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東來順的涮肉為什麼好吃?探尋京城老味道,品味百年老店傳世遺風

人們都喜歡有故事的美食, 因為其中包含的滄桑歷史、風土變遷、生命悲歡、命運造化……充滿了人文色彩, 在精神意義上, 遠遠超過了一份口腹之欲的美食對人的影響。 越是有歷史傳承的美食, 越是有生命力。 歷經元明清三朝古都的北京, 薈萃了多少打動人心的人和事, 老舍先生的《茶館》, 就是對那個舊時代格外鮮活的寫照……

在北京每一家老字型大小背後, 都珍藏著無數動人的故事, 涮肉館東來順就是這麼一家說來話長的百年老店。 東來順作為北京清真菜的翹楚, 如今走向了全國也走向了世界, 贏得了百姓口碑, 就像北京老話說的:“涮肉何處嫩, 要數東來順”, 這是東來順的驕傲, 被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清真第一涮”, 創造了獨特的色、香、味、形、器的和諧統一, 可謂為“美食美器, 一菜成席”, 也是當年那個窮小子丁德山無法料想的。

我們就從“說來話長”, 講講東來順的百年滄桑吧!

東來順的創始人丁德山是河北滄州人, 光緒年間, 河北大量的移民湧入北京周邊, 丁德山全家也搬遷到東直門外二裡莊, 蓋了幾間土房住了下來。 皇城裡搖煤球離不開粘合劑黃土, 修房子也需要大量泥土, 丁德山每日拉土往城裡送,

都要路過老東安市場, 東安市場的前身是皇官的馬場, 滿清時皇上上朝, 文武百官都要由午門進殿, 可又不能騎馬、坐轎進宮。 到了東華門那兒有塊下馬石, 上寫文官下轎、武官下馬。 老東安市場的前身就是武官下馬後存馬的地方, 後來逐漸形成了貿易集市, 人來馬往, 熱鬧非凡。 不乏機靈勁兒的丁德山, 用運泥土攢下的幾個小錢, 在東安市場支了一個簡易棚子, 專賣玉米麵貼餅子、小米粥。 那個時代沒有城管, 挎個籃子就能做生意。

丁德山為人厚道, 對那些長途而來饑腸轆轆的車夫、馬夫、苦力人,

粥總是盛得很足很滿, 有了一些積蓄後, 小小的粥棚增加了豆汁兒、扒糕、涼粉等大眾吃食, 粥棚生意也挺興旺, 丁德山就琢磨著為粥棚取個名字, 因為家住東直門外, 平民百姓凡事求個順, 於是就叫“東來順粥棚”。

天有不測風雲, 1912年東安市場失火, 丁德山的粥棚也被燒掉了,幸好他認識一位元食客老太監,老太監愛吃扒糕、涼粉,平素很喜愛為人厚道的丁德山,這個沒有子女後代的孤寡老太監,慷慨解囊幫襯了一些銀兩,再加上丁德山的積蓄,蓋了三間簡易瓦房,轉行做羊湯羊雜碎生意,將粥鋪的名號換成了“東來順羊肉館”。

在經營羊肉館後,丁德山發現東安市場的老闆們愛吃涮羊肉,他正好手頭也有了一些積蓄,於是就大著膽子,從前門正陽樓飯莊挖來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廚,這位大廚對羊的產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格外講究,切出的羊肉片薄如紙、勺若漿、齊似線、美如花,鋪在青花瓷盤裡,透過肉能隱約看到盤上的花紋。東來順羊肉館的涮羊肉由此名聲大振,就連一些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也經常出入,前來品嘗,東來順的涮羊肉也與當時聞名京城的“正陽樓”齊名。

民國初年,京城最負盛名的涮羊肉館正陽樓、元興堂、兩益軒等,均在商業繁華的前門大街一帶。王府井大街的東安市場,自清末形成市場後,已漸成商貿娛樂的集中地。特別是吉祥戲院、丹桂茶園和中華舞臺三個戲院的相繼開張,使東、西內城的達官富商,有了娛樂之地。一時燈紅酒綠,日夜喧嘩。丁德山看准了形勢順勢而發,擴大了經營規模,並將店名改為“東來順飯莊”。

涮羊肉的羊肉講究不腥不膻,鮮嫩味美,肥瘦相宜。一隻羊只有後腿(黃瓜條)、羊尾部(大三岔)和脊背骨肉(上腦)幾個部位可用。丁德山和他的幾個兄弟,一面經營飯莊,一面在東直門處買地種菜和養羊,只用產自內蒙西林格勒盟的東烏旗、西烏旗的黑頭白羊,也就是羯羊,這種羊在剛斷奶時就被去了勢,喪失了生育功能,肉質細膩沒有腥膻味。除直接從內蒙買來成羊供宰殺現用外,還從產地買幼羊,暫放在自家菜園餵養。到1921年東直門外的丁家菜園,已發展到二三百畝,成為東來順飯莊的大菜庫和羊欄。

為迎合達官貴人社會名流食不厭精的需求,丁德山在經營上下了一番功夫,涮羊肉要好,必須具備“選肉精、刀工細、調料絕和食具講究”這四大特點。東來順所用涮羊肉調料,精細講究,醬油用自家收購的“天義順”醬園自產的天然醬油;蝦油選用河北南北堡小蝦所制;黃酒必用紹興所產上等紹酒。其餘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辣椒油、米醋、糖蒜以及白菜、粉絲、香菜、蔥薑等,均由丁家菜園製作。東來順糖蒜原料選用優良品種的大六瓣蒜,也叫大青苗。嚴格按照傳統工藝自製加工而成,經七大步驟、百天醃制才能完成。醃好的糖蒜呈琥珀色半透明狀,口感酸甜脆爽。東來順火鍋使用清湯,底料包括海米、蔥花、薑片、口蘑湯。口蘑與海米結合,使火鍋底湯味道鮮美。

早在乾隆年間,皇宮裡就開始採用景泰藍全銅作為火鍋鍋具,優雅的藍與富貴花相映襯,頂蓋上輕煙嫋嫋,別是一番意趣。東來順涮羊肉用的銅火鍋,均為專門特製,鍋身高、炭膛大、火力旺,鍋中湯總是能保持沸騰不滴落,使羊肉片入湯即熟。所用碗盤,均系從景德鎮專門定做的青花細瓷,個個精美如工藝品。十餘種調料,分別放置在十多個小碗中,五色紛呈,真正達到色、香、味各具其美。

再說切肉,過去沒有冷庫和冰箱,而東來順切涮羊肉又講究刀工、外形。所以羊肉得有一定的硬度才能切。因此,每逢數九寒冬,皇宮的護城河,也叫筒子河,水凍三尺。這時專有幹這營生的冰窯工,把冰開鑿上來地窯儲藏。每年的八月十五,東來順添涮羊肉時,到東華門冰窯取回儲藏的冰,把選好的羊肉一層肉、一層冰碼平壓實,以便切出的肉片有形。到了上凍季節,東來順在院裡搭席棚,夜裡用桶打水,用瓢一瓢一瓢的潑,結一層冰再潑一層水。這樣慢慢形成了一個冰棚。

東來順的興旺發達還有很多故事。丁德山為飯莊制定了店訓,“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來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來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對招來的徒弟非常嚴厲,不光三年一分錢,不掙,炒菜的要先練掏爐灰、添火;學切肉的要先練潑水、壓冰箱。到第二年該練手藝了,想拿肉練,門兒也沒有,得先練切腰子、切肝。涮肉淡季到來時,還要回到店裡幹一些苦活兒、累活兒、髒活兒。師傅不高興時說打就打,說罵就罵,十來歲徒弟屁股蛋子上青一道紫一道,是常有的事,直到你經受住了這沒完沒了的考驗,你才有資格正式學藝。瞧瞧吧,百年老店就是這樣誕生的。東來順的素材要拍一部電視劇,應該比《大宅門》《五月槐花香》更有收視率,畢竟東來順在全國各地分店林立,粉絲如雲,是一家還活著的百年老店。

新中國成立後,東來順沒過幾年風光的日子,就迎來了公私合營的大改造運動,老東家丁德山賦閑回家了,東來順被收歸東安市場管理,涮肉館的品質急劇下降。這裡有個政治笑話,毛澤東不知道什麼時候微服私訪去吃了一次東來順,在一次高級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問主管經濟的陳雲一個“小問題”:為什麼東來順的羊肉變得不好吃了?陳雲聽到這種話後,立即派人去實地踏訪。他報告主席說,東來順涮羊肉不好吃了,主要原因是我們對私企改造後,也想當然地改造了操作的“規矩”,東來順的涮羊肉原先只用二十公斤左右的小尾羊,現在老山羊、老綿羊、凍羊肉都拿來用,全端給客人涮,這樣的羊肉煮著吃都嫌老,別說涮了,怎麼可能好吃呢?

這就又引出一個故事,毛澤東曾經說:“王麻子、東來順、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瑞蚨祥、同仁堂一萬年也要保存。” 這話不單是針對東來順,牽涉到好多家老字型大小,這句話也被掛在了今天東來順的店堂裡,當然有點斷章取義的嫌疑哈,但東來順很快就恢復了傳統的經營方法,當年的那些老廚師又被請了回來,依然按照傳統的烹飪方法製作涮羊肉。

文革前,東來順在北京八大飯店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僅是北京清真風味翹楚,也是薈萃社會名流的重要場所。那時梨園行的一些名人,如馬連良、張君秋等名角都常常到東來順就餐。文革文革期間東來順被改名為民族飯莊,灰頭土臉淪為普通街邊小飯店。文革後東來順有過一段非常風光的日子,周恩來、葉劍英、陳毅等党和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國家元首也經常光顧東來順,先後在此招待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大平正方,莫三比克總統薩莫拉,巴基斯但總統伊沙克汗等。東來順的師傅還被鄧小平邀請到大會堂、國賓館等地獻藝,為尼克森、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眾多外國領導人獻藝。零

筆者最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跟幾個小夥伴去東來順搓過一頓,那時的東來順僅此一家別無分店,在一棟100多平米的兩層小樓裡,地址在金魚胡同西口,東安市場(文革改為東風市場)北口,旁邊就是盛錫福、五芳齋、天義順醬園、吉祥劇院等。要了三斤羊肉,都是手切鮮肉,好像那會不流行吃凍羊肉切片,還限量供應,一盤燒餅,配了點白菜粉絲,總共花費13元5毛錢,你覺得很便宜吧?告訴你那個時候年輕人的工資一個月也就二、三十元左右,這消費叫你咋舌了吧?

故事又轉回另外一個人文層面了,好像東來順後來的發展跟丁家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1993年東安商場重建,老的店鋪被拆掉了。1998年東來順飯莊在新東安五樓重新營業,變成了一個現代化高大上的新型商業企業,還成立了東來順連鎖總部,在全國開了100多家分店。至於這些店鋪是否傳承了當年丁德山的經營精髓,筆者不做評價,各店經營水準參差不齊,消費者都是明眼人,吃到嘴裡才明白喜愛哪家店,不喜歡哪家店。關於東來順的故事我們就講完了,老東來順的傳奇,會留在我們心中,綿長綿長地去品味。

丁德山的粥棚也被燒掉了,幸好他認識一位元食客老太監,老太監愛吃扒糕、涼粉,平素很喜愛為人厚道的丁德山,這個沒有子女後代的孤寡老太監,慷慨解囊幫襯了一些銀兩,再加上丁德山的積蓄,蓋了三間簡易瓦房,轉行做羊湯羊雜碎生意,將粥鋪的名號換成了“東來順羊肉館”。

在經營羊肉館後,丁德山發現東安市場的老闆們愛吃涮羊肉,他正好手頭也有了一些積蓄,於是就大著膽子,從前門正陽樓飯莊挖來一位刀工精湛的名廚,這位大廚對羊的產地、用肉的部位、切肉的手法格外講究,切出的羊肉片薄如紙、勺若漿、齊似線、美如花,鋪在青花瓷盤裡,透過肉能隱約看到盤上的花紋。東來順羊肉館的涮羊肉由此名聲大振,就連一些達官貴人、文人墨客也經常出入,前來品嘗,東來順的涮羊肉也與當時聞名京城的“正陽樓”齊名。

民國初年,京城最負盛名的涮羊肉館正陽樓、元興堂、兩益軒等,均在商業繁華的前門大街一帶。王府井大街的東安市場,自清末形成市場後,已漸成商貿娛樂的集中地。特別是吉祥戲院、丹桂茶園和中華舞臺三個戲院的相繼開張,使東、西內城的達官富商,有了娛樂之地。一時燈紅酒綠,日夜喧嘩。丁德山看准了形勢順勢而發,擴大了經營規模,並將店名改為“東來順飯莊”。

涮羊肉的羊肉講究不腥不膻,鮮嫩味美,肥瘦相宜。一隻羊只有後腿(黃瓜條)、羊尾部(大三岔)和脊背骨肉(上腦)幾個部位可用。丁德山和他的幾個兄弟,一面經營飯莊,一面在東直門處買地種菜和養羊,只用產自內蒙西林格勒盟的東烏旗、西烏旗的黑頭白羊,也就是羯羊,這種羊在剛斷奶時就被去了勢,喪失了生育功能,肉質細膩沒有腥膻味。除直接從內蒙買來成羊供宰殺現用外,還從產地買幼羊,暫放在自家菜園餵養。到1921年東直門外的丁家菜園,已發展到二三百畝,成為東來順飯莊的大菜庫和羊欄。

為迎合達官貴人社會名流食不厭精的需求,丁德山在經營上下了一番功夫,涮羊肉要好,必須具備“選肉精、刀工細、調料絕和食具講究”這四大特點。東來順所用涮羊肉調料,精細講究,醬油用自家收購的“天義順”醬園自產的天然醬油;蝦油選用河北南北堡小蝦所制;黃酒必用紹興所產上等紹酒。其餘芝麻醬、醬豆腐、韭菜花、辣椒油、米醋、糖蒜以及白菜、粉絲、香菜、蔥薑等,均由丁家菜園製作。東來順糖蒜原料選用優良品種的大六瓣蒜,也叫大青苗。嚴格按照傳統工藝自製加工而成,經七大步驟、百天醃制才能完成。醃好的糖蒜呈琥珀色半透明狀,口感酸甜脆爽。東來順火鍋使用清湯,底料包括海米、蔥花、薑片、口蘑湯。口蘑與海米結合,使火鍋底湯味道鮮美。

早在乾隆年間,皇宮裡就開始採用景泰藍全銅作為火鍋鍋具,優雅的藍與富貴花相映襯,頂蓋上輕煙嫋嫋,別是一番意趣。東來順涮羊肉用的銅火鍋,均為專門特製,鍋身高、炭膛大、火力旺,鍋中湯總是能保持沸騰不滴落,使羊肉片入湯即熟。所用碗盤,均系從景德鎮專門定做的青花細瓷,個個精美如工藝品。十餘種調料,分別放置在十多個小碗中,五色紛呈,真正達到色、香、味各具其美。

再說切肉,過去沒有冷庫和冰箱,而東來順切涮羊肉又講究刀工、外形。所以羊肉得有一定的硬度才能切。因此,每逢數九寒冬,皇宮的護城河,也叫筒子河,水凍三尺。這時專有幹這營生的冰窯工,把冰開鑿上來地窯儲藏。每年的八月十五,東來順添涮羊肉時,到東華門冰窯取回儲藏的冰,把選好的羊肉一層肉、一層冰碼平壓實,以便切出的肉片有形。到了上凍季節,東來順在院裡搭席棚,夜裡用桶打水,用瓢一瓢一瓢的潑,結一層冰再潑一層水。這樣慢慢形成了一個冰棚。

東來順的興旺發達還有很多故事。丁德山為飯莊制定了店訓,“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來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來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對招來的徒弟非常嚴厲,不光三年一分錢,不掙,炒菜的要先練掏爐灰、添火;學切肉的要先練潑水、壓冰箱。到第二年該練手藝了,想拿肉練,門兒也沒有,得先練切腰子、切肝。涮肉淡季到來時,還要回到店裡幹一些苦活兒、累活兒、髒活兒。師傅不高興時說打就打,說罵就罵,十來歲徒弟屁股蛋子上青一道紫一道,是常有的事,直到你經受住了這沒完沒了的考驗,你才有資格正式學藝。瞧瞧吧,百年老店就是這樣誕生的。東來順的素材要拍一部電視劇,應該比《大宅門》《五月槐花香》更有收視率,畢竟東來順在全國各地分店林立,粉絲如雲,是一家還活著的百年老店。

新中國成立後,東來順沒過幾年風光的日子,就迎來了公私合營的大改造運動,老東家丁德山賦閑回家了,東來順被收歸東安市場管理,涮肉館的品質急劇下降。這裡有個政治笑話,毛澤東不知道什麼時候微服私訪去吃了一次東來順,在一次高級國務會議上,毛澤東問主管經濟的陳雲一個“小問題”:為什麼東來順的羊肉變得不好吃了?陳雲聽到這種話後,立即派人去實地踏訪。他報告主席說,東來順涮羊肉不好吃了,主要原因是我們對私企改造後,也想當然地改造了操作的“規矩”,東來順的涮羊肉原先只用二十公斤左右的小尾羊,現在老山羊、老綿羊、凍羊肉都拿來用,全端給客人涮,這樣的羊肉煮著吃都嫌老,別說涮了,怎麼可能好吃呢?

這就又引出一個故事,毛澤東曾經說:“王麻子、東來順、全聚德要永遠保存下去。”“瑞蚨祥、同仁堂一萬年也要保存。” 這話不單是針對東來順,牽涉到好多家老字型大小,這句話也被掛在了今天東來順的店堂裡,當然有點斷章取義的嫌疑哈,但東來順很快就恢復了傳統的經營方法,當年的那些老廚師又被請了回來,依然按照傳統的烹飪方法製作涮羊肉。

文革前,東來順在北京八大飯店中佔有一席之地,不僅是北京清真風味翹楚,也是薈萃社會名流的重要場所。那時梨園行的一些名人,如馬連良、張君秋等名角都常常到東來順就餐。文革文革期間東來順被改名為民族飯莊,灰頭土臉淪為普通街邊小飯店。文革後東來順有過一段非常風光的日子,周恩來、葉劍英、陳毅等党和國家領導人接待外賓、國家元首也經常光顧東來順,先後在此招待了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大平正方,莫三比克總統薩莫拉,巴基斯但總統伊沙克汗等。東來順的師傅還被鄧小平邀請到大會堂、國賓館等地獻藝,為尼克森、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眾多外國領導人獻藝。零

筆者最早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跟幾個小夥伴去東來順搓過一頓,那時的東來順僅此一家別無分店,在一棟100多平米的兩層小樓裡,地址在金魚胡同西口,東安市場(文革改為東風市場)北口,旁邊就是盛錫福、五芳齋、天義順醬園、吉祥劇院等。要了三斤羊肉,都是手切鮮肉,好像那會不流行吃凍羊肉切片,還限量供應,一盤燒餅,配了點白菜粉絲,總共花費13元5毛錢,你覺得很便宜吧?告訴你那個時候年輕人的工資一個月也就二、三十元左右,這消費叫你咋舌了吧?

故事又轉回另外一個人文層面了,好像東來順後來的發展跟丁家已經沒有任何關係了。1993年東安商場重建,老的店鋪被拆掉了。1998年東來順飯莊在新東安五樓重新營業,變成了一個現代化高大上的新型商業企業,還成立了東來順連鎖總部,在全國開了100多家分店。至於這些店鋪是否傳承了當年丁德山的經營精髓,筆者不做評價,各店經營水準參差不齊,消費者都是明眼人,吃到嘴裡才明白喜愛哪家店,不喜歡哪家店。關於東來順的故事我們就講完了,老東來順的傳奇,會留在我們心中,綿長綿長地去品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