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寶馬法蘭克福大秀肌肉:靠這15款新車豪賭未來

車東西

文 | 曉寒

9月12日, 德國, 第67屆法蘭克福車展正式開幕。

由於這場汽車圈年會舉辦在現代汽車工業的聖地——德國, 並且還是全球歷史最悠久和規模最大的車展, 因而其也被稱為汽車工業界的“奧運會”, 單是本屆車展, 就有超過70款新車亮相。

既然是在德系品牌的主場舉辦, BBA自然就成了德國隊的主要選手了。

具體到寶馬集團, 他們非常壕地包下了整個11號展館, 帶來了家族的全系車型, 並且還展出了包括X7、8系、“i5”、6系GT等超過14款新車與概念車, 為藍天白雲(寶馬)集團下一階段的發展方向和產品趨勢劃定了重點。

就像是寶馬展臺背後的主題ELECTRIFYING(電氣化)那樣, 從這些車型中我們也得以窺見, 在汽車產業變革日益加速的今天, 一家擁有百年歷史的傳統車企巨頭, 是如何調轉船頭, 擁抱未來的。

敲黑板:8系X7領銜 14款新車秀肌肉

如果你要在中國文化中尋找關於9月這個時間相關的關鍵字,

那麼“開學季”這三個字一定可以入選。 既然是開學季, 那麼寶馬班迎來了哪些新同學呢?

根據車東西不完全統計, 寶馬集團(含MINI和勞斯萊斯)本次至少帶來了15個新同學, 如下表。

其中包括最新的旗艦車型——大型7座SUV X7和大型跑車8系, “i5”、Z4概念車,

以及全新X3、全新2系、全新M5等, 涵蓋了大型轎車、性能轎車、大型轎跑車、小型跑車、大型SUV、中型SUV、兩廂車等幾乎所有車輛類型。

在這15款新車中, 有8款屬於量產車, 5款屬於概念車, 還有2款是賽車。

量產車中, 中型SUV X3、小型轎跑車2系、性能轎車M5、大型轎跑車6系GT屬於全新產品, 即將量產上市銷售, i3則屬於中期改款型, 寶馬在外觀、內飾、懸架等方面進行了一些細節化的調整。

(新款X3)

兩款7系和i8 MemphisStyle屬於個性化定制車型。 這些車的基本結構、動力系統與普通量產一模一樣, 主要區別在外觀與內飾上進行了一些定制化設計, 並限量發售。

(7系40周年紀念版)

插一句, i8 MemphisStyle的外觀簡直就是斑馬和彩虹撞在了一起(ORZ)。

(i8 MemphisStyle)

寶馬集團這次帶來了6款概念車, 但是你也不用對其嗤之以鼻, 大說概念車都是天方夜譚根本不會量產更不可能買到, 因為除了MINI JCW GP外, 其他幾台車可都是“准概念車”, 對應量產車最後就會以這些概念車為“原型”進行設計生產。

(6系GT)

X7、8系、Z4,這些名字可都是寶馬量產車型的名字,其存在的意義已經不用多說。而i Vision Dynamics雖然沒像前面三者那樣直接沿用一個量產車的名字,但這台車不管怎麼看都像是寶馬i系列產品的第三款產品“i5”(可能名稱)的前身。

(i Vision Dynamics概念車)

與此同時,寶馬集團還展出了兩款賽車,M8 GTE和MINI JCW GP Concept。

(M8 GTE)

(MINI JCW GP Concept)

前者在下個月就會代表寶馬出戰全球各大賽事,而寶馬集團雖然給後者的名字也套上了一個Concept(概念)的單詞,但是從內外來看,這台來自MINI高性能部門的JCW賽車一點也不“概念”,車身、外形、防滾架、賽車座椅等東西都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立馬就能上賽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在新能源上的動作。

寶馬的新能源涵蓋了多種形式,包括PHEV插電混動、HEV油電混動,以及EREV增程式混動和BEV純電動。

PHEV幾乎覆蓋了寶馬旗下的所有車型,如5系/7系的插電混動版,而HEV和EREV則以i系為主,前者即高性能跑車i8,後者即兩廂小車i3。當然,i3也有BEV純電動車型。

現在,寶馬的BEV純電動車陣營又多了兩個選手,i Vision Dynamics和MINI Electric Concept。前者將會衍生出i品牌旗下的第三款車(或為i5),而後者從外形輪廓與細節特點上,你還能一眼就認出來這是一台MINI。

(MINI Electric Concept)

然後剩下的就只有大型7座SUV X7了。7這個數字一語雙關,既告訴了外界這是寶馬SUV產品線裡的旗艦級產品,又告訴了大家這是一款七座全尺寸SUV。

(X7概念車)

(X7量產測試車)

能坐七個人,二胎車喲。嗨,生嗎?

劃重點:智慧駕駛 新能源 激進

在上一部分,我們敲了黑板,為大家介紹了一下寶馬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的整體情況。那麼接下來就該劃重點了,從這15款參展新車中,我們能夠看出哪些趨勢和特點?

在車東西總結看來,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智慧駕駛、新能源、和激進三個關鍵字,而這三個關鍵字又分別代表了寶馬在智慧化、動力系統和內外飾設計方面的一些趨勢。

1、智能駕駛:大屏當道

你如果仔細觀察寶馬集團本次展出的新車內飾,第一個明顯感受到的點就是螢幕。

從視覺上說,這些新車型的中控螢幕普遍比上代車型都變大了,7系、M5、X3等車型都用上了10.25英寸的中控顯示幕,並且也從上代車型的嵌入式螢幕變成了現在這種聳立在中控台中部的螢幕樣式。

(上為7系內飾,下為i3s內飾,注意中控螢幕)

有意思的是,寶馬也跟手機、電腦等科技公司一樣,努力在做窄邊框螢幕,甚至有點全面屏的意思。

與此同時,這些車型還配備有12.5寸的全液晶儀錶盤,M5、7系這樣的高端車型還有後排乘客用的螢幕。

(7系方向盤後的液晶儀錶)

(M5的後排螢幕)

當然,大屏也是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風向標,比如本田本次展出的Urban EV,簡直就是在中控上放個電視機。

(上為UbanEV外觀,下為內飾)

除了螢幕變大之外,這些新車型也都搭載了帶有ID6人機交互介面的第四代iDrive作業系統,支援觸摸、按鍵、語音操作外,還支援炫酷的手勢操作控能,當然,寶馬還引入了無線CarPlay功能,車主用藍牙就能把iOS系統投射到車機中控上。

(寶馬的車載作業系統)

最後,智慧駕駛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必然要反應在自動駕駛方面。

雖然L4/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離我們尚有時日,寶馬在本次也沒有像奧迪那樣一口氣兒拿出Aicon、Elaine兩款完全自動駕駛概念車用作展示,但是現實性的一點事,寶馬為這些新車型也都提供了像是ACC自我調整巡航,LKA車道保持等L2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Aicon)

(Elaine)

不是變革性技術,但至少看得見摸得著。

2、新能源:三條腿走路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X7將會是寶馬SUV產品序列裡面的旗艦級產品。

(X7概念車)

雖然本次是X7概念車首次公開亮相,但是讓車東西驚訝的是並不是其炫酷的外觀內飾,而是其動力形式——氫燃料電池。

事實上,整個汽車產業對汽車未來的動力形式還有分歧,以我國、美國為代表的國家認為BEV純電動是最終方向,而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系車廠則同時也看好氫燃料汽車,並推出了量產版的FCEV氫燃料汽車銷售,例如豐田的Mira、本田的Clarity。

寶馬本次將自己的旗艦級產品X7裝上氫燃料動力系統其實也反應了寶馬在新能源汽車反面的考慮,電動車要做,但是氫燃料汽車也要做。

當然,在完全電動化或者氫燃料化之前,混動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整體來看,寶馬的新能源序列出現了三條技術路徑。

純電動方面,包括i3純電版、MINI Electric以及即將量產的i Vision Dynamics。

(i3)

(MINI Electric)

(i Vision Dynamics)

氫燃料電池方面,目前雖然只有寶馬X7一個獨苗,但怎麼說人家X7也是旗艦級產品。

混動車的陣營則更加壯大,包括i3增程版這樣的EREV(增程混動)、i8這樣的HEV(普通混動)、740Le等PHEV(插電混動)。

(740Le)

3、激進:內外飾和動力更加兇狠

談完了智慧駕駛,講完了新能源車,讓我們也傳統一點,看看新寶馬們的外觀、內飾還有傳統燃油動力系統方面的發展趨勢。

外觀方面,看完寶馬旗下的新同學們,我腦海裡浮出的第一個詞語就是兇狠。

大號的進氣格柵、前保險杠上明顯的導風槽、低矮的車身以及全車遍佈的鋒利線條,再加上尖刀般的眼神(日行燈),無不在告訴你這台車就像是一個充滿力量、目光敏銳、臉部線條有棱有角的年輕人,時刻準備進攻與奔跑。

(上為M5,下為2系,注意外觀)

當然,如果你從2系、M5、6系GT上看不出這種感覺的話,看看那幾台概念車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上為Z4概念車,下為8系概念車)

內飾方面,除了前文提及的更大號的中控螢幕和全液晶儀錶,新寶馬們在方向盤和檔杆造型,中控佈局以及用料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在保留原有豪華感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科技感和時尚感。

(M5內飾)

而這種豪華感+科技感+時尚感的氛圍,同樣也是在Z4、X7、8系等概念車上表現的更加明顯。

(8系概念車內飾)

(X7概念車內飾)

動力方面,為了適應節能減排的全球大勢,新寶馬們依然遵循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技術路徑,但是在發動機的性能方面也有提升。

例如新M5雖然搭載了與上一代車型排量一致的4.4T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性能卻從上代車型的540馬力、680牛·米增加到600馬力和750牛·米,提升非常明顯。

(全新M5的發動機)

而在服役了8年之後,中型SUV X3也迎來自己的換代車型,就動力系統來說,全新X3也將以寶馬集團最新的B系列發動機(B48/58)來取代老款車型的N系列發動機(N20/54)。

期末考:從機械時代進入智慧電氣時代

前天,我發了條朋友圈,說蔚來汽車ES8的參數曝光了,裝了67kWh的電池,百公里加速4.4秒,並且年底就要上市了。

但當我還沉浸在動力參數中的時候,下面一條評論就啪啪打臉了。一個開特斯拉Model X的親友說到:“還要看自動化性能!不要只是四個輪子帶兩個沙發!”

這位親友之前的座駕是謳歌的全尺寸SUV MDX,這車在一般人看來原本就是動力過剩的車型,但他去年還是將MDX開到了改裝店,給原廠就有309馬力的3.7L發動機又裝了一個渦輪,動力直逼500匹。

一個將車改到500馬力的動力控,在開了特斯拉Model X不到一年後,就轉變成了科技控,開始到處炫耀他的Autopilot和科技配置。

(Model X)

呵,真是頗具“諷刺”意味。

而上述“神反轉”如果放大了看,其實何嘗不是現在整個汽車產業面臨的劇變呢?

在這場變革之前,你去4S店買車,銷售顧問肯定會熱情地跟你說:“嘿,這車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的,帶可變氣門正時和缸內直噴,動力輕鬆200匹,配合X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路上逮誰秒誰!四輪獨立懸架和EPS電子助力,操控倍兒好,你快速過個彎兒試試,側傾一點沒有!”

但是傳統內燃機廠商們熟悉的時代變了。

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如陰雲般籠罩這美利堅、神州大地,以及現代汽車工業的源頭歐羅巴;電腦、互聯網、智慧設備等IT技術蓬勃發展,催生出的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等新概念從特斯拉Model S上市以後,一夜之間就席捲了整個汽車工業。

賓士寶馬通用豐田們一開始仍然帶著傳統汽車工業的驕傲,對以特斯拉為首的挑戰者們不屑一顧。

但世界的變化速度實在太快了,在短短數年內,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挑戰者從中美兩個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裡湧現——電氣化是他們跨過汽車產業壁壘(動力系統)的利器,而智慧化則是他們反超對手的大招。

這裡面有市值超過通用的特斯拉、有深耕自動駕駛10年的穀歌、也有全球科技公司的領頭羊蘋果。

(蘋果自動駕駛測試車)

這些覬覦汽車產業巨大蛋糕的初創公司們一邊加快研發所謂的智慧電動汽車,另一邊也不斷放出新的融資資訊,或是簽訂合作協定,不斷敲打著內燃機廠商們的神經。

時至今日,來自萊茵河畔(歐系)、來自底特律(美系)、以及來自富士山下(日系)的巨頭們突然覺得芒刺在背。

頗具眼光者開始壯士斷腕,忍痛丟掉造就自己百年榮耀的內燃機,拿起對手的武器奮起反擊。

本屆法蘭克福車展就是另外一個例證。

在過去,動力強勁、外觀大氣、內飾豪華的車型總會吸引最多的目光,但今年車展主題卻更加接近電氣化與智慧化這兩個新的變革。

車展開幕前夕的9月11日,大眾集團掌門人,CEO穆勒在大眾之夜裡再次強調了大眾集團的電氣化決心,推出了Roadmap E戰略。到2025年,大眾集團將推出超過80款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插電混動車型。

(大眾的Roadmap E戰略)

在本屆車展上,大眾集團展出了旗下電動車品牌I.D的第二款概念車I.D. CROZZ II、斯柯達VISION-E概念車。而奧迪則一口氣帶來了兩款來自未來的概念車,支持L4、L5級自動駕駛的純電動車Aicon和Elaine。

(大眾I.D. CROZZ II)

緊接著,戴姆勒集團(賓士母公司)最高領導人,戴姆勒集團董事會主席蔡澈承諾,到2022年,賓士將實現整體的電動化,即每一個車系都至少有一款電動車型,而整體則將包括50多台電動車。

在本屆車展上,賓士為旗下電動車品牌EQ發佈了首款車型EQ A概念車,並展出了針對未來無人駕駛和共用出行的Smart Vision EQ fortwo

(EQ A)

(Smart Vision EQ fortwo)

週四,寶馬也緊跟其後,宣佈到2025年要推出25款新能源車,其中包括12款純電動和13款混動車型。

如前文,寶馬在本屆車展上,展出有i Vision Dynamics和MINI Electric和改款i3等新能源車。

至此,德系豪強——賓士、寶馬、奧迪(大眾的子公司)和大眾都表明了自己擁抱電氣化智慧化的決心,法蘭克福車展也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汽車工業對未來的設想和規劃。

不遠的未來,當你再一次走進4S店買車,銷售顧問肯定會告訴你,這台車有XX kWh的電池,續航好幾百公里,支援哪一級自動駕駛,你可以在車內睡覺或者辦公…

說起自動駕駛,IHS automotive曾發佈預測稱,美國2020年將出現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到2035年這一數位將增至近450萬輛;同一時間,中國將有570萬輛自動駕駛車上路,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自動駕駛技術將對汽車產業形成顛覆和重構。因此,我們將重點關注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汽車產業。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我們邀請到來自樂視汽車、MINIEYE、中科慧眼、智行者、鐳神智能、小鵬汽車、速騰聚創、圖森未來和高德的9位重量級主講導師,為大家奉獻9堂自動駕駛系列課,其中9月份一共5堂課程、10月份一共4堂課程。每堂自動駕駛系列課定期晚上8點開講,9點半結束,共計90分鐘,其中主講45分鐘,Q&A 45分鐘。全部自動駕駛系列課共計將進行810分鐘,覆蓋V2X、ADAS、雷射雷達、高精地圖、視覺方案等不同技術的33個知識點,幫你建立未來汽車知識壁壘。

同時,我們以自動駕駛為主題的微信社群也宣告啟動,面向全球車企、零部件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企業、共用出行服務商、高校和研究所等技術、產業和研究的從業者開放,誠邀大家加入。

9堂系列課

33個知識點

810分鐘講解和互動

30天認真打磨

9位導師

7位知名創業者

2位大公司技術大牛

9家自動駕駛領袖企業參與

9堂系列課,重構無人駕駛的系統認知

9堂系列課,深入瞭解自動駕駛產業鏈

9堂系列課,改變汽車產業陳舊思維

9堂系列課,建立未來汽車知識壁壘

導師陣容

第1課

導師:陳昆盛 樂視車聯網總監

主題:自動駕駛離不開的V2X技術

時間:9月19日

提綱:

-V2X的技術特點;

-V2X的標準之爭;

-V2X的應用場景;

-V2X的技術挑戰;

第2課

導師:劉國清 MINIEYE CEO

主題:如何突破ADAS系統的識別精度

時間:9月21日

提綱:

-ADAS系統的基本原理

-如何提升ADAS系統的識別精度

-ADAS系統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3課

導師:崔峰 中科慧眼CTO

主題:雙目攝像頭如何改變ADAS系統

時間:9月26日

提綱:

-ADAS行業目前的技術現狀

-如何用雙目攝像頭打造ADAS系統

-雙目攝像頭在ADAS領域的發展前景

第4課

導師:李曉飛 智行者聯合創始人,技術研發部總監

主題: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的技術挑戰與前景

時間:9月28日

提綱:

-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場景

-如何打造一輛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

-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的挑戰與展望

第5課

導師:胡小波 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主題:雷射雷達在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時間:9月30日

提綱:

-雷射雷達的技術原理

-自動駕駛在感知層面的挑戰

-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的應用——解決感知難題

-雷射雷達技術的短板

-業界針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6課

導師:肖志光 小鵬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

主題:新造車務實派如何落地自動駕駛

時間:10月12日

大綱:

-新造車公司如何看待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如何量產裝車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做到更親民

第7課

導師:邱純潮 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COO

主題:雷射雷達“供不應求”的挑戰與突破

時間:10月19日

提綱:

一、雷射雷達的發展歷史與在自動駕駛中的地位

二、雷射雷達的分類與各自特點

三、不同自動駕駛領域需要何種雷射雷達

四、業界為滿足自動駕駛需求所做的工作

第8課

導師:郝佳男 圖森未來COO

主題:低成本的商用車自動駕駛方案如何快速落地

時間:10月26日

提綱:

-自動駕駛技術的路徑差異;

-為商用車打造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方案;

-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模式;

第9課

導師:谷小豐 高德高精地圖團隊負責人

主題:高精地圖在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時間:10月底

提綱:

-高精地圖的定義和構成;

-主流高精地圖比較;

-高精地圖與導航地圖的差異;

-高精地圖對自動駕駛的作用;

-高精地圖如何生產;

適合人群

1、整車企業;

2、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3、自動駕駛創業團隊;

4、共用出行服務商;

5、各大高校的汽車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

6、自動駕駛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

如何入群

添加創課聯絡員“小卡(ID:zhidxcdx)”為好友,提供工作名片或者姓名-公司-職位資訊,申請加入自動駕駛社群。

(6系GT)

X7、8系、Z4,這些名字可都是寶馬量產車型的名字,其存在的意義已經不用多說。而i Vision Dynamics雖然沒像前面三者那樣直接沿用一個量產車的名字,但這台車不管怎麼看都像是寶馬i系列產品的第三款產品“i5”(可能名稱)的前身。

(i Vision Dynamics概念車)

與此同時,寶馬集團還展出了兩款賽車,M8 GTE和MINI JCW GP Concept。

(M8 GTE)

(MINI JCW GP Concept)

前者在下個月就會代表寶馬出戰全球各大賽事,而寶馬集團雖然給後者的名字也套上了一個Concept(概念)的單詞,但是從內外來看,這台來自MINI高性能部門的JCW賽車一點也不“概念”,車身、外形、防滾架、賽車座椅等東西都是同一個時代的產物,立馬就能上賽場。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寶馬在新能源上的動作。

寶馬的新能源涵蓋了多種形式,包括PHEV插電混動、HEV油電混動,以及EREV增程式混動和BEV純電動。

PHEV幾乎覆蓋了寶馬旗下的所有車型,如5系/7系的插電混動版,而HEV和EREV則以i系為主,前者即高性能跑車i8,後者即兩廂小車i3。當然,i3也有BEV純電動車型。

現在,寶馬的BEV純電動車陣營又多了兩個選手,i Vision Dynamics和MINI Electric Concept。前者將會衍生出i品牌旗下的第三款車(或為i5),而後者從外形輪廓與細節特點上,你還能一眼就認出來這是一台MINI。

(MINI Electric Concept)

然後剩下的就只有大型7座SUV X7了。7這個數字一語雙關,既告訴了外界這是寶馬SUV產品線裡的旗艦級產品,又告訴了大家這是一款七座全尺寸SUV。

(X7概念車)

(X7量產測試車)

能坐七個人,二胎車喲。嗨,生嗎?

劃重點:智慧駕駛 新能源 激進

在上一部分,我們敲了黑板,為大家介紹了一下寶馬在本屆法蘭克福車展上的整體情況。那麼接下來就該劃重點了,從這15款參展新車中,我們能夠看出哪些趨勢和特點?

在車東西總結看來,我們至少可以總結出智慧駕駛、新能源、和激進三個關鍵字,而這三個關鍵字又分別代表了寶馬在智慧化、動力系統和內外飾設計方面的一些趨勢。

1、智能駕駛:大屏當道

你如果仔細觀察寶馬集團本次展出的新車內飾,第一個明顯感受到的點就是螢幕。

從視覺上說,這些新車型的中控螢幕普遍比上代車型都變大了,7系、M5、X3等車型都用上了10.25英寸的中控顯示幕,並且也從上代車型的嵌入式螢幕變成了現在這種聳立在中控台中部的螢幕樣式。

(上為7系內飾,下為i3s內飾,注意中控螢幕)

有意思的是,寶馬也跟手機、電腦等科技公司一樣,努力在做窄邊框螢幕,甚至有點全面屏的意思。

與此同時,這些車型還配備有12.5寸的全液晶儀錶盤,M5、7系這樣的高端車型還有後排乘客用的螢幕。

(7系方向盤後的液晶儀錶)

(M5的後排螢幕)

當然,大屏也是現在整個汽車行業的風向標,比如本田本次展出的Urban EV,簡直就是在中控上放個電視機。

(上為UbanEV外觀,下為內飾)

除了螢幕變大之外,這些新車型也都搭載了帶有ID6人機交互介面的第四代iDrive作業系統,支援觸摸、按鍵、語音操作外,還支援炫酷的手勢操作控能,當然,寶馬還引入了無線CarPlay功能,車主用藍牙就能把iOS系統投射到車機中控上。

(寶馬的車載作業系統)

最後,智慧駕駛的另外一個關鍵點必然要反應在自動駕駛方面。

雖然L4/L5級別的完全自動駕駛離我們尚有時日,寶馬在本次也沒有像奧迪那樣一口氣兒拿出Aicon、Elaine兩款完全自動駕駛概念車用作展示,但是現實性的一點事,寶馬為這些新車型也都提供了像是ACC自我調整巡航,LKA車道保持等L2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

(Aicon)

(Elaine)

不是變革性技術,但至少看得見摸得著。

2、新能源:三條腿走路

從名字上就能看出來,X7將會是寶馬SUV產品序列裡面的旗艦級產品。

(X7概念車)

雖然本次是X7概念車首次公開亮相,但是讓車東西驚訝的是並不是其炫酷的外觀內飾,而是其動力形式——氫燃料電池。

事實上,整個汽車產業對汽車未來的動力形式還有分歧,以我國、美國為代表的國家認為BEV純電動是最終方向,而以豐田、本田為代表的日系車廠則同時也看好氫燃料汽車,並推出了量產版的FCEV氫燃料汽車銷售,例如豐田的Mira、本田的Clarity。

寶馬本次將自己的旗艦級產品X7裝上氫燃料動力系統其實也反應了寶馬在新能源汽車反面的考慮,電動車要做,但是氫燃料汽車也要做。

當然,在完全電動化或者氫燃料化之前,混動將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整體來看,寶馬的新能源序列出現了三條技術路徑。

純電動方面,包括i3純電版、MINI Electric以及即將量產的i Vision Dynamics。

(i3)

(MINI Electric)

(i Vision Dynamics)

氫燃料電池方面,目前雖然只有寶馬X7一個獨苗,但怎麼說人家X7也是旗艦級產品。

混動車的陣營則更加壯大,包括i3增程版這樣的EREV(增程混動)、i8這樣的HEV(普通混動)、740Le等PHEV(插電混動)。

(740Le)

3、激進:內外飾和動力更加兇狠

談完了智慧駕駛,講完了新能源車,讓我們也傳統一點,看看新寶馬們的外觀、內飾還有傳統燃油動力系統方面的發展趨勢。

外觀方面,看完寶馬旗下的新同學們,我腦海裡浮出的第一個詞語就是兇狠。

大號的進氣格柵、前保險杠上明顯的導風槽、低矮的車身以及全車遍佈的鋒利線條,再加上尖刀般的眼神(日行燈),無不在告訴你這台車就像是一個充滿力量、目光敏銳、臉部線條有棱有角的年輕人,時刻準備進攻與奔跑。

(上為M5,下為2系,注意外觀)

當然,如果你從2系、M5、6系GT上看不出這種感覺的話,看看那幾台概念車就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上為Z4概念車,下為8系概念車)

內飾方面,除了前文提及的更大號的中控螢幕和全液晶儀錶,新寶馬們在方向盤和檔杆造型,中控佈局以及用料方面都有明顯提升,在保留原有豪華感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科技感和時尚感。

(M5內飾)

而這種豪華感+科技感+時尚感的氛圍,同樣也是在Z4、X7、8系等概念車上表現的更加明顯。

(8系概念車內飾)

(X7概念車內飾)

動力方面,為了適應節能減排的全球大勢,新寶馬們依然遵循著渦輪增壓發動機的技術路徑,但是在發動機的性能方面也有提升。

例如新M5雖然搭載了與上一代車型排量一致的4.4T渦輪增壓發動機,但是性能卻從上代車型的540馬力、680牛·米增加到600馬力和750牛·米,提升非常明顯。

(全新M5的發動機)

而在服役了8年之後,中型SUV X3也迎來自己的換代車型,就動力系統來說,全新X3也將以寶馬集團最新的B系列發動機(B48/58)來取代老款車型的N系列發動機(N20/54)。

期末考:從機械時代進入智慧電氣時代

前天,我發了條朋友圈,說蔚來汽車ES8的參數曝光了,裝了67kWh的電池,百公里加速4.4秒,並且年底就要上市了。

但當我還沉浸在動力參數中的時候,下面一條評論就啪啪打臉了。一個開特斯拉Model X的親友說到:“還要看自動化性能!不要只是四個輪子帶兩個沙發!”

這位親友之前的座駕是謳歌的全尺寸SUV MDX,這車在一般人看來原本就是動力過剩的車型,但他去年還是將MDX開到了改裝店,給原廠就有309馬力的3.7L發動機又裝了一個渦輪,動力直逼500匹。

一個將車改到500馬力的動力控,在開了特斯拉Model X不到一年後,就轉變成了科技控,開始到處炫耀他的Autopilot和科技配置。

(Model X)

呵,真是頗具“諷刺”意味。

而上述“神反轉”如果放大了看,其實何嘗不是現在整個汽車產業面臨的劇變呢?

在這場變革之前,你去4S店買車,銷售顧問肯定會熱情地跟你說:“嘿,這車發動機是渦輪增壓的,帶可變氣門正時和缸內直噴,動力輕鬆200匹,配合X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路上逮誰秒誰!四輪獨立懸架和EPS電子助力,操控倍兒好,你快速過個彎兒試試,側傾一點沒有!”

但是傳統內燃機廠商們熟悉的時代變了。

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如陰雲般籠罩這美利堅、神州大地,以及現代汽車工業的源頭歐羅巴;電腦、互聯網、智慧設備等IT技術蓬勃發展,催生出的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汽車等新概念從特斯拉Model S上市以後,一夜之間就席捲了整個汽車工業。

賓士寶馬通用豐田們一開始仍然帶著傳統汽車工業的驕傲,對以特斯拉為首的挑戰者們不屑一顧。

但世界的變化速度實在太快了,在短短數年內,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挑戰者從中美兩個全球最大單一汽車市場裡湧現——電氣化是他們跨過汽車產業壁壘(動力系統)的利器,而智慧化則是他們反超對手的大招。

這裡面有市值超過通用的特斯拉、有深耕自動駕駛10年的穀歌、也有全球科技公司的領頭羊蘋果。

(蘋果自動駕駛測試車)

這些覬覦汽車產業巨大蛋糕的初創公司們一邊加快研發所謂的智慧電動汽車,另一邊也不斷放出新的融資資訊,或是簽訂合作協定,不斷敲打著內燃機廠商們的神經。

時至今日,來自萊茵河畔(歐系)、來自底特律(美系)、以及來自富士山下(日系)的巨頭們突然覺得芒刺在背。

頗具眼光者開始壯士斷腕,忍痛丟掉造就自己百年榮耀的內燃機,拿起對手的武器奮起反擊。

本屆法蘭克福車展就是另外一個例證。

在過去,動力強勁、外觀大氣、內飾豪華的車型總會吸引最多的目光,但今年車展主題卻更加接近電氣化與智慧化這兩個新的變革。

車展開幕前夕的9月11日,大眾集團掌門人,CEO穆勒在大眾之夜裡再次強調了大眾集團的電氣化決心,推出了Roadmap E戰略。到2025年,大眾集團將推出超過80款電動車型,包括50款純電動車型和30款插電混動車型。

(大眾的Roadmap E戰略)

在本屆車展上,大眾集團展出了旗下電動車品牌I.D的第二款概念車I.D. CROZZ II、斯柯達VISION-E概念車。而奧迪則一口氣帶來了兩款來自未來的概念車,支持L4、L5級自動駕駛的純電動車Aicon和Elaine。

(大眾I.D. CROZZ II)

緊接著,戴姆勒集團(賓士母公司)最高領導人,戴姆勒集團董事會主席蔡澈承諾,到2022年,賓士將實現整體的電動化,即每一個車系都至少有一款電動車型,而整體則將包括50多台電動車。

在本屆車展上,賓士為旗下電動車品牌EQ發佈了首款車型EQ A概念車,並展出了針對未來無人駕駛和共用出行的Smart Vision EQ fortwo

(EQ A)

(Smart Vision EQ fortwo)

週四,寶馬也緊跟其後,宣佈到2025年要推出25款新能源車,其中包括12款純電動和13款混動車型。

如前文,寶馬在本屆車展上,展出有i Vision Dynamics和MINI Electric和改款i3等新能源車。

至此,德系豪強——賓士、寶馬、奧迪(大眾的子公司)和大眾都表明了自己擁抱電氣化智慧化的決心,法蘭克福車展也讓我們看到了傳統汽車工業對未來的設想和規劃。

不遠的未來,當你再一次走進4S店買車,銷售顧問肯定會告訴你,這台車有XX kWh的電池,續航好幾百公里,支援哪一級自動駕駛,你可以在車內睡覺或者辦公…

說起自動駕駛,IHS automotive曾發佈預測稱,美國2020年將出現數千輛自動駕駛汽車,到2035年這一數位將增至近450萬輛;同一時間,中國將有570萬輛自動駕駛車上路,成為自動駕駛汽車最大的單一市場。自動駕駛技術將對汽車產業形成顛覆和重構。因此,我們將重點關注自動駕駛技術以及汽車產業。

經過一個月的籌備,我們邀請到來自樂視汽車、MINIEYE、中科慧眼、智行者、鐳神智能、小鵬汽車、速騰聚創、圖森未來和高德的9位重量級主講導師,為大家奉獻9堂自動駕駛系列課,其中9月份一共5堂課程、10月份一共4堂課程。每堂自動駕駛系列課定期晚上8點開講,9點半結束,共計90分鐘,其中主講45分鐘,Q&A 45分鐘。全部自動駕駛系列課共計將進行810分鐘,覆蓋V2X、ADAS、雷射雷達、高精地圖、視覺方案等不同技術的33個知識點,幫你建立未來汽車知識壁壘。

同時,我們以自動駕駛為主題的微信社群也宣告啟動,面向全球車企、零部件供應商、自動駕駛技術開發企業、共用出行服務商、高校和研究所等技術、產業和研究的從業者開放,誠邀大家加入。

9堂系列課

33個知識點

810分鐘講解和互動

30天認真打磨

9位導師

7位知名創業者

2位大公司技術大牛

9家自動駕駛領袖企業參與

9堂系列課,重構無人駕駛的系統認知

9堂系列課,深入瞭解自動駕駛產業鏈

9堂系列課,改變汽車產業陳舊思維

9堂系列課,建立未來汽車知識壁壘

導師陣容

第1課

導師:陳昆盛 樂視車聯網總監

主題:自動駕駛離不開的V2X技術

時間:9月19日

提綱:

-V2X的技術特點;

-V2X的標準之爭;

-V2X的應用場景;

-V2X的技術挑戰;

第2課

導師:劉國清 MINIEYE CEO

主題:如何突破ADAS系統的識別精度

時間:9月21日

提綱:

-ADAS系統的基本原理

-如何提升ADAS系統的識別精度

-ADAS系統未來的發展趨勢

第3課

導師:崔峰 中科慧眼CTO

主題:雙目攝像頭如何改變ADAS系統

時間:9月26日

提綱:

-ADAS行業目前的技術現狀

-如何用雙目攝像頭打造ADAS系統

-雙目攝像頭在ADAS領域的發展前景

第4課

導師:李曉飛 智行者聯合創始人,技術研發部總監

主題: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的技術挑戰與前景

時間:9月28日

提綱:

-自動駕駛技術的落地場景

-如何打造一輛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

-低速自動駕駛專用車的挑戰與展望

第5課

導師:胡小波 深圳市鐳神智能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CEO

主題:雷射雷達在輔助駕駛和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時間:9月30日

提綱:

-雷射雷達的技術原理

-自動駕駛在感知層面的挑戰

-雷射雷達在自動駕駛的應用——解決感知難題

-雷射雷達技術的短板

-業界針對此問題的解決方案

第6課

導師:肖志光 小鵬汽車自動駕駛負責人

主題:新造車務實派如何落地自動駕駛

時間:10月12日

大綱:

-新造車公司如何看待自動駕駛技術

-自動駕駛技術如何量產裝車

-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做到更親民

第7課

導師:邱純潮 速騰聚創聯合創始人兼COO

主題:雷射雷達“供不應求”的挑戰與突破

時間:10月19日

提綱:

一、雷射雷達的發展歷史與在自動駕駛中的地位

二、雷射雷達的分類與各自特點

三、不同自動駕駛領域需要何種雷射雷達

四、業界為滿足自動駕駛需求所做的工作

第8課

導師:郝佳男 圖森未來COO

主題:低成本的商用車自動駕駛方案如何快速落地

時間:10月26日

提綱:

-自動駕駛技術的路徑差異;

-為商用車打造低成本的自動駕駛方案;

-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的商業模式;

第9課

導師:谷小豐 高德高精地圖團隊負責人

主題:高精地圖在無人駕駛中的應用

時間:10月底

提綱:

-高精地圖的定義和構成;

-主流高精地圖比較;

-高精地圖與導航地圖的差異;

-高精地圖對自動駕駛的作用;

-高精地圖如何生產;

適合人群

1、整車企業;

2、汽車零部件供應商;

3、自動駕駛創業團隊;

4、共用出行服務商;

5、各大高校的汽車相關專業的教師、學生;

6、自動駕駛相關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

如何入群

添加創課聯絡員“小卡(ID:zhidxcdx)”為好友,提供工作名片或者姓名-公司-職位資訊,申請加入自動駕駛社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