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老師居然有這麼多的稱謂,你知道還有哪個

“老師”最初指年老資深的學者或傳授學術的人, 如《史記·孟子荀卿列傳》:“齊襄王時, 而荀卿最為老師。 ”後來, 人們把教學生的人也稱為“老師”,

如金代元好問《示侄孫伯安》:“伯安入小學, 穎悟非凡兒, 屬句有夙性, 說字驚老師。 ”其實, 在“老師”之外, 古代對教師的稱呼還有很多, 而且有些已經相當陌生——

【師長】

含有視老師為尊長之義, 是古時候對教師的尊稱之一。 《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 父母怒之弗為改, 鄉人譙之弗為動, 師長教之弗為變。 夫以父母之愛、鄉人之行、師長之智, 三美加焉, 而終不動, 其脛毛不改。 ”

【夫子】

原為孔子門徒對孔子的尊稱, 後來夫子成為人們對教師的尊稱。 《論語·子張》:“夫子焉不學, 而亦何常師之有!”

【山長】

是歷代對山中書院的主講教師的稱謂, 其出處源于《荊相近事》。 五代十國時期, 蔣維東隱居衡山講學, 受業者眾多, 蔣維東被尊稱為“山長”。 此後, “山長”成為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元代時, 各路、州、府都曾建有書院, 設山長。 明清沿襲元制, 乾隆時期曾一度改稱院長, 清末仍叫山長。 廢除科舉之後, 書院改稱學校, 山長的稱呼廢止。

【師父】

古代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所以也將老師尊稱為師父。 《呂氏春秋·勸學》:“事師之猶事父也。

【西席】

也稱西賓, 是對教師的一種尊稱。 其來源為這樣一個典故:漢明帝劉莊當太子時, 曾拜桓榮為師, 登皇位後, 他對桓榮仍十分尊敬, 常到桓榮住的太常府內, 聽桓榮講經。 漢代席地而坐, 室內座次以靠西向東為尊。 漢明帝雖貴為皇帝,

仍然給桓榮安排坐西面東的座席, 表示對啟蒙老師的尊敬, 此後, “西席”或“西賓”就成了對教師的尊稱。

【先生】

“先生”一詞的最初含義是先出生的人, 引申指長輩、知識豐富的人。 《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以及《國策》中的“先生坐, 何至於此”, 其中的“先生”均是稱呼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 後來, “先生”一詞被引申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 《禮記·曲禮上》:“從于先生, 不越路而與人言。 ”鄭玄注:“先生, 老人教學者。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