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主題:“顏值”提升迎客來

9月18日, 細雨紛紛。 陣雨中駕車自北向南通過白雲大道, 從焦柳鐵路虎牙關大橋下穿過後, 眼前道路豁然開朗。 嶄新的路面經過雨水沖刷, 看上去更加養眼。 綠化帶內新植的欒樹、紫薇、桂花樹等, 讓人耳目一新, 整條道路的視覺感受更加開闊。

白雲大道是荊門中心城區主要城市道路之一, 相傳唐朝道教著名人物呂洞賓曾修煉于荊門白雲觀, 因此得名。

與白雲大道一樣, 南端的興隆大道也是中心城區“三環八射六隧”骨架路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同時, 這兩條道路還是荊門、荊門南兩個高速公路出入口進入中心城區的必經之路, 是荊門的“臉面”。

雖說是“臉面”, 白雲大道、興隆大道也曾飽受詬病:兩家客運站紮堆佈局, 部分路段常年“腸梗阻”;天鵝湖公園段、虎牙關火車橋下, 遇上暴雨就來個“看海”模式, 讓周邊居民倍感無奈;機動車、非機動車未分流, 騎自行車是“步步驚心”……

“白雲大道、興隆大道綜合整治工程完工正式通車, 讓市民們的煩惱成為過去式。 ”市住建委副主任雙暉說。 其中, 白雲大道改造工程項目全長3.16公里, 總投資2.89億元;興隆大道改造工程項目全長約2.1公里, 總投資7090萬元。

四次改造 不斷提檔升級

白雲大道、興隆大道曾是207國道城區段的一部分, 為雙向4車道。 隨著荊門城市的發展, 兩條道路慢慢變成中心城區的交通性主幹道。

2000年, 為緩解白雲大道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 我市對文化宮至雨霖路段進行了拓寬改造, 拆除道路兩旁的綠化帶, 車行道由4車道變成6車道;2005年, 白雲大道文化宮至十裡牌段進行了一次刷黑, 道路品質提升、形象升級;2007年, 在荊門橋至虎牙關鐵路橋段建設了小型管溝,

同時對人行道進行了改造, 鋪上了刻紋磚。 在經歷了三次大的市政道路改造後, 白雲大道的使用功能和環境品質大為改觀。 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 又凸顯出很多問題, 如交通擁堵、配套基礎設施落後等。

2017年兩會期間, 政府工作報告正式提出要實施白雲大道改造工程。 在經過相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的反復研究後, 考慮到交通影響, 決定先對虎牙關鐵路橋至深圳大道段實施綜合整治。

5月初, 白雲大道、興隆大道綜合整治工程正式開工, 實施路面治理、更換供水管道、改造燃氣管道、實施雨汙分流、新建地下綜合管群、新建人行天橋、提升園林綠化景觀等。 改造的目的是實施道路提檔升級, 更好地分流主城區車流,

緩解城區交通壓力。

火力全開 保質保量保工期

白雲大道改造工程項目全長3160米, 7大改造項目, 工期4個月, 時間不可謂不緊, 任務不可謂不重。 “白雲大道綜合整治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市級重點項目, 既是中國新型城市論壇荊門峰會的需要, 也是荊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各責任單位要充分發揚‘荊門速度'’荊門作風‘, 高標準、高品質推進項目建設。 ”5月16日, 市委常委、市政府黨組成員、白雲大道綜合整治工程指揮長趙俊在白雲大道和興隆大道綜合整治工程指揮部聯合專題會議上提出, 要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著力打造精品工程, 建成荊門城市靚麗風景線。

興隆大道位於白雲大道南端, 改造範圍北起鳳袁路,

南止昱奎橋, 長約2.1公里, 紅線寬60米。 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道路改造、給排水、綜合管廊、照明、景觀及交通設施等工程, 改造工程道路紅線內改造專案總投資7090萬元。 該專案與白雲大道綜合整治同時開工。

“這次的專案是我市’城市雙修‘的重點實施項目, 市住建委高度重視, 調配力量全程坐鎮專案部, 實施24小時跟蹤管理、服務, 隨時有事隨時協調。 ”雙暉說。 為確保專案順利開展, 市住建委實施工程進度每週一報, 加強監督與協調, 並成立專案部, 多次召開督辦協調會, 研究解決房屋土地徵收、管線遷改、施工交通管制、專案建設等問題。 同時班子成員多次到白雲大道現場督辦進度, 逐一協調落實, 加快工程建設進展。

白雲大道位於城區中心範圍內, 周邊商業、居住社區聚集,人口、車流密集,揚塵控制、噪音控制、交通疏導……從開工到完工,方方面面都必須考慮到。在保證工期的前提下,這就對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4日,我們’跑步‘進場,開始搭設圍擋。為了抓工期,從5月16日至8月底,我們每天都是晝夜施工,白天在道路兩邊施工,晚上到路中間進行管群橫穿施工。通過時間上的合理安排,以及各分專案之間的密切配合,既保證了工程進度,又降低了對交通的影響。”施工單位武漢市市政集團建設有限公司專案負責人肖志生說。

施工期間,白雲大道和興隆大道改造工程基本保持“滿負荷”。白雲大道上始終保持400多人的一線施工隊伍,最高峰達到600多人。目前,紅線範圍內的施工任務已完成,只剩道邊、道角及部分創面恢復工作,現場還有300多人正在加緊施工。

多方協作 力促專案推進

“工程處於主城區,地下管網相當複雜,這對整個施工是具有挑戰性的。”肖志生介紹,白雲大道地下管線有7種以上,包括通信、電力、供水、國防光纜、燃氣等。特別是深圳大道路口,地下管線像蜘蛛網,遷改難度大。加上此處要修建環形人行天橋,樁位多,加大了施工難度。

一處動工,八方支援。供水管道要遷改,市供水總公司員工組成專班到現場進行指導,協助安裝管道;弱電要移動,相應權屬單位的人就著路燈連夜遷改;熱力管道不能動,設計單位來優化方案,適當移動天橋樁位;國防光纜有影響,軍分區、部隊“開綠燈”鼎力支持;燃氣遷改有危險,燃氣公司技術人員全程“護航”。

“這個項目最難也最關鍵的工序就是供水管道遷改,供水管道不做好,後續的工作都難以開展。”市建管中心項目負責人唐潛介紹,因白雲大道上的主供水管直供老城區,如果遷移,就會造成整個城區大面積停水。為此,武漢市政設計院再次優化設計方案,將新建供水管道位置移到輔道,先將全線新建管道接通,再廢除老管道。7月22日至7月23日,因新老管道碰頭,荊門高新區?掇刀區、團林鋪鎮、麻城鎮計畫停水36小時。天熱市民用水量大,為減少給市民生活帶來的不便,市供水總公司全力搶工期,比計畫時間提前了12小時完工。

通行順暢 讓行走更安全

8月中旬,全線雨、污水管道,自來水管、橫穿道路管群管線、箱涵,現狀道路病害處理完成;9月初,全線景觀綠化基本完工;9月15日,三座人行天橋主箱梁吊裝完成,天橋成型;9月18日,工程完工通車。

記者在現場瞭解到,白雲大道上新設的3座天橋因部分征遷問題,還有梯坡道沒有安裝,後續工作仍在進行。儘管還未投入使用,對位於青年路、培公大道、深圳大道三個路口的天橋,周邊市民已經讚不絕口:“這三個地方建天橋很有必要,特別是十裡牌小學門口的那個,以後孩子們過馬路就安全多啦。”“星球這塊兒兩邊都是商業體,社區紮堆,人流量特別大,亂穿馬路的現象也多,有個天橋人也安全了,車也放心了。”

與象山大道不同,白雲大道有側分帶將車行道和輔道分開,為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在此次整治中,對車行道出入口進行了控制和歸併,改變了以往到處開口的狀況。武漢市政設計院總工程師趙彬強說,這種模式的道路開口,讓車輛和行人更加安全。

從5月4日到9月18日,經過130多天的奮戰,白雲大道和興隆大道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兩條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完工通車,不僅大大提升了荊門的城市品位,更與每一位荊門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中心城區出行,不是堵心而是順心、不是擔心而是安心,這不正是市民期盼的幸福感嗎?

周邊商業、居住社區聚集,人口、車流密集,揚塵控制、噪音控制、交通疏導……從開工到完工,方方面面都必須考慮到。在保證工期的前提下,這就對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月4日,我們’跑步‘進場,開始搭設圍擋。為了抓工期,從5月16日至8月底,我們每天都是晝夜施工,白天在道路兩邊施工,晚上到路中間進行管群橫穿施工。通過時間上的合理安排,以及各分專案之間的密切配合,既保證了工程進度,又降低了對交通的影響。”施工單位武漢市市政集團建設有限公司專案負責人肖志生說。

施工期間,白雲大道和興隆大道改造工程基本保持“滿負荷”。白雲大道上始終保持400多人的一線施工隊伍,最高峰達到600多人。目前,紅線範圍內的施工任務已完成,只剩道邊、道角及部分創面恢復工作,現場還有300多人正在加緊施工。

多方協作 力促專案推進

“工程處於主城區,地下管網相當複雜,這對整個施工是具有挑戰性的。”肖志生介紹,白雲大道地下管線有7種以上,包括通信、電力、供水、國防光纜、燃氣等。特別是深圳大道路口,地下管線像蜘蛛網,遷改難度大。加上此處要修建環形人行天橋,樁位多,加大了施工難度。

一處動工,八方支援。供水管道要遷改,市供水總公司員工組成專班到現場進行指導,協助安裝管道;弱電要移動,相應權屬單位的人就著路燈連夜遷改;熱力管道不能動,設計單位來優化方案,適當移動天橋樁位;國防光纜有影響,軍分區、部隊“開綠燈”鼎力支持;燃氣遷改有危險,燃氣公司技術人員全程“護航”。

“這個項目最難也最關鍵的工序就是供水管道遷改,供水管道不做好,後續的工作都難以開展。”市建管中心項目負責人唐潛介紹,因白雲大道上的主供水管直供老城區,如果遷移,就會造成整個城區大面積停水。為此,武漢市政設計院再次優化設計方案,將新建供水管道位置移到輔道,先將全線新建管道接通,再廢除老管道。7月22日至7月23日,因新老管道碰頭,荊門高新區?掇刀區、團林鋪鎮、麻城鎮計畫停水36小時。天熱市民用水量大,為減少給市民生活帶來的不便,市供水總公司全力搶工期,比計畫時間提前了12小時完工。

通行順暢 讓行走更安全

8月中旬,全線雨、污水管道,自來水管、橫穿道路管群管線、箱涵,現狀道路病害處理完成;9月初,全線景觀綠化基本完工;9月15日,三座人行天橋主箱梁吊裝完成,天橋成型;9月18日,工程完工通車。

記者在現場瞭解到,白雲大道上新設的3座天橋因部分征遷問題,還有梯坡道沒有安裝,後續工作仍在進行。儘管還未投入使用,對位於青年路、培公大道、深圳大道三個路口的天橋,周邊市民已經讚不絕口:“這三個地方建天橋很有必要,特別是十裡牌小學門口的那個,以後孩子們過馬路就安全多啦。”“星球這塊兒兩邊都是商業體,社區紮堆,人流量特別大,亂穿馬路的現象也多,有個天橋人也安全了,車也放心了。”

與象山大道不同,白雲大道有側分帶將車行道和輔道分開,為提高道路安全性和通行效率,在此次整治中,對車行道出入口進行了控制和歸併,改變了以往到處開口的狀況。武漢市政設計院總工程師趙彬強說,這種模式的道路開口,讓車輛和行人更加安全。

從5月4日到9月18日,經過130多天的奮戰,白雲大道和興隆大道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人們面前。這兩條道路綜合整治工程完工通車,不僅大大提升了荊門的城市品位,更與每一位荊門市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中心城區出行,不是堵心而是順心、不是擔心而是安心,這不正是市民期盼的幸福感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