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日軍如何處理傷患?就地補槍打空氣針,原因荒謬令人吃驚

這是一張非常有名的照片, 上面的故事發生在1945年3月16日, 慘烈的硫磺島戰役後, 一名美軍海軍陸戰隊的士兵發現了一個瀕死的日本兵。 因為害怕日本兵會引爆手雷, 美軍士兵不敢輕舉妄動, 最終也只能小心翼翼地給他點了一根煙。 日本兵沒抽幾口就死了, 雖然二戰中的日本根本不值得同情, 但這張照片多少還是展現出了人性的一面。

眾所周知, 二戰中時的美國人跟日本是有仇的。 原本經歷了一戰, 美國國內的厭戰情緒就非常高昂, 怕的就是年輕人走上戰場付出更大的犧牲。 但日軍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 強行將美國拉入戰爭, 可以說, 二戰時把“日本鬼子”這個詞喊得最響、最咬牙切齒的, 除了咱們中國, 就要數美國了。 不過, 恨是一碼事, 雖然二戰時美國也沒少虐待日軍戰俘, 但總體來說, 美軍對待日俘還是說得過去的。 相比之下, 反而是日本人對待自己戰友的手段和態度,

讓人看完後覺得異常恐怖。

我們先來看這樣一個例子:塞班島戰役時, 日軍一支小部隊與美軍發生了激烈的交火。 這支部隊的大多數人最終全身而退, 留下了幾個傷兵。 這幾個傷兵仍在原地負隅頑抗, 此時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 美軍害怕有埋伏, 便有意識地做了休整。 此時, 對於日軍來說, 這是個救回受傷隊友的絕好機會, 但指揮官卻只派了兩個人回到傷兵所在地, 讓他們完成一項工作。

這兩名士兵先是問了問傷兵的情況, 然後給對方點了根煙, 接著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 雙方聊得很融洽, 然而, 當美軍的炮火再次出現時, 被派來的士兵立刻抽出槍, 將幾名受傷的戰友全都“就地處決”了。

其實, 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幾乎在日軍所有的戰役中都存在。 二戰中日軍處理戰俘的手段差不多也就這幾種:第一, 丟下傷兵不管, 讓他們自生自滅。 這部分人最終要麼拉手雷跟打掃戰場的敵人同歸於盡, 要麼就做了戰俘。 第二, 專門組織人回去殺光傷患。

起初, 傷患還能“享受”槍決(痛苦比較小), 後來為了省子彈, 日軍乾脆用刀結束他們的生命。 諷刺的是, 為了防止傷兵反抗, 旁邊還會專門安排荷槍實彈的人負責監督。

戰後據日軍士兵回憶, 他們這樣做的目的不外乎就兩個:首先是為了減少救治傷兵的戰爭物資消耗;其次,

日軍高層認為這樣做, 可以有效地防止敵軍從傷患口中套出軍事機密。

當然, 日軍也不是一看到士兵受傷就拋棄不管, 有些受傷看上去比較輕的士兵會被救回。 不過, 這些人裡的一部分命運也非常悲慘。 二戰時的日軍是配備軍醫的, 不過, 這些軍醫救死扶傷的事沒做多少, 倒是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壞事, 比如人體試驗等。 因此, 他們有的是殺人手段。 在一些戰役吃緊, 或是註定失敗時, 就算已經得到救助的傷患此時也會再次成為“累贅”。 而軍醫則負責結束這些人的生命, 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打空氣針。

有朋友可能不瞭解“空氣針”為什麼能殺人, 這是因為當大量空氣進入血管時, 由於心臟搏動, 空氣和心腔內的血液混合形成大量血沫。當心臟收縮時,這些血沫無法被排出,阻塞肺動脈,導致心率變低,最終可導致猝死。因此,空氣針是一種殘酷的殺人手段。

有一個詞叫“戰友情”,從戰火中磨練出來的這種情感是非常珍貴、真摯的。有時,為了救助一名傷患,一支部隊可能會重返戰場,這對戰友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二戰中的日軍僅僅是為了節約資源,或是擔心情報洩露而“殺人滅口”,這樣的事實簡直是匪夷所思,讓人不得不感歎日本這個國家的變態。

空氣和心腔內的血液混合形成大量血沫。當心臟收縮時,這些血沫無法被排出,阻塞肺動脈,導致心率變低,最終可導致猝死。因此,空氣針是一種殘酷的殺人手段。

有一個詞叫“戰友情”,從戰火中磨練出來的這種情感是非常珍貴、真摯的。有時,為了救助一名傷患,一支部隊可能會重返戰場,這對戰友來說都是理所應當的。然而,二戰中的日軍僅僅是為了節約資源,或是擔心情報洩露而“殺人滅口”,這樣的事實簡直是匪夷所思,讓人不得不感歎日本這個國家的變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