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奇葩,王莽為鎮壓義軍首領,畫上其肖像用箭射之,結果弄巧成拙

地皇三年(西元22年)十月, 劉縯和劉秀兄弟在南陽舂陵起兵, 部隊人數約八千余人, 史稱舂陵兵(也稱漢兵), 正式走上了革命之路。

隨後他們聯合新市軍和平林軍, 革命隊伍進一步壯大, 很快取得了長聚之戰、唐子鄉之戰和棘陽之戰的大捷。 但在宛城之戰時卻遭遇到了滑鐵盧。

失利後的革命軍內部卻在“各東西”。 鬧獨立的是新市軍和平林軍。 他們開眼看革命聯軍一瞬間從績優股、潛力股轉變成了垃圾股, 為了跳出火海, 他們都決定另謀出路, 各奔前程。

劉縯和劉秀沒有選擇苦口婆心地勸說, 而是選擇了另闢蹊徑找另一路革命軍——下江兵。

下江兵也是綠林軍的一支, 在綠林軍解體後, 他們轉戰南北, 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 正當劉縯的革命軍遭遇滑鐵盧時, 下江兵卻在東飄西蕩之後, 來到了沘水縣的宜秋。

結果下江兵的統領成丹、張卬、王常非常贊同抱團取暖, 於是很快達成了聯盟協定。

下江軍加盟後, 新市軍和平林軍很識時務地選擇了“回心轉意”。 就這樣, 舂陵軍、新市軍、平林軍、下江軍四軍聯盟, 革命軍軍心大振。 隨後, 取得了沘水大捷, 這一戰斬殺王莽新朝的官兵兩萬多人。

消息傳到王莽耳朵裡後,

他大為震驚, 不知道這些革命軍有什麼三頭六臂, 能有如此大的威力。 驚怒交加之下, 王莽做出了兩個舉動, 一是給負責剿匪的納言將軍嚴尤、秩宗將軍陳茂各一頂高官帽, 分別任命他們為剿匪總司令和參謀長, 二是給他們一道死任務:剿不滅匪軍就不要回來了。

嚴尤、陳茂接到命令後, 不敢怠慢。 他們仔細觀察了革命軍的動向, 發現革命軍正向宛城逼近, 馬上做出了兩個舉動:一是親率大軍增援宛城;二是責令岑彭將功贖罪。

原來, 此時宛城的守將正是“棄軍而逃”的岑彭。 岑彭作為一員驍將, 在第一次遇到革命軍時, 主動棄城而逃, 但是, 在沘水之戰中他選擇了“誓死效忠”, 並死裡逃生。 逃回宛城後, 岑彭和嚴說(甄阜的秘書)共同承擔起了保衛宛城的重擔。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重懲之下必有義夫。 岑彭就是這樣的義夫, 他帶領官軍抵擋住了革命軍先鋒部隊的大舉進攻。 隨後, 嚴尤和陳茂的大軍很快到達宛城, 宛城一下便從風雨飄搖中被解救出來, 變得固若金湯。

對此,

劉縯並沒有畏懼不前, 而是選擇了勇往直前。 針對不同形勢, 劉縯選擇的是以其人之道還施彼身, 仿照甄阜和梁丘賜的做法, 祭出一招撒手鐧:破釜沉舟。 他陳兵誓眾, 焚燒積聚, 砸破釜甑, 擂鼓前行, 主動迎敵。

面對劉縯赤裸裸的公然挑釁, 宛城的剿匪大司令嚴尤大怒, 選擇了正面迎戰。 於是, 革命軍和官軍在育陽(今河南省新野縣)再度上演真情對對碰。

沒有任何懸念, 革命軍在沘水大捷後, 士氣正旺, 鋒芒難當;而官軍經歷重創之後, 萎靡不振, 垂頭喪氣。 一強一弱, 一旺一低, 勝負已分。

戰敗後的嚴尤和陳茂沒有選擇再退回宛城, 而是選擇了遠離是非之地——不羞遁走。

嚴尤和陳茂走了,但岑彭卻選擇了堅守。從此,革命軍和岑彭率領的官軍開始了長久的拉鋸戰。

長達數月的對峙折騰的是時間,考驗的是毅力,拼搏的是鬥志,忍受的是煎熬,期待的是和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就在革命軍和官軍進入僵持階段時,劉縯卻開起小差來。隨著沘水和育陽兩次戰役的勝利,劉縯名聲大震,投奔他加入革命隊伍的人越來越多。不久,革命軍的人數就超過了十萬。

人站在最高處,要麼有“獨孤求敗”的孤獨感,要麼有“不勝寒”的滄桑感,而劉縯此時卻是“飄飄然”的成就感。於是,他不管革命還在路上,不管三七二十一,給自己加了一個稱號——柱天大將軍。

原本劉只是認為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威猛、更有力,卻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自封的稱號,竟然導致了一個不良的後果——王莽馬上對劉下達了史上最嚴通緝令。王莽這時對劉縯的態度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本他對劉縯是蔑視的,此時卻聞其名,驚其勇,震其力,於是就以“邑五萬戶,黃金十萬斤,位上公”這樣的獎勵來買劉縯的人頭。

拋出高官厚祿做誘餌後,王莽還不放心,他下令在長安的中央機關和地方衙門裡都畫上劉縯的畫像,讓廣大軍民日夜用箭來射他,企圖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直接達到消滅劉的目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劉縯不是禍,王莽不可謂不煞費苦心,但結果又怎麼樣呢?除了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王莽幾乎一無所獲,而與之相反的是,他的“燒錢”之舉反而為劉縯做了免費宣傳,劉的知名度和出鏡率一度居高不下,成了十八路反軍中當仁不讓的領頭羊。天下百姓也唯劉馬首是瞻,紛紛選擇入夥。幾乎在一夜之間,革命隊伍就發展壯大了十萬多人。

這樣的結果是王莽始料不及的,他在被氣得吐血的同時,還產生了想找塊豆腐撞死的衝動。

嚴尤和陳茂走了,但岑彭卻選擇了堅守。從此,革命軍和岑彭率領的官軍開始了長久的拉鋸戰。

長達數月的對峙折騰的是時間,考驗的是毅力,拼搏的是鬥志,忍受的是煎熬,期待的是和平。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就在革命軍和官軍進入僵持階段時,劉縯卻開起小差來。隨著沘水和育陽兩次戰役的勝利,劉縯名聲大震,投奔他加入革命隊伍的人越來越多。不久,革命軍的人數就超過了十萬。

人站在最高處,要麼有“獨孤求敗”的孤獨感,要麼有“不勝寒”的滄桑感,而劉縯此時卻是“飄飄然”的成就感。於是,他不管革命還在路上,不管三七二十一,給自己加了一個稱號——柱天大將軍。

原本劉只是認為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威猛、更有力,卻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個自封的稱號,竟然導致了一個不良的後果——王莽馬上對劉下達了史上最嚴通緝令。王莽這時對劉縯的態度已經發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原本他對劉縯是蔑視的,此時卻聞其名,驚其勇,震其力,於是就以“邑五萬戶,黃金十萬斤,位上公”這樣的獎勵來買劉縯的人頭。

拋出高官厚祿做誘餌後,王莽還不放心,他下令在長安的中央機關和地方衙門裡都畫上劉縯的畫像,讓廣大軍民日夜用箭來射他,企圖用這種獨特的方式來直接達到消滅劉的目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去劉縯不是禍,王莽不可謂不煞費苦心,但結果又怎麼樣呢?除了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王莽幾乎一無所獲,而與之相反的是,他的“燒錢”之舉反而為劉縯做了免費宣傳,劉的知名度和出鏡率一度居高不下,成了十八路反軍中當仁不讓的領頭羊。天下百姓也唯劉馬首是瞻,紛紛選擇入夥。幾乎在一夜之間,革命隊伍就發展壯大了十萬多人。

這樣的結果是王莽始料不及的,他在被氣得吐血的同時,還產生了想找塊豆腐撞死的衝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