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紅酒瓶底凹槽的前世今生!

酒瓶下方的凹槽, 也稱為”Punt”, 此凹槽在現在看來能增加侍酒的方便性, 不過從許多過往的研究發現當初這項發明是為了利於葡萄酒的保存;而在葡萄酒長久的歷史上來看, 關於這個凹槽仍有諸多的揣測與想像。

一個說法是當酒瓶仍是手制的年代時, 吹玻璃的師傅所使用的工具會在酒瓶下方留下一個小疤痕, 如果瓶底是一個平面, 這個小疤痕就會造成酒瓶沒有辦法平穩地放在桌上, 也因此發明了這個凹槽的設計。

另一個也很有道理的看法, 是有了這個凹槽, 酒瓶的結構性就更強, 有凹槽的酒瓶比較不會產生共振, 當要安全將葡萄酒和酒瓶顛沛流離地運送到世界各處時, 這個要點就至關重要。

其他還有一些講法, 像是這個凹槽讓酒瓶結構更堅固, 如此裝香檳的時候能更受力。 因為氣泡酒對瓶身所造成的壓力更強, 早期在製造香檳時, 使用的玻璃品質較差, 因此在酒窖工作是一個很危險的工作, 酒瓶常常氣爆, 造成嚴重甚至致命的傷害, 所以教會的僧侶們甚至是穿上金屬的盔甲或鎖甲工作來避免傷亡, 一直到發現了酒瓶下方多了一個凹槽就更能避免酒瓶氣爆粉碎。

還有其他的理論, 像是不肖的商人欺騙客人, 以有凹槽的瓶子裝酒, 就可以偷減酒量來銷售, 這似乎可解釋為何後來有法律規定, 酒瓶不論外觀看起來是胖還是瘦,必須能夠裝下足量的750毫升, 以此保障消費者的權益。

無論有凹槽的酒瓶當初被發明的理由為何,

對現在葡萄酒的愛好者而言, 這樣的設計確實在製造品質上大大加分,

在清潔酒瓶時, 注入熱水可以因凹槽而較分散來達到更好的清潔效果;

因為玻璃容易滑, 有了底部的凹槽可以讓人在倒酒時有一個可以抓的地方;

凹槽也可以讓酒中的沉澱物散在底部的圓中, 讓飲酒的雅士不會在酒杯中嘗到等…,

所以儘管當初發明的原因究竟為何?如今這個凹槽似乎仍是妙用無窮, 又何必去改變它?

想要瞭解各種葡萄酒資訊或者想加入紅酒交流群回復“今日頭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