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發燒大人最容易犯的8大誤區

孩子發燒是大人很頭疼的事情, 尤其是對於沒什麼經驗的年輕父母, 往往手忙腳亂不知道如何是好。 心急如焚的時候更容易頭腦一片空白,

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控制體溫, 越是這個時候越要保持冷靜, 不要著急, 慌不擇路的狀態更容易給加重病情, 使用科學合理的措施才能有效控制體溫。

孩子的正常體溫是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波動的, 短暫的體溫波動, 全身情況良好, 又無明顯症狀, 可以不認為是生病。

在孩子溫度不高的情況下, 大人完全可以使用物理降溫的方式。 體溫低於38℃屬於低熱, 體溫在38℃~39℃之間屬於中度發熱, 體溫在39℃~41℃之間屬於高熱。

如果孩子體溫在38℃~39℃之間, 可以採取以下物理降溫方法, 物理降溫的方法有很多, 如多喝水、 溫水擦身、降低環境溫度、使用退熱貼、多排泄、減少衣物包裹散熱等, 體溫較高且長時間未退燒的情況下, 就要送醫院就醫, 遵醫囑配合治療。

那孩子發燒了, 我們經常遇到的哪些習以為常的誤區呢?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麼樣?

誤區一:用酒精擦拭降溫——錯!

千萬不要用酒精擦拭降溫。 這個已經經過十幾年的驗證了, 不能用的。 酒精擦拭會引起寶寶脫水和散熱不均衡。

常用的物理降溫包括溫水拭浴、溫水擦浴。 但是要注意的是, 冬天溫度比較低, 洗溫水浴, 寶寶有可能再次受涼。

其實物理降溫有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就是多喝水。 多喝水是物理降溫, 也是治療的方法。 喝水量足夠, 可以保證很多退熱藥起效, 又可以讓其他物理降溫的方式起效。

孩子發熱的時候, 喉嚨很痛, 所以不想喝水和吃東西, 我們不需要強迫孩子。 可以用滴管鼓勵孩子喝水。 也可以使用大的注射器(沒有針頭的)往孩子兩頰緩慢注入水, 可以多次少量地給孩子喂水。 這個方法非常值得推廣。

喝水最好是口服補液鹽沖調的水,

裡面有少量電解質和葡萄糖, 可以幫助寶寶恢復體力。

誤區二:貼了退熱貼就等於做好退熱了——錯!

有媽媽會用退熱貼貼寶寶後頸、後背、大腿等地方。 其實退熱貼對降溫其實沒有多大用處的, 即使貼滿全身, 效果可能也不大。

如果孩子發熱, 頭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個在額頭,可以緩解發熱導致的頭部不適。

很多媽媽以為帖了退熱貼就不需要物理降溫,也不需要吃退熱藥,這是不對的。所以,孩子發熱,還是老老實實物理降溫和吃藥吧~

誤區三:吃了退熱藥就不用物理降溫——錯!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發熱都可以採用物理降溫。38.5°C以下可以優先採取物理降溫。

如果體溫上升不快,比如2個小時內從37.6°C升到37.8°C,這時不需要糾結上升0.2°C是不是很嚴重,只要多喝點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體溫短時間內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鐘內從37°C升到38°C,那需要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

有一點要注意的,如果孩子體溫上升很快,這種情況容易出現高熱抽搐。體溫快接近38.5°C時,要做好藥物降溫的準備。

體溫超過38.5°C,已經吃藥了,仍然可以繼續物理降溫,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誤區四:體溫不到38.5°C不用吃藥——錯!

一般來說,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超過38.5°C需要吃藥降溫。

但是,如果孩子體溫上升很快,比如20分鐘內,體溫從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藥,可能就壓不住了,體溫有可能飆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對於體溫急劇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時就可以吃藥降溫。

反過來看,如果孩子體溫上升速度慢,4個小時過去了,體溫從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狀態很好。這時可以吃退熱藥,也可以暫時不吃藥,採用更加積極的物理降溫。這樣子寶寶可以少吃一次藥。

誤區五:看醫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熱藥——錯!

孩子發熱需要去醫院了,可以先給孩子吃退熱藥。

去醫院看醫生,其實不是讓醫生給孩子退熱,而是找出孩子發熱的原因,看是不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之類的引起發熱。

家長學習退熱的基本知識後,自己也可以幫孩子退熱,通過吃藥或者物理降溫。

誤區六:吃了藥沒效果覺得退熱藥沒用——錯!

現在公認的、兒童退熱的推薦藥物是兩大類,對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說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這兩個都是強生公司的產品。只要是這個成份,但不是強生公司的產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熱藥的效果跟劑量很有關係。如果劑量沒有用足,可能退熱效果就不好。

選擇用哪一種退熱藥呢?

如果寶寶發熱不太嚴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薦首選泰諾林。6個月以下的孩子,僅建議使用泰諾林,超過6個月的孩子才推薦使用泰諾林或者美林。

誤區七:體溫超過38.5°C,一定要去醫院——錯!

寶寶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絕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沒有特效藥,需要讓孩子自身去恢復。所以不是憑藉體溫高低來決定要不要去醫院。這時,我們需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非常好,無論體溫多高,都可以在家觀察。

判斷精神狀態需要在孩子退熱後判斷,如果在發高熱時判斷,可能會誤判。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好,發熱第一天就需要去醫院,由醫生來找出發熱的原因。

3個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無論是什麼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擴散全身。所以,3個月以下的孩子,發熱不超過38.5°C也要去看醫生。3個月以上的孩子依據精神狀態來決定是否要看醫生,不只是看體溫高低。

誤區八:發熱就要捂汗退熱——錯!

孩子發熱時發冷,捂汗也不能解決問題。根據很多有經驗的醫生分享,孩子發熱時發冷,一般是細菌感染,這時需要做血常規等檢查。

就是發熱不要捂汗!發熱不要捂汗!發熱不要捂汗!

發熱捂汗容易增加高熱驚厥的風險,10個高熱驚厥的孩子,8個都是捂汗捂出來的。

頭疼不舒服,可以局部地帖一個在額頭,可以緩解發熱導致的頭部不適。

很多媽媽以為帖了退熱貼就不需要物理降溫,也不需要吃退熱藥,這是不對的。所以,孩子發熱,還是老老實實物理降溫和吃藥吧~

誤區三:吃了退熱藥就不用物理降溫——錯!

無論什麼時候,孩子發熱都可以採用物理降溫。38.5°C以下可以優先採取物理降溫。

如果體溫上升不快,比如2個小時內從37.6°C升到37.8°C,這時不需要糾結上升0.2°C是不是很嚴重,只要多喝點水就可以了。

如果孩子體溫短時間內上升得很快,比如在20分鐘內從37°C升到38°C,那需要採取物理降溫的方法。

有一點要注意的,如果孩子體溫上升很快,這種情況容易出現高熱抽搐。體溫快接近38.5°C時,要做好藥物降溫的準備。

體溫超過38.5°C,已經吃藥了,仍然可以繼續物理降溫,還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誤區四:體溫不到38.5°C不用吃藥——錯!

一般來說,無論是什麼原因引起的發熱,超過38.5°C需要吃藥降溫。

但是,如果孩子體溫上升很快,比如20分鐘內,體溫從37.2°C升到37.8°C。如果等到38.5°C再吃藥,可能就壓不住了,體溫有可能飆升到39°C或者更高。

所以對於體溫急劇上升的孩子,接近38°C時就可以吃藥降溫。

反過來看,如果孩子體溫上升速度慢,4個小時過去了,體溫從38.1°C上升到39°C,而且精神狀態很好。這時可以吃退熱藥,也可以暫時不吃藥,採用更加積極的物理降溫。這樣子寶寶可以少吃一次藥。

誤區五:看醫生之前不用先吃退熱藥——錯!

孩子發熱需要去醫院了,可以先給孩子吃退熱藥。

去醫院看醫生,其實不是讓醫生給孩子退熱,而是找出孩子發熱的原因,看是不是由於上呼吸道感染之類的引起發熱。

家長學習退熱的基本知識後,自己也可以幫孩子退熱,通過吃藥或者物理降溫。

誤區六:吃了藥沒效果覺得退熱藥沒用——錯!

現在公認的、兒童退熱的推薦藥物是兩大類,對乙基氨基酚和布洛芬。典型代表就是常說的美林(布洛芬)和泰諾林(對乙醯氨基酚)。這兩個都是強生公司的產品。只要是這個成份,但不是強生公司的產品,也是可以使用的。

退熱藥的效果跟劑量很有關係。如果劑量沒有用足,可能退熱效果就不好。

選擇用哪一種退熱藥呢?

如果寶寶發熱不太嚴重,又是第一次使用,推薦首選泰諾林。6個月以下的孩子,僅建議使用泰諾林,超過6個月的孩子才推薦使用泰諾林或者美林。

誤區七:體溫超過38.5°C,一定要去醫院——錯!

寶寶發熱的原因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而且絕大多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沒有特效藥,需要讓孩子自身去恢復。所以不是憑藉體溫高低來決定要不要去醫院。這時,我們需要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非常好,無論體溫多高,都可以在家觀察。

判斷精神狀態需要在孩子退熱後判斷,如果在發高熱時判斷,可能會誤判。如果寶寶精神狀態不好,發熱第一天就需要去醫院,由醫生來找出發熱的原因。

3個月以下的孩子免疫力非常低下。無論是什麼感染,非常容易快速地擴散全身。所以,3個月以下的孩子,發熱不超過38.5°C也要去看醫生。3個月以上的孩子依據精神狀態來決定是否要看醫生,不只是看體溫高低。

誤區八:發熱就要捂汗退熱——錯!

孩子發熱時發冷,捂汗也不能解決問題。根據很多有經驗的醫生分享,孩子發熱時發冷,一般是細菌感染,這時需要做血常規等檢查。

就是發熱不要捂汗!發熱不要捂汗!發熱不要捂汗!

發熱捂汗容易增加高熱驚厥的風險,10個高熱驚厥的孩子,8個都是捂汗捂出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