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女醫·明妃傳》女主角原型就是她

城市快報報導 記者肖明舒 中國古代醫學源遠流長, 在我國醫學史上, 不僅名醫輩出, 而且還出現過許多著名的女性醫學家, 她們醫技精湛、醫德高尚, 深得後人的敬仰和稱道。

自漢代開始, 史書就有關於女醫生的記載。 義姁是西漢武帝時代的人, 她因醫術高明被征入宮, 封為女侍醫, 專為皇太后治病, 深得皇太后的信任。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 醫術高明的義姁還擁有高尚的品行。 當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問及義姁有無兄弟子侄可以為官時, 義姁一口回絕了王太后的好意, 因為她認為自己的弟弟義縱是一個品行不端的人,

不應入朝為官。

女醫生不僅為皇室貴族看病, 而且還有的女醫生捲入了宮廷爭鬥和陰謀中。 漢宣帝時期的宮廷女醫淳于衍與大將軍霍光之妻關係相善, 《漢書·外戚傳》記載, 淳於衍在權力的脅迫以及利益的誘惑下, 受到霍光之妻的指使, 用毒藥殺死了漢宣帝的髮妻許皇后, 幫助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史書記載女醫生義姁為雜科醫生, 淳于衍為婦產科醫生, 而近代的女醫生鮑姑則是用灸治病的高手。 孟子曾說:“七年之病, 求三年之艾。 ”意思是說, 患了七年之久的慢性頑固性疾病, 用三年的艾就可以灸治。 鮑姑是著名煉丹家葛洪的妻子, 有一本名為《南海縣誌》的書記載, 鮑姑當年用“越崗山天產之艾,

以灸人身贅瘤(癌症)一灼即消除, 歷時日久, 而所惠者多……”遺憾的是, 鮑姑一生沒有留下什麼著作, 後人認為, 她的灸法經驗可能滲入到葛洪的《肘後備急方》中。 該書錄有大量的針灸醫方, 並對灸法的作用、效果、操作方法、注意事項等有較全面的論述。

在封建社會裡, 一些閨閣千金和富豪眷屬生了婦科病, 由於封建社會禮教的束縛, 羞于請男醫生診治, 因而常常貽誤病情, 女醫生的出現可謂給這些病人帶來了福音。 明代女醫談允賢是江蘇無錫人, “以女醫名邑中, 壽終九十有六。 生平治人不可以數計”, 而且“年益高, 術益神”。 其祖父曾任南京刑部郎中, 是當地的名醫, “以醫藥濟人, 衣食常不給, 而所得悉施貧者”,

祖母也對醫藥十分精通。 談允賢的家世可以得到《無錫金匱縣誌》等地方誌的佐證。 談允賢從小就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 在祖父母的指導下學習醫藥知識。 婚後不久的談允賢患上了氣血失調的病症, 通過自我診治、試藥, 後來奇跡般地康復了。 每當子女有病, 她都親自為他們診治。 由劉詩詩主演的電視劇《女醫·明妃傳》中的女主角譚允賢, 其原型就是談允賢。

談允賢晚年將一生的行醫經驗寫在著作《女醫雜言》中, 書中涉及習慣性流產、經病、產後諸疾、腹中結塊等婦科病諸症, 並記載了談氏對灸法的嫺熟運用。 雖然病例不多, 卻是我國僅存的幾部早期醫案文獻之一, 是研究古代女醫的習醫方式、職業特點不可多得的資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