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瑞銀侯延琨:到2020年電動車發展將不再依靠政策補貼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以及“萬物互聯”概念的提出, 汽車行業也在悄然發生著諸多變化。 “電動化”、“共用經濟”、“車聯網”以及“自動駕駛”, 這四個詞語可以概括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

近日,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及亞太汽車行業研究主管侯延琨先生就“汽車的未來世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看法。

電動車製造成本逐步縮減, 預計今年將有20%的增長

最近幾年, 中國市場的增長放量使得大家的造車熱情逐步高漲。

從互聯網巨頭到各類製造業起家的中小企業, 紛紛投身“造車”的行列。 據統計, 去年, 僅上海地區就有二十幾家汽車公司成立。 而這些新興的造車公司, 大部分都將產品瞄準了電動汽車領域。

對此, 侯延琨先生解釋說, 相對于傳統燃油車需要投入巨大的生產研發成本在發動機和變速箱上, 電動汽車沒有這兩個核心部件, 而剩下的東西在目前的條件下也都不是核心的技術壁壘。 所以, 電動車的進入壁壘相對較低。

另外, 電池作為電動汽車的主要製造成本, 其占比逐步下降。 據測算, 電池占電動汽車整車的製造成本由原來的1/3降到現在的1/4。 在過去的五年間, 由於規模效應和各種技術難題的突破,

電池在整車製造中的成本減少了一半。 而侯延琨先生預測, 未來, 電池在整車製造中的成本還將以每年5%到6%的速度遞減, 未來十年將會再降低一半。

所以, 隨著製造成本的不斷縮減, 到2020年政府補貼全部退出的情況下, 電動汽車依舊有生存的市場空間和一定的利潤保證。 預計到2025年, 電動汽車將與同級普通燃油車的價格一樣, 甚至更為便宜。

目前, 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一大電動車市場, 且最近幾年發展速度之迅猛乃為業界所罕見。 但不可否認的是, 當前電動汽車的發展還是過多的依賴政府補貼。 去年, 政府補貼下降了將近40%, 補貼退縮的速度遠遠大於預期, 也使得今年前兩個月的電動汽車銷量遭遇寒冬。

然而, 在侯延琨先生看來, 在現有的補貼政策和價格體系下, 電動車市場依然有利潤, 且隨著規模化效應的擴大, 成本的不斷降低, 預計今年的電動車市場還將有20%以上的增長。

共用經濟導致汽車品牌分化, 車聯網將降低汽車召回成本

各類打車軟體的出現,

使得人們乘車的便利性得以提高。 但這類共用經濟的出現也導致了汽車品牌的嚴重分化。 侯延琨強調說:共用經濟使得集團購買需求增多, 而集團化運營更注重車輛的性價比優勢, 從而導致質優價廉的品牌佔據市場很大一部分比重。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智慧科技的普及, 車聯網如今已不是一個新鮮詞。 諸如安吉星、車管家等, 其智慧化程度逐步提高, 對車輛故障的偵查也越來越及時。 所以, 侯延琨先生認為, 車聯網技術的普及和運用,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車輛的維修和召回成本。

此外, 自動駕駛技術近幾年也有很大的進步, 但其在發展過程中依舊面臨諸多技術瓶頸。 預計2020年-2025年, 自動駕駛汽車會逐步開始增多。

總體而言,“電動化”、“共用經濟”、“車聯網”、“自動駕駛”這四個方面是互聯互通的,也是未來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這一大趨勢也將對未來的4S店和汽車保險行業產生巨大的衝擊。未來,汽車產業鏈中的這兩個環節或面臨重大洗牌。

總體而言,“電動化”、“共用經濟”、“車聯網”、“自動駕駛”這四個方面是互聯互通的,也是未來整個汽車行業發展的大趨勢。而這一大趨勢也將對未來的4S店和汽車保險行業產生巨大的衝擊。未來,汽車產業鏈中的這兩個環節或面臨重大洗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