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發現代縣不知道的美(二)—代縣古城邊靖樓

動動手指 關注代州惠生活頭條號

小編的家鄉代縣城, 是一座古老的城池, 從隋唐到明清, 一直是代州治所駐地, 也是山西北部的軍事重鎮。

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就是位於縣城中央的一座磚木結構的古建築—代縣邊靖樓。 代縣邊靖樓又名古樓、譙樓。 因樓置鼓, 又為安定邊塞和極目賞景, 故名, 含有遠眺警戒來敵的意義。 是代縣的標誌性建築。

代縣古城邊靖樓

今天, 巍然屹立於縣城中央的邊靖樓, 是明朝留下來的一處人工景物。 代縣古城邊靖樓始建於明洪武七年(1374), 于成代七年(1471)火燒後, 增台重建, 清康熙、雍正、嘉慶、道光、光緒年間重修。 1999年代縣人民政府又一次大型重修。

樓下為磚劵洞台基, 基平面長方形, 東西長十三丈, 南北寬十丈, 台高四丈, 樓建于臺上, 高八丈, 總高十二丈。 換算下來比天安門還高5.3米呢。

三層四簷歇山頂, 面寬五間, 進深三間, 以明台計,

統面寬29.65米, 統進深19.30米。 上一層施重簷五鋪作雙昂斗拱, 第二層施平座斗拱五鋪作雙抄裡邊偷心, 下層無斗拱, 三層均有 廊, 整個建築雄偉壯觀。

磚木結構的代州邊靖樓

1947年秋, 葉劍英副主席在代縣路居時, 曾興步登樓, 眺望縣城及山河景象。

1965年5月24日山西人民委員會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代縣人民政府立碑。

正面上懸“雁門第一樓”和“聲聞四達”兩巨匾, 北面懸“威鎮三關”一巨匾

正面懸“雁門第一樓”和“聲聞四達”兩巨匾

北面“威鎮三關”巨匾

代縣邊靖樓是由明代將領唐勝宗、陸仲亨主持修建的。 那時, 朱元璋的北伐軍剛剛平定了山西地區, 元朝的殘餘勢力還在這裡策動變亂。 洪武三年(西元1370年), 代州境內一些舊軍吏策動了叛亂, 明朝政府便把唐、陸二將派到此地平叛。 他們平息叛亂之後, 便修築加固城池, 在城裡建起了樓臺。 當時的代縣城還不是州城,

所以這座樓臺就起名為邊靖樓, 意思是守衛北邊, 使之安寧, 實際也帶有紀念這次平叛成功的意思。

守衛家鄉的邊靖樓

雁門邊靖樓, 遠眺滹沱流。

近俯文廟殿, 中懷古代州。

我們當地人常將邊靖樓與應縣木塔、河北正定隆興寺的銅鑄菩薩像相比, 有“代州鼓樓應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的諺語。

代州邊靖樓上的古老的牌匾

當你登臨鼓樓,細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築結構之後,再來到樓下,觀賞—下代州城內各式各樣的民居,室內傢俱的構置,那一排排結構謹嚴渾厚的房舍,那一組組做工巧致的傢俱陳設,與這鼓樓的建造工藝相互輝映,會使你聯想到代州木工技藝的悠久歷史,為之而驚歎、感慨。

作者:代州惠生活

有“代州鼓樓應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薩”的諺語。

代州邊靖樓上的古老的牌匾

當你登臨鼓樓,細心地研究了她的建築結構之後,再來到樓下,觀賞—下代州城內各式各樣的民居,室內傢俱的構置,那一排排結構謹嚴渾厚的房舍,那一組組做工巧致的傢俱陳設,與這鼓樓的建造工藝相互輝映,會使你聯想到代州木工技藝的悠久歷史,為之而驚歎、感慨。

作者:代州惠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