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打仗時,第一排士兵明知必死為何不臨陣逃脫?三個原因讓其不怕死

文 | 陳飛

提要:中國幾千年的歷史裡存在數不勝數的政權組織, 每一個新的朝代建立都需要無數鮮血鑄就, 就拿東漢末年的亂世來說吧。 三大戰役: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夷陵之戰都是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 可是這消耗的那都是中國的有生力量。 三國歸晉的時候中國還剩下多少人口呢?西元156年東漢人口為5007萬, 西元221年人口下降到90萬;損失了98.3%。 可真是“馬前懸人頭, 車後載婦女”、“白骨露於野, 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餘一, 念之斷人腸”。

戰爭就是一台巨大的絞肉機, 尤其對於這些沖在前線的士兵們。 可是, 為什麼這些士兵甘於為統治者奉獻自己的生命呢?難道這個時候就已經可以在思想上對他們洗腦了嗎?中國古代士兵的悍不畏死不應該是思想的功勞, 雖說忠君思想有很大的加成, 但是令士兵向前的動力另有其他。 為了督促士兵進攻, 統治者會使用三種方法。

第一, 猛將身先士卒, 帶動全軍。 人類是一種會被環境氛圍感染的動物, 如果有人帶頭衝鋒的話, 大家也會被激勵起來。 我們看電視劇《楚漢爭霸》中, 劉邦的大將樊噲積攢戰功那都是依靠每一次攻城拔寨, 以身作則拼出來的。 樊噲勇猛過人, 每一次都能夠留住自己的性命,

但大多數士兵就沒這個本事了, 他們的命要在一次又一次勝利中奉獻出來。

第二, 督戰隊。 人沒有不怕死的, 只是要看死的有沒有價值。 古代士兵也可能有自己的思想, 人家也會覺得給自己的君主拼命有些不值當, 本能地就會選擇後退。

這個時候督戰隊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比如說電視劇《新三國》中, 為了拿下關羽這麼個硬茬, 徐晃不僅親自上陣衝殺, 更是將部隊分為兩個部分。 攻城隊在先, 督戰隊在後, 但凡有退縮者皆斬, 前者死光了, 後人再補上。

第三, 重賞勇夫。 商鞅有徙木立信之舉,

可見重賞能夠給老百姓樹立起榜樣, 讓自己的目的達到。 這就是所謂的重賞之下, 必有勇夫。 統治者在每一次戰役前都會有所承諾, 比如說第一個攻入城池的, 或者拿下敵軍首領腦袋的人賞千金, 封萬戶侯。 所以, 秦朝的軍功爵制才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 奮力一搏便有可能給自己家族帶來榮光, 當縮頭烏龜就只能是死, 死在衝鋒的路上還能有撫恤金。 權衡利弊之下, 傻子都知道該怎麼做了。

創作不易, 請支持作者文章的原創性, 切勿抄襲。 課堂內淺談歷史, 課堂外趣說歷史。 請關注“陳老師工作室”唯一微信公眾平臺:lishichenlaoshi, 我們期待與您的第一次溝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