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洋務先驅,胡林翼的得意高徒張之洞(四)

導讀:

通過李鴻章的運作, 張之洞外放山西巡撫, 由“翰林清流”成功轉型為“封疆大吏”。

中法戰爭爆發後, 張之洞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契機。

通過細緻謀劃, 他一飛沖天地升遷為兩廣總督, 成為了一顆光芒四射的政治新星。

張之洞在廣州遇到自己人生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首席智囊趙鳳昌, 從此在這位後來有“民國諸葛”之稱的頂級智囊的輔佐下逐漸成長為最後一位“晚清名臣”。

(接上期)

清流轉型 封疆大吏

李鴻章繼續說道:“孝達啊, 你現在成為了清流領袖, 難道就忘記‘包攬把持、恢弘闊遠’的師門教誨嗎?難道你忘記‘要辦洋務’的恩師遺訓嗎?

你天資聰穎, 滿腹經綸, 我相信不至於做出讓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我也相信你不會讓潤公(胡林翼)的英名受損。 響鼓不用重錘, 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 ”

張之洞聽了李鴻章這劈頭蓋臉的一頓教訓, 瞬間懵了,

臉紅的像要滴血一樣。

他原本認為自我感覺良好, 認為自己始終站在正義的一方。 但聽李鴻章這樣一說, 張之洞瞬間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是, 開始懷疑自己原來的作為, 甚至到了讓恩師胡林翼蒙羞的地步。

等情緒稍稍平靜, 張之洞才小心翼翼地說道:“呃, 我恩師當時還有要辦洋務的遺訓嗎?我不知道啊。 當時閻丹初(閻敬銘)只交給我一些信劄和書籍, 遺言中也沒有涉及到辦洋務的事項。 再者, 現在這種情況下, 少荃兄您對我有什麼好建議?”

李鴻章瞥了張之洞一眼, 雲淡風輕地說道:“辦洋務是潤公最後的一句話, 閻敬銘可能當時沒聽清。 這是潤公的親兵告訴左季高(左宗棠), 然後左季高轉告給滌師(曾國藩), 最後我是從滌師那裡知道的。

孝達, 你先別去管遺言不遺言。 你也是一個有眼力的官員, 現在朝廷弊端叢生, 飽受西夷欺淩, 我們不辦洋務難道還有別的出路嗎?再說, ‘睜眼看世界’原本就是經世派的口號之一, 辦洋務現在已經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我和左季高雖然政見上有些分歧, 但在這一點上的認識卻是一致的。 我們在地方上頂住壓力, 大刀闊斧地辦洋務, 你張孝達竟然還有心情在翰林院誇誇其談?

對於你未來的規劃, 我建議馬上調到地方去做一些實事, 不要在朝廷跟那些腐儒浪費光陰。 只要你有這個想法, 我可以幫你運作一個好位置。

你以前的涉及領域主要在學政方面, 未來你要培養獨當一面的能力, 這樣才能夠繼承潤公(胡林翼)的衣缽。

你比我更年輕, ‘經世派’的大旗在我之後還需要你扛起來呢, 這也是你的使命之一。 ”

張之洞聽了這一番話後豁然開朗, 向李鴻章深深地鞠了一躬。

光緒七年(1881), 通過李鴻章的大力支持和運作, 張之洞調任山西巡撫(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山西省省長), 從此開始了轟轟烈烈大辦洋務的人生歷程。

細緻謀劃 升任“廣督”

光緒九年(1883), 法國在越南猖獗叫囂, 邊疆告急。 此時張之洞正任職山西巡撫(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山西省省長), 卻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這一天, 張之洞獨自坐在書房密室的籐椅中, 左手輕輕地扣著桌面, 靜靜地深思:“我在翰林院(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中辦秘書局)浪費了太多時間, 對我這樣一個胸懷大志的人來說,

必須要加快仕途前進的速度。

我今年四十六歲了, 才到山西巡撫這樣一個不上不下的位置, 什麼時候才能在朝廷有影響力?

上面總督的位置狼多肉少, 每個位置都有無數人盯住, 必須要有好的機緣, 並且努力謀劃才有機會。

這一次兩廣出現了這個契機, 雖然其中蘊含著巨大風險, 但好好謀劃還是值得一博。 自古以來都是‘富貴險中求’, 想按部就班地走向人臣巔峰, 基本上是癡人說夢話。 ”

於是, 張之洞右手用力握拳, 狠狠捶了一下桌子, 下定決心謀劃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這個職位。

眾所周知, 封疆大吏一直都是稀缺資源。 就那麼幾塊肉, 一大群狼都盯著, 不去好好運作只等著天上掉餡餅是想都不要想的。

清朝的組織架構中各省都設巡撫,但是總督只有八個,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名列第四,位置靠前,向來也是清朝政壇各派系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平常情況下競爭極為激烈,基本上只有朝廷大員才能夠坐穩這個位置。

但是,官場又向來講究趨利避害。這時候兩廣打仗,馬上就讓兩廣總督這個位置的含金量大大下降,很多有實力的人就決定緩一緩,看看再說。張之洞突然跳出來,通過細細的謀劃,他定下了四大策略。

第一,積極上疏朝廷,寫了一封很長的奏摺,向皇帝展現了一下對於戰爭的深刻認識和規劃能力(上陳抗法之事,多所謀劃。建議戰守,請嚴督滇、桂之戰,急修津廣之防)。

旗幟鮮明地提出他對於中法衝突的主張和策略,體現擔當品格。從職權上來說,兩廣打仗其實跟山西巡撫確實關係不大。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時候張之洞必須要表現出自己關心國事,勇於承擔重任的精神。否則全國這麼多巡撫(地位大致相當於省長),誰能知道躲在角落裡的張之洞有什麼想法?

同時,這種事情的表態是時間第一,一定要在其他同層級的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第一個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有價值,否則朝廷哪裡能記住第七個和第八個提出看法的人是誰?

第二,馬上寫信跟京城裡面的好友、同年(同學)等人聯絡,讓大家呼應一下自己的奏摺。把勢造起來之後,張之洞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主戰派”的領袖之一。

這個定位很重要——從一個不相干的其他省的巡撫,變成深度參與的某一派觀點的領袖,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因為涉及到不同觀點的碰撞,那麼,對於這個事情的未來發展形勢,朝廷基本就繞不過張之洞了。

第三,張之洞認真地給左宗棠和彭玉麟寫一封信,闡述自己的想法,並旗幟鮮明地支持他們的“主戰派”觀點。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眾所周知,晚清朝廷的幾個派系中,一旦打仗,左宗棠和彭玉麟的“湘軍系”話語權是很強的。

張之洞沒有戰功,自己沒辦法扛旗,就要讓左宗棠和彭玉麟扛大旗,而自己成為“主戰派”的重要班子成員之一。這個自我定位沒毛病,很準確。

左宗棠和胡林翼的關係很親密。張之洞作為胡林翼的入室弟子,左宗棠對他是有長輩對晚輩的感情在內的。

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肯定要主戰派的人去搞,否則的話對於前線征戰的人來說極為不利。

那麼不論於公與私,張之洞都是最恰當的人選。到時朝廷問各個大佬意見的時候,左宗棠是意見最重要的人之一。有他和彭玉麟的力薦,這個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四,通過協力廠商的人物去和李鴻章疏通一下,避免他在這件事上作梗。在這件事上張之洞不能跟李鴻章寫信,因為兩頭下注的人在古代官場上基本是死的很慘的。

從骨子裡來說,張之洞跟李鴻章的性格、政治理念等方面有很大分歧。但是,身處政壇切忌走極端,只要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可以求同存異。政壇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立場不同的時候大家兇神惡煞地鬥一下,但是立場相同時又可以面帶微笑地合作一把——這既是潛規則,也是從政者的基本技能。

這就類似於遊戲中的鬥地主,有時候你要當地主跟別人激烈爭鬥,有時候又要跟原來的對手一起聯合鬥地主,身份轉換完全沒問題。李鴻章雖然在張之洞外放山西巡撫這件事上出了大力氣,但現在張之洞只能對他說一聲不好意思——這次我是農民,不跟你一邊。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鴻章的關係還是要維持的,這次依然是鬥而不破。所以,張之洞找了一個跟雙方關係都不錯的協力廠商朋友去通一下氣,不需要李鴻章推薦,只要他不反對就行了。

在這種時期,前線確實需要這樣一個人物,所以張之洞就在一部分人不願意去冒險、一部分人觀望、一部分人沒注意到的情況下摘到這個桃子。

殫精竭慮 籌集軍費

光緒十年(1884),張之洞進京城陛見(封疆大吏履任前的必要程式,大致相當於述職)後升任署理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代理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從大家評價能力不錯的清流派後起之秀搖身一變為政壇上朗朗升起的一顆新星。

張之洞到廣州後還是小心翼翼,因為烏紗帽上的“署理”兩字讓他感到巨大的壓力。畢竟從名不見經傳的山西巡撫一舉升任為八大總督之一並且排名靠前的兩廣總督,看上去級別只上升一兩級,但是地位卻是天差地別的。

再怎麼運作,再怎麼力薦,再怎麼有能力,朝廷還是要試用一下的。因此,張之洞兢兢業業地工作,爭取試用期通過,早日轉正。

對於中法戰爭來說,第一要務就是軍費和後勤統籌問題。張之洞大刀闊斧地整頓稅廠,補抽厘金,緝查走私,裁汰冗員,並把下屬孝敬給他的各項陋規(灰色收入)悉數交公。

總之一句話,恨不得一分錢掰做兩半花,先把場面維持下去,讓戰爭機器順利運轉。

這一天,張之洞正在辦公室絞盡腦汁地想哪裡還能擠出一些錢來,衙役報告說粵海關監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關長)求見。想不到海關監督在寒暄過後,刷的一下拿了一個紅封遞給張之洞。

張之洞接過來一看是3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300萬)的銀票,嚇了一跳,心想:“什麼情況?我跟你又不熟,你突然跑到我辦公室給了3000兩銀子,難道有什麼企圖或是陷阱?這件事要謹慎。”

於是,張之洞停頓了一下,嚴肅地說道:“海監大人,我們都是讀書人,為官就要兩袖清風,怎麼能做這種庸俗的事情?你先把這個收起來,我們不要搞這一套。不管你有什麼事,能辦的我就一定會辦,不能辦的我也沒辦法。”

海關監督一愣,微笑地說道:“張大人,您誤會了。我不是來求您辦事的,而是給您送兩廣總督這個月的海關循例(福利),每個月3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三百萬)。”

張之洞倒吸了一口氣——那一年不是36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3600萬元。這兩廣總督還真是肥差啊,跟山西巡撫不可同日而語!看來這個粵海關很有錢,對我現在可真是及時雨。可惜啊,不是我的屬下,不過還是可以聊一下。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粵海關(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級別可不是像今天的正廳級單位,它在清朝的海關中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粵海關由皇帝派遣“監督”管理粵海關事務,以滿族親貴充任,具有與總督、巡撫平行而班次略後的官階。

因此,張之洞是完全管不了這個海關監督(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關長)的。別人出於“跟當地大員交好”的原則每個月給你一些福利已經很夠面子了,你如果想態度強硬地叫他拿錢,就兩個字——免談。

張之洞眼睛轉了一下,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試探性地說道:“海監大人,現在兩廣戰爭正進行到關鍵時期,這是軍國大事,我輩官員就是要為國分憂。目前軍費非常吃緊,我看你海關這裡好像經費寬裕一些,能不能支援一點作為軍費啊?”

海關監督語氣很猶豫,說道:“張大人,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些錢都是由皇上親自關注的,我也沒有權利挪用,否則的話會出大問題的。”

張之洞看他拒絕的口氣不是很堅決,暗暗拍了一下大腿,心道:“有門!可以再努力一下。”

於是,他又露出了春天般溫暖的微笑,親切地說道:“海監大人,你看,我幫你捋一下思路。現在我並不用你挪用庫銀,你作為負責海關的官員,總會有一些辦公經費。我現在每個月的循例都不要,你再捐助個幾萬兩一起充作軍費,怎麼樣?

你想,如果因為軍費不足導致戰爭失敗,我固然是有罪,但是對你海關的收入也會有很大影響,這樣就可能位置就會不穩。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務,宮中可是不會管你原因的。

而如果軍費充足,這場戰爭我們必勝,到時候我也可以在請功簿寫上你的名字,那你就成為了國家的功臣。不僅這個位置坐得穩,後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何樂而不為呢?”

張之洞劈里啪啦的一頓說辭,頓時把粵海關監督給繞暈了,最後就決定捐助幾萬兩作為軍費。通過張之洞不遺餘力地多方籌措,軍費和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為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因為張之洞的傑出表現,三個月後他成功渡過試用期,轉為正式的兩廣總督。

(篇幅所限,留待後述)

下期導讀:

趙鳳昌是如何成為張之洞的首席智囊的?張之洞怎樣大刀闊斧地興辦洋務?他在幾次影響近代中國格局的大事上又有怎樣的表現?

請看下期文章《洋務先驅,胡林翼的得意高徒張之洞(終結篇)》

鑒於往事,資以治道。這裡是南山煮酒,歡迎你的閱讀。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創,轉載請注明。

不去好好運作只等著天上掉餡餅是想都不要想的。

清朝的組織架構中各省都設巡撫,但是總督只有八個,分別為直隸總督、兩江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閩浙總督、陝甘總督、四川總督、雲貴總督。

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名列第四,位置靠前,向來也是清朝政壇各派系的兵家必爭之地。在平常情況下競爭極為激烈,基本上只有朝廷大員才能夠坐穩這個位置。

但是,官場又向來講究趨利避害。這時候兩廣打仗,馬上就讓兩廣總督這個位置的含金量大大下降,很多有實力的人就決定緩一緩,看看再說。張之洞突然跳出來,通過細細的謀劃,他定下了四大策略。

第一,積極上疏朝廷,寫了一封很長的奏摺,向皇帝展現了一下對於戰爭的深刻認識和規劃能力(上陳抗法之事,多所謀劃。建議戰守,請嚴督滇、桂之戰,急修津廣之防)。

旗幟鮮明地提出他對於中法衝突的主張和策略,體現擔當品格。從職權上來說,兩廣打仗其實跟山西巡撫確實關係不大。

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時候張之洞必須要表現出自己關心國事,勇於承擔重任的精神。否則全國這麼多巡撫(地位大致相當於省長),誰能知道躲在角落裡的張之洞有什麼想法?

同時,這種事情的表態是時間第一,一定要在其他同層級的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第一個提出自己的看法。只有這樣才有價值,否則朝廷哪裡能記住第七個和第八個提出看法的人是誰?

第二,馬上寫信跟京城裡面的好友、同年(同學)等人聯絡,讓大家呼應一下自己的奏摺。把勢造起來之後,張之洞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主戰派”的領袖之一。

這個定位很重要——從一個不相干的其他省的巡撫,變成深度參與的某一派觀點的領袖,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因為涉及到不同觀點的碰撞,那麼,對於這個事情的未來發展形勢,朝廷基本就繞不過張之洞了。

第三,張之洞認真地給左宗棠和彭玉麟寫一封信,闡述自己的想法,並旗幟鮮明地支持他們的“主戰派”觀點。

這是最關鍵的一點。眾所周知,晚清朝廷的幾個派系中,一旦打仗,左宗棠和彭玉麟的“湘軍系”話語權是很強的。

張之洞沒有戰功,自己沒辦法扛旗,就要讓左宗棠和彭玉麟扛大旗,而自己成為“主戰派”的重要班子成員之一。這個自我定位沒毛病,很準確。

左宗棠和胡林翼的關係很親密。張之洞作為胡林翼的入室弟子,左宗棠對他是有長輩對晚輩的感情在內的。

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肯定要主戰派的人去搞,否則的話對於前線征戰的人來說極為不利。

那麼不論於公與私,張之洞都是最恰當的人選。到時朝廷問各個大佬意見的時候,左宗棠是意見最重要的人之一。有他和彭玉麟的力薦,這個事情就成功了一大半。

第四,通過協力廠商的人物去和李鴻章疏通一下,避免他在這件事上作梗。在這件事上張之洞不能跟李鴻章寫信,因為兩頭下注的人在古代官場上基本是死的很慘的。

從骨子裡來說,張之洞跟李鴻章的性格、政治理念等方面有很大分歧。但是,身處政壇切忌走極端,只要沒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就可以求同存異。政壇上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立場不同的時候大家兇神惡煞地鬥一下,但是立場相同時又可以面帶微笑地合作一把——這既是潛規則,也是從政者的基本技能。

這就類似於遊戲中的鬥地主,有時候你要當地主跟別人激烈爭鬥,有時候又要跟原來的對手一起聯合鬥地主,身份轉換完全沒問題。李鴻章雖然在張之洞外放山西巡撫這件事上出了大力氣,但現在張之洞只能對他說一聲不好意思——這次我是農民,不跟你一邊。

不過,話又說回來,李鴻章的關係還是要維持的,這次依然是鬥而不破。所以,張之洞找了一個跟雙方關係都不錯的協力廠商朋友去通一下氣,不需要李鴻章推薦,只要他不反對就行了。

在這種時期,前線確實需要這樣一個人物,所以張之洞就在一部分人不願意去冒險、一部分人觀望、一部分人沒注意到的情況下摘到這個桃子。

殫精竭慮 籌集軍費

光緒十年(1884),張之洞進京城陛見(封疆大吏履任前的必要程式,大致相當於述職)後升任署理兩廣總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代理廣東、廣西省委書記兼兩廣大軍區司令),從大家評價能力不錯的清流派後起之秀搖身一變為政壇上朗朗升起的一顆新星。

張之洞到廣州後還是小心翼翼,因為烏紗帽上的“署理”兩字讓他感到巨大的壓力。畢竟從名不見經傳的山西巡撫一舉升任為八大總督之一並且排名靠前的兩廣總督,看上去級別只上升一兩級,但是地位卻是天差地別的。

再怎麼運作,再怎麼力薦,再怎麼有能力,朝廷還是要試用一下的。因此,張之洞兢兢業業地工作,爭取試用期通過,早日轉正。

對於中法戰爭來說,第一要務就是軍費和後勤統籌問題。張之洞大刀闊斧地整頓稅廠,補抽厘金,緝查走私,裁汰冗員,並把下屬孝敬給他的各項陋規(灰色收入)悉數交公。

總之一句話,恨不得一分錢掰做兩半花,先把場面維持下去,讓戰爭機器順利運轉。

這一天,張之洞正在辦公室絞盡腦汁地想哪裡還能擠出一些錢來,衙役報告說粵海關監督(地位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關長)求見。想不到海關監督在寒暄過後,刷的一下拿了一個紅封遞給張之洞。

張之洞接過來一看是3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300萬)的銀票,嚇了一跳,心想:“什麼情況?我跟你又不熟,你突然跑到我辦公室給了3000兩銀子,難道有什麼企圖或是陷阱?這件事要謹慎。”

於是,張之洞停頓了一下,嚴肅地說道:“海監大人,我們都是讀書人,為官就要兩袖清風,怎麼能做這種庸俗的事情?你先把這個收起來,我們不要搞這一套。不管你有什麼事,能辦的我就一定會辦,不能辦的我也沒辦法。”

海關監督一愣,微笑地說道:“張大人,您誤會了。我不是來求您辦事的,而是給您送兩廣總督這個月的海關循例(福利),每個月3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三百萬)。”

張之洞倒吸了一口氣——那一年不是36000兩(大致相當於今天的3600萬元。這兩廣總督還真是肥差啊,跟山西巡撫不可同日而語!看來這個粵海關很有錢,對我現在可真是及時雨。可惜啊,不是我的屬下,不過還是可以聊一下。

眾所周知,清朝時期的粵海關(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級別可不是像今天的正廳級單位,它在清朝的海關中處於極為重要的地位。粵海關由皇帝派遣“監督”管理粵海關事務,以滿族親貴充任,具有與總督、巡撫平行而班次略後的官階。

因此,張之洞是完全管不了這個海關監督(大致相當於今天的廣東海關關長)的。別人出於“跟當地大員交好”的原則每個月給你一些福利已經很夠面子了,你如果想態度強硬地叫他拿錢,就兩個字——免談。

張之洞眼睛轉了一下,臉上露出和煦的笑容,試探性地說道:“海監大人,現在兩廣戰爭正進行到關鍵時期,這是軍國大事,我輩官員就是要為國分憂。目前軍費非常吃緊,我看你海關這裡好像經費寬裕一些,能不能支援一點作為軍費啊?”

海關監督語氣很猶豫,說道:“張大人,我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這些錢都是由皇上親自關注的,我也沒有權利挪用,否則的話會出大問題的。”

張之洞看他拒絕的口氣不是很堅決,暗暗拍了一下大腿,心道:“有門!可以再努力一下。”

於是,他又露出了春天般溫暖的微笑,親切地說道:“海監大人,你看,我幫你捋一下思路。現在我並不用你挪用庫銀,你作為負責海關的官員,總會有一些辦公經費。我現在每個月的循例都不要,你再捐助個幾萬兩一起充作軍費,怎麼樣?

你想,如果因為軍費不足導致戰爭失敗,我固然是有罪,但是對你海關的收入也會有很大影響,這樣就可能位置就會不穩。如果你不能完成任務,宮中可是不會管你原因的。

而如果軍費充足,這場戰爭我們必勝,到時候我也可以在請功簿寫上你的名字,那你就成為了國家的功臣。不僅這個位置坐得穩,後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何樂而不為呢?”

張之洞劈里啪啦的一頓說辭,頓時把粵海關監督給繞暈了,最後就決定捐助幾萬兩作為軍費。通過張之洞不遺餘力地多方籌措,軍費和後方的資源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為戰爭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

因為張之洞的傑出表現,三個月後他成功渡過試用期,轉為正式的兩廣總督。

(篇幅所限,留待後述)

下期導讀:

趙鳳昌是如何成為張之洞的首席智囊的?張之洞怎樣大刀闊斧地興辦洋務?他在幾次影響近代中國格局的大事上又有怎樣的表現?

請看下期文章《洋務先驅,胡林翼的得意高徒張之洞(終結篇)》

鑒於往事,資以治道。這裡是南山煮酒,歡迎你的閱讀。

圖片來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由南山煮酒原創,轉載請注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