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讀《資治通鑒》真正的決鬥

前457年, 韓、趙、魏三家滅智伯並分其地, 由此奠定三家分晉的基本格局。 《資治通鑒》對這一事件前因後果做了比較詳細的記述,

春秋中期,

在某些諸侯國, 大夫開始把持國政, 像魯國的三桓, 但最激烈的鬥爭發生在晉國。 《史記.晉世家》記載:晉出公時期, 晉國有六大家族:智、韓、趙、魏、範、中行, 後來, 智、韓、趙、魏四大家族在沒有經過晉侯許可的情況下, 擅自滅掉範氏、中行氏, 並把這兩家的土地私自瓜分。 晉出公大怒, 聯合齊國、魯國, 想要討伐四大家族。 四家面對即將到來的危險, 當機立斷, 立刻出兵攻打晉出公。 晉出公寡不敵眾, 逃往齊國, 結果死在路上。 於是, 在智伯的主持下, 晉國冊立晉昭公的曾孫姬驕為晉君, 這就是晉哀公。

劉詩詩飾演戰國女子

通過上述內容看出:晉出公時期, 晉國公室衰弱至極,家臣之間肆意兼併, 並且反攻倒算自己的國君。 晉出公客死異鄉, 繼任的晉哀公由權臣智伯所立, 那智氏自然就掌控著晉國的朝政大全。 經過激烈的兼併重組, 晉國的大夫家族只剩下智氏與韓、趙、魏四家, 所以, 決戰就要在四家之間展開。

四家的勢力圖

以四家的實力對比來看, 韓氏起步較晚, 根基不深;魏氏雖然在晉文公時期就有所表現, 但一直不溫不火, 家族實力增長較慢;智氏主要佔據“挾國君以令家臣”的優勢;趙氏一直活躍在晉國政壇頂層, 家族勢力樹大根深, 實力雄厚。 所以, 真正的決鬥其實就是智、趙之爭。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