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太祖朱元璋的鐵腕反腐,嚇得每個官員心驚膽戰

朱元璋, 明朝開國皇帝。 參加元末農民起義。 因戰功卓著而連續升遷, 後成為推翻元蒙王朝的一支主力軍。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推翻了元蒙暴政, 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明朝。 明洪武元年(1368年), 于南京稱帝, 國號大明, 年號洪武。

朱元璋稱帝后, 為了緩和尖銳、複雜的階級、民族和統治階級內部各集團之間的矛盾, 實行了抗擊外侵、革新政治、發展生產、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於推動社會歷史前進的政策, 在政治、經濟、軍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

朱元璋認為:創業難, 守業更難。 明朝建立之初, 經過戰亂的洗禮, 國家千瘡百孔, 急需休養生息。 但朱元璋為了強化皇權, 以懲治貪贓枉法為開端, 對吏治進行了由上而下的嚴厲整頓。 為了鞏固業已建立的大明王朝, 他特別強調的是, 要想穩定新的統治秩序, 必須重視整頓吏治。 因此,

朱元璋登基後不久, 就下令設專人每天五更時在樵樓上吹起號角, 並高唱:“為君難, 為臣又難, 難也難;創業難, 守成更難, 難也難;保家難, 保身又難, 難也難!”為了防止功臣們居功自傲, 朱元璋特令工部製造了一種申誡公侯鐵榜, 對他們可能發生的各種不法行為逐項規定了處罰標準。 洪武18年前後, 朱元璋將自己編寫的四本誥書印發給各位官員, 讓他們認真學習, 引以為戒。 洪武25年, 他又親自編寫了《醒貪簡要錄》, 親自在奉天門向百官宣讀, 並頒佈中外。 每次誅殺貪污受賄的案犯時, 朱元璋都要下令刑部將其罪行印發至各級衙門, 廣為張貼, 還下令官員都要到刑場觀斬, 以受教育。

他還經常表揚並越級提拔清正廉潔的官員, 以樹典型。

陶後仲在福建任按察使時, 懲治貪官數十人, 盡除宿弊, 撫恤軍民。 朱元璋下令對其大力表彰。 某官員曾向河南按察司僉事王平行賄, 王平反而將其抓起來送審。 朱元璋得知後, 嘉獎了他, 並提拔他任都察院左僉都禦史。 對於能善始善終的循吏清官, 朱元璋不僅給予重賞, 還為他們修建府第;清官壽終時, 朱元璋還親自為其撰寫祭文, 以彰其德;他還命人將清官廉吏的事蹟列入《彰善榜》、《聖政記》中, 讓其千古流芳……

正因為朱元璋下狠心反腐倡廉, 明朝初期才出現了一批如陶安、陶後仲、鄭士元、方克勤那樣的清官, 使得明初的政治清明, 深得老百姓的擁護。

朱元璋是一個毀譽參半的歷史人物。 清代的史學家趙翼曾說:"蓋明祖一人,

聖賢、豪傑、盜賊之性, 實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的身上, 豪氣和匪氣並存。 但不論如何, 他奇特的個性、傳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創業史以及獨樹一幟的治國馭人之術, 都令人好奇, 尤其是其剛猛治國、重典肅貪的手段也值得後人深思。

1.剛猛治國、重典肅貪的效果

在洪武年間,世道清廉,民生發展迅速,也為永樂、仁宣盛世打下了基礎,有了北方的暫時安寧、有了恢宏的《永樂大典》、舉世聞名的鄭和下西洋。

由於朱元璋採取的一系列懲貪倡廉的有力措施, 明初的吏治改變了元末"賂遺權要"、"蠹政厲民"的腐敗風氣, 日趨清明。 他實行"以猛治國"的政策, 雖然殺戮過重, 但確實整飭了吏治, 同時強化了中央集權, 從而為明朝前期的繁榮鋪平了道路。

在這個時期的官場,也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重典肅貪的高壓下,叫‘官不僚生’一點不為過,做官者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那時當公務員,應該是高風險職業,而且收入一般,遠沒有今天火爆搶手。 朝中官員如驚弓之鳥, 每天都擔心自己腦袋不保, 史料記載, 官員們每天上朝, 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 穿戴整齊, 告別家人, 交待清楚家事和後事, 然後上朝,散朝時, 家人在家門口等著, 如果看到活人回家, 就會長出一口氣。 在不知明日禍福這種極大的壓力下, 很多官員承受不住, 紛紛表示自己就當白讀了幾十年書, 情願回家種地。

據統計, 因貪污受賄被殺死的官員有幾萬人, 到洪武十九年(1386), 全國十三個省從府到縣的官員很少能夠做到滿任, 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又頒佈了更嚴厲的法令:“今後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朱元璋十分不解,為什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後成了“朝獲派,夕腐敗”。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倒是越來越少了,史料中有這樣一個記錄:該年同批放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可見當年提撥的新官員全部犯了法,無一倖免。

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沒有人幹活,便出現了戴死罪、徒流罪,很多犯罪的人過堂,上到衙門才發現當官的也戴著鐐銬,和自己一模一樣,後面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朱元璋手段用盡,自己也親力而為,然而官員們仍然前腐後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正是法令太過嚴苟,無論是武力奪位的朱棣,還是仁厚的仁宗,當家後都基本廢止了朱元璋肅貪的重典竣法,腐敗貪污又死灰復燃,比起洪武,猶過之而無不極。

2.朱元璋的身世和理想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似乎沒有誰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淒慘的。

元朝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鐘離東鄉。他的父母是靠租種別人田地為生的佃農。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改名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沒錢,只好退學給人家放牛。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裡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家裡只剩下他和二哥。

朱元璋到村子附近的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因為寺中也沒有餘糧,朱元璋只做了幾十天的和尚,便被打發出門,雲遊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覺寺。雲遊的幾年間,居無定所,風餐露宿,靠化緣度日,其實和討飯也差不多。然而經過這幾年雲遊的磨礪,朱元璋的視野大為開闊,人生閱歷大為豐富。當皇帝後,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想要創造一個官員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對大臣們說:“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3.明朝官吏體制

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正是由於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蒙蔽,不瞭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荒臣專的局面,如何千秋萬載。

改革政治體制

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舊制,在中央設三大府: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禦史台,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佈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等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司。

洪武十三年(1380),他藉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佈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罷宰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朱元璋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淩遲,全家處死。"同時將掌管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調兵。

朱元璋進行上述變革和調整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君權,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之權,他對地方行省、中書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變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罷丞相,是對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不設丞相,六部直接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實際上是皇帝兼行相權。皇帝不得不處理更多的政務,據說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處理400多件政事,相當辛苦。由此,朱元璋成為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帝之一。

設立特務組織。

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強了對大臣的監視。開始時,他派遣一些檢校等人暗中偵查大臣的舉動,但沒有逮捕和審訊的權力。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大臣對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無二,要他們知道恐懼,防止他們營私舞弊、結黨亂政。事無巨細,家長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時的恐怖情景。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罷朝回家做了一首詩:"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告訴他昨天詩作得不錯,只是並沒有"嫌"他遲,不如改成"憂"字更好些。錢宰聽後大驚失色,嚇得直磕頭謝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所以大臣們都提心吊膽,就連李善長、徐達這樣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為了加強監視,特別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成為他實行特務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

朱元璋這樣費盡苦心地更張制度,反復斟酌定都問題,主要是因為天下得之不易,希望能世代固守,傳之久遠。

4.官員工資制度

遵循清廉原則,明朝官吏工資不高:一品大員一年1044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只有90石米。

以知縣為例,縣官月俸7.5石米,這些收入是他養家養傭人應酬的唯一來源。

休假制度

漢朝實行的是五天一休制,也就是幹五天休息一天,名字叫“休沐”。

隋唐時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稱成“旬休”,但是每逢新年、冬至會休息七天。這七天時間是帶薪假期。除此之外,端午、中秋、重陽外,還有皇帝的生日、如來佛祖的生日、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也都放假。

宋朝一年假期還是有個幾十天。

到了元朝,一年只有十幾天休息。

到了朱元璋,完全取消過去休假制度,有的官員提出要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被朱元璋駁回,然後規定休假的制度,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皇帝生日。實際實施後出現很多問題無法解決,於是後來規定從12月起放寒假,為期一個月,才算解決了部分問題。

5.懲治貪官制度

洪武十八年(1385)開始,朱元璋親自制定、頒佈《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和《大誥武臣》,其內容主要是懲治貪官污吏、地方豪強以及侵擾百姓等問題。剛開始,朱元璋懲治貪污還不是特別毒辣。他鼓勵天下百姓都來檢舉、監督官員。允許百姓直接到京城檢舉,告發貪官,甚至允許把貪官扭送京城。百姓闖入官府捉拿有劣跡的官員,誰也不能阻攔,如有阻擋者,誅滅全家。他把犯法官員的罪行在申明亭公佈於眾,讓老百姓都知道,警戒官員不要作惡。由於人才奇缺,官員犯罪了不是一殺了之,而是可以帶著腳鐐手銬辦公。他命令刑部,凡是犯罪的官吏,罪行可以寬宥,仍舊官復原職,但在官府大門上張榜公佈他的罪行,督促他反省,死不悔改的再治罪。

有件事使他大受刺激,才大開殺戒。

浙西的官府徵收百姓賦稅,盤剝起來比虎狼還厲害。從浙西運1石糧食到首都南京,需要花4石的運費,老百姓苦不堪言。為把運費節省下來,後來改為繳納鈔,不用運糧,1石米相當於2貫鈔。但是,地方政府照樣按照運糧的辦法盤剝百姓,徵收水運費、車運費、飯錢、驗收糧食費、裝糧食的蒲蔞開支費、竹簍開支費、沿江祭拜神佛的香火錢等,總共比規定的標準多徵稅900文。朱元璋得到舉報後,氣憤至極,下令以後官員貪污,不分輕重全部殺掉。

1371年立法規定,官員犯貪污罪不予赦免。1392年立法規定,官員貪污鈔60兩以上,不僅梟首示眾,而且剝皮。殺起貪官來就毫不手軟了。

朱元璋執法很嚴,即使是親女婿犯罪,也照殺不誤。他的女婿歐陽倫因為私販茶葉,罪不至死,結果被逼自盡。誰貪污就殺誰,是歷史上貪官殺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誥》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淩遲、梟示、種誅,死刑棄市以下達1萬人。

越到後來,朱元璋的脾氣越臭,殺官員陷入濫殺,殺人就像捏死一個螞蟻。殺人只講感覺,完全憑自己一時喜怒;殺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分任何時間地點,甚至直接在朝廷上立即執行;殺人也不講數量,一殺殺一家、殺一族、殺一片地區。南方的地方官員很少有人能做到任期結束,就掉了腦袋。

朱元璋頒佈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四編大誥共236條,其中懲治貪官污吏的竟達150條之多,而且極其嚴厲,共羅列有淩遲、梟首太祖諡冊、夷族等懲罰,其嚴酷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明朝在縣衙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這個土地祠是剝人皮的地方,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並威懾貪官。

6.肅貪手段和刑罰的創新

由於貪官的前仆後繼、倒下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他又走群眾路線,做了一規定:凡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於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誅連九族!

在收集貪污事實上,朱元璋肅貪的主要線索來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檢校。這些人遍佈全國各地,一旦發現官員有貪贓枉法等問題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報送到京城已經是半夜,他也會立刻起床接見。這樣一來,反腐效率那是相當的高。

在處罰上,明朝有法律,規定當時的刑罰是笞、杖、徒、流、死五種。但朱元璋在對付貪官污吏上,他用的處罰手段有很多創新。

剝皮

稱朱元璋為“朱扒皮”,絕不是冤枉他。為什麼叫他“朱扒皮”呢?因為他喜歡做一種從不出售的工藝品——剝貪官的人皮。

剝皮這種殘酷的刑罰在明代如同家常便飯,朱元璋明文寫進《大誥》。他用這種殘酷手段,嚴厲鎮壓貪污罪和謀反罪。

剝皮就在府、州、縣衙門左首的土地廟進行,因此土地廟也叫皮場廟。朱元璋是剝皮高手,殺掉貪官後,在剝下來的人皮塞上稻草,放在官員辦公的座位旁邊,嚇唬官員。官員辦公和審案的時候看到這張人皮,心驚膽戰,不敢作惡。

剝皮在明代沒有斷過。

藍玉是第一個被剝皮的名將。靖難之役後,朱棣打敗建文帝,不少大臣威武不屈,被朱棣剝皮。比如,景清被抓之後,大罵朱棣。朱棣令人將景清剝皮,在人皮裡塞上草,綁在長安門示眾,並將他的骨肉剁成肉醬。胡閏被抓之後,牙齒被打光,掉落一地,胡閏仍然罵聲不絕。朱棣大怒,將胡閏勒死,用灰蠡水浸泡屍體,將人皮剝下,塞上草,懸掛在武功坊示眾。

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首領也剝皮。明武宗將農民起義首領趙璲在鬧市處以磔刑,將為首的6人剝皮。又將人皮製作成腳踏,騎馬的時候踩在腳底下洩恨。但是,農民起義軍對統治者也不客氣。據《明史》記載,張獻忠也喜歡剝人皮,而且是剝活人皮。如果皮沒剝好人就死了,劊子手就會被處死。這種說法無非是形容張獻忠殘忍好殺,是否屬實有待考證。

到魏忠賢掌權時,老百姓在民間偶爾發發牢騷,觸怒魏忠賢,動輒被逮捕殺害,甚至被剝皮、打斷脊樑骨、刺心、割舌頭。魏忠賢剝起人皮來就像在飯桌上剝番薯皮一般,被他慘殺的人不可勝數。一個姓徐的人和朋友喝酒,其中一人數落魏忠賢的惡行,說他不久會敗落。到半夜熟睡,這喝酒的5人全被特務抓走。剛才亂說話的人,手腳被釘在門板上,魏忠賢命令手下人取來瀝青給他“洗澡”,然後用槌子敲打,不一會兒一張完整的人皮就被剝下來,十分恐怖。

廷杖

朱元璋對官員很苛刻,工資不高,休息天幾乎沒有,而且還發明聲勢浩大的廷杖侮辱官員。

廷杖是由錦衣衛執行皇帝命令,在朝廷上杖責大臣。廷杖始於元代。朱元璋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只要不高興,不管什麼官員,一律由錦衣衛廷杖,由司禮監太監監督,打完後就拖上來,打死了就拖走。

廷杖不是簡單地打屁股,而是一種十分痛苦的刑罰。

具體情形是:被杖的官員,兩個手腕被繩索捆綁,身穿囚犯衣服,逮到午門外。每進一個大門,大門立即關閉,到達行杖的地方,只見100名錦衣衛手執木棍,威嚴地分立兩旁。司禮監的數十名宦官捧著駕帖(駕帖是皇帝派人辦事的憑證,相當於逮捕證或者處罰通知,由司禮監出帖並蓋章,經過刑科給事中批准),來到犯人面前。司禮監太監宣讀駕帖內容,犯人跪下聽取判罰:著實杖打多少棍。司禮監太監在午門西邊的臺階下左邊就坐,右邊則坐著錦衣衛使,此外還有穿著大紅衣服的數十名錦衣衛忙前忙後。

不一會,被杖的官員捆綁好了,放在麻布兜上,由4人懸空抬著。為首的大喝道:“帶上犯人來!”每一次大喝,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應聲,聲音震天動地,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初次大喝:“閣棍!”一個人手持木棍出列,放在官員大腿上。這時再呵斥:“打!”錦衣衛開始行杖。打3下後,喝令:“著實打!”每打5棍,換一人繼續打,比如打80棍要換16人。一邊打一邊喝道:“著實打!”“閣上棍!”千百人大喊應聲,總共呼喊46聲,被杖的官員嚇得瑟瑟發抖,痛苦地掙扎翻滾,有的甚至下巴觸地,磨掉了鬍鬚。

打完後,錦衣衛再次大喝;“踩下去!”4名錦衣衛將犯人狠狠地摔在地上,用麻布兜抬下去。這時,犯人十有八九已經處於氣絕狀態。

在打的過程中,如果司禮監太監秉承皇帝的意圖,喊的是“用心打!”而不是“著實打!”錦衣衛就會心領神會,把人往死裡揍,囚犯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

廷杖是侮辱人的體刑,甚至是死刑。被打成殘廢的很多,當場斃命的有時一次多達幾十人。如在嘉靖時,因為大禮儀之爭,134名官員被廷仗,其中17人被當場打死。

7.典型貪污大案

道同案

番禺縣令道同,蒙古族人,為官清廉,由於執法嚴厲,與當地的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土豪吃了虧又拿道同沒辦法,便拉攏鎮守廣州的永嘉候(侯爵)朱亮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朱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立有大功,位高權重,朱亮祖收了好處,就答應了。

此後,朱亮祖多次與道同發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執法,還派***暗中設伏,打了道同一頓。但道同並未屈服,與朱亮祖進行著不懈的鬥爭。

雙方矛盾一步步升級,終於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將人犯給搶了出來。並且還向皇帝上本,彈劾道同一大堆罪狀。

道同終於忍無可忍,也隨後向皇帝遞送奏章說明情況,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軍馬,朱元璋看了朱亮祖的告狀信,就立馬派人去斬殺道同。

就在朱元璋發出命令後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對照就發現了問題,連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朱亮祖就這樣殺掉了道同。

道同為官清廉,家裡沒有錢,他死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無人供養,便委託好友贍養他的母親,然後從容就死。他被殺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行。

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不過道同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知縣,而自己卻是開國大將,禦封侯爵,想來朱元璋不會為了一個芝麻官對自己下手的。

過了一段時間,大理寺的官員手持朱元璋的手諭抓他和其子朱暹前往京城請罪。

一路上,朱亮祖還存有幻想,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朱元璋最多是責罰一下他而已,並不會殺他。

洪武十三年(西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與長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上來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衛們一看皇帝親自上陣,士氣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許後,紛紛開始動手。朱亮祖與他的兒子朱暹就這樣被活活鞭死。

殺掉朱亮祖和朱暹後,朱元璋下令將參與此事的惡霸全部殺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給他留了全屍,但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懸掛在鬧市,供眾人參觀,以為後世警戒。

空印案

按照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縣都要派遣官吏到戶部報告地方財務情況,戶部審核清楚才算了結。戶部的審核很嚴格,錢谷數位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冊填報。重新造冊不算困難,主要是帳冊上要有地方衙門的印信才行,而從中央到地方重新蓋印往返要很長時間,因此地方官員習慣帶些備用的空白文冊,一旦遇到駁回的情況,只須重新填寫而不必往返了。這種做法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戶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認,沒有人去追究。再說,這種文冊蓋的是騎縫印,也不能用作他圖,沒有什麼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發現這種情況,非常震怒,認為是故意欺騙他,下令將各地衙門長官主印的一律處死,佐貳官杖一百充軍邊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他是當時人公認的好官。

郭桓案

洪武十八年(1385),禦史餘敏等人告發戶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盜官糧。朱元璋十分重視,將他們全部逮捕。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牽連在內。最後追贓糧700萬石,郭桓等數百人被處死,各地布政使官員入獄被殺者又有數萬人。追贓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因此破產者不計其數。此案一共殺掉了三萬餘人,結果是“百姓中產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掃而空了。

8.清廉官員的待遇

不貪的清官也是有的,其代表莫過於海瑞和和尚書吳琳,但在朱元璋領導下,不伸手的清官的結局都是相當的慘。

海瑞最後的官職是南京右都禦史,這是個二品官,相當於監察部部長,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幹活,不該拿的他一分錢也不拿,每月就靠俸祿過活。

他死後,僉都禦史王用汲來處理後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苦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淒慘,家裡到處吊著舊布簾子,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裡人都穿著補丁衣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吏部尚書吳琳為官清廉,後退休回家,朱元璋派使者去打探他的近況,使者到吳琳家鄉,考慮到他當過大官,應該有很大的房子,便去尋找。但轉了一圈,沒有見到什麼大房子,他便在路邊找到一個正在插秧的老農,問道:“請問吳尚書住在哪裡啊?”

誰知那老農抬頭對他說:“我就是吳琳,有啥事兒?”

使者十分感動,便將此事回報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十分感慨。

明代皇帝朱元璋嚴懲貪官污吏的故事廣為流傳,他下了大力氣肅貪,儘管做得有些矯枉過正,但的確收到了明顯成效,起到了一定的整肅的效果。在宣揚廉潔方面,他亦有出色的表現。但總體效果並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

大部分都被殺掉了。可是殺完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又頒佈了更嚴厲的法令:“今後貪污受賄的,不必以六十兩為限,全部殺掉!”朱元璋十分不解,為什麼這些人飽讀詩書,以所謂“朝聞道,夕可死”為人生信條,卻在當官之後成了“朝獲派,夕腐敗”。可就是這樣也沒能止住,官員倒是越來越少了,史料中有這樣一個記錄:該年同批放榜派官三百六十四人,皆為進士監生,一年後,殺六人,戴死罪、徒流罪辦事者三百五十八人,可見當年提撥的新官員全部犯了法,無一倖免。

因為官員被殺的太多,沒有人幹活,便出現了戴死罪、徒流罪,很多犯罪的人過堂,上到衙門才發現當官的也戴著鐐銬,和自己一模一樣,後面還有人監視。除了衣服是官服,活脫脫就是個犯人。朱元璋手段用盡,自己也親力而為,然而官員們仍然前腐後繼,活像一群敢死隊,成群結隊地走到朱元璋的刑具下。正是法令太過嚴苟,無論是武力奪位的朱棣,還是仁厚的仁宗,當家後都基本廢止了朱元璋肅貪的重典竣法,腐敗貪污又死灰復燃,比起洪武,猶過之而無不極。

2.朱元璋的身世和理想

中國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中似乎沒有誰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淒慘的。

元朝文宗天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鐘離東鄉。他的父母是靠租種別人田地為生的佃農。他是家裡的第六個孩子,上面有三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取名重八,後來改名元璋,字國瑞。朱元璋小時候曾讀過幾個月的私塾,後因沒錢,只好退學給人家放牛。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裡也遭受了滅頂之災,他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哥的兒子在這場災難中相繼去世,大嫂帶著孩子回了娘家,家裡只剩下他和二哥。

朱元璋到村子附近的皇覺寺出家做了和尚。因為寺中也沒有餘糧,朱元璋只做了幾十天的和尚,便被打發出門,雲遊四方。直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覺寺。雲遊的幾年間,居無定所,風餐露宿,靠化緣度日,其實和討飯也差不多。然而經過這幾年雲遊的磨礪,朱元璋的視野大為開闊,人生閱歷大為豐富。當皇帝後,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想要創造一個官員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對大臣們說:“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裡恨透他們,今後要立法嚴禁,遇到有貪官敢於危害百姓的,決不寬恕!”

3.明朝官吏體制

朱元璋認為元朝滅亡正是由於權威下移,君主為臣下所蒙蔽,不瞭解民情,政策也得不到堅決貫徹。朱元璋常常思考如何建立一種政治體制,確保不會出現主荒臣專的局面,如何千秋萬載。

改革政治體制

明朝初年,也基本沿用漢唐舊制,在中央設三大府:中書省,下統六部,職掌行政事務;大都督府,統管軍事;禦史台,職掌監察事務。地方設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總管地方事務。但朱元璋對此很不滿意,他親自設計、制定了幾項重要的政治制度,對以往政治制度進行了大膽的變革和創新。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下令撤銷行中書省,設立承宣佈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分掌行政、司法、軍事權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統攝,向中央負責。全國分為浙江、江西等十二個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增設雲南布政使司。

洪武十三年(1380),他藉口胡惟庸謀反,趁機宣佈撤銷中書省,不設丞相,提高六部職權,分掌天下事務,直接向皇帝彙報。"罷宰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之"。朱元璋惟恐後世子孫不理解自己的苦心,特意在《祖訓》中明文規定不許變亂舊章:"以後子孫做皇帝時,並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將犯人淩遲,全家處死。"同時將掌管全國軍事的大都督府一分為五,改為前、後、左、右、中五軍都督府,分領所屬都司衛所部隊,但無權調兵。

朱元璋進行上述變革和調整的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強化君權,主要手法是分化、弱化大臣之權,他對地方行省、中書省和大都督所作的一系列變革莫不如是。朱元璋罷丞相,是對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變革。不設丞相,六部直接將全國政務奏請皇帝裁決,實際上是皇帝兼行相權。皇帝不得不處理更多的政務,據說朱元璋每天要看200多份奏章,處理400多件政事,相當辛苦。由此,朱元璋成為歷史上最有權勢的皇帝之一。

設立特務組織。

朱元璋生性雄猜,加強了對大臣的監視。開始時,他派遣一些檢校等人暗中偵查大臣的舉動,但沒有逮捕和審訊的權力。朱元璋的目的很明確,就是要讓大臣對自己和大明江山忠心無二,要他們知道恐懼,防止他們營私舞弊、結黨亂政。事無巨細,家長里短,都被朱元璋探知。有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時的恐怖情景。錢宰被征編《孟子節文》,罷朝回家做了一首詩:"四鼓冬冬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告訴他昨天詩作得不錯,只是並沒有"嫌"他遲,不如改成"憂"字更好些。錢宰聽後大驚失色,嚇得直磕頭謝罪。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所以大臣們都提心吊膽,就連李善長、徐達這樣的功臣也人人自危。

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為了加強監視,特別設立了特務機構錦衣衛,成為他實行特務政治的重要手段,也形成了歷史上有名的明代特務政治。

朱元璋這樣費盡苦心地更張制度,反復斟酌定都問題,主要是因為天下得之不易,希望能世代固守,傳之久遠。

4.官員工資制度

遵循清廉原則,明朝官吏工資不高:一品大員一年1044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只有90石米。

以知縣為例,縣官月俸7.5石米,這些收入是他養家養傭人應酬的唯一來源。

休假制度

漢朝實行的是五天一休制,也就是幹五天休息一天,名字叫“休沐”。

隋唐時期,改成了十天休息一次,稱成“旬休”,但是每逢新年、冬至會休息七天。這七天時間是帶薪假期。除此之外,端午、中秋、重陽外,還有皇帝的生日、如來佛祖的生日、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也都放假。

宋朝一年假期還是有個幾十天。

到了元朝,一年只有十幾天休息。

到了朱元璋,完全取消過去休假制度,有的官員提出要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被朱元璋駁回,然後規定休假的制度,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皇帝生日。實際實施後出現很多問題無法解決,於是後來規定從12月起放寒假,為期一個月,才算解決了部分問題。

5.懲治貪官制度

洪武十八年(1385)開始,朱元璋親自制定、頒佈《大誥》、《大誥續編》、《大誥三編》和《大誥武臣》,其內容主要是懲治貪官污吏、地方豪強以及侵擾百姓等問題。剛開始,朱元璋懲治貪污還不是特別毒辣。他鼓勵天下百姓都來檢舉、監督官員。允許百姓直接到京城檢舉,告發貪官,甚至允許把貪官扭送京城。百姓闖入官府捉拿有劣跡的官員,誰也不能阻攔,如有阻擋者,誅滅全家。他把犯法官員的罪行在申明亭公佈於眾,讓老百姓都知道,警戒官員不要作惡。由於人才奇缺,官員犯罪了不是一殺了之,而是可以帶著腳鐐手銬辦公。他命令刑部,凡是犯罪的官吏,罪行可以寬宥,仍舊官復原職,但在官府大門上張榜公佈他的罪行,督促他反省,死不悔改的再治罪。

有件事使他大受刺激,才大開殺戒。

浙西的官府徵收百姓賦稅,盤剝起來比虎狼還厲害。從浙西運1石糧食到首都南京,需要花4石的運費,老百姓苦不堪言。為把運費節省下來,後來改為繳納鈔,不用運糧,1石米相當於2貫鈔。但是,地方政府照樣按照運糧的辦法盤剝百姓,徵收水運費、車運費、飯錢、驗收糧食費、裝糧食的蒲蔞開支費、竹簍開支費、沿江祭拜神佛的香火錢等,總共比規定的標準多徵稅900文。朱元璋得到舉報後,氣憤至極,下令以後官員貪污,不分輕重全部殺掉。

1371年立法規定,官員犯貪污罪不予赦免。1392年立法規定,官員貪污鈔60兩以上,不僅梟首示眾,而且剝皮。殺起貪官來就毫不手軟了。

朱元璋執法很嚴,即使是親女婿犯罪,也照殺不誤。他的女婿歐陽倫因為私販茶葉,罪不至死,結果被逼自盡。誰貪污就殺誰,是歷史上貪官殺得最多的一位皇帝。在《大誥》等法令中,有成百上千的人被淩遲、梟示、種誅,死刑棄市以下達1萬人。

越到後來,朱元璋的脾氣越臭,殺官員陷入濫殺,殺人就像捏死一個螞蟻。殺人只講感覺,完全憑自己一時喜怒;殺人不需要任何理由,不分任何時間地點,甚至直接在朝廷上立即執行;殺人也不講數量,一殺殺一家、殺一族、殺一片地區。南方的地方官員很少有人能做到任期結束,就掉了腦袋。

朱元璋頒佈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四編大誥共236條,其中懲治貪官污吏的竟達150條之多,而且極其嚴厲,共羅列有淩遲、梟首太祖諡冊、夷族等懲罰,其嚴酷程度超過了歷史上任何一個封建王朝。

為了增加震懾力度,朱元璋還設置了一項駭人聽聞的政策。明朝在縣衙大門和二門之間多設置了一個土地祠,這個土地祠是剝人皮的地方,朱元璋命令官員貪污處死後,還要把貪官的皮剝下來,然後在皮內塞上稻草,做成稻草人,並掛於公座之旁,供眾人參觀,並威懾貪官。

6.肅貪手段和刑罰的創新

由於貪官的前仆後繼、倒下一批又來一批,朱元璋對待貪官污吏的態度越來越嚴厲,他又走群眾路線,做了一規定:凡普通百姓只要發現貪官污吏,就可以把他們綁起來,送京治罪,而且路上各檢查站必須放行,如果有人敢於阻擋,不但要處死,還要誅連九族!

在收集貪污事實上,朱元璋肅貪的主要線索來源是他的耳目,也就是我們上面介紹過的檢校。這些人遍佈全國各地,一旦發現官員有貪贓枉法等問題即可上奏,而朱元璋也拿出了玩命的精神,即使情報送到京城已經是半夜,他也會立刻起床接見。這樣一來,反腐效率那是相當的高。

在處罰上,明朝有法律,規定當時的刑罰是笞、杖、徒、流、死五種。但朱元璋在對付貪官污吏上,他用的處罰手段有很多創新。

剝皮

稱朱元璋為“朱扒皮”,絕不是冤枉他。為什麼叫他“朱扒皮”呢?因為他喜歡做一種從不出售的工藝品——剝貪官的人皮。

剝皮這種殘酷的刑罰在明代如同家常便飯,朱元璋明文寫進《大誥》。他用這種殘酷手段,嚴厲鎮壓貪污罪和謀反罪。

剝皮就在府、州、縣衙門左首的土地廟進行,因此土地廟也叫皮場廟。朱元璋是剝皮高手,殺掉貪官後,在剝下來的人皮塞上稻草,放在官員辦公的座位旁邊,嚇唬官員。官員辦公和審案的時候看到這張人皮,心驚膽戰,不敢作惡。

剝皮在明代沒有斷過。

藍玉是第一個被剝皮的名將。靖難之役後,朱棣打敗建文帝,不少大臣威武不屈,被朱棣剝皮。比如,景清被抓之後,大罵朱棣。朱棣令人將景清剝皮,在人皮裡塞上草,綁在長安門示眾,並將他的骨肉剁成肉醬。胡閏被抓之後,牙齒被打光,掉落一地,胡閏仍然罵聲不絕。朱棣大怒,將胡閏勒死,用灰蠡水浸泡屍體,將人皮剝下,塞上草,懸掛在武功坊示眾。

統治者對農民起義軍首領也剝皮。明武宗將農民起義首領趙璲在鬧市處以磔刑,將為首的6人剝皮。又將人皮製作成腳踏,騎馬的時候踩在腳底下洩恨。但是,農民起義軍對統治者也不客氣。據《明史》記載,張獻忠也喜歡剝人皮,而且是剝活人皮。如果皮沒剝好人就死了,劊子手就會被處死。這種說法無非是形容張獻忠殘忍好殺,是否屬實有待考證。

到魏忠賢掌權時,老百姓在民間偶爾發發牢騷,觸怒魏忠賢,動輒被逮捕殺害,甚至被剝皮、打斷脊樑骨、刺心、割舌頭。魏忠賢剝起人皮來就像在飯桌上剝番薯皮一般,被他慘殺的人不可勝數。一個姓徐的人和朋友喝酒,其中一人數落魏忠賢的惡行,說他不久會敗落。到半夜熟睡,這喝酒的5人全被特務抓走。剛才亂說話的人,手腳被釘在門板上,魏忠賢命令手下人取來瀝青給他“洗澡”,然後用槌子敲打,不一會兒一張完整的人皮就被剝下來,十分恐怖。

廷杖

朱元璋對官員很苛刻,工資不高,休息天幾乎沒有,而且還發明聲勢浩大的廷杖侮辱官員。

廷杖是由錦衣衛執行皇帝命令,在朝廷上杖責大臣。廷杖始於元代。朱元璋繼承下來,並發揚光大,只要不高興,不管什麼官員,一律由錦衣衛廷杖,由司禮監太監監督,打完後就拖上來,打死了就拖走。

廷杖不是簡單地打屁股,而是一種十分痛苦的刑罰。

具體情形是:被杖的官員,兩個手腕被繩索捆綁,身穿囚犯衣服,逮到午門外。每進一個大門,大門立即關閉,到達行杖的地方,只見100名錦衣衛手執木棍,威嚴地分立兩旁。司禮監的數十名宦官捧著駕帖(駕帖是皇帝派人辦事的憑證,相當於逮捕證或者處罰通知,由司禮監出帖並蓋章,經過刑科給事中批准),來到犯人面前。司禮監太監宣讀駕帖內容,犯人跪下聽取判罰:著實杖打多少棍。司禮監太監在午門西邊的臺階下左邊就坐,右邊則坐著錦衣衛使,此外還有穿著大紅衣服的數十名錦衣衛忙前忙後。

不一會,被杖的官員捆綁好了,放在麻布兜上,由4人懸空抬著。為首的大喝道:“帶上犯人來!”每一次大喝,成百上千的人大喊應聲,聲音震天動地,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到。初次大喝:“閣棍!”一個人手持木棍出列,放在官員大腿上。這時再呵斥:“打!”錦衣衛開始行杖。打3下後,喝令:“著實打!”每打5棍,換一人繼續打,比如打80棍要換16人。一邊打一邊喝道:“著實打!”“閣上棍!”千百人大喊應聲,總共呼喊46聲,被杖的官員嚇得瑟瑟發抖,痛苦地掙扎翻滾,有的甚至下巴觸地,磨掉了鬍鬚。

打完後,錦衣衛再次大喝;“踩下去!”4名錦衣衛將犯人狠狠地摔在地上,用麻布兜抬下去。這時,犯人十有八九已經處於氣絕狀態。

在打的過程中,如果司禮監太監秉承皇帝的意圖,喊的是“用心打!”而不是“著實打!”錦衣衛就會心領神會,把人往死裡揍,囚犯絕對沒有生還的可能。

廷杖是侮辱人的體刑,甚至是死刑。被打成殘廢的很多,當場斃命的有時一次多達幾十人。如在嘉靖時,因為大禮儀之爭,134名官員被廷仗,其中17人被當場打死。

7.典型貪污大案

道同案

番禺縣令道同,蒙古族人,為官清廉,由於執法嚴厲,與當地的土豪劣紳發生了矛盾。土豪吃了虧又拿道同沒辦法,便拉攏鎮守廣州的永嘉候(侯爵)朱亮祖,希望他為自己出頭。朱是赫赫有名的開國功臣,立有大功,位高權重,朱亮祖收了好處,就答應了。

此後,朱亮祖多次與道同發生矛盾,干涉道同的正常執法,還派***暗中設伏,打了道同一頓。但道同並未屈服,與朱亮祖進行著不懈的鬥爭。

雙方矛盾一步步升級,終於達到頂點。道同抓住了惡霸羅氏兄弟,朱亮祖竟敢動用軍隊包圍縣衙,強行將人犯給搶了出來。並且還向皇帝上本,彈劾道同一大堆罪狀。

道同終於忍無可忍,也隨後向皇帝遞送奏章說明情況,道同派人送奏章的馬是驛站的馬,而朱亮祖使用的是軍馬,朱元璋看了朱亮祖的告狀信,就立馬派人去斬殺道同。

就在朱元璋發出命令後不久,道同的奏章就到了,朱元璋一對照就發現了問題,連忙派人去追,然而已經來不及了,朱亮祖就這樣殺掉了道同。

道同為官清廉,家裡沒有錢,他死前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無人供養,便委託好友贍養他的母親,然後從容就死。他被殺時,無數百姓前來送行。

朱亮祖仍然有些不安,不過道同只不過是個小小的知縣,而自己卻是開國大將,禦封侯爵,想來朱元璋不會為了一個芝麻官對自己下手的。

過了一段時間,大理寺的官員手持朱元璋的手諭抓他和其子朱暹前往京城請罪。

一路上,朱亮祖還存有幻想,他認為自己勞苦功高,只不過殺了一個知縣,朱元璋最多是責罰一下他而已,並不會殺他。

洪武十三年(西元1380)九月初三,朱亮祖與長子朱暹被押到了朱元璋的面前,朱元璋上來就用鞭子抽了朱亮祖。侍衛們一看皇帝親自上陣,士氣大振,在得到朱元璋默許後,紛紛開始動手。朱亮祖與他的兒子朱暹就這樣被活活鞭死。

殺掉朱亮祖和朱暹後,朱元璋下令將參與此事的惡霸全部殺死。他念及朱亮祖有功,給他留了全屍,但其他人就沒有這麼好運氣了,朱暹等人的皮都被剝了下來,懸掛在鬧市,供眾人參觀,以為後世警戒。

空印案

按照規定,每年各布政使司和各府、州、縣都要派遣官吏到戶部報告地方財務情況,戶部審核清楚才算了結。戶部的審核很嚴格,錢谷數位如稍有不合就得重新造冊填報。重新造冊不算困難,主要是帳冊上要有地方衙門的印信才行,而從中央到地方重新蓋印往返要很長時間,因此地方官員習慣帶些備用的空白文冊,一旦遇到駁回的情況,只須重新填寫而不必往返了。這種做法已經成為一種慣例,戶部也很清楚,照例默認,沒有人去追究。再說,這種文冊蓋的是騎縫印,也不能用作他圖,沒有什麼危害。洪武十五年(1382),朱元璋發現這種情況,非常震怒,認為是故意欺騙他,下令將各地衙門長官主印的一律處死,佐貳官杖一百充軍邊地。很多人蒙冤受死,其中就包括方孝孺的父親方克勤,他是當時人公認的好官。

郭桓案

洪武十八年(1385),禦史餘敏等人告發戶部侍郎郭桓等人串通舞弊,吞盜官糧。朱元璋十分重視,將他們全部逮捕。禮部尚書趙瑁、刑部尚書王惠迪、兵部侍郎王志等人亦牽連在內。最後追贓糧700萬石,郭桓等數百人被處死,各地布政使官員入獄被殺者又有數萬人。追贓牽連到全國各地的地主,因此破產者不計其數。此案一共殺掉了三萬餘人,結果是“百姓中產之家大抵皆破”,算得上是把朝廷上下一掃而空了。

8.清廉官員的待遇

不貪的清官也是有的,其代表莫過於海瑞和和尚書吳琳,但在朱元璋領導下,不伸手的清官的結局都是相當的慘。

海瑞最後的官職是南京右都禦史,這是個二品官,相當於監察部部長,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幹活,不該拿的他一分錢也不拿,每月就靠俸祿過活。

他死後,僉都禦史王用汲來處理後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苦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淒慘,家裡到處吊著舊布簾子,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裡人都穿著補丁衣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吏部尚書吳琳為官清廉,後退休回家,朱元璋派使者去打探他的近況,使者到吳琳家鄉,考慮到他當過大官,應該有很大的房子,便去尋找。但轉了一圈,沒有見到什麼大房子,他便在路邊找到一個正在插秧的老農,問道:“請問吳尚書住在哪裡啊?”

誰知那老農抬頭對他說:“我就是吳琳,有啥事兒?”

使者十分感動,便將此事回報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十分感慨。

明代皇帝朱元璋嚴懲貪官污吏的故事廣為流傳,他下了大力氣肅貪,儘管做得有些矯枉過正,但的確收到了明顯成效,起到了一定的整肅的效果。在宣揚廉潔方面,他亦有出色的表現。但總體效果並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