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民國學界大拿,一生真性情,到朋友家蹭飯,和許多損友有的一拼


中國近代史上, 名士輩出, 此公也有一號, 乃近代中國第一張新式大學文憑獲得者, 著名法學家、政治家、外交家, 為海牙國際法庭任職中國第一人,

曾參與起草《聯合國憲章》, 國立復旦大學法學教授, 一生中先後撰寫《憲法芻議》、《憲法危言》等一系列的法學作品, 引領了近代中國的憲政風潮, 被譽為近現代中國法學的奠基者之一。

1881年, 王寵惠出生于香港, 幼年入學接受西方教育, 同時在其父督導下接受傳統文化教育。 十歲時入香港皇仁書院就讀。 王家與孫文交往頻繁, 雖童年"不知世事", 但他見孫"口明指劃, 言論丰采", "為平生膽識之始"。

1895年, 考入天津北洋西學學堂法科, 最終以第一名成績畢業, 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裕祿親自向其頒發"欽字第一號考憑", 也是第一張中國大學畢業證書, 目前該證書收藏于天津。

畢業後, 先到上海南洋公學任教, 1901年轉赴日本留學,

後又先後赴美于加利福尼亞大學、耶魯大學攻讀法學博士, 畢業後赴歐洲研究國際公法, 獲得了英國律師資格, 還被選為德國柏林比較法學會會員。

1907年, 他將德文版《德國民法典》翻譯為英文, 這是當時歐洲最早《德國民法典》英譯本之一。 此譯本一出版即博得世界法學界廣泛讚譽,

成為英美各大學法律學院指定的必讀課本。

1911年回國後, 先後積極參與清廷、民國憲法制定, 頗有建樹。 後期巴黎和會、策劃民國憲法、抗戰外交等方面也多有貢獻, 總之, 。 堪稱近代中國一位法學家的大拿。

但此公頗有意思,

也算是真性情, 生活有時難免有點落魄, 再加上其性格吝嗇, 家裡不聘廚師, 早餐隨便吃點, 午、晚大多則到朋友家去蹭飯。

若是將講究起蹭飯來, 必有厚臉皮, 且頗有技巧, 古今大致相同。

有時下午公事忙完後, 到某位朋友家中作客, 一直不走, 直到六七點, 主人只好留他吃飯。 此時他還假裝客氣:“時間尚早, 還是回家吃吧!”當再三挽留, 他就不客氣地說:“有啤酒嗎?有酒我就在這裡吃。 ”

當然了, 有的朋友也知道他這一癖好, 到用餐時刻, 故意不開口想留!他玩的更絕, 主動邀請朋友出去上館子吃, 並表示他請客, 主人不好意思, 便會留他在家中用餐。

若朋友當真與他一同上館子, 吃完付帳時, 他大多會走在最後, 實在躲不過去, 看朋友要走遠了,

也會一拍口袋, 趕緊大喊道:“你們回來, 我忘記帶錢了!”這一招屢試不爽。

大師也好, 名人也罷, 也是凡夫俗子一個, 不會太完美, 也算是真性情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