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馬可波羅遊記|蒙古世界與東方財富的誘惑

(⊙_⊙)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本文為我局的第125篇觀察文章, 今天我們講講馬可波羅的故事

馬可·波羅1254年生於亞得里亞海北端的威尼斯,

此時的威尼斯是歐洲地中海地區重要的商業中心, 走南闖北的威尼斯商人不僅獲得了大量的財富, 也比歐洲其他地方的人視野更加廣闊。

永恆之城威尼斯

天然良港, 易守難攻

在馬可·波羅很小的時候, 母親便故去了, 而當時他的父親正在東方遠行, 這就是《馬可·波羅遊記》開篇所描述的他父親和叔叔的第一次東方之行。

馬可的父親尼可羅·波羅和叔父馬飛阿·波羅都是體面的上層人物, 他們在1260年乘著一艘裝滿各種商品的自備商船平安地到達了君士坦丁堡。 在一場激烈的商討後,

他們決定駛向黑海的彼岸, 因為他們相信這樣會使他們的商業資本不斷增值。

——《馬可·波羅遊記》

耳熟能詳

波羅兄弟穿過黑海, 經過金帳汗國和伊爾汗國, 在布哈拉遇到旭烈兀汗派去覲見剛剛當上大汗的忽必烈的使臣, 便跟他們一起來到元上都,

一起覲見了忽必烈之後, 忽必烈寫了一封信, 讓他們帶回羅馬呈交給教皇。

莫非他們走了一條草原絲綢之路?

向你們的教皇傳達我的問候

波羅兄弟回來時, 兒子馬可·波羅已經十五歲了, 當時正巧遇到了史上最著名的教宗空缺期。

1268年10月教皇克雷芒四世與世長辭後, 各派紅衣主教勢力鬥爭激烈, 近三年的時間選不出新教皇, 直到1271年9月1日, 他們終於妥協, 把耶路撒冷主教特巴爾多·維斯孔蒂推上教皇寶座, 是為格列高利十世。

格列高利十世

新教皇隆重歡迎了波羅兄弟,並修書一封,還派了兩個傳教士一同去見蒙古大汗,希望能使他皈依基督教。

另外,當時新教皇正在發起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也許是要提高威望,也許與他曾是耶路撒冷主教有關,當時歐洲盛傳“長老約翰”的傳說,之前教皇就曾多次派人東去尋找這個傳說中信仰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的國度(蒙古人顯然成為了這個角色的新的化身),希望可以一起夾擊阿拉伯穆斯林。

這些使者中,比較有名的有法國傳教士盧布魯克1253年奉路易九世之命渡過黑海由拔都汗引見前往哈拉和林覲見大汗蒙哥。

盧布魯克的行走路線

馬可波羅一行人渡過黑海,在亞美尼亞的時候,隨行的兩個傳教士被戰亂嚇得跑回去了,波羅一行則繼續穿過亞美尼亞草原,在邊境地區看到一座大油田。然後向南經過格魯吉亞和摩蘇爾來到巴格達。

這時,距離中國人杜環到訪巴格達已經過去了500多年,他詳細描寫了巴格達的繁榮,稱它是這個地區最宏偉壯麗的城市,也提到了他聽到的巴格達淪陷的經過,旭列兀佯裝敗退,將哈裡發引進埋伏圈活捉了哈裡發。

旭烈兀進城後,發現一個閣樓內儲滿了黃金,大吃一驚,下令將哈裡發押來,嚴厲斥責他的貪婪卑鄙,不利用這些財寶組織軍隊,守衛都城抵禦強敵。下令將哈裡發鎖在這個閣樓中,斷絕一切飲食供應。哈裡發在他的龐大財富面前,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馬可·波羅遊記》

從君斯坦丁堡至巴格達

阿拉伯帝國時代的巴格達古城

波羅一家從巴格達來到當時已經成為伊兒汗國的波斯,馬可·波羅描述了他聽到的拜火教來源的傳說和霍爾木茲的熱風,然後一直向東穿過帕米爾高原。他說這可能是世界最高的地方,高原上空氣稀薄,燒火做飯都不能達到平原地區的效果(氣壓低,沸點低)。

馬可·波羅一家穿過帕米爾高原後進入中國的新疆來到喀什,商業和手工業發達,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些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教徒。

10世紀後期喀喇汗王國發動“聖戰”征服于闐王國後,伊斯蘭教在南疆地區廣為傳播,當馬可波羅來到這裡的時候,伊斯蘭教已經佔據主導地位了。

喀什老城

伊斯蘭教的分佈與新疆

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教派,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裡於西元428-431創立。傳入中國後被稱作景教,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多地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

波羅一行人在葉爾羌、卡爾堪、和闐等地也看到了伊斯蘭教與景教並存的狀況,然後經過沙昌(今新疆且未)、羅布(今新疆若羌),穿過經常使人產生幻覺的荒漠戈壁來到甘肅,看到這裡伊斯蘭教,景教和佛教並存,在甘州(今甘肅張掖)住了一年。

甘州是唐古多省(西夏)的省府城市,頗為宏大,城內有管轄全省的政府機關。大多數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佛教),但也有些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基督徒在該城中修建了三座宏偉的教堂。

——《馬可·波羅遊記》

大致路線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局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張掖大佛寺始建於西夏(1098年),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因此又名睡佛寺。寺內佛祖涅槃像長34.5米

然後一行人向東從額濟納穿過蒙古大草原,來到蒙古舊都哈拉和林,馬可波羅講述了蒙古崛起的故事,寫到成吉思汗部落原本是王罕的附屬,後來成吉思汗部落崛起後進攻王罕並殺死了他,而且他認為蒙古克烈部信仰景教的王汗(Unccan)就是西方傳說中的“長老約翰”(PuesterJohn)。

在15世紀《馬可·波羅遊記》插畫中的“長老約翰”,即王罕。畫中他身穿紅衣主教服飾接受來自成吉斯汗兩位使節跪見,身旁隨從手拿十字架。

鄂爾渾河養育了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遺址位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西北

他詳細描述了蒙古人的生活習慣,說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鷹隼和最優秀的獵犬。他們的小屋是用木竿和氊子搭成的,小屋呈圓形,並且可以卷起來。當他們遷移時,就把這個包裹放在四輪車上。

蒙古包和嘞嘞車

1275年,他終於來到了元大都,他後來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大汗在一年中通常有六個月,即從八月到來年的二月,都住在位於契丹省的汗八裡(北京)大城中。……

在這四英里的廣場內建有大汗的宮殿,其宏大的程度前所未聞。皇宮縱貫南北,中間只留一個空前院,是貴族和禁衛軍的通道。宮殿只有一層,但屋頂甚高......大殿和房間都裝飾雕刻和鍍金的龍,還有各種鳥獸以及戰爭的圖畫,屋頂也佈置得金碧輝煌……

整個城牆共開設了十二座大門,每邊三座。每座城門上和兩門之間,都建有一座漂亮的建築物(箭樓),每邊共有五座,樓中有大房間可收藏守城士兵的武器,每座城門的守城士兵大約是一千人.

——《馬可·波羅遊記》

元大都平面佈局,相比明清京城,元大都是偏北的

作為歷代古都的北京城(綠色為元大都)

元大都城牆遺址

等等,他們從蒙古草原來到大都就沒看到長城嗎?

後來有些人以此質疑馬可波羅從未來過中國,不過事實上,今天看到的壯觀的長城是明朝建的,秦漢的長城後來雖然有的朝代修過,但一來遠沒有明長城雄偉壯觀,二來到元朝時早已坍塌了,蒙古人不會把它當回事,沒有記載是正常的。相比長城,他的故事的另一段的漏洞才是最致命的:

這個城市三面環水,僅有北面是陸地。因此除了北面,軍隊幾乎不能靠近城牆。當人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大汗後,他感到非常憂慮。

尼可羅和馬飛阿兄弟當時正好居留在帝廷,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覲見皇帝,請求允許他們製造一種西方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投射三百磅的石頭,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殺傷力。……幾天之內他們就按照波羅兄弟的設計造出了投石機……然後將它們裝船運至軍中使用。

這種機器在襄陽府前架好投出的第一塊石頭打在一座建築物上,由於其沉重猛烈,以致這個建築物的大部分都被砸塌。居民感到非常害怕,於是他們派出代表,表示願意歸順。

——《馬可·波羅遊記》

。。其實我不懂這機械,我是吹牛的

愛吹牛的馬可波羅也許沒想到他的故事影響力會那麼大,更沒想到歷史記載了襄陽獻炮的人的名字,是波斯人,名叫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波羅一家不可能參與這件事,因為襄陽城破是在1273年,當時波羅一家還在東行的路上。

危在旦夕的襄陽要塞

襄陽保衛戰是元軍南侵的關鍵戰役,襄陽城破後元軍沿江東下直逼健康和臨安。金庸創作的《神雕俠侶》將死於釣魚城(今屬重慶)的蒙哥改為在襄陽被楊過擊斃

山雨欲來

也許馬可·波羅只是喜歡吹牛而故意張冠李戴,事實上,對於馬可波羅各種各樣的質疑就一直沒斷過,當時歐洲人打死也不信紙做的錢(紙幣)能買東西,黑色的石頭(煤)能燒火,認為他是個大騙子:

大汗令人將桑樹……內皮,浸水後放入石臼中搗碎,成為漿糊製成紙。截成大小不一的長方形薄片。……這種紙幣的形狀與工序與製造真正的純金或純銀幣一樣鄭重。

有許多特別任命的官員在每張紙幣上簽字蓋章,最後大汗任命的一個總管將他保管的禦印蓋在紙幣上。這樣紙幣才成為通用貨幣,所有制造偽幣的行為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種紙幣流行在大汗所屬的國土各處,沒有人拒絕使用。這種紙幣可以買到珍珠、寶石、金銀等任何物品。

——《馬可·波羅遊記》

忽必烈發行的紙幣:至元寶鈔

在元朝,色目人為官任職並非罕見,馬可·波羅就聲稱他在中國生活了十七年,還在揚州做過官,一種是翻譯“揚州總管”,實際上來自Gouvernerur(法文)或Governor general(英文)並非確指“揚州路總管”,也許只是某個小職位被馬可·波羅誇大了。

在馬可波羅前後到達蒙古並留有行記的西方傳教士、使臣、商人不下十人,但卻極少見于漢文記載。

如若望·孟德高維諾(John of Monte Corvino)留居大都三十餘年(1294--1328),是首位來華傳播天主教的主教,他寫給教皇的信中說他說服闊裡吉思汗皈依了天主教,建立了北京和泉州兩個天主教區,但在中文史籍上毫無記載。

跟他同時期來華的安德魯·佩魯賈(Andrew of perugia)後來任泉州第三任主教,只是偶然發現了他的墓碑,才證明他確實到過中國,只不過馬可·波羅的名氣更大罷了。

梵蒂岡發行的紀念中國福音七百周年的郵票,人物即若望·孟德高維諾

當我看到遊記裡對蒙古征服全國的記錄,忽必烈的遊獵,大朝宴和萬壽節等生活細節以及大同,成都,九江,蘇州,建寧等全國各地的風俗和特產的描述的時候,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到過中國的人能描述得如此清晰。

特別是對杭州城的描述非常詳細,占了相當大的篇幅,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湖:

湖中還有大量的供遊覽的遊船或畫舫,這些船長約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畫舫中舒適的桌椅和宴會所必需的各種東西一應俱全。

——《馬可·波羅遊記》

歐洲人根據馬可·波羅記載所想像的杭州(1412年細密畫插圖)好萌啊

杭州西湖

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于此,貨物堆積如山,買賣的盛況超出想像。此處的每個商人必須付出自己資本總數的百分之十作為稅款,所以大汗從這裡獲得了巨大的收人。

——《馬可·波羅遊記》

泉州五代重修城垣時在城周遍植刺桐樹,所以又叫“刺桐城”。圖為如今的泉州港

有人說他沒描寫漢字和書法,筆者覺得這裡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看過阿拉伯文,粟特文,契丹文和蒙古文之後,也許漢字也就是各種千奇百怪的文字中的一種,不值得花費太多筆墨去描寫了,畢竟他吹牛的物件是獄友,很難面面俱到。

只是馬可·波羅說他在中國懂得四種語言估計不包括漢語,畢竟他屬於色目人圈子,提到的不少名詞都是以波斯語稱呼的。

粟特文寫的摩尼教經文

至元十五年(1278),有人上奏:“江淮行省事至重,而省臣無一人通文墨者。”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可波羅不懂漢語和漢字也正常,沒有漢文記載也是情理之中了。

比如稱北方“漢人”為“契丹”,南宋地區的“南人”為“蠻子”,在阿合馬事件中描述了漢人對蒙古統治的反抗:

他們決定在某日以烽火為號,殺盡一切有鬍鬚的人,因為契丹人從來沒有鬍鬚,只有韃靼人、薩拉森人(阿拉伯人)和基督教徒才蓄鬍鬚。你們應當知道,一切契丹人都厭惡大汗的統治,因為他所任命的大官吏都是韃靼人,尤其是薩拉森人,他把契丹人當奴隸看待。

——《馬可·波羅遊記》

蒙古汗國-元朝滅國順序。。

馬可波羅還描述了南宋的文教昌明:

蠻子省是東方世界眾所周知的最宏偉和最富裕的地區,被號稱法克佛(Facfur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對中國皇帝的統稱,相當於“天子”)的君主所統治。他的權力和財富勝過除大汗外其他一切君主。他實行仁政,深得民心。

從未想過自己的王國會遭受敵人的攻擊,所以沒有建立騎兵部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享樂上。……這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克佛熱心宗教,對貧窮的人十分仁慈慷慨。他每年救助二萬名孤兒。當這些男孩子長到適當的年齡時,再讓人教他們手藝並且將撫養的青年女子嫁給他們。

——《馬可·波羅遊記》

宋朝真的有這種福利嗎,答案是肯定的。《宋史》卷一百七十八《食貨上六》記載,北宋徽宗時期:

“孤貧小兒可教者,令入小學聽讀,其衣襴于常平頭子錢內給造,仍免入齋之用。遺棄小兒,雇人乳養,仍聽宮觀、寺院養為童行。”

清明上河圖(局部),盡顯南宋繁華

除了中國外,馬可·波羅還描述了日本,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東部和西伯利亞“黑暗地區”等地,1291年馬可波羅隨三使者護送闊闊真公主從泉州起航出海到伊爾汗國成婚。

從東土遠嫁伊爾汗國

眾多汗國們

伊兒汗國阿魯渾汗(Argon)派遣三位使臣Oulatai(兀魯解)、Apousca(阿必失呵)、Coja(火者)向中國皇帝求婚,取道馬八兒(印度南部潘地亞)的記載也一樣,成為認為馬可·波羅來華真實者的重要依據。

但是等他們1292年年底抵達伊兒汗國時,阿魯渾已經於1291年去世,阿魯渾的弟弟海合都在位,闊闊真只得與阿魯渾之子合贊成婚,後來合贊1295年奪取伊兒汗國汗位,立伊斯蘭教為國教。

阿魯渾在位時曾試圖阻止汗國伊斯蘭化的傾向,圖為他寫給腓力四世的信,希望聯合對抗馬穆魯克王朝,但當時西方對十字軍東征已經失去了興趣。

關於闊闊真公主中文史籍並無記載(因為她其實並非元朝皇族公主),僅見于伊兒汗國《史籍》,但是在《永樂大典·站赤》中亦有相關線索。

伊爾汗國

1295年波羅一家回到義大利。從東方帶回了無數奇珍異寶,傳說包括口琴,風箏,麵條等,一夜之間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露絲梯謙,於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斯蒂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

由於馬可波羅的誇大其詞,以及魯斯蒂謙進行了藝術加工,書中很多“百萬這個,百萬那個”,因而人稱“百萬先生”,普羅旺斯語原書也因此被稱作Il Milione(百萬),該書很快翻譯成各國語言,流傳歐洲各地,對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END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無論歷史如何,五十六個民族終歸是一家

山西地緣格局 | 治世之重鎮,亂世之強藩!

琉球地緣格局 | 中美日之間的太平洋孤兒

我們前往山西,找尋華夏文明的源頭

華夏文明之旅,為什麼河南盛產古都?

大上海計畫,抗衡租界的未酬壯志!

格列高利十世

新教皇隆重歡迎了波羅兄弟,並修書一封,還派了兩個傳教士一同去見蒙古大汗,希望能使他皈依基督教。

另外,當時新教皇正在發起第八次十字軍東征,也許是要提高威望,也許與他曾是耶路撒冷主教有關,當時歐洲盛傳“長老約翰”的傳說,之前教皇就曾多次派人東去尋找這個傳說中信仰基督教的政教合一的國度(蒙古人顯然成為了這個角色的新的化身),希望可以一起夾擊阿拉伯穆斯林。

這些使者中,比較有名的有法國傳教士盧布魯克1253年奉路易九世之命渡過黑海由拔都汗引見前往哈拉和林覲見大汗蒙哥。

盧布魯克的行走路線

馬可波羅一行人渡過黑海,在亞美尼亞的時候,隨行的兩個傳教士被戰亂嚇得跑回去了,波羅一行則繼續穿過亞美尼亞草原,在邊境地區看到一座大油田。然後向南經過格魯吉亞和摩蘇爾來到巴格達。

這時,距離中國人杜環到訪巴格達已經過去了500多年,他詳細描寫了巴格達的繁榮,稱它是這個地區最宏偉壯麗的城市,也提到了他聽到的巴格達淪陷的經過,旭列兀佯裝敗退,將哈裡發引進埋伏圈活捉了哈裡發。

旭烈兀進城後,發現一個閣樓內儲滿了黃金,大吃一驚,下令將哈裡發押來,嚴厲斥責他的貪婪卑鄙,不利用這些財寶組織軍隊,守衛都城抵禦強敵。下令將哈裡發鎖在這個閣樓中,斷絕一切飲食供應。哈裡發在他的龐大財富面前,悲慘地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馬可·波羅遊記》

從君斯坦丁堡至巴格達

阿拉伯帝國時代的巴格達古城

波羅一家從巴格達來到當時已經成為伊兒汗國的波斯,馬可·波羅描述了他聽到的拜火教來源的傳說和霍爾木茲的熱風,然後一直向東穿過帕米爾高原。他說這可能是世界最高的地方,高原上空氣稀薄,燒火做飯都不能達到平原地區的效果(氣壓低,沸點低)。

馬可·波羅一家穿過帕米爾高原後進入中國的新疆來到喀什,商業和手工業發達,居民主要信奉伊斯蘭教,也有一些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教徒。

10世紀後期喀喇汗王國發動“聖戰”征服于闐王國後,伊斯蘭教在南疆地區廣為傳播,當馬可波羅來到這裡的時候,伊斯蘭教已經佔據主導地位了。

喀什老城

伊斯蘭教的分佈與新疆

基督教聶斯托利派是從希臘正教(東正教)分裂出來的教派,由敘利亞教士君士坦丁堡牧首聶斯脫裡於西元428-431創立。傳入中國後被稱作景教,唐朝時曾一度在長安興盛,並在全國多地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漢族民眾所信奉。

波羅一行人在葉爾羌、卡爾堪、和闐等地也看到了伊斯蘭教與景教並存的狀況,然後經過沙昌(今新疆且未)、羅布(今新疆若羌),穿過經常使人產生幻覺的荒漠戈壁來到甘肅,看到這裡伊斯蘭教,景教和佛教並存,在甘州(今甘肅張掖)住了一年。

甘州是唐古多省(西夏)的省府城市,頗為宏大,城內有管轄全省的政府機關。大多數居民是偶像崇拜者(佛教),但也有些基督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基督徒在該城中修建了三座宏偉的教堂。

——《馬可·波羅遊記》

大致路線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局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現藏西安碑林博物館

張掖大佛寺始建於西夏(1098年),因寺內有巨大的臥佛像因此又名睡佛寺。寺內佛祖涅槃像長34.5米

然後一行人向東從額濟納穿過蒙古大草原,來到蒙古舊都哈拉和林,馬可波羅講述了蒙古崛起的故事,寫到成吉思汗部落原本是王罕的附屬,後來成吉思汗部落崛起後進攻王罕並殺死了他,而且他認為蒙古克烈部信仰景教的王汗(Unccan)就是西方傳說中的“長老約翰”(PuesterJohn)。

在15世紀《馬可·波羅遊記》插畫中的“長老約翰”,即王罕。畫中他身穿紅衣主教服飾接受來自成吉斯汗兩位使節跪見,身旁隨從手拿十字架。

鄂爾渾河養育了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遺址位於今蒙古國前杭愛省西北

他詳細描述了蒙古人的生活習慣,說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鷹隼和最優秀的獵犬。他們的小屋是用木竿和氊子搭成的,小屋呈圓形,並且可以卷起來。當他們遷移時,就把這個包裹放在四輪車上。

蒙古包和嘞嘞車

1275年,他終於來到了元大都,他後來進行了詳細的描述:

大汗在一年中通常有六個月,即從八月到來年的二月,都住在位於契丹省的汗八裡(北京)大城中。……

在這四英里的廣場內建有大汗的宮殿,其宏大的程度前所未聞。皇宮縱貫南北,中間只留一個空前院,是貴族和禁衛軍的通道。宮殿只有一層,但屋頂甚高......大殿和房間都裝飾雕刻和鍍金的龍,還有各種鳥獸以及戰爭的圖畫,屋頂也佈置得金碧輝煌……

整個城牆共開設了十二座大門,每邊三座。每座城門上和兩門之間,都建有一座漂亮的建築物(箭樓),每邊共有五座,樓中有大房間可收藏守城士兵的武器,每座城門的守城士兵大約是一千人.

——《馬可·波羅遊記》

元大都平面佈局,相比明清京城,元大都是偏北的

作為歷代古都的北京城(綠色為元大都)

元大都城牆遺址

等等,他們從蒙古草原來到大都就沒看到長城嗎?

後來有些人以此質疑馬可波羅從未來過中國,不過事實上,今天看到的壯觀的長城是明朝建的,秦漢的長城後來雖然有的朝代修過,但一來遠沒有明長城雄偉壯觀,二來到元朝時早已坍塌了,蒙古人不會把它當回事,沒有記載是正常的。相比長城,他的故事的另一段的漏洞才是最致命的:

這個城市三面環水,僅有北面是陸地。因此除了北面,軍隊幾乎不能靠近城牆。當人們把這個情況報告給大汗後,他感到非常憂慮。

尼可羅和馬飛阿兄弟當時正好居留在帝廷,他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馬上覲見皇帝,請求允許他們製造一種西方的機器。這種機器可以投射三百磅的石頭,用它可以大大提高殺傷力。……幾天之內他們就按照波羅兄弟的設計造出了投石機……然後將它們裝船運至軍中使用。

這種機器在襄陽府前架好投出的第一塊石頭打在一座建築物上,由於其沉重猛烈,以致這個建築物的大部分都被砸塌。居民感到非常害怕,於是他們派出代表,表示願意歸順。

——《馬可·波羅遊記》

。。其實我不懂這機械,我是吹牛的

愛吹牛的馬可波羅也許沒想到他的故事影響力會那麼大,更沒想到歷史記載了襄陽獻炮的人的名字,是波斯人,名叫亦思馬因和阿老瓦丁,波羅一家不可能參與這件事,因為襄陽城破是在1273年,當時波羅一家還在東行的路上。

危在旦夕的襄陽要塞

襄陽保衛戰是元軍南侵的關鍵戰役,襄陽城破後元軍沿江東下直逼健康和臨安。金庸創作的《神雕俠侶》將死於釣魚城(今屬重慶)的蒙哥改為在襄陽被楊過擊斃

山雨欲來

也許馬可·波羅只是喜歡吹牛而故意張冠李戴,事實上,對於馬可波羅各種各樣的質疑就一直沒斷過,當時歐洲人打死也不信紙做的錢(紙幣)能買東西,黑色的石頭(煤)能燒火,認為他是個大騙子:

大汗令人將桑樹……內皮,浸水後放入石臼中搗碎,成為漿糊製成紙。截成大小不一的長方形薄片。……這種紙幣的形狀與工序與製造真正的純金或純銀幣一樣鄭重。

有許多特別任命的官員在每張紙幣上簽字蓋章,最後大汗任命的一個總管將他保管的禦印蓋在紙幣上。這樣紙幣才成為通用貨幣,所有制造偽幣的行為都要受到嚴厲的懲罰。

這種紙幣流行在大汗所屬的國土各處,沒有人拒絕使用。這種紙幣可以買到珍珠、寶石、金銀等任何物品。

——《馬可·波羅遊記》

忽必烈發行的紙幣:至元寶鈔

在元朝,色目人為官任職並非罕見,馬可·波羅就聲稱他在中國生活了十七年,還在揚州做過官,一種是翻譯“揚州總管”,實際上來自Gouvernerur(法文)或Governor general(英文)並非確指“揚州路總管”,也許只是某個小職位被馬可·波羅誇大了。

在馬可波羅前後到達蒙古並留有行記的西方傳教士、使臣、商人不下十人,但卻極少見于漢文記載。

如若望·孟德高維諾(John of Monte Corvino)留居大都三十餘年(1294--1328),是首位來華傳播天主教的主教,他寫給教皇的信中說他說服闊裡吉思汗皈依了天主教,建立了北京和泉州兩個天主教區,但在中文史籍上毫無記載。

跟他同時期來華的安德魯·佩魯賈(Andrew of perugia)後來任泉州第三任主教,只是偶然發現了他的墓碑,才證明他確實到過中國,只不過馬可·波羅的名氣更大罷了。

梵蒂岡發行的紀念中國福音七百周年的郵票,人物即若望·孟德高維諾

當我看到遊記裡對蒙古征服全國的記錄,忽必烈的遊獵,大朝宴和萬壽節等生活細節以及大同,成都,九江,蘇州,建寧等全國各地的風俗和特產的描述的時候,很難想像一個沒有到過中國的人能描述得如此清晰。

特別是對杭州城的描述非常詳細,占了相當大的篇幅,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西湖:

湖中還有大量的供遊覽的遊船或畫舫,這些船長約十五至二十步,可坐十人、十五人或二十人。……畫舫中舒適的桌椅和宴會所必需的各種東西一應俱全。

——《馬可·波羅遊記》

歐洲人根據馬可·波羅記載所想像的杭州(1412年細密畫插圖)好萌啊

杭州西湖

刺桐(泉州)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雲集于此,貨物堆積如山,買賣的盛況超出想像。此處的每個商人必須付出自己資本總數的百分之十作為稅款,所以大汗從這裡獲得了巨大的收人。

——《馬可·波羅遊記》

泉州五代重修城垣時在城周遍植刺桐樹,所以又叫“刺桐城”。圖為如今的泉州港

有人說他沒描寫漢字和書法,筆者覺得這裡已經寫得很清楚了,看過阿拉伯文,粟特文,契丹文和蒙古文之後,也許漢字也就是各種千奇百怪的文字中的一種,不值得花費太多筆墨去描寫了,畢竟他吹牛的物件是獄友,很難面面俱到。

只是馬可·波羅說他在中國懂得四種語言估計不包括漢語,畢竟他屬於色目人圈子,提到的不少名詞都是以波斯語稱呼的。

粟特文寫的摩尼教經文

至元十五年(1278),有人上奏:“江淮行省事至重,而省臣無一人通文墨者。”在這樣的環境下,馬可波羅不懂漢語和漢字也正常,沒有漢文記載也是情理之中了。

比如稱北方“漢人”為“契丹”,南宋地區的“南人”為“蠻子”,在阿合馬事件中描述了漢人對蒙古統治的反抗:

他們決定在某日以烽火為號,殺盡一切有鬍鬚的人,因為契丹人從來沒有鬍鬚,只有韃靼人、薩拉森人(阿拉伯人)和基督教徒才蓄鬍鬚。你們應當知道,一切契丹人都厭惡大汗的統治,因為他所任命的大官吏都是韃靼人,尤其是薩拉森人,他把契丹人當奴隸看待。

——《馬可·波羅遊記》

蒙古汗國-元朝滅國順序。。

馬可波羅還描述了南宋的文教昌明:

蠻子省是東方世界眾所周知的最宏偉和最富裕的地區,被號稱法克佛(Facfur是阿拉伯人波斯人等對中國皇帝的統稱,相當於“天子”)的君主所統治。他的權力和財富勝過除大汗外其他一切君主。他實行仁政,深得民心。

從未想過自己的王國會遭受敵人的攻擊,所以沒有建立騎兵部隊。他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了享樂上。……這裡路不拾遺,夜不閉戶。

克佛熱心宗教,對貧窮的人十分仁慈慷慨。他每年救助二萬名孤兒。當這些男孩子長到適當的年齡時,再讓人教他們手藝並且將撫養的青年女子嫁給他們。

——《馬可·波羅遊記》

宋朝真的有這種福利嗎,答案是肯定的。《宋史》卷一百七十八《食貨上六》記載,北宋徽宗時期:

“孤貧小兒可教者,令入小學聽讀,其衣襴于常平頭子錢內給造,仍免入齋之用。遺棄小兒,雇人乳養,仍聽宮觀、寺院養為童行。”

清明上河圖(局部),盡顯南宋繁華

除了中國外,馬可·波羅還描述了日本,東南亞,南亞,中東,非洲東部和西伯利亞“黑暗地區”等地,1291年馬可波羅隨三使者護送闊闊真公主從泉州起航出海到伊爾汗國成婚。

從東土遠嫁伊爾汗國

眾多汗國們

伊兒汗國阿魯渾汗(Argon)派遣三位使臣Oulatai(兀魯解)、Apousca(阿必失呵)、Coja(火者)向中國皇帝求婚,取道馬八兒(印度南部潘地亞)的記載也一樣,成為認為馬可·波羅來華真實者的重要依據。

但是等他們1292年年底抵達伊兒汗國時,阿魯渾已經於1291年去世,阿魯渾的弟弟海合都在位,闊闊真只得與阿魯渾之子合贊成婚,後來合贊1295年奪取伊兒汗國汗位,立伊斯蘭教為國教。

阿魯渾在位時曾試圖阻止汗國伊斯蘭化的傾向,圖為他寫給腓力四世的信,希望聯合對抗馬穆魯克王朝,但當時西方對十字軍東征已經失去了興趣。

關於闊闊真公主中文史籍並無記載(因為她其實並非元朝皇族公主),僅見于伊兒汗國《史籍》,但是在《永樂大典·站赤》中亦有相關線索。

伊爾汗國

1295年波羅一家回到義大利。從東方帶回了無數奇珍異寶,傳說包括口琴,風箏,麵條等,一夜之間成了威尼斯的巨富。

1298年,馬可·波羅參加了威尼斯與熱那亞的戰爭,同年9月7日不幸被俘。在獄中,他遇到了作家露絲梯謙,於是便有了馬可·波羅口述、魯斯蒂謙記錄的《馬可·波羅遊記》。

由於馬可波羅的誇大其詞,以及魯斯蒂謙進行了藝術加工,書中很多“百萬這個,百萬那個”,因而人稱“百萬先生”,普羅旺斯語原書也因此被稱作Il Milione(百萬),該書很快翻譯成各國語言,流傳歐洲各地,對大航海時代的來臨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END

據說地球人民都關注分享我局了(⊙v⊙)

擴展閱讀

我局更多觀察文章,戳這裡:

無論歷史如何,五十六個民族終歸是一家

山西地緣格局 | 治世之重鎮,亂世之強藩!

琉球地緣格局 | 中美日之間的太平洋孤兒

我們前往山西,找尋華夏文明的源頭

華夏文明之旅,為什麼河南盛產古都?

大上海計畫,抗衡租界的未酬壯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