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誡子書》,不足百字,卻成世人修身立志典範!

《誡子書》

【三國】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 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 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 險躁則不能冶性。

年與時馳, 意與日去, 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 將複何及!

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 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 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 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 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 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 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 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 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 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 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賞析:

這篇文章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諸葛亮一生為國,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 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 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 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 最忌怠惰險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 著重圍繞一個“靜”字加以論述, 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 對比鮮明。

在《誡子書》中, 諸葛亮教育兒子, 要“澹泊”自守, “寧靜”自處, 鼓勵兒子勤學勵志, 從澹泊和寧靜的自身修養上狠下功夫。

在這篇《誡子書》中,

有寧靜的力量:“靜以修身”, “非寧靜無以致遠”;

有節儉的力量:“儉以養德”;有超脫的力量:“非澹泊無以明志”;

有好學的力量:“夫學須靜也, 才須學也”;

有勵志的力量:“非學無以廣才, 非志無以成學”;

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則不能勵精”;

有性格的力量:“險躁則不能治性”;

有惜時的力量:“年與時馳, 意與歲去”;

有想像的力量:“遂成枯落, 多不接世, 悲守窮廬, 將複何及”;

有簡約的力量。 這篇文章短短幾十字, 傳遞出的訊息, 比起長篇大論, 誡子效果好得多。

文章短小精悍, 言簡意賅, 文字清新雅致, 不事雕琢, 說理平易近人, 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別之處, 難怪可以成為傳世的千古名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