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莊子竟是長治微子的後裔,你知道麼?

我曾在《長治日報》發表文章, 提出了“孔子的遠祖是商朝諸侯微子國國君------微子”的觀點。 之後, 我又發現墨子、莊子同孔子一樣也是微子的後裔, 並且他們還都是先秦諸子百家爭鳴的主角。

傳說中的墨子

大約在3100年前, 帝乙是商朝的第29位帝王。 帝乙有三個兒子, 長子名啟, 次子名衍, 三子名辛。 帝乙在經歷十七載後駕崩, 三子辛即帝位, 史稱商紂王。 殷商末年, 紂王無道, 群奢極欲, 暴虐嗜殺, 導致眾叛親離, 國勢日衰。 啟多次親諫紂王, 見“紂終不可諫”, 便謀于太師箕子、少師比干。 箕子認為“今誠得治國, 國治身死不恨;為死, 終不得治, 不如去”。 於是, 啟遂離開京師朝歌(今河南淇縣)前往自己的封地------“微”(今潞城微子鎮一帶), 建立微子國, 做起了諸侯國君。 啟, 因封地為微, 爵位為子, 故後世被稱為微子或微子啟;漢代時因避景帝劉啟之誨, 改啟為開, 因此被稱為微子開。

周滅商後,

微子稱臣于周, 周以微子統率殷族子民封于宋(國都在今河南商丘), 因此微子又成為周朝時期宋國的國君。 微子封于宋國, 稱宋公, 宋人以國為姓, 因此微子就是宋氏的始祖, 所以後來又被稱為宋微子。

微子死後, 其弟衍(微仲)即位;衍(微仲)去世後, 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後, 子丁公申繼立┉┉就這樣, 宋氏貴族的子子孫孫一直世襲宋國國君和其他重要職務。 第十四任國君宋穆公臨死前, 立已經長大的兄子與夷(史稱宋殤公)即位, 同時把自己的兒子公子馮派往鄭國。

傳說中的莊子

宋殤公是個喜歡打仗的人, 他不知從哪裡聽說公子馮要回國奪君位, 因此屢次對鄭、衛等國用兵。 宋殤公在位十年, 竟然打了十一次戰, 但多以失敗告終, 弄得宋國百姓叫苦連天。 宋戴公的孫子華督時任宋國太宰, 他和公子馮是好朋友, 一向反對宋殤公對外用兵。 一個偶然的機會, 他看中了朝中正卿孔父嘉(宋湣公的後人)的漂亮妻子, 便心生歹念一直想除掉孔父嘉。 現在正好機會來了, 華督傳言說宋國之所以連年打仗,

這個主意都是孔父嘉出的, 憤怒的百姓信以為真, 就紛紛聚集在華督門前, 要求他主持公道。 華督假意推辭了一番, 然後做出無可奈何的樣子, 領著民眾和軍隊一起沖進了正卿府, 殺死了孔父嘉, 借機槍走了垂涎已久的孔父嘉之妻。 在中國歷史上, 因為妻子貌美而送命的, 孔父嘉是第一人。

宋殤公知道此事後非常憤怒, 要治華督擅殺重臣、奪人之妻的重罪, 華督心裡害怕, 索性一不做二不休, 於西元前709年發動政變把宋殤公也殺了。 華督殺了宋殤公和孔父嘉後, 把公子馮從鄭國迎回宋國即位, 是為宋莊公。 孔父嘉被殺後, 其子木金父尚幼, 被家人抱著逃到了魯國, 從此木金父及其後人成為魯國人。

木金父到了魯國安家立業後, 生子祈父睾夷。 為了紀念生父孔父嘉, 木金父便以父親字中的“孔”為姓。 祈父睾夷的兒子是孔防叔, 孫子是伯夏, 重孫子是叔梁紇, 也就是孔子的父親。 叔梁紇有一妻一妾, 妻子施氏, 生九女而無子;妾生長子孟皮, 但孟皮有腳病是個瘸子, 不能擔當起養活全家的重擔。 叔梁紇就到平日裡來往密切的顏氏家中求親, 顏氏有三女, 大女兒和二女兒皆不願意, 只有三女兒顏征在同意嫁給他。 懷胎十月, 魯襄公二十二年(前551年)八月, 顏政在生下孔子。

墨子(約前468年---前376年)要比孔子年輕八十多歲, 他是在孔子去世、春秋時代結束時才出生的。 墨子的祖父是宋國第十九任君主宋恒公。 宋恒公名禦說, 西元前681年即位, 於恒公三十一年(前651年)春去世,諡恒。恒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襄公讓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目夷(字子魚)當宰相。目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死後隨先祖微子同葬於今山東微山島。目夷是歷史上宋國和楚國大戰于泓山時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中的主人公,但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夷氏從貴族逐步降為平民,其姓氏也漸漸演化為墨夷,最終簡化為墨姓。大約在春秋末年,墨氏家族誕生了墨子,取名翟。

關於墨子,歷史記載比較少,就連司馬遷也沒有給他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著名學者童書業在《春秋左傳研究》中明確指出:“墨子實目夷子後裔,以墨夷為氏,省為墨也”。墨子出生時,家庭雖然已是貧窮,但他年輕時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逐漸成為戰國初之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墨子在世間流傳的主要事蹟是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從而說服了楚王取消進攻宋國的計畫。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創立了墨學說,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

據有關記載,墨子的先祖目夷也曾建立過一個名為邾的小方國。關於邾國之中心到底在哪裡?有兩三種說法,但支持率較大的是今山東滕州境,史載滕州東南有目夷亭。如今在滕州木石鎮的墨子紀念館裡,仍有目夷亭存在,只不過是後人仿建的。另外,滕州民間還有很多關於墨子的傳說,如墨子的曬布石、講經洞、墨學傳人等。

墨子去世幾年後,莊子才出生于宋國北部邊境之地的古蒙漆園(今山東東明一帶)。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姓莊,名周,字子休,其先祖是宋國第十一任君主宋戴公(華督的祖父)。宋戴公名武莊,於西元前799年--766年在位,其死後部分後代以莊為姓。《宋域百姓字祠》一書中記載了莊氏的起源:“莊”出至子姓,是春秋宋國公族的後裔。元代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載:宋戴公,名武莊,後代以莊為姓。

宋昭公九年(前610年),宋國發生了一次政變。原因是昭公無道,民眾不服,在昭公之祖母----宋襄公夫人王姬的幫助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奪得政權,立為文公。次年,昭公的兒子舉事欲為父親報仇,結果被文公平息。動亂後,文公將參與動亂的主要人員殺掉,同時把一部分次要人員遷送到宋國北部邊境之地的古蒙漆園,這其中便有莊姓貴族。

莊子的一生很窮,僅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即看管漆園的小吏),但這不妨礙他通過自身努力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莊子》一書,素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中《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莊子主張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他認為“道”應該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中。然而道又是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莊子認為,“天”與“人”是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自然,而“人”就指的是“人為”;主張要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正因為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所以他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儘管從遺傳的角度來講,孔子和墨子、莊子本是同根,但他們卻掀起了先秦諸子間的百家爭鳴。這是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九的跨世紀的大辯論,問題很多,情況很複雜。但簡要一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場大辯論,即第一場儒墨之爭、第二場儒道之爭和第三場儒法之爭。墨子是第一個公開批判孔子及儒學的人,並且墨家對儒家批判得十分猛烈犀利。儒、墨之間最大的分歧就在於他們的立場不同,孔子的立場是貴族的,多半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而墨子的立場則是平民的,甚至是勞動人民的。儒家和道家之爭是古今之爭、道德之爭、天人之爭,其根本分歧是“有為還是無為”。其實儒道之爭,也可以說是儒、墨、道之爭,因為儒墨兩家的分歧主要是仁愛和兼愛。但仁愛也好,兼愛也罷,總之是要做點什麼,出發點都是關心天下興亡。道家卻無意於此,他們雖有主張,卻不付之行動,甚至不但自己不做,還反對別人做。

無論如何,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重要源泉,做為參與這場辯論的主角,孔子、墨子和莊子等都代表了當時最有理想、最有抱負、也最有道德的一群人。不管是儒墨之爭、儒道之爭,還是後來的儒法之爭,可謂縱橫捭闔,智慧紛呈,無疑皆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特別是儒墨之爭,機鋒迭起,爭鳴的結果是孔子給春秋時代以光彩的結束,而墨子給戰國時代以光彩的開端。(文:郭安廷)

於恒公三十一年(前651年)春去世,諡恒。恒公去世,太子茲甫繼位,這就是歷史上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襄公讓自己同父異母的兄長目夷(字子魚)當宰相。目夷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死後隨先祖微子同葬於今山東微山島。目夷是歷史上宋國和楚國大戰于泓山時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中的主人公,但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夷氏從貴族逐步降為平民,其姓氏也漸漸演化為墨夷,最終簡化為墨姓。大約在春秋末年,墨氏家族誕生了墨子,取名翟。

關於墨子,歷史記載比較少,就連司馬遷也沒有給他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著名學者童書業在《春秋左傳研究》中明確指出:“墨子實目夷子後裔,以墨夷為氏,省為墨也”。墨子出生時,家庭雖然已是貧窮,但他年輕時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逐漸成為戰國初之著名學者、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軍事家。墨子在世間流傳的主要事蹟是在與公輸般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從而說服了楚王取消進攻宋國的計畫。墨子主張“兼愛”“非攻”,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創立了墨學說,其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

據有關記載,墨子的先祖目夷也曾建立過一個名為邾的小方國。關於邾國之中心到底在哪裡?有兩三種說法,但支持率較大的是今山東滕州境,史載滕州東南有目夷亭。如今在滕州木石鎮的墨子紀念館裡,仍有目夷亭存在,只不過是後人仿建的。另外,滕州民間還有很多關於墨子的傳說,如墨子的曬布石、講經洞、墨學傳人等。

墨子去世幾年後,莊子才出生于宋國北部邊境之地的古蒙漆園(今山東東明一帶)。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姓莊,名周,字子休,其先祖是宋國第十一任君主宋戴公(華督的祖父)。宋戴公名武莊,於西元前799年--766年在位,其死後部分後代以莊為姓。《宋域百姓字祠》一書中記載了莊氏的起源:“莊”出至子姓,是春秋宋國公族的後裔。元代胡三省《資治通鑒?音注》載:宋戴公,名武莊,後代以莊為姓。

宋昭公九年(前610年),宋國發生了一次政變。原因是昭公無道,民眾不服,在昭公之祖母----宋襄公夫人王姬的幫助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奪得政權,立為文公。次年,昭公的兒子舉事欲為父親報仇,結果被文公平息。動亂後,文公將參與動亂的主要人員殺掉,同時把一部分次要人員遷送到宋國北部邊境之地的古蒙漆園,這其中便有莊姓貴族。

莊子的一生很窮,僅做過蒙地的“漆園吏”(即看管漆園的小吏),但這不妨礙他通過自身努力成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代表作《莊子》一書,素來被稱為“天下第一奇書”。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其中《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莊子主張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為的殘生傷性的。他認為“道”應該是超越時空的無限本體,無所不包、無所不在,表現在一切事物中。然而道又是無為的、在本質上是虛無的。莊子認為,“天”與“人”是相對立的兩個概念,“天”代表自然,而“人”就指的是“人為”;主張要順從“天道”,而摒棄人為。在莊子看來,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教導什麼、規定什麼,而是要去掉什麼、忘掉什麼,忘掉成心、機心、分別心。正因為莊子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所以他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

儘管從遺傳的角度來講,孔子和墨子、莊子本是同根,但他們卻掀起了先秦諸子間的百家爭鳴。這是一場歷時三百多年之九的跨世紀的大辯論,問題很多,情況很複雜。但簡要一點,也可以概括為三場大辯論,即第一場儒墨之爭、第二場儒道之爭和第三場儒法之爭。墨子是第一個公開批判孔子及儒學的人,並且墨家對儒家批判得十分猛烈犀利。儒、墨之間最大的分歧就在於他們的立場不同,孔子的立場是貴族的,多半是站在統治階級的立場上;而墨子的立場則是平民的,甚至是勞動人民的。儒家和道家之爭是古今之爭、道德之爭、天人之爭,其根本分歧是“有為還是無為”。其實儒道之爭,也可以說是儒、墨、道之爭,因為儒墨兩家的分歧主要是仁愛和兼愛。但仁愛也好,兼愛也罷,總之是要做點什麼,出發點都是關心天下興亡。道家卻無意於此,他們雖有主張,卻不付之行動,甚至不但自己不做,還反對別人做。

無論如何,先秦諸子的百家爭鳴堪稱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重要源泉,做為參與這場辯論的主角,孔子、墨子和莊子等都代表了當時最有理想、最有抱負、也最有道德的一群人。不管是儒墨之爭、儒道之爭,還是後來的儒法之爭,可謂縱橫捭闔,智慧紛呈,無疑皆是我們民族歷史上的華彩樂章。特別是儒墨之爭,機鋒迭起,爭鳴的結果是孔子給春秋時代以光彩的結束,而墨子給戰國時代以光彩的開端。(文:郭安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