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暑假“串門兒” 老師家訪“訪”出愛的溫度

人民網北京9月19日電到學生家去“串個門兒”, 看看孩子暑期生活安排得怎麼樣, 和家長拉拉家常、聊聊教育經驗……就在剛剛過去的暑假, 東城區藝美小學的老師們一共走進了118個家庭。 從2013年至今, 藝美小學正副班主任100%參與家訪, 與學生和家長零距離交流。

用家訪架起家校“連心橋”

從早幾年的“家校通”, 再到如今的微信、QQ, 隨著通訊技術的發展, “家訪”似乎成為了一代人記憶裡的“老古董”。 然而, “隔空”交流真的能完全取代面對面的溝通嗎?

“通過微信這樣的形式和家長聯繫必不可少, 方便、快捷, 但電子設備畢竟是物質的、冰冷的,

輸入的文字也沒有語音語調, 不但缺少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溫暖, 而且容易造成誤會。 所以我提出了家訪的建議, 學校也會舉辦交流會請老師們分享自己的家訪經驗。 ”藝美小學校長金輝表示, 這種行動本身就是對學生最好的教育, 他們會在我們無形的關愛中學會關愛。

許多老師通過家訪拉近了和學生、家長的關係, 劉洋老師就有著深刻體會, “以前, 家長和我的微信對話比較‘官方’, 但家訪後, 不僅我收到的微信回復越來越溫馨, 而且有的家長還特意借接孩子的機會, 主動找我溝通, 我們能為孩子的成長一起‘發力’”。

直觀感受遠勝電話交流

通過近距離接觸, 老師們發現有的家長有著軍人經歷, 對孩子過於嚴格,

從而使學生出現內向的傾向;有的父母因為各種原因爭吵激烈, 導致孩子心靈比較脆弱……將家訪獲得的資訊與學生目前的學習生活狀況聯繫起來, 教師才能將自己的教育理念有針對性地傳達給家長, 讓家長在教育方法上有所改進。

每次家訪之後, 老師們都會做好詳細的筆記。 趙霖在記錄的同時, 還對家訪情況進行歸納, 哪些成效不錯、哪些還需再作進一步溝通, 一目了然。

家訪=告狀?沒有的事兒!

得知老師要來家訪, 四年級的黃子彧有著自己的小心思, “我可興奮啦!不過我也怕老師向我爸媽‘告狀’”。 可班主任李秋芬老師不僅沒“告狀”, 還表揚了他。

不少教師表示, 家訪也需要一些小技巧, 比如先對學生做得好的方面進行贊許,

提升孩子的信心, 家長也易於接受, 再指出學生的不足。 最重要的是, 一定要提供給家長一些可行性建議。 父母是孩子終身的老師, 遠比教師的責任更重大, 能夠讓他們掌握良好的教育方法, 陪伴孩子更好成長, 也是家訪的重要意義。

(責編:王松(實習生)、申甯)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