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湖南人做了這些提氣的事

九一八事變是20世紀30年代初期發生在中國東北的震驚中外的重大歷史事件。 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以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

毛澤東明確指出:“自從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變日本帝國主義武裝侵略中國以後, 中國又變成了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社會。 ”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 中華民族逐漸滑向了生死存亡的深淵。 九一八事變後, “心憂天下”的湖南人做了些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

湖南民眾第一時間走上街頭示威聲討

在得知九一八事變後, 9月25日, 長沙教師、學生、工商各界群眾近20萬人, 舉行湖南人民反對日本武裝侵遼示威大會,

聲討日本侵華暴行, 譴責南京政府不抵抗政策。

1931年10月1日, 瀏陽蘇區各地舉行反對日本武力侵佔遼寧示威遊行, 堅決擁護對日絕交的主張。 瀏陽縣蘇維埃政府出版的《前進報》《暴動週刊》, 縣委出版的《新瀏陽》等多種報刊上對遊行示威活動進行宣傳。

湖南人的抗日愛國團體遍佈全省

九一八事變後, 對日援僑委員會改組為湖南人民反日救國會, 領導全省抗日救亡運動。 隨後, 全省70多個縣市和地區成立了反日救國會及學生、教師、工人、商民等分會, 共計300餘抗日團體遍佈全省。 長沙市舉行了商店停業、工廠停工、學校停課運動。 湘潭、衡陽、常德、岳陽等縣市接連舉行反日示威遊行活動。

這些團體舉辦的《湖南反日救國會會刊》、《抗日救國半月刊》、《抗日週刊》等刊物多達40多種,

進行抗日宣傳鼓動。 全省各界還組織反日宣傳隊, 深入街道、里弄、兵營、學校、劇場、車站、碼頭、影院乃至偏僻山村,作演講、出壁報、演話劇,向各界宣傳抗日救亡。

湖南青年:我有鐵血救中國

1931年10月5日, 長沙愛國青年彭楚珩、胡安悌等發起成立“湖南青年抗日鐵血救國團”。 他們在報紙上刊登啟事。 “吾人痛國勢之阽危, 見人心之未死, 敢發起救國之團體, 志在報仇雪恥……灑我沸騰之熱血, 蕩彼東瀛。 ”啟事刊登不到三天, 長沙應徵參加鐵血團的青年達200余人。 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鐵血團開赴前線修築工事。 《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 鐵血救國團由蘇州返抵長沙。

湖南退伍軍人:願重返戰場殺敵

湖南20多萬退伍軍人, 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不滿, 認為依靠“國聯斡旋”, 向侵略者“乞和”, “無異與虎謀皮”, 表示願意組織“湖南退伍軍人救國義勇軍”, 重返戰場殺敵。 湖南各界在呈文和通電中, 對南京當局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害民誤國政策, 提出了批評和忠告。

當年湖南是怎樣抵制日貨的?

九一八發生後, 湖南抵制日貨, 斷絕供給, 對日經濟絕交, 日本人經營的輪船、商號、銀行和醫院, 由於人手缺乏, 原料枯竭, 生產陷於停頓, 直接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當時, 湖南各界提出了五項對日經濟絕交的措施:

不供給日人原料

不買賣日貨

不乘坐日輪

不為日人運輸貨物

不為日人服役

成立專門機構抵制日貨

為了加強領導, 湖南人民抗日救國會特地成立了全省統一的專門指揮機構——經濟絕交部。 縣一級抗日救國會成立了仇貨檢查委員會, 各中學成立了仇貨檢查隊。 仇檢會的負責人同時是抗日會的主要成員。

湘潭、湘鄉、益陽、常德、邵陽、岳陽、零陵、郴州、寧鄉、醴陵、衡山、華容、沅江、新化、新田、沅陵等許多縣市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 有組織, 有計劃地圍剿、打擊販運和銷售仇貨等非法活動。

從1931年10月起, 反日貨鬥爭猶如春風烈火, 在湖南全省普遍展開, 並且掀起了陣陣高潮。

從抵制日貨到提倡國貨救國

湖南人民的反日貨鬥爭, 發動面廣, 持續時間長, 四、五年時間持續不斷。 一二九運動後, 人們認識到:只有振興民族經濟, 發展自己國家的工業,

才能抵制日貨。 “湖南學生提倡國貨救國會”于此時正式成立, 用實際行動提倡了國貨, 繼續進行著反日貨鬥爭。

在“提倡國貨•發展實業”的刺激下, 湖南興建了一批近代工礦企業。

1932年至1936年的四年間, 先後興辦的和比較著名的有國貨陳列館、湖南機械廠、湖南工業試驗所、湖南銻業聯合貿易處、湖南造紙廠、湖南煉鋅廠、郴州協康鉛磺股份有限公司、湖南酒精廠、桃源冷家溪金礦等共數十家之多, 且有一定規模和技術設施。 此前, 這類近代廠礦在湖南是鳳毛戡角甚或不曾有的。

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湖南成為全國抗戰運動興起最早, 聲威最壯, 影響最大的省份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