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什麼會有“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的說法呢?《教育面對面》“九一八”紀念日獨家解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編研部的陳皓博士(左)

中國地質大學附中的歷史名師李光(右)

穿越回到86年前, 看一看1931年9月18日, 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李老師:1931年9月18日夜, 在日本關東軍安排下, 鐵道“守備隊”炸毀瀋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築的南滿鐵路路軌, 並栽贓嫁禍於中國軍隊。 日軍以此為藉口, 炮轟瀋陽北大營, 是為“九一八事變”。 次日, 日軍侵佔瀋陽, 又陸續侵佔了東北三省。 1932年2月, 東北全境淪陷。

此後, 日本在中國東北建立了偽滿洲國傀儡政權, 開始了對東北人民長達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統治。 “九一八事變”也是十四年抗戰的起點。

“八年抗戰”和“十四年抗戰”的說法矛盾嗎?

陳博士: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經歷了一個由局部抗戰到全國抗戰的過程, 過去我們講八年抗戰, 是指1937年“七七事變”以後開始的全國性抗戰或者叫做全民族抗戰、全面抗戰。 “十四年抗戰”則是包含了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的局部抗戰在內的整個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過程, 在實質內容上並不存在矛盾, 毛主席在1945年4月24日黨的七大政治報告中曾經明確的指出:“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曲折的道路上發展起來的, 這個戰爭還是在1931年就開始了。

為什麼從前的學校教學, 很多人學習歷史後對“八年抗戰”記憶深刻?

李老師:最早版本的教材, 不講六七十年代的, 大概就是2002年以前, 老的通史版本, 實際上它的敘述是從九一八開始說起, 然後講到華北事變, 這個過程中講日本一個區域、一個區域地侵略,

然後我們如何一個一個抵抗。 2004版的教材進行了一個改動, 以人教版為例, 第四單元第十六課叫《抗日戰爭》, 那麼它把“九一八事變”, 還有“九一八事變”以前作為這個課的前言部分。 這個課的第一個標題, 寫的就是全面抗戰的開始, 如果按照這個書裡的話, 必然我們學的第一個大標題就是“七七事變”。 在這個過程中, 我們中學教材還是受一定的學術影響, 中國近現代史這一部分, 當時我們的主流編寫是按國共關係史來寫的, 這樣的話, 1927年到1936年國共是一個對質的時期, 1936年以後, 特別是“雙十二事變”以後形成了一個新的國共關係。 如果以這個角度來說的話, 正好就把1937年劃分切進去了。 在這我還要多說一句,
我們2004版中學教材人教版, 沒有出現八年抗戰史的這個明確的字眼。

學習歷史“十四年抗戰”部分, 有哪些注意事項?

李老師:給大家強調一下, 現在高考中可能會出一些材料題, 大家也要關注一下1937年以前的史實, 要加大這方面的複習比例。 還在用老教材的同學要注意, 前言部分, 像“九一八”像“一二八”像1935年的華北事變, 大家要關注1937年以前教材羅列的一些基本史實, 掌握這些史實的內涵和一些外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