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漢成帝劉驁公開選拔繼承人這件事,想到……

西元前9年時, 在位已經二十五年, 年齡達到四十四歲, 因為長期縱欲放縱, 導致身體明顯不行的漢成帝劉驁, 徹底地放棄了自己再生兒子的希望, 也放棄了前代商朝兄終弟及的做法, 決定在自己的異母弟劉興和自己的侄子劉欣之間, 挑選一個人冊立為未來的國家繼承人。

成帝劉驁對這兩個的挑選方法很簡單, 就是觀察, 就是比試。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第一局, 看吃飯。 劉欣吃飯比較文雅, 舉止得當, 退席時知道讓劉驁先走一步;而劉興像餓死鬼托生似的, 狼吞虎嚥, 全然沒有吃相, 吃完後啥也不管, 直接拍屁股走人。

第二局, 看穿衣。 劉欣衣著打扮很得體, 而劉興就比較邋遢, 襪帶松了也不知道系, 讓劉驁感覺他就像一個要飯的似的。

第三局, 看言談舉止。 劉欣溫文有禮, 舉止得當, 對所問之事的回答基本都符合劉驁心意;而劉興, 則是一問三不知。

第四局, 背書。 劉欣將劉驁喜歡的《詩經》, 能夠從善如流;而劉興則是一句不會。

西元前8年, 劉驁召集朝臣商議, 除孔子的十四代孫孔光等個別人反對外, 大多數人都順應附和劉驁, 讓劉欣成功當選為太子, 就是之後在位七年, 有治國之志, 卻無治國之才的漢孝哀皇帝, 更因為無子而被王莽篡權, 導致西漢滅亡。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關於公開選拔繼承人這種事情, 在漢成帝之前的歷史中也有。 在西漢二百十一年歷史中, 因為現任皇帝沒有子嗣, 由掌權大臣重新選擇他人繼承皇位的情況也有, 如被呂後擁立的漢後少帝劉弘, 在周勃、陳平等人平定諸呂之亂後, 曾經在群臣之間商議挑選過繼承人, 並在擁立文帝劉恒之後, 以劉弘非漢惠帝親生兒子為由, 將其廢黜殺害。 漢昭帝劉弗陵去世後, 霍光等人最初選擇的是劉賀, 只是因為劉賀太過於心急奪權而被廢黜, 後又選擇擁立了戾太子劉據的孫子劉病己。

只是, 由前任皇帝自己選擇繼任接班人這種情況的, 漢成帝劉驁是唯一一位。

不過, 話又說回來, 在封建中央集權制時期, 家國不分, 皇帝按照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繼承自己的位置, 那有什麼錯呢?

如果再向前追溯歷史, 最有名公開選擇繼承人事件, 莫過於春秋末期時晉國的智宣子和趙簡子這兩家大夫。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智宣子在兩個兒子的選擇上, 認為大兒子智瑤能力要比小兒子智宵強, 但遭到族人智果的反對, 說出了以下可以警示後世的話語。 智果說:智瑤比別人強的地方主要體現在以下五點:身材高大, 外觀漂亮, 美髯長須;奔跑快捷, 射箭駕馬;各方面的技藝才能;巧于文辭, 辯論機智;剛強堅毅, 敢作敢為。 但他的缺點是, 極不仁厚, 自私刻薄。 如果以這五種技藝去統治人民, 治理國家, 而又殘暴不仁, 那誰又能制服得住他呢?誰又能把他當作君主去侍奉呢?如果非立智瑤的話, 智氏必遭滅族之禍!未來的歷史發展, 的確如智果所料, 在智、韓、魏聯手進攻趙國的晉陽城下, 韓魏反水與趙聯手, 智氏滅亡。

趙簡子, 作為一個變家為國的開國之主, 他的文治武功,個人能力自然不用細說。他在面對繼承人的選擇問題時,因為一時無法區別大兒子伯魯與小兒子無恤哪一個更賢明一些,就想出了一個用三年時間來考驗他們的辦法。分別給他們每人一個寫滿了訓誡話語的竹簡,並告訴他們要好好記住上面的話,三年之後考察。伯魯是嫡出,就是老婆生的兒子,地位尊貴,自然不會把老爹的話放在心上;無恤是庶出,就是從侍妾生的兒子,地位卑下,對於機會自然不會放過,無恤的勝出可能性更大。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如果僅此一局,那我們卻實就將趙簡子和趙襄子的才能看輕了。趙簡子不只是對這兩個兒子進行了考察,更對所有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公開的競賽性考核,那就是讓他們都去常山找自己藏的寶符。其他諸子無功而返,只有無恤看出了可以憑常山之險攻取代國的玄機。趙氏族人信服,無恤被立為繼承人,趙無恤確實也將趙家帶向了更大的繁榮。

司馬光說,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德才兼備是聖人,無德無才是愚人,德勝過才是君子,才勝過德是小人;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才與德是不同的兩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於是就會看錯了人。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餘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人太多了!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寫到這裡時,我們再回頭來看成帝劉驁的那場選拔賽,確實連智宣子的做法都不如,那智果推斷出的結果,自然會在哀帝劉欣身上實現。據史載,劉欣在少年時候,並不好聲色,還是個熟讀經書、文辭博敏的有才之人;他在整治蕭氏、王氏外戚,收拾丁氏和傅氏兩家外戚中,也曾表現出了果敢。不過,很快就變成了同性戀,開始縱情貪色,結果在位七年,自己二十五歲而亡。

他的文治武功,個人能力自然不用細說。他在面對繼承人的選擇問題時,因為一時無法區別大兒子伯魯與小兒子無恤哪一個更賢明一些,就想出了一個用三年時間來考驗他們的辦法。分別給他們每人一個寫滿了訓誡話語的竹簡,並告訴他們要好好記住上面的話,三年之後考察。伯魯是嫡出,就是老婆生的兒子,地位尊貴,自然不會把老爹的話放在心上;無恤是庶出,就是從侍妾生的兒子,地位卑下,對於機會自然不會放過,無恤的勝出可能性更大。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如果僅此一局,那我們卻實就將趙簡子和趙襄子的才能看輕了。趙簡子不只是對這兩個兒子進行了考察,更對所有的兒子進行了一場公開的競賽性考核,那就是讓他們都去常山找自己藏的寶符。其他諸子無功而返,只有無恤看出了可以憑常山之險攻取代國的玄機。趙氏族人信服,無恤被立為繼承人,趙無恤確實也將趙家帶向了更大的繁榮。

司馬光說,才是指聰明、明察、堅強、果毅,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德才兼備是聖人,無德無才是愚人,德勝過才是君子,才勝過德是小人;有德的人令人尊敬,有才的人使人喜愛;對喜愛的人容易寵信專任,對尊敬的人容易疏遠;才與德是不同的兩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論之曰賢明,於是就會看錯了人。自古至今,國家的亂臣奸佞,家族的敗家浪子,因為才有餘而德不足,導致家國覆亡的人太多了!

(圖片素材來源於網路)

寫到這裡時,我們再回頭來看成帝劉驁的那場選拔賽,確實連智宣子的做法都不如,那智果推斷出的結果,自然會在哀帝劉欣身上實現。據史載,劉欣在少年時候,並不好聲色,還是個熟讀經書、文辭博敏的有才之人;他在整治蕭氏、王氏外戚,收拾丁氏和傅氏兩家外戚中,也曾表現出了果敢。不過,很快就變成了同性戀,開始縱情貪色,結果在位七年,自己二十五歲而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