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利瑪竇:明朝人有一種天真的脾氣,喜歡外國貨甚過自己的東西!

利瑪竇是義大利的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學者。 明朝萬曆年間來到中國傳教。 王應麟所撰《利子碑記》上說:“萬曆庚辰有泰西儒士利瑪竇, 號西泰, 友輩數人, 航海九萬里, 觀光中國。 ”

利瑪竇是天主教在中國傳教的最早開拓者之一, 也是第一位閱讀中國文學並對中國典籍進行鑽研的西方學者。 他通過“西方僧侶”的身份, “漢語著述“的方式傳播天主教教義, 並廣交中國官員和社會名流, 傳播西方天文、數學、地理等科學技術知識, 他的著述不僅對中西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日本和朝鮮半島上的國家認識西方文明也產生了重要影響。

利瑪竇在中國呆了幾十年, 是一位著名的漢學家, 但是, 他卻這樣評價明朝人:

他們不太懂得馴馬和練馬, 平日生活中所使用的都是閹過的, 因為閹割過的東西安靜脾氣好。 他們有無數軍用的馬, 但都退化得厲害並缺乏勇武精神,

甚至韃靼人的駿馬一叫就能使它們潰散, 因此打起仗來實際上是無用的。

他們船隻眾多, 超過世界總和, 但是卻很少出海。 他們生產的紙張是一面的, 只能用正面。 他們有數量巨大的硝石, 但是並不用來製造火藥, 因為他們很少使用槍炮。 硝石卻大量用於製造焰火, 供群眾性娛樂或節日時燃放。 在慶功宴的焰火上面, 他們似乎花多少錢也在所不惜。

他們有一種天真的脾氣, 一旦發現外國貨品質更好, 就喜好外來的東西有甚於自己的東西。 看來好像他們的驕傲是出於他們不知道有更好的東西以及他們發現自己遠遠優勝於他們四周的野蠻國家這一事實。

他們所熟習的唯一較高深的哲理科學就是道德哲學, 但在這方面他們由於引入了西方邏輯, 非但沒有把事情弄明白, 反倒弄糊塗了。

他們沒有邏輯規則的概念, 因為他們會用自己情感評判事情的好壞, 一旦有一個迷惑的語言, 他們就信以為真, 並且攻訐不奉行他們心中道理的人。 他們所作出的聲援就是敲打無數的鐃鈸,

跪著, 喧囂到最後。

雖然這麼說, 但是, 帶著西學而來的利瑪竇開展了晚明士大夫學習西學的風氣。 由明萬曆至清順治年間, 一共有一百五十餘種的西方書籍翻譯成中文。 利瑪竇等在中國取得了很大成就, 明代末帝崇禎的皇后在清軍入關時曾寫信準備皈依, 並請求教皇支援(此信尚保存在梵蒂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