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皮皮蝦煎餅,母親拴住我味蕾一輩子的美食

清明前的雨, 總是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 陰冷的日子, 令人百無聊賴, 唯有想起小時候母親在這個節氣裡常常給我們烙的皮皮蝦煎餅,

心裡才泛起了陽光和暖意。

母親一輩子勤勞, 種田、下海、喂豬、養雞、養鴨, 都是人見人誇的一把好手。 但對於她的烹飪水準, 父親一直以來是頗有怨言的。 我們做兒女的雖不苟同父親, 細數起來卻發現, 母親能獲得我們公認的拿手好菜真的沒有幾樣,

唯有提到她做的“皮皮蝦煎餅”, 我們都會不約而同的豎起大拇指。

皮皮蝦, 這種長相奇怪的“蝦”, 今年以來, 因一句廣為流傳的網路語“皮皮蝦, 我們走”而成為了“網紅”, 漸為人知。 但我想, 在這之前, 除了沿海有出產地方的人們以外, 估計很多人是不認識它的。

皮皮蝦, 我們當地叫它“蝦姑”,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 在北部灣沿海是很常見的一種小海鮮。 那時淺海捕撈海鮮漁獲多, 這傢伙多爪多腳, 渾身帶尖刺, 很是生猛, 容易傷手, 傷網更厲害, 也沒多少肉, 是頗遭漁民嫌棄的。

在適宜居住、覓食的淺海灘塗上, 皮皮蝦常常挖有U型洞, 兩側洞口一般一大一小。 可能是“狡蝦雙窟”, 為的是進出、逃生方便, 又或是為了能多處伏擊獵物, 多些食物保障, 可見這種動物的天賦智慧還是不錯的。

清明前後的皮皮蝦最為肥美, 春天是它們產卵繁殖的季節, 母皮皮蝦多帶有紅膏, 肉肥膏滿。 捉得皮皮蝦, 即使是最簡單的白灼, 其味入口Q彈鮮香, 鮮得真可讓人掉眉毛, 常讓人欲罷不能, 一人可以吃下一小筲箕。

灘塗上捕捉皮皮蝦,我們先是要找到它們的洞穴。有水流,半沙半泥的灘塗地是它們喜歡挖洞的地方。覓到皮皮蝦洞,我們就用腳或手踩(壓)住稍大的洞口,用力的把水往另一側的洞口趕。慢慢的,就可看見皮皮蝦從另一側的洞口裡探頭探腦欲爬出。

這時,是不能貪快想抓住它的頭爪一拎而出的,皮皮蝦一發現異常,會很快的縮回洞裡去,又得重新鼓搗半天。最好是一邊緊盯著皮皮蝦,一邊腳下或手上動作加快,加大水的壓力,把皮皮蝦加快逼出洞裡。待皮皮蝦身子完全爬出洞口,一般就十拿九穩了。

皮皮蝦頭部的兩隻螳螂臂十分靈活有力,在捕食時,皮皮蝦可以用它這個獨門武器輕鬆擊破貝殼、蝦、蟹的甲殼。它的身形雖小,卻也是海洋動物裡一個惹不起的狠角色。捉它時,最好要避開它的頭部和尾部,把它的身子彎成弓形抓住才能保險。倘若不小心,或非要霸王硬上弓去抓它,手被紮得破皮流血往往就是要付出的代價。

這個時節,母親總是最早就下海的。常是我們早上剛起床,還是睡意朦朧的,就聽見母親推開家裡吱呀的木門,裹帶著一股清冷潮濕的鹹味海風走進來了。母親摘下大桐油鬥簍,把鬢角被細雨濡濕弄亂的頭髮夾好,便會自豪的向我們宣佈:都抓緊時間上學去,回來有皮皮蝦煎餅吃!

我們圍上去,看著滿簍子生猛爬動的皮皮蝦,看著一些皮皮蝦身體裡一條厚厚的紅膏透過薄薄的殼顯現出來,我們都不由的“咕嚕”、“咕嚕”連吞口水。

那天上學的時間便感覺到尤其漫長,等中午放學鈴聲一響,我們便腳下生風般往家裡跑。母親自是早已將皮皮蝦煮熟剝殼取肉剁碎,米粉和好面皮,備好一碗切得細碎的蔥花。聞到我們回家的腳步聲,母親便往鍋裡倒油,面皮放鍋裡兩面稍煎,待半幹不幹之際,兩面攤入皮皮蝦肉,再煎至稍顯焦黃,最後加入蔥花,香氣便彌漫了整間廚房。

饞嘴猴急的我們恨不得都把手伸到鍋裡去,待母親把煎餅卷好裝盤,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姿勢開搶。搶到的一邊“唏唏呵呵”得意的狼吞虎嚥,沒搶到的便一邊直流眼淚一邊直咽口水,跳著腳直催母親快點。母親看著我們的饞樣,也是不急不惱,依然微笑著有條不紊的忙著。待我們三四個孩子每人都吃上兩三個煎餅,不吵也不鬧了,她才趁熱吃上一兩個。看著我們一個個吃得滿嘴油光,我想這時應該是習慣了清貧生活的母親一個難得心裡愉快時刻吧!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離開家鄉到漢上學、工作,轉眼二十多年了,不覺也已人到中年。工作換了幾份,小敲小打“創業”幾回,依舊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深為各種“奴”勞身役心。顧好個小家已不易,更遑論照顧逐漸年邁的老父母了。每次在電話裡開玩笑跟母親提起,很想再吃一回她親手做的皮皮蝦煎餅,母親依舊是微微笑著:你想吃就回來唄,媽做給吃!

想著母親滿頭已花白的頭髮,我常要忍住欲要哽咽的聲音,默默的給自己再鼓勁一次:努力吧,大叔!下次,就下次,“皮皮蝦,我們走!”

灘塗上捕捉皮皮蝦,我們先是要找到它們的洞穴。有水流,半沙半泥的灘塗地是它們喜歡挖洞的地方。覓到皮皮蝦洞,我們就用腳或手踩(壓)住稍大的洞口,用力的把水往另一側的洞口趕。慢慢的,就可看見皮皮蝦從另一側的洞口裡探頭探腦欲爬出。

這時,是不能貪快想抓住它的頭爪一拎而出的,皮皮蝦一發現異常,會很快的縮回洞裡去,又得重新鼓搗半天。最好是一邊緊盯著皮皮蝦,一邊腳下或手上動作加快,加大水的壓力,把皮皮蝦加快逼出洞裡。待皮皮蝦身子完全爬出洞口,一般就十拿九穩了。

皮皮蝦頭部的兩隻螳螂臂十分靈活有力,在捕食時,皮皮蝦可以用它這個獨門武器輕鬆擊破貝殼、蝦、蟹的甲殼。它的身形雖小,卻也是海洋動物裡一個惹不起的狠角色。捉它時,最好要避開它的頭部和尾部,把它的身子彎成弓形抓住才能保險。倘若不小心,或非要霸王硬上弓去抓它,手被紮得破皮流血往往就是要付出的代價。

這個時節,母親總是最早就下海的。常是我們早上剛起床,還是睡意朦朧的,就聽見母親推開家裡吱呀的木門,裹帶著一股清冷潮濕的鹹味海風走進來了。母親摘下大桐油鬥簍,把鬢角被細雨濡濕弄亂的頭髮夾好,便會自豪的向我們宣佈:都抓緊時間上學去,回來有皮皮蝦煎餅吃!

我們圍上去,看著滿簍子生猛爬動的皮皮蝦,看著一些皮皮蝦身體裡一條厚厚的紅膏透過薄薄的殼顯現出來,我們都不由的“咕嚕”、“咕嚕”連吞口水。

那天上學的時間便感覺到尤其漫長,等中午放學鈴聲一響,我們便腳下生風般往家裡跑。母親自是早已將皮皮蝦煮熟剝殼取肉剁碎,米粉和好面皮,備好一碗切得細碎的蔥花。聞到我們回家的腳步聲,母親便往鍋裡倒油,面皮放鍋裡兩面稍煎,待半幹不幹之際,兩面攤入皮皮蝦肉,再煎至稍顯焦黃,最後加入蔥花,香氣便彌漫了整間廚房。

饞嘴猴急的我們恨不得都把手伸到鍋裡去,待母親把煎餅卷好裝盤,我們早就準備好了姿勢開搶。搶到的一邊“唏唏呵呵”得意的狼吞虎嚥,沒搶到的便一邊直流眼淚一邊直咽口水,跳著腳直催母親快點。母親看著我們的饞樣,也是不急不惱,依然微笑著有條不紊的忙著。待我們三四個孩子每人都吃上兩三個煎餅,不吵也不鬧了,她才趁熱吃上一兩個。看著我們一個個吃得滿嘴油光,我想這時應該是習慣了清貧生活的母親一個難得心裡愉快時刻吧!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離開家鄉到漢上學、工作,轉眼二十多年了,不覺也已人到中年。工作換了幾份,小敲小打“創業”幾回,依舊是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深為各種“奴”勞身役心。顧好個小家已不易,更遑論照顧逐漸年邁的老父母了。每次在電話裡開玩笑跟母親提起,很想再吃一回她親手做的皮皮蝦煎餅,母親依舊是微微笑著:你想吃就回來唄,媽做給吃!

想著母親滿頭已花白的頭髮,我常要忍住欲要哽咽的聲音,默默的給自己再鼓勁一次:努力吧,大叔!下次,就下次,“皮皮蝦,我們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