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北方人對南方飲食的評價是什麼?白飯饅頭 各有所愛

南方菜味道好, 口感好, 派系眾多, 各有特色。 作為北方人, 偶爾吃幾頓, 感覺是不錯的。 但是,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的是, 這些菜再好吃,

仍然不能代替北方人習慣的粗茶淡飯, 簡單的大餅麵條稀飯小菜這樣的搭配。 怎麼也替代不了。 並且, 很可能隨著年齡越來越大, 越發明顯。

北方人, 燒一鍋雜糧稀飯, 烙點發麵餅, 不用菜都能吃個大半飽, 要菜的話, 鹹菜, 拌個涼菜, 青蘿蔔加醬牛肉, 蘿蔔絲海蜇頭, 就可以下酒了。 吃饅頭發麵餅需要很多菜嗎, 似乎不是, 因而鹹一點好像也不是什麼問題。 蘸點辣子油也是很好的, 不是一個地方的吃法。

總體來說, 南方講究入口的第一味覺, 第一口感, 鮮, 甜, 辣, 麻等等, 北方講究咀嚼後的感覺。 地理上, 南方陽光好, 水資源豐富, 動植物生長週期短, 因此食物一般比較嫩鮮, 水分一般也比較多。 這種鮮味最容易被入口的第一感覺所感受。

上海菜場連北方的攤販都會用“嫩, 一燒就熟”來招攬當地顧客。

北方相反, 農作物生長週期長, 果實比較結實含水量少, 不容易從第一口感來體驗食物的味道, 只有充分咀嚼然後才能有所體會。

主食上有明顯的差異:大米水分多, 筋度低(最筋的還在東北),

第一口感甜。 麵粉製品之一的麵條(北方手工面), 水分少, 筋度高, 第一口感不明顯, 需要咀嚼才能嚼出甜味。 麵粉的另兩種製品, 饅頭和餅, 則更明顯, 尤其是餅, 北方的餅多為無油無鹽或少油少鹽, 甚至還很硬, 是必須通過咀嚼才能吃出香味的。 對比南方的餅, 多為多油多鹽甚至加辣, 追求第一口感吸引人, 而咀嚼後已無面香味。

除了小麥, 北方的雜糧比南方多, 像蕎麥, 燕麥, 高粱, 小米之類的, 綠豆紅豆就不說了, 全國都有。 而這些雜糧, 沒幾個是入口口感甜的, 用來熬稀飯、粥, 都要細細品味才能感覺到好吃, 如果加糖或者加油鹽, 反而破壞了本來的味道, 放肉更是影響太大了。 南方煲粥, 喝湯, 覺得湯鮮, 但北方人卻常常鍾愛無味的雜糧粥、小米粥甚至是最簡單的大米稀飯,

再好的菜配湯也不如大餅/手工面+稀飯。

所以月餅粽子之類的點心也有了南北之分。 如果非要添加些東西, 首選是糖, 其次是鹽, 一定不能有油和肉(菜)。 所以一到上海, 看到春捲這樣的鹹點心, 也是很吃驚的。

從麵食咀嚼後的回味來看, 烤制>蒸制>煮制, 均大於米飯, 筋度越高咀嚼回味越好, 然而越不容易在第一口感上體現。 為了增加第一口感, 加糖, 加油, 加蓬鬆, 回味卻也基本消失了。

穀物的區別不僅僅體現在主食和小吃上, 醋和酒也是因此有了南北區分。 北方用高粱麩皮等雜糧, 南方用糯米大米。 南方的醋入口更甜, 北方的山西醋入口沖而酸得重, 入口有點醬味, 而後根有微甜。

欣賞山西醋, 一定是接受了厚重的酸和後跟的甜, 喜歡江浙醋, 則是喜歡它的入口感覺。

白酒也是, 北方白酒沖, 硬, 沒有第一口感, 而南方酒則強調入口的感覺。 啤酒就不說了, 也有差別的, 在入口甜度上, 雖然北方也不用雜糧。

還有一點可能無關於題目, 就是米和米的差別很大, 而面和麵的差別不大。 2-3元的麵粉, 只要產地是華北或者西北, 其品質一般還都是不錯的, 只是注意一下用途, 普通粉全麥粉高筋粉, 價格不會差太多。 而大米, 價格差距就大了, 按照我家的習慣, 幾元的南方米或者掛牌東北米基本很難吃, 好吃的基本在10元左右或以上。 或許麵食製品的做法, 烤蒸煮, 對麵粉本身的要求並不高?只要下功夫揉。 而米飯則很要求米的品質。

再談就談到是否有判斷食物好不好吃的客觀標準了,有人提到過。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這種標準的。第一口感往往有很高的接受度,然而第二口感,如果沒有長時間的適應,那就很難接受。甚至這種適應必須是在小時候完成的。當地人覺得一種很厚很硬的餅很香,咀嚼後不是其它的油鹽餅能比的,但是讓一個習慣大米的人來吃,他不可能接受。食物的搭配,就更不能理解了。

主食的選擇如何影響到菜肴風格?米飯有“下飯菜”一說,而麵食基本沒有,除非是陝西以西的蓋澆類麵食,以麵條加菜成品的形式出現。饅頭和餅並不依賴下飯菜,完全可以靠乾糧吃飽,缺的只是水和鹽。水以稀飯的形式出現,有沒有米是無所謂的。鹽以放了醬的炒菜出現,所以賣相不好,味道上也只能稱得上鹹香味。當然,各個地方的特色菜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的。

北方有兩種主食的吃法值得注意,一是菜還沒有好,但是麵食已經蒸好或烙好的情況,很多人這時就已經很迫不及待地開始吃了,甚至能吃個半飽,這一般是不喝酒的人常見的情況。喝酒的人,則在酒足之後吃一些主食,饅頭花卷包子餅白麵條稀飯,似乎只是滿足下酒菜不能提供的充實感,不需要太多配菜。而南方酒後的米飯,基本上需要有下飯菜相配,如果沒菜,給人一種菜不夠像旅行團團餐的感覺,靠米飯頂飽。奇怪的是,北方同樣的情況則很少給人團餐的感覺,經常是紛紛表示只吃飯不用菜。不是客人作假,而是確實不用吃菜。熱情的主人在喝酒過程中會極力讓大家多吃菜,然而到了吃飯的階段,菜似乎就定格了,變成再吃個饅頭/包子/餅吧。本來只吃麵食比較淡,需要鹹味,但是前面菜已經吃過不少,鹹味夠了,就不需要菜了。

鹹香的菜和蒸烤的麵食很搭配,鹹味正好彌補主食的無鹽味,並且不會以極鮮的第一口感來沖淡麵食的回味感覺。換成清蒸魚或者回鍋肉這種南方菜,就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菜的味道會沖淡對主食味道的體驗。回鍋肉和南方加糖的饅頭面餅是可以搭配的,因為都是追求第一口感。

稀飯和粥,除了少數北方地區的粥有特指之外,一般情況下都是指用大米,小米或其他雜糧熬成的稀稀的東西,再稠也不會超過南方粥店裡的粥。當然我說的是家裡做的,北方城市裡餐廳做的各種粥很可能是照顧全國口味的“改良”版。

作為乾糧的搭配,稀飯必須是稀的,盛的時候甚至可以不要米。必須是無味無鮮的,原因和菜一樣。如果有所不一樣,可以接受鹹香型的穀物粥,不太破壞主食的口感,而加糖或有油有鹽的菜湯,肉湯,排骨湯是不太受歡迎的。

稀飯還可以和鹹香的菜相容,也是一方面。

下酒菜和家常搭配麵食主食的鹹香菜是不一樣的,在北方涼菜在下酒菜中地位很高,甚至是在冬天。一種是以白菜絲,青蘿蔔,粉絲,海帶,豆腐皮,等等素菜為主,冰涼的口感,簡單的調味,以醋為主,正好沖淡雜糧白酒帶來的入口沖感。另一種是醬過或煮過的肉類,以醬油調味為主,仍然會使用蘿蔔這種常見的素菜搭配。

作為北方人,很能接受那種毫無甜味,烤的面香味十足卻不太容易咬動的歐式麵包,配上簡單的乳酪塊,切點番茄黃瓜,喝點水或者毫無甜味的大麥啤酒,是很滿足的一餐。喝水?很多北方人沒有稀飯寧願喝水也不太願意喝湯的。畢竟水不會破壞其他食物的味道。

最後解釋一下,本文只是本人總結歸納的一種普遍現象,具體家庭或地區的飲食未必嚴格符合文中特點,甚至有的北方家庭完全以米飯為主食,畢竟現在各種交流都非常方便了,尤其是大城市。文中的口味基本是以傳統飲食的小城市以下人口為參考的。

再談就談到是否有判斷食物好不好吃的客觀標準了,有人提到過。我個人認為是沒有這種標準的。第一口感往往有很高的接受度,然而第二口感,如果沒有長時間的適應,那就很難接受。甚至這種適應必須是在小時候完成的。當地人覺得一種很厚很硬的餅很香,咀嚼後不是其它的油鹽餅能比的,但是讓一個習慣大米的人來吃,他不可能接受。食物的搭配,就更不能理解了。

主食的選擇如何影響到菜肴風格?米飯有“下飯菜”一說,而麵食基本沒有,除非是陝西以西的蓋澆類麵食,以麵條加菜成品的形式出現。饅頭和餅並不依賴下飯菜,完全可以靠乾糧吃飽,缺的只是水和鹽。水以稀飯的形式出現,有沒有米是無所謂的。鹽以放了醬的炒菜出現,所以賣相不好,味道上也只能稱得上鹹香味。當然,各個地方的特色菜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東西的。

北方有兩種主食的吃法值得注意,一是菜還沒有好,但是麵食已經蒸好或烙好的情況,很多人這時就已經很迫不及待地開始吃了,甚至能吃個半飽,這一般是不喝酒的人常見的情況。喝酒的人,則在酒足之後吃一些主食,饅頭花卷包子餅白麵條稀飯,似乎只是滿足下酒菜不能提供的充實感,不需要太多配菜。而南方酒後的米飯,基本上需要有下飯菜相配,如果沒菜,給人一種菜不夠像旅行團團餐的感覺,靠米飯頂飽。奇怪的是,北方同樣的情況則很少給人團餐的感覺,經常是紛紛表示只吃飯不用菜。不是客人作假,而是確實不用吃菜。熱情的主人在喝酒過程中會極力讓大家多吃菜,然而到了吃飯的階段,菜似乎就定格了,變成再吃個饅頭/包子/餅吧。本來只吃麵食比較淡,需要鹹味,但是前面菜已經吃過不少,鹹味夠了,就不需要菜了。

鹹香的菜和蒸烤的麵食很搭配,鹹味正好彌補主食的無鹽味,並且不會以極鮮的第一口感來沖淡麵食的回味感覺。換成清蒸魚或者回鍋肉這種南方菜,就會產生明顯的影響,菜的味道會沖淡對主食味道的體驗。回鍋肉和南方加糖的饅頭面餅是可以搭配的,因為都是追求第一口感。

稀飯和粥,除了少數北方地區的粥有特指之外,一般情況下都是指用大米,小米或其他雜糧熬成的稀稀的東西,再稠也不會超過南方粥店裡的粥。當然我說的是家裡做的,北方城市裡餐廳做的各種粥很可能是照顧全國口味的“改良”版。

作為乾糧的搭配,稀飯必須是稀的,盛的時候甚至可以不要米。必須是無味無鮮的,原因和菜一樣。如果有所不一樣,可以接受鹹香型的穀物粥,不太破壞主食的口感,而加糖或有油有鹽的菜湯,肉湯,排骨湯是不太受歡迎的。

稀飯還可以和鹹香的菜相容,也是一方面。

下酒菜和家常搭配麵食主食的鹹香菜是不一樣的,在北方涼菜在下酒菜中地位很高,甚至是在冬天。一種是以白菜絲,青蘿蔔,粉絲,海帶,豆腐皮,等等素菜為主,冰涼的口感,簡單的調味,以醋為主,正好沖淡雜糧白酒帶來的入口沖感。另一種是醬過或煮過的肉類,以醬油調味為主,仍然會使用蘿蔔這種常見的素菜搭配。

作為北方人,很能接受那種毫無甜味,烤的面香味十足卻不太容易咬動的歐式麵包,配上簡單的乳酪塊,切點番茄黃瓜,喝點水或者毫無甜味的大麥啤酒,是很滿足的一餐。喝水?很多北方人沒有稀飯寧願喝水也不太願意喝湯的。畢竟水不會破壞其他食物的味道。

最後解釋一下,本文只是本人總結歸納的一種普遍現象,具體家庭或地區的飲食未必嚴格符合文中特點,甚至有的北方家庭完全以米飯為主食,畢竟現在各種交流都非常方便了,尤其是大城市。文中的口味基本是以傳統飲食的小城市以下人口為參考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