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和珅:聰明一世,到死醒悟,是怎樣替皇帝背黑鍋的?讓人唏噓不已


中國歷史上, 大家談及明君, 多數會將乾隆帝列入其中。 但與此同時, 若是言及官場巨貪, 和珅必是其中的代表, 足以遺臭萬年。

那麼, 和珅貪官之名到底冤不冤?冤枉, 也不冤!

首先說他不冤枉, 此人確實是名副其實的巨貪。 和珅大權在握, 利用職務之便, 結黨營私, 聚斂錢財, 抄家時, 各種資產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 所擁有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 超過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不愧被後人稱之為權傾天下、富可敵國的“貪污之王”, 同時是18世紀世界首富, 超越了同時期的梅耶·羅斯柴爾德。

如此巨大財富如何而來?確實值得商榷, 僅僅靠官場賄賂是不可能的!

此人很有經濟之道, 除了官場斂財, 此外涉足工商業, 開設當鋪七十五間, 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 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兼併全國千百萬頃的土地以及數百處房產,

當然不排除藉公務之便, 以皇室之名, 借勢藉端巧取豪奪, 但清代規定旗人不得經商, 所以大部分財產儘管經商所得, 在大清律下仍是貪瀆的犯行。

至於這一規定合理不合理, 在今天看來, 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那麼為何說他為乾隆背了一輩子黑鍋?首先我說說這位“十全老人”, 行使國家最高權力長達六十三年之久, 雖建樹頗多, 功績不少, 然而好大喜功, 生活奢靡, 其他暫且不說, 僅六下江南, 耗費人力物力無數。

在乾隆眼裡, 和珅就像一個魔術師, 頗善經濟!於是和珅當政後, 乾隆帝借助他之手, 發明了“議罪銀”的斂財方法。

議罪銀由“罰俸”演化而來, 古已有之, 扣除官員幾個月至幾年的“基本工資”, 到了乾隆中期, 為了斂財充實內庫, 供起揮霍, 改稱“議罪銀”, 執法甚嚴, 不僅罰俸, 而且法外加罰, 所罰動輒上萬。

兩者相比而言, 罰俸的決定權在吏部, 款項由戶部承追, 銀兩也交給國庫, 過程公開透明。 而議罪銀並非國家定制, 繞開吏部戶部, 由軍機處負責, 不納入國家財政, 而是歸入皇帝的小金庫,

並且過程及數額都可以不公開。

漸漸的, 這對君臣開始將議罪銀制度化, 並將罰銀範圍大大擴展, 從財政虧空之類的重大錯誤到在奏摺中寫錯幾個字, 都可以一罰了之。 此舉一出, 那些聰明的大臣們馬上就發現妙處。 主動要求交納議罪銀。

比如河南巡撫畢沅以“未能迅速搜獲要犯”, 自請罰銀兩萬兩;陝甘總督勒爾謹以失察客商走私玉石自行議罪繳銀四萬兩。 以小過而甘重罰, 既說明大臣們對自己要求的嚴格, 又為皇帝小金庫的充實不聲不響地立了功, 可謂一舉兩得。

事實上, 這種踴躍“捐輸”地方大吏不在少數。 比如河南巡撫何裕城有一次不小心, 把香灰弄到了朱批奏摺上, 積極要求自請罰銀三萬兩。

手筆之大連皇帝都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遂降旨說:沒有那麼嚴重, 加恩寬免銀兩萬兩, 交一萬兩上來就可以了。 被動交納議罪銀的大臣當然就更多了。

當然, 也有更多的官員感激這個制度。 比如前內務府總管西寧, 因為替皇帝做生意時“辦理不善, 商人拖欠甚多”, 皇帝一怒之下, 要砍他的頭。 和珅幫忙, 從中說和, 議定西寧交八萬兩罰款了事。

自從議罪銀制度化之後, 內庫充盈了, 大員們卻發現, 錢包隨時有被以各種藉口打劫的危險, 和珅替皇帝斂財時, 雖然私下也撈了不少好處, 但不可避免走上了孤臣之路, 也埋下了禍根。

作為孤臣只能依靠皇帝, 為皇帝賣命。 在和珅操作下, 議罪銀制度為乾隆帝錢包裡注入了大量現金。 僅從現存的《密記檔》統計,在短短十三年中,重大的議罪銀案件即有六十八件。其中,督撫認議罪銀為三十七人次,即全國平均不到三個督撫中就有一個人認議罪罰銀。此外,布政使、鹽政、織造與關差等認議罪罰銀的有二十六人次。罰議罪銀少則萬兩,通常三萬兩上下,見於記載的最多一次高達三十八萬四千兩。

這一制度無形之中,也為各級官員壯了膽,搜刮貪污更加瘋狂起來。乾隆帝聽之任之,官員有怨氣,老百姓也有怨氣。

可是,作為聖明天子,怎麼會犯錯呢?和珅家富可敵國,自然是大貪官,自然是罪魁禍首,當然了乾隆捨不得殺這位忠心耿耿的奴才,養肥了,用來平民憤,留給兒子嘉慶吧!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當鋃鐺入獄後,此時的和珅幡然醒悟,聰明反被聰明誤,替乾隆帝背了一輩子黑鍋,卻不得善終。

於是,在獄中寫下如此詩句:“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絏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僅從現存的《密記檔》統計,在短短十三年中,重大的議罪銀案件即有六十八件。其中,督撫認議罪銀為三十七人次,即全國平均不到三個督撫中就有一個人認議罪罰銀。此外,布政使、鹽政、織造與關差等認議罪罰銀的有二十六人次。罰議罪銀少則萬兩,通常三萬兩上下,見於記載的最多一次高達三十八萬四千兩。

這一制度無形之中,也為各級官員壯了膽,搜刮貪污更加瘋狂起來。乾隆帝聽之任之,官員有怨氣,老百姓也有怨氣。

可是,作為聖明天子,怎麼會犯錯呢?和珅家富可敵國,自然是大貪官,自然是罪魁禍首,當然了乾隆捨不得殺這位忠心耿耿的奴才,養肥了,用來平民憤,留給兒子嘉慶吧!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當鋃鐺入獄後,此時的和珅幡然醒悟,聰明反被聰明誤,替乾隆帝背了一輩子黑鍋,卻不得善終。

於是,在獄中寫下如此詩句:“夜色明如許,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夢,廿載枉勞神。室暗難挨曉,牆高不見春。星辰環冷月,縲絏泣孤臣,對景傷前事,懷才誤此身。餘生料無幾,空負九重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