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南史》中最重要的16條名句,看看有何感歎

01成敗相因, 理不常泰。 

【出處】《南史·宋本紀》

【釋義】成功與失敗互為因果關係, 世事並不能永遠平安不變。 

【賞析】宋武帝劉裕平定天下時,

發出檄文, 詔告百姓, 以此句作為開頭, 頗有震撼力, 說明他統一天下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 沒有違背天意, 所以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

02至道深微, 惟人是弘。 

【出處】《南史·齊本紀》

【釋義】最高的道深奧微妙, 只有人才能把它發揚光大。 

【賞析】這表現了古人重視人事的觀念。 人從自然中分離出來, 進入階級社會, 統治者一直用天道來壓迫人民, 防止他們反抗。 而此處卻把人放到了重要位置, 認為人才是至道的弘揚者, 說明古人的觀念在不斷進步。

03人之大欲, 在乎飲食男女, 至於軒冕殿堂, 非有切身之急。 

【出處】《南史·梁本紀》

【釋義】人首先要解決的是溫飽婚嫁問題, 因而生理欲求便是最基本的。 而高官厚祿, 車馬屋宇, 不過是身外之物,

只有解決了切身的急務, 人才會去追求。 

【賞析】人的需求具有層次性, 解決了最基本的生存要求, 人們才會追求更高層次的物質和精神需求。

04前哲以善人為寶, 不以珠玉為寶。 

【出處】《南史·列傳第三》

【釋義】古代聖人先哲, 把有才能的人視為至寶, 而不把珠玉當做寶貝。

【賞析】這表明了古人重視人才的觀念。 珠寶玉器雖天下稀有, 但得之只能束之高閣, 或把玩於股掌之間, 並不能有助於社稷。 而有才能的人卻可以幫助國君治理國家, 以獲得天下的至寶。

05物各為主, 無所責也。 

【出處】《南史·列傳第六》

【釋義】人各為其主,

這是無可指責的。 

【賞析】玄邈謀反宋高宗, 派叔安去建業見高宗。 荀伯玉勸高宗殺了叔安, 高宗認為不妥, 說了以上的話。 叔安歸屬玄邈, 所以替玄邈說話辦事。 不能因為他不屬高宗就殺了他。 高宗的這種觀點不為一己之私欲, 是客觀公正的。 

06非臣不亂, 非臣不平。 

【出處】《南史·列傳第八》

【釋義】忠臣輔助君王治理國家, 因而天下沒有忠臣不能平定;亂臣助紂為虐, 使國家混亂無序, 因而天下沒有亂臣也不會混亂。 

【賞析】君主治國, 用人很關鍵。 史有忠臣, 也有亂臣。 君主用人不當, 就會造成亂臣禍國;而君主唯才是舉, 又可使國運昌隆。 

07理貴有中, 不必過厚。 

【出處】《南史·列傳第八》

【釋義】道理貴在恰到好處, 不能過分和絕對化。 

【賞析】恰當的說理, 可以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而過分的苛求則適得其反。 這是很普遍的道理。

08大丈夫當橫死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出處】《南史·列傳第九》

【釋義】忠烈之士,寧可戰死疆場,也不願苟活都市。

【賞析】謝晦的女兒才貌過人,聰敏賢慧。謝晦因沙橋之事被誅殺,他女兒感到痛心而遺憾,為父親不能身死疆場,而被誅於市間鳴不平。

09人各有能,茲言乃信。

【出處】《南史·列傳第九》

【釋義】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能,這是確實的。

【賞析】《南史》作者李延壽縱觀謝氏家族的興衰敗亡,感慨萬分,發出了如上感歎。謝靈運以詩聞名,謝裕以德行傳美譽,而景先又以節義稱美名。

10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輕也。

【出處】《南史·列傳第十五》

【釋義】回營的軍隊不能阻擋,連古人都畏懼他們,陷於死地的軍隊,不能輕視。

【賞析】魏國圍攻鐘離,欣泰聽從崔慧景的話,放走了歸兵。慧景勸說欣泰時說了上面的話。歸師與死地兵均是豁出性命的軍隊,他們無所顧忌,因而勇往直前,不可阻擋。

11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二》

【釋義】每篇文章沒有固定的體式,但天下文章卻有各種不同的體式。

【賞析】文學藝術講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若文章都千篇一律,單調乏味,就沒有什麼可讀性了。因而,人們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應追求新意,推陳出新,融入了個人的獨創意識。

12王者不言有無,諸侯不說多少,食祿之家,不與百姓爭利。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三》

【釋義】君王、諸侯都是靠俸祿供養的,君王不應說利益有無,諸侯不應提利益多少,他們不應與百姓爭奪利益。

【賞析】古往今來,沒有民貧而國富的,因而應以天下百姓為先,百姓富足,國家就會富足,君王、諸侯也會富貴;百姓不富足,國家就不富足,君王、諸侯的俸祿又從哪裡來?

13人生何事須聚畜,一身之外亦複何須。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三》

【釋義】人生沒有什麼需要儲蓄的,除自身之外,什麼都不必須。

【賞析】裴昭明很清廉,終身不置一處產業。他對人說,人生沒什麼值得儲蓄的,除自身之外,什麼都不必須。如果子孫沒有才能,我聚集了財富,他們都會散掉。昭明的這種想法,較有進步意義。他主張後輩子孫應自立自強,不能依賴父輩的功業,過不勞而獲的生活。

14人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九》

【釋義】人受到傷害,就會離散,農業受到損害,國家就會貧窮。

【賞析】李悝認為穀物價格過高,人民受到了傷害,他們會離開這裡;但穀物價格過低,農業遭到損失,國家將變得貧窮。這是互為矛盾的,二者必傷其一。只有解決好這對矛盾,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定。

15奢侈者鮮有不敗。

【出處】《南史·列傳第三十五》

【釋義】奢侈的人很少有不敗亡的。

【賞析】陳顯達告誡子女,不要因為自己富貴了,就去欺淩別人,奢侈的生活容易使人喪失志氣,貪圖安逸,以致敗亡。

16舉大事必有所資。

【出處】《南史·列傳第四十三》

【釋義】做大事一定要有做為資本的東西。

【賞析】侯景假傳聖旨免去會理的官職,會理與柳敬禮謀劃攻打他。敬禮認為,發動攻勢一定要有裝備和軍隊,戰爭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士兵和裝備。高素質的士兵和精良的武器裝備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敬禮提出的這一軍事原則有重要意義。

08大丈夫當橫死戰場,奈何狼藉都市。

【出處】《南史·列傳第九》

【釋義】忠烈之士,寧可戰死疆場,也不願苟活都市。

【賞析】謝晦的女兒才貌過人,聰敏賢慧。謝晦因沙橋之事被誅殺,他女兒感到痛心而遺憾,為父親不能身死疆場,而被誅於市間鳴不平。

09人各有能,茲言乃信。

【出處】《南史·列傳第九》

【釋義】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技能,這是確實的。

【賞析】《南史》作者李延壽縱觀謝氏家族的興衰敗亡,感慨萬分,發出了如上感歎。謝靈運以詩聞名,謝裕以德行傳美譽,而景先又以節義稱美名。

10歸師勿遏,古人畏之,死地兵不可輕也。

【出處】《南史·列傳第十五》

【釋義】回營的軍隊不能阻擋,連古人都畏懼他們,陷於死地的軍隊,不能輕視。

【賞析】魏國圍攻鐘離,欣泰聽從崔慧景的話,放走了歸兵。慧景勸說欣泰時說了上面的話。歸師與死地兵均是豁出性命的軍隊,他們無所顧忌,因而勇往直前,不可阻擋。

11文豈有常體,但以有體為常。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二》

【釋義】每篇文章沒有固定的體式,但天下文章卻有各種不同的體式。

【賞析】文學藝術講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若文章都千篇一律,單調乏味,就沒有什麼可讀性了。因而,人們在創作藝術作品時,應追求新意,推陳出新,融入了個人的獨創意識。

12王者不言有無,諸侯不說多少,食祿之家,不與百姓爭利。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三》

【釋義】君王、諸侯都是靠俸祿供養的,君王不應說利益有無,諸侯不應提利益多少,他們不應與百姓爭奪利益。

【賞析】古往今來,沒有民貧而國富的,因而應以天下百姓為先,百姓富足,國家就會富足,君王、諸侯也會富貴;百姓不富足,國家就不富足,君王、諸侯的俸祿又從哪裡來?

13人生何事須聚畜,一身之外亦複何須。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三》

【釋義】人生沒有什麼需要儲蓄的,除自身之外,什麼都不必須。

【賞析】裴昭明很清廉,終身不置一處產業。他對人說,人生沒什麼值得儲蓄的,除自身之外,什麼都不必須。如果子孫沒有才能,我聚集了財富,他們都會散掉。昭明的這種想法,較有進步意義。他主張後輩子孫應自立自強,不能依賴父輩的功業,過不勞而獲的生活。

14人傷則離散,農傷則國貧。

【出處】《南史·列傳第二十九》

【釋義】人受到傷害,就會離散,農業受到損害,國家就會貧窮。

【賞析】李悝認為穀物價格過高,人民受到了傷害,他們會離開這裡;但穀物價格過低,農業遭到損失,國家將變得貧窮。這是互為矛盾的,二者必傷其一。只有解決好這對矛盾,國家才能富強,人民才能安定。

15奢侈者鮮有不敗。

【出處】《南史·列傳第三十五》

【釋義】奢侈的人很少有不敗亡的。

【賞析】陳顯達告誡子女,不要因為自己富貴了,就去欺淩別人,奢侈的生活容易使人喪失志氣,貪圖安逸,以致敗亡。

16舉大事必有所資。

【出處】《南史·列傳第四十三》

【釋義】做大事一定要有做為資本的東西。

【賞析】侯景假傳聖旨免去會理的官職,會理與柳敬禮謀劃攻打他。敬禮認為,發動攻勢一定要有裝備和軍隊,戰爭中最基本的要素就是士兵和裝備。高素質的士兵和精良的武器裝備是戰爭勝利的重要保證。敬禮提出的這一軍事原則有重要意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