禮·考工記》記載:鎬京是一座方形的城,即九裡之城。其總體佈局為城的每面有3個城門,即都城12門。有南北向的街道9條,東西向的街道9條,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王宮宮殿大門向南開,市場要建在王宮北面。《詩經·周頌》記載:為了播種,周成王一聲令下,鎬京方圓三十裡內一次出勞動力2萬人以上。到了西周鼎盛時期,鎬京人口高達8萬。

【虎賁師】

商周之間牧野之戰時,天下有三,周占其二, 周武王率領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組成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大戰,當時聯軍有多少人,只有4.5萬人。一統天下後,周天子當時直接統領的軍隊有14個師,其中鎮守鎬京的是“週六師”,鎮守洛邑的是“殷八師”,每師3000人,也就是說周天子共有軍隊42000人,其中鎮守京都鎬京的就有18000人。稱作“虎賁師”。

【平王東遷】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西周,分封諸侯,經四代周天子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四代苦心經營,社會安寧,倉廩殷實,是周王朝的全盛時期。到周厲王即位後國勢漸衰。至周幽王時,關中發生了大地震,但周幽王不顧百姓流離失所。不顧朝中大臣反對,廢除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並以其子伯服為太子。為了取悅褒姒,點燃驪山報警的烽火臺,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當時,生活在陝北、甘肅結合部一帶的遊牧部族叫犬戎,周幽王的岳父也就是被廢的申後的父親申侯趁機聯合犬戎的軍隊大舉入侵鎬京。周幽王急忙下令點燃烽火,諸侯們以為周幽王又是在娛樂消遣,沒人派軍隊。鎬京城破,化為火海,周幽王被犬戎捕殺於今臨潼縣東戲水河邊。

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諸侯方知這次烽火不是遊戲,積極組織勤王之師,向盤踞於鎬京的犬戎進攻,犬戎軍在城內被諸侯軍擊敗,逃回隴地區。鎬京雖然收復,但周朝數百年的積聚已被搶劫一空,元氣大傷,西元前770年,被周幽王廢黜的太子宜臼繼承王位被迫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這就是“平王東遷”。從此,周王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諸侯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大動亂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鎬京作為廢都,歷經兩次戰火,化為一堆瓦礫。

【昆明池】

周朝時在鎬京一代水系發達,城南有周文王修建的靈沼池,鎬京城中有鎬池,鎬京以北有滮池。到了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在鎬京城遺址東北修建天下第一宮“阿房宮”,鎬京遺址遭到部分破壞。漢朝時期漢武帝想征伐昆明國,開鑿昆明池操練水軍,為了節省人力,將鎬京城靈沼池,鎬池,滮池等天然的低窪地帶挖通,天造地設昆明池橫空出世。漢武帝挖掘昆明池時,發現池底都是厚厚的灰層,大臣都不能解,唯獨東方朔說:“此為鎬京城遭犬戎攻破焚毀的灰燼”。都說“秦磚漢瓦”,當時西周磚瓦製造還不成熟,石灰當時還沒有發明運用,鎬京雖為帝都,一非磚城、二非三合土城,就是簡簡單單的土城,經過秦始皇一刨,漢武帝一挖,鎬京城算是塵歸塵、土歸土。這也解釋了為何考古專家一直找不到鎬京城建築遺存的疑惑。

【豐京馬王“遙望岐山”城門樓】

【鎬京斗門“鎬京遺跡”城門樓】

據新編的《長安縣誌》記載:鎬京村有個明代建築城門樓,為樓閣式單體建築,占地面積長6米,寬4米,城樓上殘存有楷書“鎬京遺跡”四字匾額,建築面寬1間,進深3間,十字歇山頂,施灰布板瓦,脊上為琉璃瓦,城樓二樓牆上有彩繪人物畫圖案,線條清晰,筆劃流暢。說起這城門樓子,現在豐京故地馬王村也有一個,城樓上寫著“遙望岐山”四個字,細細品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鎬京觀】

鎬京觀位於鎬京村西北,門樓子不大,對這地方不熟悉的人,弄不好就跑到鎬京陵園去了,因為那個門樓子比較大,地方也向明。鎬京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是鎬京村除了“鎬京”這兩個字以外,最老的東西,距今1500餘年,以祭祀周天子為主。這地方明代時期蓋有周武王廟,清朝同治年間回軍過村,廟觀被毀,光緒年間鄉紳薛富陽主持村人重修。民國21年,長安縣民眾教育館成立,館內設總務、文教、巡迴輔導各部,兼管體育和斗門、新築、引鎮、三橋等鎮的圖書業務。該館三易其址,初在西安市書院門街,民國23年遷至韋曲,後又遷斗門以北之鎬京觀,解放後村民入股辦起了供銷社,鎬京觀曾作為鎬京商店。2011年八仙宮全真派道長進駐鎬京觀,恢復宗教場地。現在進入道觀可以看見無量天尊殿和武王殿,殿內有文、武、成、康四代周王的塑像。

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挖掘機的轟鳴已經響起,今年國慶日自唐末乾涸的昆明池即將再次碧波蕩漾,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迎來地鐵的轟鳴聲,但是遙遠的鎬京城已經化為歷史的塵埃,只留下一個鎬京村,承載著一切,但不知在城鎮化大趨勢面前還能堅持多久。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2年7月4日修改於2017年8月)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廣義上是鎬京村、南豐鎬、北豐鎬三個行政村的總稱。現在村民以薛姓為主。這個村子很大,所以很好找,西安到馬王有302公車,老108國道王寺鎮和斗門鎮之間有個大十字,這地方就是鎬京村。小時候在這個村周邊磚窯比較多,曾多次在本村賣過西瓜,基本上比較熟悉。鎬京村最早叫“豐鎬村”,據《陝西省長安地名志》記載:西元前11世紀,周文王、周武王在灃水兩岸建立豐鎬二京,後人將此村命名為:豐鎬村。清嘉慶《長安縣誌》將其轉音為:“馮鎬村”。

民國初年的《咸甯長安兩縣續志》記載:清末長安縣設18廒,其中西南鄉設6廒,其中就有斗門廒。斗門廒 在長安縣西四十裡,有斗門鎮。全廒居住在灃河以東。細柳原從河池廒和薑仁廒進入,經過斗門鎮,過了豐鎬村,過王寺廒後改名叫高陽原。灃河自馬王廒流入,北流入田許廒。昆明渠自河池廒流入,經劉旗寨,南過孟家莊北折流經豐鎬村,在向北流入王寺廒。斗門廒 有住戶2255戶,有人口11949人。分10個保障所,統領48個村,斗門廒的辦公地點在斗門南村。豐鎬村記做:“北豐鎬村、東豐鎬三村、西豐鎬村、南豐鎬東村、南豐鎬西村”。

【西安帝都】

據《史記·周本紀》記載:周文王姬昌 率周部族向東發展“伐崇侯虎,而作豐邑”,周文王在灃河西岸建立豐京後不久即逝世,周武王繼位的次年,因“四方來朝者豐不以容之”,便在灃水東岸建立了比較大的鎬京。根據《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篇記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可以看出豐京是周王朝宗廟所在地,鎬京是周王朝的國都,政權中心。具體來說,豐京在灃河西岸的馬王鎮一帶,鎬京在灃河東岸的斗門鎮一帶。

【鎬京城】

“豐京”得名於京城旁邊的灃水(今灃河)。那麼鎬京之名如何而來?實則鎬京也是得名一條流過城址的河,這就是“蒿水”(今滈河)。蒿水就是滈河,武王定都與此,定名“滈京”。薑子牙建議:殷紂王的商朝在東方,東方為木。我們周朝在西方,西方為金;按照五行相克之理,金能克木,所以滈字變成鎬字。“滈京”變成了“鎬京”。

鎬京城到底有多大?《周禮·考工記》記載:鎬京是一座方形的城,即九裡之城。其總體佈局為城的每面有3個城門,即都城12門。有南北向的街道9條,東西向的街道9條,祖廟建在東邊,社稷壇建在西邊,王宮宮殿大門向南開,市場要建在王宮北面。《詩經·周頌》記載:為了播種,周成王一聲令下,鎬京方圓三十裡內一次出勞動力2萬人以上。到了西周鼎盛時期,鎬京人口高達8萬。

【虎賁師】

商周之間牧野之戰時,天下有三,周占其二, 周武王率領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組成聯軍與商朝軍隊在牧野大戰,當時聯軍有多少人,只有4.5萬人。一統天下後,周天子當時直接統領的軍隊有14個師,其中鎮守鎬京的是“週六師”,鎮守洛邑的是“殷八師”,每師3000人,也就是說周天子共有軍隊42000人,其中鎮守京都鎬京的就有18000人。稱作“虎賁師”。

【平王東遷】

周武王滅商後,建立了西周,分封諸侯,經四代周天子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四代苦心經營,社會安寧,倉廩殷實,是周王朝的全盛時期。到周厲王即位後國勢漸衰。至周幽王時,關中發生了大地震,但周幽王不顧百姓流離失所。不顧朝中大臣反對,廢除原來的王后申後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為後,並以其子伯服為太子。為了取悅褒姒,點燃驪山報警的烽火臺,這就是“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當時,生活在陝北、甘肅結合部一帶的遊牧部族叫犬戎,周幽王的岳父也就是被廢的申後的父親申侯趁機聯合犬戎的軍隊大舉入侵鎬京。周幽王急忙下令點燃烽火,諸侯們以為周幽王又是在娛樂消遣,沒人派軍隊。鎬京城破,化為火海,周幽王被犬戎捕殺於今臨潼縣東戲水河邊。

鎬京陷落、幽王被殺,諸侯方知這次烽火不是遊戲,積極組織勤王之師,向盤踞於鎬京的犬戎進攻,犬戎軍在城內被諸侯軍擊敗,逃回隴地區。鎬京雖然收復,但周朝數百年的積聚已被搶劫一空,元氣大傷,西元前770年,被周幽王廢黜的太子宜臼繼承王位被迫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這就是“平王東遷”。從此,周王朝失去了控制四方諸侯的力量,中國歷史進入了一個大動亂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鎬京作為廢都,歷經兩次戰火,化為一堆瓦礫。

【昆明池】

周朝時在鎬京一代水系發達,城南有周文王修建的靈沼池,鎬京城中有鎬池,鎬京以北有滮池。到了秦朝的時候,秦始皇在鎬京城遺址東北修建天下第一宮“阿房宮”,鎬京遺址遭到部分破壞。漢朝時期漢武帝想征伐昆明國,開鑿昆明池操練水軍,為了節省人力,將鎬京城靈沼池,鎬池,滮池等天然的低窪地帶挖通,天造地設昆明池橫空出世。漢武帝挖掘昆明池時,發現池底都是厚厚的灰層,大臣都不能解,唯獨東方朔說:“此為鎬京城遭犬戎攻破焚毀的灰燼”。都說“秦磚漢瓦”,當時西周磚瓦製造還不成熟,石灰當時還沒有發明運用,鎬京雖為帝都,一非磚城、二非三合土城,就是簡簡單單的土城,經過秦始皇一刨,漢武帝一挖,鎬京城算是塵歸塵、土歸土。這也解釋了為何考古專家一直找不到鎬京城建築遺存的疑惑。

【豐京馬王“遙望岐山”城門樓】

【鎬京斗門“鎬京遺跡”城門樓】

據新編的《長安縣誌》記載:鎬京村有個明代建築城門樓,為樓閣式單體建築,占地面積長6米,寬4米,城樓上殘存有楷書“鎬京遺跡”四字匾額,建築面寬1間,進深3間,十字歇山頂,施灰布板瓦,脊上為琉璃瓦,城樓二樓牆上有彩繪人物畫圖案,線條清晰,筆劃流暢。說起這城門樓子,現在豐京故地馬王村也有一個,城樓上寫著“遙望岐山”四個字,細細品來有異曲同工之妙。

【鎬京觀】

鎬京觀位於鎬京村西北,門樓子不大,對這地方不熟悉的人,弄不好就跑到鎬京陵園去了,因為那個門樓子比較大,地方也向明。鎬京觀初建于北魏孝文帝時期,是鎬京村除了“鎬京”這兩個字以外,最老的東西,距今1500餘年,以祭祀周天子為主。這地方明代時期蓋有周武王廟,清朝同治年間回軍過村,廟觀被毀,光緒年間鄉紳薛富陽主持村人重修。民國21年,長安縣民眾教育館成立,館內設總務、文教、巡迴輔導各部,兼管體育和斗門、新築、引鎮、三橋等鎮的圖書業務。該館三易其址,初在西安市書院門街,民國23年遷至韋曲,後又遷斗門以北之鎬京觀,解放後村民入股辦起了供銷社,鎬京觀曾作為鎬京商店。2011年八仙宮全真派道長進駐鎬京觀,恢復宗教場地。現在進入道觀可以看見無量天尊殿和武王殿,殿內有文、武、成、康四代周王的塑像。

開發的號角已經吹響,挖掘機的轟鳴已經響起,今年國慶日自唐末乾涸的昆明池即將再次碧波蕩漾,不久的將來這裡將迎來地鐵的轟鳴聲,但是遙遠的鎬京城已經化為歷史的塵埃,只留下一個鎬京村,承載著一切,但不知在城鎮化大趨勢面前還能堅持多久。

(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2年7月4日修改於2017年8月)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刨根百里秦川,問底周秦漢唐,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未經授權,不要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