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啟超:會說話,就是心裡裝著別人

對人來說, 嘴巴張開有兩件事:吃喝和說話, 說話交際在我們本身來講是一件極為平常的事情。

世上會說話的人很多, 梁啟超算其中一個。

我國語言學家王了一先生形容梁啟超的說話特色, 稱其:言之有物, 實為心聲, 一聲一咳, 俱帶感情。

會說話, 就是要有真情, 要把別人放在心上。

會說話, 就是表達要真誠

1918年徐志摩經張幼儀二哥張君勱引薦, 成為梁啟超的門下弟子。 徐志摩才情橫溢, 梁啟超對於這個弟子十分喜愛。

當時正值留學熱潮興起, 梁啟超建議徐志摩出國留學以增長見聞, 以為將來立身報國做準備, 徐志摩接受了梁啟超的建議。

1920年, 徐志摩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學位後與同伴前往英國, 一年後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 並對其心生愛慕。 林徽因此時雖已與梁思成定親, 不過按照梁啟超的說法, 父母只是為兒女搭橋, 成不成還要靠年輕人自己決定。

包辦婚姻的不自由, 新生的愛情火種, 這些都促使理想主義者徐志摩迫切地想要開始他新的人生。

徐志摩提出與張幼儀離婚, 要把“自由償還自由”, 讓“彼此重見生命之曙光”。

與徐志摩這種單純的理想主義並不同, 梁啟超看出徐志摩這種追求“夢想的神聖境界”行為必定要失敗, 又怕他不能承受挫折, 會墮落。

1923年梁啟超給徐志摩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 在信中, 梁啟超勸徐志摩“天下豈有圓滿之宇宙”“萬不容以他人之苦痛, 易自己之快樂。 弟之此舉, 其與弟將來快樂能得與否, 殆茫如捕風, 然先已予多數人以無量之苦痛”。

梁啟超的這些話, 字字懇切, 句句真誠。

會說話, 就是我把你放在心上, 以真誠之心待你。 不論時代怎樣變化,

真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說話要真誠, 不弄虛作假, 不費盡心機。 說話以愛為根基, 真誠的關心對方, 從愛的角度去表達, 會讓人產生力量。

會說話, 就是言語上尊重他人

1920年梁啟超寫了一本書《清代學術概論》, 脫稿之後, 梁啟超給胡適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胡適在學術上的建議。

梁啟超在信中說“關於此問題資料, 公所知當比我尤多, 見解亦必多獨到處, 極欲得公一長函為之批評, 既以裨益我……若公病體未平復, 則不敢請, 倘可以從事筆墨, 望弗吝教。 超對於白話詩問題, 稍有意見, 頃正作一文, 二三日內可成, 亦欲與公上下其議論。 ”

之後梁啟超又完成《墨子校釋》一書, 他致信胡適, 請胡適作序, 並希望胡適不客氣地在序裡“正其訛謬”。

梁啟超與胡適是兩代人, 胡適是梁啟超的後輩。 胡適出生時, 梁啟超已完成了“洞房花燭, 金榜題名”兩大人生樂事。 光緒年間, 當梁啟超被人看做輿論界驕子的時候, 胡适才剛離開家鄉, 來到上海。

可以說梁啟超是胡適年少時的“偶像”, 胡適曾說“我個人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

梁任公雖身為前輩, 但任公在給胡適的信中卻並未托大, 反而表現出一種謙虛, 一種對胡適的尊重。

一個會說話的人, 必定是一個有禮貌, 知謙遜的人。 常言道:好話一句三冬暖, 惡語一句六月寒。 從言語上尊重別人, 是一個人善良的底線。 把別人放在心裡, 在言語上尊重別人, 面對不如你的人, 不可倨傲, 面對你不如的, 不要卑微。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

梁啟超十分關心孩子們的成長,一生給兒女們寫了很多封信。

梁啟超與林長民多年好友,兩人更因兒女親事,成為兒女親家。1925年巨流河之戰中林長民生死未卜,此時林徽因正與梁思成在美國留學。梁啟超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面派人打探消息,一面給在美國的梁思成寫信。

梁啟超一面告誡梁思成“要自己十分鎮定,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一面又叮囑梁思成多加勸解林徽因,並讓梁思成轉告林徽因:“你可以傳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

對於失去依靠的林徽因來說,此時有人伸出手拉她一把,給她依靠與心理上的力量,無比重要。

林長民去世後,林家一下子失去支柱,林家的經濟情況與自己學費讓林徽因發愁。

在梁啟超寫給梁思成的信中,梁啟超讓思成轉告徽因:“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你們更不必因此著急”。梁啟超開導林徽因:“人之生也,與憂思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把對方放在心上,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言語給對方以安慰。謹言慎行,在說話之前要考慮你將要說出口的話是否會對對方造成傷害。講話不能只圖痛快,要學會換位思考,直率不是言語傷人的藉口。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會說話”都是一項重要技能。會說話不是阿諛奉承,專挑別人愛聽的話說,而是能在理解體貼他人的基礎上,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說話不是放棄真實的自己,而是在學會照顧理解他人。會說話,就是心上裝著別人,以誠待人,用心說話。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

梁啟超十分關心孩子們的成長,一生給兒女們寫了很多封信。

梁啟超與林長民多年好友,兩人更因兒女親事,成為兒女親家。1925年巨流河之戰中林長民生死未卜,此時林徽因正與梁思成在美國留學。梁啟超聽到這個消息後,一面派人打探消息,一面給在美國的梁思成寫信。

梁啟超一面告誡梁思成“要自己十分鎮定,不可因刺激太劇,致傷自己的身體”,一面又叮囑梁思成多加勸解林徽因,並讓梁思成轉告林徽因:“你可以傳我的話告訴她:我和林叔的關係,她是知道的,林叔的女兒,就是我的女兒。我從今以後,把她和思莊一樣看待”。

對於失去依靠的林徽因來說,此時有人伸出手拉她一把,給她依靠與心理上的力量,無比重要。

林長民去世後,林家一下子失去支柱,林家的經濟情況與自己學費讓林徽因發愁。

在梁啟超寫給梁思成的信中,梁啟超讓思成轉告徽因:“學費不成問題,只算我多一個女兒在外留學便了,你們更不必因此著急”。梁啟超開導林徽因:“人之生也,與憂思俱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會說話,就是懂得換位思考。把對方放在心上,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以言語給對方以安慰。謹言慎行,在說話之前要考慮你將要說出口的話是否會對對方造成傷害。講話不能只圖痛快,要學會換位思考,直率不是言語傷人的藉口。

不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會說話”都是一項重要技能。會說話不是阿諛奉承,專挑別人愛聽的話說,而是能在理解體貼他人的基礎上,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會說話不是放棄真實的自己,而是在學會照顧理解他人。會說話,就是心上裝著別人,以誠待人,用心說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