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廣州與泉州,誰才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從3世紀30年代起, 廣州已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 唐宋時期, 廣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 明初、清初海禁, 廣州長時間處於“一口通商”局面, 是世界海上交通史上惟一的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

宋末至元代時, 泉州成為中國第一大港, 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 後因明清海禁而衰落, 泉州是唯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承認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 而有遺跡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廣州秦代造船遺址, 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所見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造船工廠。

廣州南越王墓、王宮出土的非洲象牙、紅海乳香、波斯銀盒、東南亞的熏香爐, 還有西亞玻璃,

為南越王城帶來了一股濃濃的異域風情, 也是廣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起源的重要物證。

廣州從三世紀開始成為海上絲綢之路主港。 南朝梁武帝普通七年(526年), 印度僧人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 西來弘化禪宗妙旨, 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登陸, 並於登岸處建西來庵(西來初地, 今華林寺)潛心苦修並廣傳佛教。

魏晉時期, 已有支疆梁接、疆梁樓至、迦摩羅、耆域、曇摩耶舍、支法防、竺難提7人在廣州譯經傳法。

南北朝時期,更多西域僧人隨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有材料可考的就有14名外國僧人。其中有如僧律等, 在此興建道場的西域僧人,也有如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羅等譯經高僧,還有如杯度等神異的外國僧侶。

廣州成為與海外文化交流的樞紐。

光孝寺,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禪宗的實際創立者:慧能,在此妙答“風幡論辯”,也是在此落髮受戒和“開東山法門”的道場。在光孝寺首傳禪宗南宗的頓悟法門。

南北朝梁朝時代,印度名僧智藥三藏途經西藏來廣州講學,並于佛成道處帶來一株菩提樹種植於寺內,是中國的第一株菩提樹。

不空是中國佛教密宗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首次傳密活動也正是在光孝寺舉行的。

除了陸路之外,很多僧人從廣州乘海路到天竺求法。繼玄奘之後,中國另一位佛教大師義淨,於671年(鹹亨二年)搭波斯商船從廣州出發,浮海赴印度求法。

並帶回大量的經卷于廣州光孝寺翻譯。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楞嚴經》就是在光孝寺翻譯完成的。

無數的高僧大德在光孝寺譯經,使光孝寺成為唐代四大譯經地之一。

唐代廣州已成為全國第一外貿大港。

《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朝通往外國的七條主要交通線,其中最長的是“廣州通海夷道”,即從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全長達1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為了協調管理海外交通和海外貿易,唐朝政府於661年在廣州創設市舶使,廣州成為唐代唯一設立市舶使的城市。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道盡古時廣州海上絲綢之路舳艫往來的貿易盛況。

廣州城內設有蕃坊,鼎盛時居住著達15萬的番客。城中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非洲黑人,亦很容易從他們所穿的服飾辨別出他是拜火教徒還是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基督徒。

當時的廣州,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

懷聖寺,是中國四大古代清真寺之首,也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地位媲美洛陽白馬寺。懷聖寺光塔,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伊斯蘭古塔,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

廣州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眾多,其眾乘唐室衰微,公然聚眾造反,趕走唐朝當地官員,在廣州城內大肆濫殺無辜,殘殺當地唐朝居民,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儼然有列土封疆之勢。黃巢大軍在當地唐朝居民的配合下,一舉收復廣州,成功殲滅二十余萬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組成的叛亂軍。 也有學者認為,遭到黃巢屠殺的蕃人20萬之眾。

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並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他歸真後,教徒為其營葬於此。墓建於貞觀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

宋朝是海上絲綢之路最繁盛的朝代,而宋朝第一大港,正是廣州港。

唐朝滅亡後,由於國際局勢變化,路上絲綢之路被截斷。北宋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更加興盛,南宋更是空前繁榮。

太祖開寶四年(971年),設市舶司于廣州,這是北宋首個海外貿易管理機構。

高宗於紹興七(1137)年諭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於民,朕所以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爾!”

兩宋一共約319年時間裡,廣州港約290年時間雄據宋代第一大港的地位,也是東方第一大港。

只有在南宋滅亡前30年,泉州港才超過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

南海神廟,是中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5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

【泉州崛起的110年】

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此時的蒲壽庚已經通敵投元,引元軍“盡殺南外宗室”,並且追殺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南宋朝庭節節敗退進一步南逃。最終敗退到廣州城南的崖山與元軍激戰,南宋十萬君臣百姓集體跳海殉國,華夏民族第一次完全亡國。

宋亡後,泉州因為元軍滅宋中的良好表現,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持。

蒲壽庚家族繼續扮演著泉州土皇帝的角色,在他們的維護之下,泉州迎來了城市歷史上的所謂“伊斯蘭黃金年代”。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泉州是與亞歷山大港並稱的東方第一大港。

元朝末年,泉州發生“亦思巴奚戰亂”,泉州城焚毀,泉州港從此衰落,退出歷史舞臺。

南宋末年30年及元朝80年,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及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僅僅只有110年,既輝煌又短暫。

元軍圍攻宋朝,宋朝皇室被迫逃難至廣州之前,便向蒲壽庚發出求救信號,希望蒲壽庚能夠給予幫助,一同對抗元朝。

蒲壽庚不僅拒絕了宋朝皇室的求救,而且還將宋王朝曾經遷到泉州的皇室外室成員三千多人統統殺了。

宋亡後,蒲壽庚掌控了海上的貿易。在泉州地區,蒲氏家族可謂是隻手遮天的"土皇帝""一般。

作為明朝的開朝皇帝,朱元璋對背叛國家的人厭惡至極,朱元命人挖開蒲壽庚的墳,璋鞭屍三百,並且下令將蒲氏家族的人統統充軍流放,只得為奴為娼,任何與蒲氏家族有關係的人都被發配出去,充當奴隸。蒲氏最終淪為了封建社會之中最為低賤的家族。可以說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有人認為,泉州在元亡後的衰落,與那段歷史中驅逐屠殺宋室通敵投元致宋朝滅亡,而遭到明朝皇帝冷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我們先不論廣州在秦漢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及明清海禁時廣州處於一口通商的地位。

單是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西元230年)開始成為海絲主港,到南宋滅亡前30年(西元1249年),廣州作為第一大港的時間長達一千年,(長達約1019年),海絲貿易最鼎盛的319年的宋朝,廣州就雄據東方第一大港地位達290年。

泉州港從南宋滅亡前30年超過廣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到元末發生戰亂泉州城焚毀,泉州港從此衰落,南宋末30年及元朝80來年時間,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時間僅僅只有110來年。

既然如此,那為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承認作為東方第一大港110年的泉州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而不承認作為東方第一大港達1000年以上的廣州?

如果說這個認定是根據幾十年前所知的情況下作出的。

那到今天,廣州方面有什麼表示異議的?廣州方面有沒有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溝通一下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南北朝時期,更多西域僧人隨海上絲綢之路進入中國,有材料可考的就有14名外國僧人。其中有如僧律等, 在此興建道場的西域僧人,也有如求那跋摩、求那跋陀羅等譯經高僧,還有如杯度等神異的外國僧侶。

廣州成為與海外文化交流的樞紐。

光孝寺,在佛教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中國禪宗的實際創立者:慧能,在此妙答“風幡論辯”,也是在此落髮受戒和“開東山法門”的道場。在光孝寺首傳禪宗南宗的頓悟法門。

南北朝梁朝時代,印度名僧智藥三藏途經西藏來廣州講學,並于佛成道處帶來一株菩提樹種植於寺內,是中國的第一株菩提樹。

不空是中國佛教密宗的創始人之一,他的首次傳密活動也正是在光孝寺舉行的。

除了陸路之外,很多僧人從廣州乘海路到天竺求法。繼玄奘之後,中國另一位佛教大師義淨,於671年(鹹亨二年)搭波斯商船從廣州出發,浮海赴印度求法。

並帶回大量的經卷于廣州光孝寺翻譯。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楞嚴經》就是在光孝寺翻譯完成的。

無數的高僧大德在光孝寺譯經,使光孝寺成為唐代四大譯經地之一。

唐代廣州已成為全國第一外貿大港。

《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朝通往外國的七條主要交通線,其中最長的是“廣州通海夷道”,即從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全長達1萬多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為了協調管理海外交通和海外貿易,唐朝政府於661年在廣州創設市舶使,廣州成為唐代唯一設立市舶使的城市。

”連天浪靜長鯨息,映日帆多寶舶來。”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道盡古時廣州海上絲綢之路舳艫往來的貿易盛況。

廣州城內設有蕃坊,鼎盛時居住著達15萬的番客。城中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印度人,非洲黑人,亦很容易從他們所穿的服飾辨別出他是拜火教徒還是猶太教徒、伊斯蘭教徒、基督徒。

當時的廣州,是一個非常國際化的城市。

懷聖寺,是中國四大古代清真寺之首,也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建造的第一座清真寺,地位媲美洛陽白馬寺。懷聖寺光塔,是距今1300多年的唐代伊斯蘭古塔,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

廣州唐朝最大的對外貿易港口和重要的財賦供應地之一,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眾多,其眾乘唐室衰微,公然聚眾造反,趕走唐朝當地官員,在廣州城內大肆濫殺無辜,殘殺當地唐朝居民,姦淫擄掠無惡不作,儼然有列土封疆之勢。黃巢大軍在當地唐朝居民的配合下,一舉收復廣州,成功殲滅二十余萬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組成的叛亂軍。 也有學者認為,遭到黃巢屠殺的蕃人20萬之眾。

清真先賢古墓,是以賽義德·艾比·宛葛素為首的40多位阿拉伯著名伊斯蘭教傳教士的墓地。相傳宛葛素于唐貞觀初年到廣州傳教並建清真寺供僑民禮拜。他歸真後,教徒為其營葬於此。墓建於貞觀三年,至今已逾1300多年。

宋朝是海上絲綢之路最繁盛的朝代,而宋朝第一大港,正是廣州港。

唐朝滅亡後,由於國際局勢變化,路上絲綢之路被截斷。北宋時,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更加興盛,南宋更是空前繁榮。

太祖開寶四年(971年),設市舶司于廣州,這是北宋首個海外貿易管理機構。

高宗於紹興七(1137)年諭曰:“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於民,朕所以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爾!”

兩宋一共約319年時間裡,廣州港約290年時間雄據宋代第一大港的地位,也是東方第一大港。

只有在南宋滅亡前30年,泉州港才超過廣州港成為第一大港。

南海神廟,是中國古代對外海上交通貿易的重要遺址,建于隋開皇十四年(594年),至今已有1415年歷史。它是我國古代海神廟中唯一遺存下來的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建築群,也是西漢以來海上絲綢之路發源于廣州的重要見證。

【泉州崛起的110年】

元軍攻佔南宋都城臨安,俘5歲的南宋皇帝恭宗,南宋皇族逃往泉州,意“欲作都泉州”,此時的蒲壽庚已經通敵投元,引元軍“盡殺南外宗室”,並且追殺皇帝端宗和末帝,導致南宋朝庭節節敗退進一步南逃。最終敗退到廣州城南的崖山與元軍激戰,南宋十萬君臣百姓集體跳海殉國,華夏民族第一次完全亡國。

宋亡後,泉州因為元軍滅宋中的良好表現,得到元朝皇帝的支持。

蒲壽庚家族繼續扮演著泉州土皇帝的角色,在他們的維護之下,泉州迎來了城市歷史上的所謂“伊斯蘭黃金年代”。在《馬可波羅遊記》中,泉州是與亞歷山大港並稱的東方第一大港。

元朝末年,泉州發生“亦思巴奚戰亂”,泉州城焚毀,泉州港從此衰落,退出歷史舞臺。

南宋末年30年及元朝80年,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及東方第一大港的歷史,僅僅只有110年,既輝煌又短暫。

元軍圍攻宋朝,宋朝皇室被迫逃難至廣州之前,便向蒲壽庚發出求救信號,希望蒲壽庚能夠給予幫助,一同對抗元朝。

蒲壽庚不僅拒絕了宋朝皇室的求救,而且還將宋王朝曾經遷到泉州的皇室外室成員三千多人統統殺了。

宋亡後,蒲壽庚掌控了海上的貿易。在泉州地區,蒲氏家族可謂是隻手遮天的"土皇帝""一般。

作為明朝的開朝皇帝,朱元璋對背叛國家的人厭惡至極,朱元命人挖開蒲壽庚的墳,璋鞭屍三百,並且下令將蒲氏家族的人統統充軍流放,只得為奴為娼,任何與蒲氏家族有關係的人都被發配出去,充當奴隸。蒲氏最終淪為了封建社會之中最為低賤的家族。可以說是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有人認為,泉州在元亡後的衰落,與那段歷史中驅逐屠殺宋室通敵投元致宋朝滅亡,而遭到明朝皇帝冷落,從此退出歷史舞臺。

我們先不論廣州在秦漢時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源地及明清海禁時廣州處於一口通商的地位。

單是廣州從3世紀30年代(西元230年)開始成為海絲主港,到南宋滅亡前30年(西元1249年),廣州作為第一大港的時間長達一千年,(長達約1019年),海絲貿易最鼎盛的319年的宋朝,廣州就雄據東方第一大港地位達290年。

泉州港從南宋滅亡前30年超過廣州港成為東方第一大港,到元末發生戰亂泉州城焚毀,泉州港從此衰落,南宋末30年及元朝80來年時間,泉州作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時間僅僅只有110來年。

既然如此,那為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承認作為東方第一大港110年的泉州為海上絲綢之路起點,而不承認作為東方第一大港達1000年以上的廣州?

如果說這個認定是根據幾十年前所知的情況下作出的。

那到今天,廣州方面有什麼表示異議的?廣州方面有沒有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溝通一下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