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趣的中醫藥物聯你瞭解多少,“花開半夏”的下聯是啥?

幾千年來, 中國人的生命健康一直受益于現今遭某些人質疑傳統中醫。 中醫承載著中國古代人民同疾病作鬥爭的經驗和理論知識, 是在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自發的辨證法思想指導下, 通過長期醫療實踐逐步形成並發展成的醫學理論體系。 中醫的歷史悠久, 博大精深, 雖然沒有西醫那樣科學嚴謹, 但是, 其神秘的東方色彩, 其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活人魅力, 至今仍飽受中外人士的追捧。

當中醫與文學相遇, 更能碰撞出迷人的火花。 每逢春節, 路過中藥鋪, 就會欣賞到許多有趣的對聯, 諸如:

“只要世上人莫病, 何愁架上藥生塵。 ”

“但願人皆健, 何妨我獨貧。 ”

這些對聯, 傳達的是中醫的溫暖情懷, 相比現在的大中小醫院, 哪個不是在病人身上“千刀萬宰”, 更有些黑心的民營醫院, 讓患者更是求生不能, 求死亦不能:錢不花完, 連死都不能。

另外, 中藥名入聯, 更是讓人津津樂道的文化傳承。 在我國豐富多采的中藥寶庫裡, 那些中藥名及成藥名本身就含意深遠, 並有悠深的寓意。 幾千年來, 不少文人雅幹與祖國的醫藥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們巧妙地運用藥名擬定藥聯, 級藥物以活力, 賦草木以生機。 在表現手法上也頗為工整嚴謹,

使人們讀後即得到藝術享受, 又增進中藥、成藥的知識, 極富情趣。

據傳, 明朝年間, 有一位對中藥對聯頗有造詣的文人, 聽說浙東一帶有位姓李的老中醫, 不僅熟諳醫道, 還擅對聯, 聯中往往能巧妙嵌入一些中藥名, 雖在平仄、切竟上不很講究,

但他往往是不加思索地脫口而出, 確實算得上位“捷才”。 一天, 這位文人慕名前往造訪, 老中醫出門拱手相迎。 來窗口剛踏入院子, 見牆根邊種了一叢叢的竹葉, 一下子觸景生情, 為了試試老中醫的高才, 便故意稱讚道:“煩暑最宜淡竹葉”。 老中醫一聽便知道對方已開始向他出“考題”了, 微微一笑, 當即應道:“傷寒尤妙小柴胡。 ”看看, 兩位都是高人。

再如, 半夏與當歸這兩味中藥, 都是給人留有聯想空間的詞彙, 也被人挑選入聯——

花開半夏

葉落當歸

這樣的組合搭配, 是不是自然天成啊?

你所熟悉的中藥對聯還有哪些, 拿出來與大家一同分享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