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除了風流皇帝,還有無數才子與之交集,李師師的故事到底有多精彩

小說中的歷史21:一代名妓李師師

讀過《水滸傳》的人都知道其中有個名妓李師師, 她在宋徽宗面前說話的份量比任何人都要重要, 三言兩語就解決了梁山的招安問題。

電視劇《水滸傳》裡的李師師形象

許多人都覺得很是有些奇怪, 宋徽宗皇宮嬪妃眾多, 竟然會想到去妓院嫖宿。 此事並不見於正史, 而是見於野史《宣和遺事》。 據此書記載, 宋徽宗趙佶通過高俅和楊戩二人, 私自來到京城名妓李師師的家中, 他對色藝雙絕的李師師十分的迷戀, 時時“行幸”。 李師師的夫婿賈奕知道了, 就告之了諫官曹輔進諫, 不料因此惹禍上身, 賈奕被治罪, 有人強諫, 也丟了官。 後來趙佶竟然把李師師接回了宮中, 封為明妃等。

宋徽宗趙佶像

宋人張端義也在其筆記《貴耳集》中載, 大才子周邦彥一次在和李師師幽會的時候, 恰好宋徽宗來了。 周邦彥連忙躲到床下。 宋徽宗興致很高, 拿出幾個江南進貢的新橙和李師師共同享用。 趙佶走後, 周邦彥就將此事寫進了自己的新詞《少年游》中, 一開始的兩句是這樣的:“井刀如水, 吳盈勝雪, 纖手破新橙”。 幾天後, 趙佶再次來到李師師家中, 師師很有興致地將此詞給彈了出來, 趙佶問作者是誰,

師師回答說是周邦彥。 趙佶大怒, 尋了一個理由將周邦彥給貶了出去。 李師師去為周邦彥送行, 周邦彥作《蘭陵王》詞相贈。 回來後, 趙佶問及, 師師就說起這首《蘭陵王》詞, 趙佶對周邦彥的才華很是欣賞, 於是又把他給招了回來。

周邦彥詞作《蘭陵王》

《貴耳集》的這個“三角關係”是否真實, 很是難說。 不過這並非“孤證”, 當時人的許多筆記中都記載了周邦彥和李師師確實有過交集, 比如《耆舊續聞》中也記載了兩人交往的故事。

除了周邦彥, 還有許多才子都和李師師有過交集。 比如詩人晁沖之, 當時他正值年少, 每有會飲, 經常招她侑席。 “其後十餘年, 再來京師, 二人尚在, 而聲名溢於中國”, 於是寫了兩首詩《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來憶舊、詩中描述李師師居所環境是“門侵楊柳垂珠箔, 窗對櫻桃卷碧紗”, “系馬柳低當戶葉, 迎人桃出隔墻花”。 其詩以“鬢深釵暖雲侵臉, 臂薄衫寒玉映紗”來形容其美豔;以“看舞霓裳羽衣曲, 聽歌玉樹後庭花”來形容師師的歌舞技藝。

不僅是晁沖之,

從現存資料來看, 北宋著名詞人張先、晏幾道、秦觀、周邦彥等和李師師都有過交往, 也都極口稱讚。 北宋著名的前輩詞人張先, 曾專門為李師師新創詞牌《師師令》詞中對李師師的絕代容顏和美妙歌喉進行鋪排和誇飾:“香鈿寶珥, 拂菱花如水。 學妝皆道稱時宜, 粉色有, 天然春意。 蜀彩衣長勝未起, 縱亂雲垂地。 都城池苑誇桃李, 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 唇一點, 小於珠子。 正是殘英和月墜。 寄此情千里”。

張先在《師師令》是稱讚李師師膚色好:“粉色有, 天然春意”;櫻桃小口:“唇一點, 小於珠子”; 頭髮長且黑:“縱亂雲垂地”。 但筆者認為張先所作的《師師令》與李師師實在是不相關的, 因為他卒于宋神宗元豐元年(西元1087年), 當時的他已經八十多歲, 他是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見到徽宗宣和年間的李師師的。

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晏幾道與李師師也有交遊,並為李創作過一首詞作《生查子》,其中寫道: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晏幾道在這首《生查子》則稱讚李師師眉畫得好,腰子纖悉:“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長得比潁川的鮮花還美:“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秦觀贈給李師師的詞作《一叢花》,則在張先、晏幾道詞作的外貌身段描繪之外,更增加風韻神采,尤其是內在的相思和哀怨:

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假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諮。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大才子秦觀

看來,李師師最善表達相思哀怨,以至到南宋初年,著名詞人和哲學家朱敦儒還在詩中回憶說:“解唱《陽關》別調聲,前朝惟有李夫人”。

宋人撰有小說《李師師外傳》,此書對宋徽宗與李師師的事敘述得比較詳盡:李師師是京城染局匠人王寅之女,母親因難產而死,王寅獨自將其撫養長大。因其幼時體弱多病,父親就把她捨身佛寺,以佛門弟子為師,故起名為“師師”。四歲時,父親入獄而死,她被妓院的李姥收養,改姓李,故稱李師師。長大以後,她以色藝雙絕聞名京師。宋徽宗趙佶尚奢華、喜聲色,經幾個倖人的帶引,私自來到了李師師那裡。趙佶對李師師賞賜很多,還從宮中修築了一條地道,暗通李師師家。徽宗禪位給其子後,由於國事衰弱,也就再無心來師師家了。金兵南侵,師師把皇帝前後所賜之財物呈給開封府,以助軍餉。她還要求出家去做女道士,徽宗應允,賜她居北郊的慈雲觀。靖康之難,徽欽二宗被擄,北宋滅亡。金人聞師師美色,要求將之擄走。大漢奸張邦昌找到了她,準備將她送往金國。李師師痛斥張邦昌的無恥投敵,憤然吞金自殺。真是一烈性女子,她的寧死不屈令多少無恥漢奸汗顏。

大漢奸張邦昌

當然這只是關於李師師命運的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在欽宗為了搜刮民財,獻給金人“求和”,就將李師師的家產給抄沒了。李師師無家可歸,於是就“流落來浙,士大夫猶邀之以歌,然憔悴無複向來之態矣。”(《墨莊漫錄》卷八)

劉子翬有一首《汴京紀事》: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如果此詩所說屬實的話,晚年的師師流落江湖之說,是比較可信的。

他是無論如何也是不可能見到徽宗宣和年間的李師師的。

著名的婉約派詞人晏幾道與李師師也有交遊,並為李創作過一首詞作《生查子》,其中寫道:

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妝罷立春風,一笑千金少。 歸去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晏幾道在這首《生查子》則稱讚李師師眉畫得好,腰子纖悉:“遠山眉黛長,細柳腰肢嫋”,長得比潁川的鮮花還美:“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

秦觀贈給李師師的詞作《一叢花》,則在張先、晏幾道詞作的外貌身段描繪之外,更增加風韻神采,尤其是內在的相思和哀怨:

年來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嫋涼口。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假期誰料久參差。愁緒暗縈絲。相應妙舞清歌夜,又還對、秋色嗟諮。惟有畫樓,當時明月,兩處照相思。

大才子秦觀

看來,李師師最善表達相思哀怨,以至到南宋初年,著名詞人和哲學家朱敦儒還在詩中回憶說:“解唱《陽關》別調聲,前朝惟有李夫人”。

宋人撰有小說《李師師外傳》,此書對宋徽宗與李師師的事敘述得比較詳盡:李師師是京城染局匠人王寅之女,母親因難產而死,王寅獨自將其撫養長大。因其幼時體弱多病,父親就把她捨身佛寺,以佛門弟子為師,故起名為“師師”。四歲時,父親入獄而死,她被妓院的李姥收養,改姓李,故稱李師師。長大以後,她以色藝雙絕聞名京師。宋徽宗趙佶尚奢華、喜聲色,經幾個倖人的帶引,私自來到了李師師那裡。趙佶對李師師賞賜很多,還從宮中修築了一條地道,暗通李師師家。徽宗禪位給其子後,由於國事衰弱,也就再無心來師師家了。金兵南侵,師師把皇帝前後所賜之財物呈給開封府,以助軍餉。她還要求出家去做女道士,徽宗應允,賜她居北郊的慈雲觀。靖康之難,徽欽二宗被擄,北宋滅亡。金人聞師師美色,要求將之擄走。大漢奸張邦昌找到了她,準備將她送往金國。李師師痛斥張邦昌的無恥投敵,憤然吞金自殺。真是一烈性女子,她的寧死不屈令多少無恥漢奸汗顏。

大漢奸張邦昌

當然這只是關於李師師命運的一種說法。還有一種說法是說在欽宗為了搜刮民財,獻給金人“求和”,就將李師師的家產給抄沒了。李師師無家可歸,於是就“流落來浙,士大夫猶邀之以歌,然憔悴無複向來之態矣。”(《墨莊漫錄》卷八)

劉子翬有一首《汴京紀事》:

輦轂繁華事可傷,師師垂老過湖湘。

縷衣檀板無顏色,一曲當時動帝王。

如果此詩所說屬實的話,晚年的師師流落江湖之說,是比較可信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