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抗戰中,每打死一個日本兵,能繳獲多少子彈?繳回幾支槍?

近年來, 抗日神劇層出不窮, 幾個人就能伏擊打倒幾十個鬼子, 吃個包子都可以當雷使, 一個人就可以繳回鬼子幾條槍, 而在真實的戰場上, 想繳獲鬼子的武器遠沒那麼簡單!

那麼, 在抗戰中, 每打死一個日本兵, 一般能繳獲多少子彈?繳回多少條槍?要解開這個答案, 我們先來看鬼子每個人每次出戰都攜帶了多少彈藥吧。

抗日劇

日本人不是傻子, 在瞭解到中國軍隊最主要是依靠繳獲來補充彈藥之後, 華北的日軍開始規定, 士兵每次出動不能攜帶過多彈藥。

到1939年以後, 日本每名步兵出動時隨身攜帶的彈藥一般不會超過40發, 騎兵不會攜帶超過60發子彈, 機槍手除外。 狡猾的日軍不但嚴格控制本國士兵攜帶的彈藥量, 甚至還對偽軍的彈藥儲備進行規定和監督。 這就造成了中國軍隊通過繳獲補充彈藥損耗的難度越來越大。

日軍, 其腰間攜帶的一個子彈盒可裝40發

不僅如此, 當時的中國軍隊所使用的子彈, 多數是複裝子彈, 也被稱為“翻造子彈”, 就是在撿回來的空彈殼裝上彈頭和底火, 重新做出一枚新子彈。

世界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 1941年, 日軍在獲取了中國軍隊翻造子彈的情報後, 竟然也對一枚小小的彈殼重視起來了。

這一時期, 中國軍隊在戰鬥中, 發現日本士兵也在撿彈殼了。 此時, 日本尚未投入太平洋戰爭, 完全沒有必要生產複裝子彈。 日軍撿彈殼的目的, 主要是避免彈殼被中國軍隊收走。 更有甚者。 日軍機槍手竟然在機槍的拋殼窗外面罩了一個大布袋, 這樣機槍拋出的彈殼就會被收集走。

繳獲的日軍戰利品

所以, 誰都不是吃虧的料。 從這些小細節中, 我們就能知道抗戰的艱辛程度和敵我雙方的較量。 每打死一名日本兵, 最多能繳獲20發左右的子彈, 繳回一條槍。

而我們每打死一個日本兵, 自己可能要犧牲1至3名士兵。 所以, 曾有一位抗戰老兵回憶裡說:“我們捨不得用每一顆繳獲而來的子彈, 因為每繳獲一顆子彈, 我就要失去一批戰友, 每一顆繳獲回來的子彈、槍、甚至是一把小刺刀、鋼盔上都帶著犧牲戰友的血液。 ”

正是抗戰中的那一代人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才換來了今天我們的生活。 當今天的我們充滿自信地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而不斷向這個世界前進時,

他們的事蹟和精神就是激勵我們不斷前行的強大力量!致敬, 那些無名英雄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