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辮子是從什麼時候可以剪的?很多人都猜錯了

辮子一向被認為是滿清皇權對漢人統治的象徵, 一根辮子從清軍入關到溥儀退位統治了中國250多年。

辮子的故事也演繹了兩百多年, 原本清軍入關後漢人是可以不用留辮子的。 但漢人中出了個叛徒孫之獬, 此人為討好清廷也將頭髮剃了, 留起了滿人的金錢鼠尾辮子。 不料在上朝時, 漢族大臣不讓他站在一起, 滿族大臣也不讓他站一起。

李自成入京

孫之獬兩頭受氣, 於是上奏朝廷, 建議天下的漢人都剃頭留辮子。 多爾袞聽了, 覺得言之有理。 於是下了剃髮令, 並且頒佈了“留頭不留發, 留發不留頭”的殘酷政策。

《明季北略》卷11記載:清軍入關各地頒發剃髮令;“去秋新令, 漢蠻子不剃髮者以違制論斬。 令發後, 吏詢不剃髮者至軍門, 朝至朝斬, 夕至夕斬。 ”

剃髮令曾導致無數漢人因不願剃髮而慘遭清軍屠戮, 辮子成為了奴役的象徵。

辮子是不能剪的, 這成為了漢人心中的禁忌。

辮子也成為了反清人士表明立場的工具, 如太平天國就不留辮子, 革命軍剪掉辮子以示與清廷決裂。

大清不亡, 辮子不剪。 這似乎成為了人們的普遍認識, 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辮子是什麼時候可以剪的?

很多人都認為是1912年清帝退位以後,

在眾多的歷史教科書中也是這樣記載的。 然而, 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事實是, 早在光緒年間就有人開始準備剪辮子了。 而且主張剪辮子的人, 竟然是康有為。 按理說, 康有為是徹底的保皇黨, 怎麼會做出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呢?然而, 歷史事實就是這樣。

1898年, 戊戌變法, 康有為向光緒皇帝建議廢掉辮子。

康有為的這條建議自然被否決了, 但受此影響, 清廷中的不少大員開始採納他的意見, 如有清廷頑固派之稱的蔭昌、善者、載澤、載濤等人。

1906年, 湖南高等學堂, 全校竟然有數十人剪掉了辮子, 而當地政府並沒有處罰他們。 這是一所專門為清政府培養人才的學校, 竟然允許學生剪掉辮子, 也真是匪夷所思。

1909年, 滿清大員載濤向清廷建議:“非剪髮易服, 不足振起全國之精神。 ”主張廢除辮子。

1910年冬, 在大清國資政院召開第一屆常會, “剪掉辮子”這一敏感議案, 獲得多數票通過。

1911年, 大清國陸軍部做出了一個這樣的決議:“陸軍部決于明年(1912年)正朔, 各員皆剪髮穿軍服進署。

可見, 到了清末, 被視為奴役與征服象徵的辮子已經成為了歷史糟粕, 就連清政府也主張廢除了。

革命軍在街頭為民眾剪辮子

然而, 讓人想不通的是, 這一被當成奴役標誌的辮子, 在二百多年後竟然成為了寶貝。 剪髮令頒佈之後, 竟然有很多漢人拒絕剪髮, 如昔日剃髮令頒佈之後一樣拼死抵抗。為此,不少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如魯迅《頭髮的故事》、何滿子《剃光頭髮微》等。

這真是個令人奇怪的現象。

如昔日剃髮令頒佈之後一樣拼死抵抗。為此,不少學者紛紛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如魯迅《頭髮的故事》、何滿子《剃光頭髮微》等。

這真是個令人奇怪的現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