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孩子感冒後,最怕中耳炎

門診來了個奇怪的小病號——

丁丁的感冒好得差不多了, 只是還有點鼻塞、流鼻涕。 可晚上, 丁丁總是睡不踏實, 老打呼嚕, 常常夜間醒來哭鬧, 還不停用手撓耳朵, 或者用頭蹭枕頭。

醫生檢查後說, 丁丁是得了急性中耳炎。

“耳朵沒流膿, 怎麼會是中耳炎?”丁丁媽媽覺得很奇怪。

不流膿的中耳炎, 可能會致聾

很多家長認為, 中耳炎是因為耳朵進了髒東西所致, 當發生中耳炎後, 會有耳痛、外耳道流膿等症狀。 因此, 引起耳痛、耳朵流膿的中耳炎, 往往比較容易被家長所發現。

但還有一種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 它沒有耳朵流膿的情況, 早期也沒什麼特殊症狀。

它很容易被家長所忽視, 危害卻是非常大的, 可致聽力下降, 嚴重的還可導致耳聾。

分泌性中耳炎, 常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 兒童由於生理結構與成人有所不同, 加上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善, 更容易出現分泌性中耳炎。

孩子不停抓耳朵, 要留心

分泌性中耳炎早期可以不表現出任何症狀, 但隨著病程的發展, 患兒耳內開始有悶脹感及低音調耳鳴, 聽力也會有所下降。

大一點的孩子, 會訴說“耳朵悶悶的、有東西塞著的感覺, 耳朵嗡嗡作響”等。

小寶寶雖然還不會準確地表達“耳朵脹痛”,

但他們也會有一些特別的表現, 比如像丁丁一樣, 有夜間哭鬧不止、用手抓耳、用頭不停地蹭枕頭、不明原因發熱、夜間打鼾等奇怪的表現。

早發現, 聽力可以恢復

如果能及時發現並給予儘早處理的話, 大部分患兒的聽力,

最終是可以恢復正常的。

但如果任其發展, 中耳繼續處於負壓狀態, 中耳腔積液中的水分被吸收而變得黏稠, 使內陷的耳膜粘連固定, 嚴重者中耳的聽骨也慢慢出現粘連固定, 就會進而出現永久性的聽力下降。

一旦確診, 如果暫未出現聽力下降, 可以先觀察三個月。 因部分人可以自愈, 在這期間注意複查鼓膜及聲阻抗。 如果病變沒有加重, 或呈逐步減輕, 可以不用治療。

但如果聽力已經下降, 則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 先進行藥物治療, 同時, 還要對引起耳咽管功能障礙的各種病灶給予及時治療, 以免造成中耳炎復發難愈。

如果藥物治療後效果仍不好, 則建議行鼓膜置管術等手術進行干預, 以免造成聽力永久性的損害。

腺樣體肥大, 也得查查耳朵

除了上呼吸道感染外, 腺樣體肥大也可使後鼻孔阻塞, 壓迫咽鼓管, 進而導致分泌性中耳炎。

因此, 對腺樣體肥大兒, 最好也能請耳鼻喉科的醫生進行體格檢查、耳鏡檢查及聲導抗測試, 以排除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