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女子守寡後,鮮少改嫁的四大原因,貞節牌坊只是其一

在古代, 由於經常打仗, 加上男性從事的一般是重體力勞動, 所以年輕女性守寡的概率是比較高的。 每一年失去丈夫的女性,

不在少數, 但是卻極少見到有女性改嫁, 一般都是一個人孤獨終老, 或者是獨自撫養子女長大成人。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主要原因有四個。

一是死後不得安寧。 古時候, 處在在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裡, 且思想比較封建迷信, 認為人死後會投胎轉世。

如果一個女子嫁了兩個丈夫, 那麼她死後到了地府, 就會被閻王劈成兩半每個丈夫一人一半的。 這樣的結局對一個弱女子來說, 自然是接受不了, 所以寧願孤獨終老。

二是貞節牌坊。 在古代, 女子守寡後的最高榮譽莫過於貞節牌坊了。 而貞節的表現,

就是從一而終。 古時候的三從四德, 女子是應該嚴格遵守的, 而三從具體指的就是在家從父, 出嫁從夫, 夫死從子。 沒有說丈夫死後可以再嫁, 甚至是認為不該再嫁。

因此守寡後, 沒有孩子的就好好侍奉公公婆婆, 照顧好自己, 直到壽命已盡, 有子女的話, 就好好撫養他們長大成人。

三是道德不允許。 在當時的社會, 如果寡婦再嫁, 那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 不僅她本人會被罵, 而且她娘家人也抬不起頭來, 女子的夫家也不會允許她改嫁。 因此, 再嫁的阻力非常大, 基本上沒有人看好。 而且, 男子娶一個寡婦, 也是一件丟人的事。 一般的正常人家跟條件好點的男子都不會接受寡婦。

四是刑法的嚴峻。 古時候如果寡婦想再嫁, 家人是不願意幫忙找男人的, 就連媒婆也不擔這種事, 只能由寡婦自己去找。 而這種法子導致的結果通常就是先私通, 後結婚。 寡婦門前是非多, 這句話不是沒有緣由的。 要是那樣的話, 就屬於通姦了, 不僅會被人戳著脊樑骨罵, 而且很可能受到家族跟官府刑罰, 甚至是有性命危險, 後果極其嚴重。

所以, 古代很多守寡女子, 寧願獨自孤獨到老, 也不會再去改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