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豆瓣日記: 留住桂花的味道,就是留住了秋天。

本文作者“蔓玫”, 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今年的桂花似乎開得比以往更早些似的。 是因為夏天太熱麼?

不知道。 反正它們開了。 開了就是開了,

夜間去操場上跑步, 清澈甜美的香氣一陣陣撲到身上來。 我覺得好聞, 於是到自己的公眾號裡去說:「桂花就已經開了。 」一時間天南海北, 散落在四方的網友都回應起來, 有說早已開著的, 有說還要等很久的, 還有的絮絮說起自己對桂花的印象與回憶, 對著螢幕, 整個網頁好像都香甜起來了。

但說得最多的是:桂花糖可以做起來了。

所以我愛我的讀者們。 多麼的活學活用~~~

每年有兩樣關於花的食物, 我總是記得做。 其一是春天的醃漬晚櫻, 其二就是秋天的桂花糖。 不但做, 還很愛做了以後到處宣揚。 無他, 只因太美了。 而相較步驟多、配料多、味道也不見得很好的晚櫻, 桂花糖似乎是更為喜聞樂見的——用網友的話來說, 「任何時候挖上一勺,

都能嘗到滿滿的秋天味道。 」——是, 能這樣做的, 也只有桂花了吧。

一起來動手試試看吧!

【製作前的tips】

1. 想要保留桂花香氣, 那麼無論採用什麼做法, 都不要自然風乾。 香味逸散得太快。 未曾聽說過烘乾之法, 故也不推薦。 以下各法使用的皆為新鮮桂花。

2. 若於環境和公德無破壞, 請儘量採摘剛剛開放在枝頭的新鮮桂花。 如無機會, 鋪張乾淨的大紙或塑膠薄膜, 在樹下接住落花即可。 枝頭的香氣可打100分, 落下的品相稍差, 香氣仍有70-80分。 量多的話, 倒也覺察不出差距。

3. 新鮮桂花, 如無污染, 不用洗。 桂花花期不過半月, 九月初花芽初生, 開完迅速萎謝。 被農藥、昆蟲影響的風險會比較低。 當然如果你是在路邊綠化帶上撿, 那。 。 。 還是回去洗洗吧~

4. 桂花細碎, 又有花梗。 想要留存充分的桂花, 需要非常有耐心地採摘, 或是等候。 有一年在樹林裡細細摘了半個小時, 差點被蚊子抬走。 。 。

5. 以下製作過程中, 用到的各種器具請務必保證乾淨無水。 否則容易變質。

拿一把傘接了一上午的成果

也不需要太多。 量太大, 醃漬容易變質, 吃起來也要吃好久。 。 。

至於做法——桂花釀、桂花糖、桂花蒸皆可。 已戒酒, 故第一種未做過, 不介紹。 。 。 此處提供後兩種供分享。

【桂花糖】

極簡單。 你只需要:

一勺子。 一乾淨透明罐子。 充足的白砂糖或白綿糖(糖和桂花的比例至少是1:1,

太少了易變質, 亦無法充分醃漬)。

——這就可以開始了。

一層白糖墊底。 壓實, 鋪一層桂花。 壓實。 如此反復。 最好填滿一整只罐子。 密封, 靜置陰涼處。

記得要壓實哦~

最喜歡這張了。。。

約半月有餘,就會見到桂花和白糖逐漸纏綿,沉淪,水乳交融,終至如膠似漆。原本的金黃潔白變為通透澄澈蜜糖色。產生濃郁粘稠液體,冒出氣泡。

醃漬過程中如有攪拌或滲入空氣,就會變成這樣的棕色。如果嚴實密封,那麼甚至放上一年也還可以是

你若是耐心好的,那麼繼續等待便是。只看它氣色清澈醇厚,便是對的。什麼時候想吃,以乾淨勺子挖出來,就可以了。若有點捉急,這時候就已經可以出手,一樣用乾淨勺子,伸進去用力翻攪幾下。——相信我,濃密的桂花與糖堆積的那種柔糯豐腴質感,加上濃郁沉澱的清甜香氣,有時候會讓「攪拌」比「吃」更享受。

怎麼吃?這就不用教了吧。布丁,吐司,湯圓,酒釀,奶茶,銀耳羹,酸梅湯,糖芋苗……一切你能想起來的甜點。

桂花糖芋苗

抹吐司也是極好的

【桂花蒸】

平心而論,也很簡單。但因為桂花糖實在太,太,太簡單。。。以至於蒸桂花看起來有點像不必要的沒事找事。

但這個事也是可以找的呀——桂花糖要醃好,無論如何也要等上十幾二十天;蒸好的桂花,卻是放涼了就可以立刻入口。且比起桂花糖的瑣碎,它也更細膩綿密些。

圖片摘自《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

以桂花入饌,是長久以來都有的做法。如屈原筆下「援北斗兮酌桂漿」,「桂漿」即為桂花所釀制的飲品。至後代,相關的食譜便越來越多,甚至於林洪《山家清供》中的「廣寒糕」,《清異錄》中的「天香湯」,都是風雅人士的必備,可謂將桂花的情調與香美發揮至登峰造極了。

廣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米粉飲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鋏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淺。

天香湯:

白木犀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淨磁器內。候聚積多,然後用新砂盆擂爛如泥。木犀一斤、炒鹽四兩、炙粉草二兩拌勻,置磁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湯點服。一名山桂湯,一名木犀湯。

另有清代的食譜大全《調鼎集》,其中所收錄的各色桂花制法就更多。看看老祖宗們都是怎麼講究的。

蜜餞玫瑰、桂花:

晾乾去蒂,浸蜜。整朵裝盆,錘爛,去汁用渣。入洋糖(一般認為即今白砂糖,下同),印小餅。 桂花餅:

取才放桂花(即剛開的桂花)。擠去汁,入糖搗爛,印餅。 桂花糕:

取花,灑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又,桂花拌洋糖、糯米粉,印糕蒸。 桂花糖:

洋糖(白糖)十斤先煮,滴水不散,下粉漿二斤(粉漿即麥麩節所余之水,澄下白粉是也。)再煮龍眼肉樣,下桂花鹵,玫瑰鹵亦可。再煮,傾起,候冷擀薄攤開,整領切塊。要煮明糖,候煮硬些取起,上、下用芝麻鋪壓,以面擀攤開。按,西瓜糕及桂花糖,均可(用)飴糖。

最後是必須要有的友情提醒:

桂花味道雖好,但——

不要隨便摘花! 不要隨便摘花! 不要隨便摘花!

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將此地開。

部分圖文引自《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想說給你聽,更多有關花的妙方與故事:)

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8.8作者:蔓玫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江出版傳媒類型:植物/繪本/花事/自然/節氣/科普/繪本/花花世界/花/超級喜歡。把植物和其他結合得很美。

(全文完)

本文作者“蔓玫”,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4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蔓玫”關注Ta。

最喜歡這張了。。。

約半月有餘,就會見到桂花和白糖逐漸纏綿,沉淪,水乳交融,終至如膠似漆。原本的金黃潔白變為通透澄澈蜜糖色。產生濃郁粘稠液體,冒出氣泡。

醃漬過程中如有攪拌或滲入空氣,就會變成這樣的棕色。如果嚴實密封,那麼甚至放上一年也還可以是

你若是耐心好的,那麼繼續等待便是。只看它氣色清澈醇厚,便是對的。什麼時候想吃,以乾淨勺子挖出來,就可以了。若有點捉急,這時候就已經可以出手,一樣用乾淨勺子,伸進去用力翻攪幾下。——相信我,濃密的桂花與糖堆積的那種柔糯豐腴質感,加上濃郁沉澱的清甜香氣,有時候會讓「攪拌」比「吃」更享受。

怎麼吃?這就不用教了吧。布丁,吐司,湯圓,酒釀,奶茶,銀耳羹,酸梅湯,糖芋苗……一切你能想起來的甜點。

桂花糖芋苗

抹吐司也是極好的

【桂花蒸】

平心而論,也很簡單。但因為桂花糖實在太,太,太簡單。。。以至於蒸桂花看起來有點像不必要的沒事找事。

但這個事也是可以找的呀——桂花糖要醃好,無論如何也要等上十幾二十天;蒸好的桂花,卻是放涼了就可以立刻入口。且比起桂花糖的瑣碎,它也更細膩綿密些。

圖片摘自《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

以桂花入饌,是長久以來都有的做法。如屈原筆下「援北斗兮酌桂漿」,「桂漿」即為桂花所釀制的飲品。至後代,相關的食譜便越來越多,甚至於林洪《山家清供》中的「廣寒糕」,《清異錄》中的「天香湯」,都是風雅人士的必備,可謂將桂花的情調與香美發揮至登峰造極了。

廣寒糕:

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米粉飲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鋏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淺。

天香湯:

白木犀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淨磁器內。候聚積多,然後用新砂盆擂爛如泥。木犀一斤、炒鹽四兩、炙粉草二兩拌勻,置磁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湯點服。一名山桂湯,一名木犀湯。

另有清代的食譜大全《調鼎集》,其中所收錄的各色桂花制法就更多。看看老祖宗們都是怎麼講究的。

蜜餞玫瑰、桂花:

晾乾去蒂,浸蜜。整朵裝盆,錘爛,去汁用渣。入洋糖(一般認為即今白砂糖,下同),印小餅。 桂花餅:

取才放桂花(即剛開的桂花)。擠去汁,入糖搗爛,印餅。 桂花糕:

取花,灑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又,桂花拌洋糖、糯米粉,印糕蒸。 桂花糖:

洋糖(白糖)十斤先煮,滴水不散,下粉漿二斤(粉漿即麥麩節所余之水,澄下白粉是也。)再煮龍眼肉樣,下桂花鹵,玫瑰鹵亦可。再煮,傾起,候冷擀薄攤開,整領切塊。要煮明糖,候煮硬些取起,上、下用芝麻鋪壓,以面擀攤開。按,西瓜糕及桂花糖,均可(用)飴糖。

最後是必須要有的友情提醒:

桂花味道雖好,但——

不要隨便摘花! 不要隨便摘花! 不要隨便摘花!

萬斛黃金碾作灰,西風一陣總吹來。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將此地開。

部分圖文引自《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想說給你聽,更多有關花的妙方與故事:)

節氣手帖:蔓玫的花花朵朵8.8作者:蔓玫出版社: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長江出版傳媒類型:植物/繪本/花事/自然/節氣/科普/繪本/花花世界/花/超級喜歡。把植物和其他結合得很美。

(全文完)

本文作者“蔓玫”,現居上海,目前已發表了4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蔓玫”關注T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