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為什麼大車難設計?|科普貼

說到大車, 五仁兒第一個反應就是大型SUV, 這兩年各大廠家陸續推出像途觀L、道冠、昂科威這類大型SUV, 馬上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 還會亮相本田URV、DS7,

也都是軸距在2800mm以上的車型, 估計還會有其他品牌也回推出大車向這個細分市場發力。

但大車越來越多, 好看的大車卻不多?是因為買車人的眼光越來越高?還是因為大車難設計?

有人認為, 大型SUV不好看是因為不夠man, 商務氣太濃

這個價位,

可以買的大型SUV不少, 於是我balaba地從路虎發現、奧迪Q7、寶馬X5, 一直推薦到了賓士GLE。 冷不丁地他問我:“你覺得凱迪拉克XT5如何?富豪XC90呢?還有Jeep的牧馬人怎麼樣?”這位哥, 你到底要買多少錢的車?他說:“主要是有些車改款以後, 不如老款好看?”

“好不好看”見仁見智, 他要的好看是方正硬朗、Man力十足的范兒:“在國外那幾年, 全靠我那輛二手的老大切……”夠了, 我懂了, 你這是有情懷在裡面。 最後, 他糾結了一個半月, 買了輛賓士GLE回家, 他說:“設計有潮流, 情懷埋心裡。 ”

這個大男人臨掛電話時說了一句:“現在的大車, 商業化的味道特濃, 像商品, 沒有了老車們的藝術感。 ”謔, 你這得追溯到老爺車那個年代了吧。

有人認為, 有否一張大小通吃的前臉便決定了大車好看與否

“車展一來, 我的生物鐘又得調一次, 眼罩口罩都買好了。 ”扯什麼閒話, 回答問題。 這是五仁兒一個要好的攝影同事, 他說:“我覺得很多大車是不好看, 主要是因為前臉不適合它們。 ”

我開始瞬間腦補同品牌下同一張前臉的大小車型的對比畫面, 他接著說:“有些品牌的前臉適用範圍很廣,

比如大眾, 猛一看沒太多新意, 但無論把它放在高爾夫上, 還是途昂上都挺合適, 也比較耐看。 還有別克的前臉就適合大車, 直瀑式的造型, 可能原來放在在凱越上會覺得搭配指數不高, 但放在昂科威或者GL8上就很霸氣。 ”

我問他:“單論前臉的話, 誰最容易出大片兒。 ”他說:“DS!它的整車設計比較有棱角, 特別是家族臉立體感很強, 我拍過的幾次DS, 不論是兩門的DS3, 還是大一點的DS6, 出片率還是很高, 就像拍人一個道理, 那種五官分明有棱有角的就很上相。 我這次車展也打算去拍拍他們新出的那款CROSSBACK 車型DS7。 ”

為了尋得一些專業解釋,五仁兒從朋友圈裡翻出一年前採訪過的兩位超帥超敬業的設計師,更有特熱心的小夥伴把咱的問題扔給了在法國DS總部工作的設計師朋友,於是我們得到了來自專業角度的回答。

設計大車,對設計師在車身姿態和比例方面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設計大車和小車的區別,有點像設計一個亭子和一座東方明珠塔的區別,設計大的建築物既要控制整體的比例,又要照顧到每一個細節,如此對設計師的要求就更高。”

於是,我問了一個聽上去專業實則外行的問題——那麼大車的線條和比例哪個更重要?

設計師很認真地回答我:“你可以試想一下,一款車身5-6米的大車,比如賓士S級,前高後底的姿態,也是設計師有意營造出來的氣勢,這種姿態唯有恰到好處的比例能夠實現,其次才是車身線條的設計,對大車而言,車身線條只是作為點綴來實現的。”

雖然,設計師也表示體量大的車在立體的形面關係上相比小車有更大的空間和機會做變化,但這並不容易:“面對一款體量更大的車,任何的形面和線條細微的變化也會隨之被放大。如果沒有充分的經驗和具備推敲能力的設計師,也許一個細節處理不到位就會讓這款車看上去不那麼順眼。”

感覺設計大車有點如履薄冰的感覺嘛。他說:“小車多是定位年輕、城市、女性,所以形面立體關係沒有太多的餘地,躍動的線條就基本可以把控全域了,自然相對容易些。”

更有想法的設計手法並不敢輕易運用

出乎我意料的是,設計師們一致地認為大車的設計典範是勞斯萊斯,離我們較近的是賓士S級。

其中一位設計師說:“我們得明確,我們中的部分人是沒有設計過這種經典車型的經驗的,而且我們面對的是一款大多數人消費得起的大車,自然不能也無法更沒有勇氣去用勞斯萊斯那樣前寬後收的設計手法,除非身後有一個很有前瞻性的大師做指點。那麼在能照顧到大多數人的需求時,我們既要考慮到新意、又要考慮不能流於平淡,還要突出比如大型SUV的大氣、莊重、硬朗或者大型轎車的優雅豪華的特性,這中間的平衡點尤其難把握。”

準確理解豪華大型車消費群體的需求並不容易

對設計師來說,B級車是考驗設計能力的分水嶺,B級車宜商宜家,就算不出挑,也可以設計得中規中矩。但C級車就不能再像B級車那樣設計了。

設計師是這樣說的:“消費C級車的使用者大多是消費層次較高的人群,他們的生活品質、生活態度都決定了消費車型的氣質和風度,假若設計師對這個消費群體沒有相對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面對一款大車的設計難免就會走偏。現在我們身邊很多都是年輕設計師,他們有想法有魄力,很擅長把fashion的元素融入到車型設計裡,並很好地找到實用和好看的平衡點,因為這種需求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接近。但面對大車設計的時候就不足夠了。”

相比車型特性,定位是決定設計基調更主要的原因

再說到現在的大型SUV,設計師們考慮的點也是非常多的,既要兼顧到實用需求,還要設計得有SUV的陽剛氣魄,還要突出動感、有時還會要求時尚的流線造型……其實這很多點會產生衝突。

設計師說:“在我看來,車身姿態比較方正的大型SUV的會更受消費者歡迎,比如富豪的XC90簡單硬朗,再比如廣汽傳祺的GS8也是很有陽剛之氣。如果設計師明確這款大型SUV是面向一個城市家庭,更確切是年輕的家庭用戶,那麼在是不是可以不過分強調高通過性,而是設計其更動感時尚的一面,因為SUV本身的高底盤也限制了一部分設計的思路”。

設計師也提到了一些正面案例:“有些品牌比較聰明,比如我看到日內瓦車展上DS7,它就是採用了一個溜背設計的元素進去,將車身的離地間隙下壓,無形中車型的氣質也會變得柔和自然很多。這比起要在一個高通過性車身上去平衡流線型就要好處理地多。”

消費者在看一輛大車時很難看到細節,但大車的細節化處理卻更重要

既然汽車攝影師和汽車設計師都提到了DS7,那麼DS自己的設計師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一向在細節方面頗有心得的DS,果然給到了一份意料之中的答卷——

每一個問題都在和我們強調細節:“我覺得外界認為大車很難被設計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看大車時先入為主的是:咦,這款車真長真大……它的細節語言,是更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我覺得大車設計,更要以細節打動人心。”

“首先,要明確,面前設計的這款車要如何才能辨識度最大化,雖然龐大的車身本來就有這個效果,但車身比例的處理卻非常重要。DS7本身的定位是DS的旗艦SUV,但目前市場上大型SUV太多,如何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到DS7?而且考慮到DS定位於都市時尚生活,所以我們將其設定為一款CROSSBACK這樣的造型來構思車身比例。”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輛DS7,車頭占到整個車身的比例較多,也沒有保留大型SUV較高的底盤設置,加上又採用了溜背的造型,車身看上去更柔和,運動感也更強。

說到辨識度,設計師說:“既然有了這樣的基調,所以接下來,我們在明確了車身比例和線條之後,開始在細節部分增強辨識度。比如前臉,我們將DS之翼的前臉根據DS7的車身線條,做了一些細節化處理,整體感覺還是符合DS一直以來的品牌定位。另外,尾燈處也做了辨識度很高的3D車燈,是採用鐳射雕刻技術形成的,所以在晚上也會有一個相對較高的辨識度。前大燈我們採用瞭解鎖後閃耀紫色光芒,逐漸旋轉180度,這也是為了增強DS 7 CROSSBACK在夜晚的辨識度。我們甚至在內飾部分也考慮了很多提高辨識度的元素”……

如果五仁兒再把DS的設計師的採訪記錄一一呈現,免不了有人會說姐在做廣告。聽了幾位設計師的看法後不難發現,大車,尤其是一款大型SUV的設計難度比較高,是因為設計師需要考量的因素過多,要平衡這諸多元素,和他們的設計經驗、生活經驗等息息相關,如此,要設計一輛能吸引人,且盡可能多地滿足消費審美需求的大車哪裡有那麼容易。

為了尋得一些專業解釋,五仁兒從朋友圈裡翻出一年前採訪過的兩位超帥超敬業的設計師,更有特熱心的小夥伴把咱的問題扔給了在法國DS總部工作的設計師朋友,於是我們得到了來自專業角度的回答。

設計大車,對設計師在車身姿態和比例方面的把控能力要求更高

“設計大車和小車的區別,有點像設計一個亭子和一座東方明珠塔的區別,設計大的建築物既要控制整體的比例,又要照顧到每一個細節,如此對設計師的要求就更高。”

於是,我問了一個聽上去專業實則外行的問題——那麼大車的線條和比例哪個更重要?

設計師很認真地回答我:“你可以試想一下,一款車身5-6米的大車,比如賓士S級,前高後底的姿態,也是設計師有意營造出來的氣勢,這種姿態唯有恰到好處的比例能夠實現,其次才是車身線條的設計,對大車而言,車身線條只是作為點綴來實現的。”

雖然,設計師也表示體量大的車在立體的形面關係上相比小車有更大的空間和機會做變化,但這並不容易:“面對一款體量更大的車,任何的形面和線條細微的變化也會隨之被放大。如果沒有充分的經驗和具備推敲能力的設計師,也許一個細節處理不到位就會讓這款車看上去不那麼順眼。”

感覺設計大車有點如履薄冰的感覺嘛。他說:“小車多是定位年輕、城市、女性,所以形面立體關係沒有太多的餘地,躍動的線條就基本可以把控全域了,自然相對容易些。”

更有想法的設計手法並不敢輕易運用

出乎我意料的是,設計師們一致地認為大車的設計典範是勞斯萊斯,離我們較近的是賓士S級。

其中一位設計師說:“我們得明確,我們中的部分人是沒有設計過這種經典車型的經驗的,而且我們面對的是一款大多數人消費得起的大車,自然不能也無法更沒有勇氣去用勞斯萊斯那樣前寬後收的設計手法,除非身後有一個很有前瞻性的大師做指點。那麼在能照顧到大多數人的需求時,我們既要考慮到新意、又要考慮不能流於平淡,還要突出比如大型SUV的大氣、莊重、硬朗或者大型轎車的優雅豪華的特性,這中間的平衡點尤其難把握。”

準確理解豪華大型車消費群體的需求並不容易

對設計師來說,B級車是考驗設計能力的分水嶺,B級車宜商宜家,就算不出挑,也可以設計得中規中矩。但C級車就不能再像B級車那樣設計了。

設計師是這樣說的:“消費C級車的使用者大多是消費層次較高的人群,他們的生活品質、生活態度都決定了消費車型的氣質和風度,假若設計師對這個消費群體沒有相對準確的理解和把握,面對一款大車的設計難免就會走偏。現在我們身邊很多都是年輕設計師,他們有想法有魄力,很擅長把fashion的元素融入到車型設計裡,並很好地找到實用和好看的平衡點,因為這種需求和他們的生活方式很接近。但面對大車設計的時候就不足夠了。”

相比車型特性,定位是決定設計基調更主要的原因

再說到現在的大型SUV,設計師們考慮的點也是非常多的,既要兼顧到實用需求,還要設計得有SUV的陽剛氣魄,還要突出動感、有時還會要求時尚的流線造型……其實這很多點會產生衝突。

設計師說:“在我看來,車身姿態比較方正的大型SUV的會更受消費者歡迎,比如富豪的XC90簡單硬朗,再比如廣汽傳祺的GS8也是很有陽剛之氣。如果設計師明確這款大型SUV是面向一個城市家庭,更確切是年輕的家庭用戶,那麼在是不是可以不過分強調高通過性,而是設計其更動感時尚的一面,因為SUV本身的高底盤也限制了一部分設計的思路”。

設計師也提到了一些正面案例:“有些品牌比較聰明,比如我看到日內瓦車展上DS7,它就是採用了一個溜背設計的元素進去,將車身的離地間隙下壓,無形中車型的氣質也會變得柔和自然很多。這比起要在一個高通過性車身上去平衡流線型就要好處理地多。”

消費者在看一輛大車時很難看到細節,但大車的細節化處理卻更重要

既然汽車攝影師和汽車設計師都提到了DS7,那麼DS自己的設計師會怎麼回答這個問題呢?一向在細節方面頗有心得的DS,果然給到了一份意料之中的答卷——

每一個問題都在和我們強調細節:“我覺得外界認為大車很難被設計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看大車時先入為主的是:咦,這款車真長真大……它的細節語言,是更容易被忽略的。所以,我覺得大車設計,更要以細節打動人心。”

“首先,要明確,面前設計的這款車要如何才能辨識度最大化,雖然龐大的車身本來就有這個效果,但車身比例的處理卻非常重要。DS7本身的定位是DS的旗艦SUV,但目前市場上大型SUV太多,如何讓消費者一眼就能看到DS7?而且考慮到DS定位於都市時尚生活,所以我們將其設定為一款CROSSBACK這樣的造型來構思車身比例。”

所以我們看到的這輛DS7,車頭占到整個車身的比例較多,也沒有保留大型SUV較高的底盤設置,加上又採用了溜背的造型,車身看上去更柔和,運動感也更強。

說到辨識度,設計師說:“既然有了這樣的基調,所以接下來,我們在明確了車身比例和線條之後,開始在細節部分增強辨識度。比如前臉,我們將DS之翼的前臉根據DS7的車身線條,做了一些細節化處理,整體感覺還是符合DS一直以來的品牌定位。另外,尾燈處也做了辨識度很高的3D車燈,是採用鐳射雕刻技術形成的,所以在晚上也會有一個相對較高的辨識度。前大燈我們採用瞭解鎖後閃耀紫色光芒,逐漸旋轉180度,這也是為了增強DS 7 CROSSBACK在夜晚的辨識度。我們甚至在內飾部分也考慮了很多提高辨識度的元素”……

如果五仁兒再把DS的設計師的採訪記錄一一呈現,免不了有人會說姐在做廣告。聽了幾位設計師的看法後不難發現,大車,尤其是一款大型SUV的設計難度比較高,是因為設計師需要考量的因素過多,要平衡這諸多元素,和他們的設計經驗、生活經驗等息息相關,如此,要設計一輛能吸引人,且盡可能多地滿足消費審美需求的大車哪裡有那麼容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