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張百熙:憂樂幾人在,戎馬關山愁(上)韋力撰

張百熙被稱為中國大學之父, 因為他創辦了京師大學堂, 而此堂正是北京大學的前身。 嚴格來說, 京師大學堂的創辦人並非是張百熙, 因為該學堂創建於光緒二十四年, 康有為是當時的提議者之一, 當年的七月四日, 光緒帝正式批准成立, 而委派孫家鼐負責, 孫之後則是許景澄。 戊戌變法失敗後, 所有新政一律廢止, 唯一的劫余則是京師大學堂。 為什麼不將這個新政也一併廢除?一種說法是因為建立得早, 但這種理由似乎難以成立。

雖然京師大學堂沒有被關閉, 但實際上也已經停頓了下來, 八國聯軍打入北京時,

京師大學堂的學生們有的逃離有的請假, 於是許景澄向朝廷請求“裁撤”, 接著慈禧下令學堂停辦。 義和團風暴後, 清政府又重開新政, 廢科舉辦學堂, 於是京師大學堂又接著辦了起來, 這一次, 朝廷任命張百熙為管學大臣主抓此事。 光緒二十八年, 張百熙給朝廷上了封奏章, 該奏章名為《奏辦京師大學堂》, 該文中有這樣一段話:“惟是從前所辦大學堂, 原系草創, 本未詳備。 且其時各省學堂未立, 大學堂雖設, 不過略存體制, 仍多未盡事宜。 ”

登山的路

當時張百熙的工作表面上是恢復京師大學堂, 但實際上為創辦。 因為京師大學堂在孫家鼐、許景澄任內, 其教學內容仍然是聖經、理學, 名為大學堂, 實為封建大書院;且一再停辦, 校舍狹小殘破, 毫無近代高等教育的內容實質與規模。 而張百熙在主持京師大學堂時, 乃除舊換新, 基本上以新的近代科學技術代替舊的封建經學, 以近代教學管理與方法, 代替舊的封建書院的教學管理與方法, 將徒然掛了一塊‘大學堂’招牌的大書院,

基本上改造成了一所新式大學。 因此, 在這個意義上看, 可以說張百熙創辦了京師大學堂。 有人說他是中國‘大學之父’, 也有一定道理。

張百熙墓全景

張百熙為了大學堂的建設可謂盡心盡力, 比如李肖聃在《湖南省志初稿·藝文志》中評價張百熙的《退思軒詩集》時稱:“庚子之後,

為士望所重, 以某部尚書, 授為管學大臣, 兼管京師大學堂事務。 時以大學堂總教習難得其人, 跪請桐城吳汝綸起任其職, 汝綸不得已而強諾之, 士稱其下士禮賢, 為近代公卿所未有。 ”他為了能夠辦好大學堂, 特地請桐城派的吳汝綸出山做總教習, 但吳堅持推辭, 於是張百熙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沒辦法, 吳只好答應了下來。 他能如此的禮賢下士, 作為朝中高官, 少有人能做到這一點。

其實在此之前, 張百熙還曾因為舉薦他人而受到了處分, 這位被舉薦者正是康有為。 《清史列傳》中稱:“九月以濫保康有為等, 部議革職, 加恩改為革職留任。 十二月開複處分。 ”戊戌變法失敗後, 康有為逃了出去,

但舉薦他的張百熙卻受到了處分。 對於這件事, 張百熙多有辯解, 李伯元在《南亭筆記》中錄有張百熙寫給瞿鴻禨的一段話:

方諮送某某時, 嘗聲明酌中採取等語, 雖亦覺其危言讜論, 不無偏激, 而通曉時事, 似有過人之才。 不謂包藏禍心, 陷於悖逆, 至於如是, 是則愚蒙無識所未及深察隱微者矣。 往昔論列時流, 將以某名並舉, 經我老前輩指示, 乃速去之, 以近於不孝而黜之于剡章, 豈有覺其不忠而反登諸薦犢?……鄙意于某某, 初非有黨同之見, 特以自信太過, 其弊一至如此, 此則非惟寡識, 亦坐不學之過矣。

此信中的“某某”, 指的就是康有為。 張說受了康的蒙蔽, 他沒想到康會有那麼大的野心。 張在這裡罵康, 是否為真實的心態, 後人有不同的解讀, 也有人說這是張百熙在替自己開脫。張究竟對康的態度如何也只能任人猜測了。

《約章成案匯覽甲篇》十卷,清光緒三十一年序上海點石齋石印本,張百熙序言

此信的收件人瞿鴻禨跟張百熙有很深的淵源關係,他們二人都是湖南人,並且共同就讀于長沙妙高峰的城南書院,而後二人又都考取了進士,二人最初的關係也很不錯,可是後因政見不同而漸漸疏遠。他二人的同鄉葉德輝在《退思軒詩集》一書中寫了一則跋語,此跋的第一段為:“光緒末造,湖南有二巨公立朝為天下屬耳目者,一為善化瞿文慎公鴻禨,一為長沙張文達公百熙也。二公皆以詞臣受兩宮特達之知,文慎協揆坐,文達參新政,海內外品目人物者必曰瞿、張,猶之光緒中葉清流仰鏡之翁、潘也。”

光緒末年,湖南有兩位重要人物在朝中任官,一是瞿鴻禨,另一位就是張百熙,而天下人又將其二人並稱。對於二人之間的不同,葉德輝又在該跋中說到:“二公為政,附和變法,尤喜汲引新進少年。余壯時亦荷二公青垂,而心竊以為未可。大抵文達天性寬泛,時為文慎所猜疑,由其門多雜賓,授人以詆諆之隙。文慎熱中富貴,與文達同其趨時尚,本非由衷,但心目較文達靈巧,然其速亡國之禍則一也。”二人都贊同變法,而葉與這二人都有交往,所以他在此評價出了瞿、張二人在性格及行為處事上的不同。雖然瞿、張在性格上有這麼大的區分,但葉認為他二人的做法都對清朝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而李肖聃在《退思軒詩集》提要中也說:

晚清湘籍京寮,瞿、張並稱,鴻禨智術深沉,慎於接物,非百熙所及;而百熙宏獎英俊,維護善類,沒而門人故吏謳頌不衰,京師嶽雲別業之公祭,京朝官懷德慕思,有泣下者。清臣由翰林起家,得諡文達者,紀昀、阮元、裘曰修暨百熙才及五人,其譽望之重可知。

《也儂詩草》十卷,清光緒二十八年宜春閣木活字本,張百熙序言

李肖聃說,雖然瞿、張並稱,但瞿比張要精明得多,而張百熙特別喜歡提攜後進,所以他故去後,那些門人不斷地歌頌他。李說清代總共有五位文臣去世後被諡為“文達”,而張百熙為其一。能跟紀曉嵐與阮元並稱,可見朝廷也很看重張百熙在文化上的貢獻。

但是,張百熙對任何人都熱情扶植,也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聲譽,比如朱德裳在《三十年間聞見錄》中說:“張孝達、張百熙在晚清同負重望,百熙為管學大臣,延曹汝霖、章宗祥為譯局日文翻譯,用其所長,為辦學服務也。張孝達手創兩湖書院,黃克強、吳綬卿均出其中。一時謂百熙之門多出賣國賊,孝達之門多出革命黨。”這段話將張之洞與張百熙並稱,說他二人共同喜歡獎勵後進,然而二人的弟子門生到後來的結果卻差異很大。張之洞的門生裡出了不少位革命黨人,而張百熙的門生中卻出了不少的漢奸。

也有人說這是張百熙在替自己開脫。張究竟對康的態度如何也只能任人猜測了。

《約章成案匯覽甲篇》十卷,清光緒三十一年序上海點石齋石印本,張百熙序言

此信的收件人瞿鴻禨跟張百熙有很深的淵源關係,他們二人都是湖南人,並且共同就讀于長沙妙高峰的城南書院,而後二人又都考取了進士,二人最初的關係也很不錯,可是後因政見不同而漸漸疏遠。他二人的同鄉葉德輝在《退思軒詩集》一書中寫了一則跋語,此跋的第一段為:“光緒末造,湖南有二巨公立朝為天下屬耳目者,一為善化瞿文慎公鴻禨,一為長沙張文達公百熙也。二公皆以詞臣受兩宮特達之知,文慎協揆坐,文達參新政,海內外品目人物者必曰瞿、張,猶之光緒中葉清流仰鏡之翁、潘也。”

光緒末年,湖南有兩位重要人物在朝中任官,一是瞿鴻禨,另一位就是張百熙,而天下人又將其二人並稱。對於二人之間的不同,葉德輝又在該跋中說到:“二公為政,附和變法,尤喜汲引新進少年。余壯時亦荷二公青垂,而心竊以為未可。大抵文達天性寬泛,時為文慎所猜疑,由其門多雜賓,授人以詆諆之隙。文慎熱中富貴,與文達同其趨時尚,本非由衷,但心目較文達靈巧,然其速亡國之禍則一也。”二人都贊同變法,而葉與這二人都有交往,所以他在此評價出了瞿、張二人在性格及行為處事上的不同。雖然瞿、張在性格上有這麼大的區分,但葉認為他二人的做法都對清朝的滅亡負有一定的責任,而李肖聃在《退思軒詩集》提要中也說:

晚清湘籍京寮,瞿、張並稱,鴻禨智術深沉,慎於接物,非百熙所及;而百熙宏獎英俊,維護善類,沒而門人故吏謳頌不衰,京師嶽雲別業之公祭,京朝官懷德慕思,有泣下者。清臣由翰林起家,得諡文達者,紀昀、阮元、裘曰修暨百熙才及五人,其譽望之重可知。

《也儂詩草》十卷,清光緒二十八年宜春閣木活字本,張百熙序言

李肖聃說,雖然瞿、張並稱,但瞿比張要精明得多,而張百熙特別喜歡提攜後進,所以他故去後,那些門人不斷地歌頌他。李說清代總共有五位文臣去世後被諡為“文達”,而張百熙為其一。能跟紀曉嵐與阮元並稱,可見朝廷也很看重張百熙在文化上的貢獻。

但是,張百熙對任何人都熱情扶植,也會給自己帶來負面的聲譽,比如朱德裳在《三十年間聞見錄》中說:“張孝達、張百熙在晚清同負重望,百熙為管學大臣,延曹汝霖、章宗祥為譯局日文翻譯,用其所長,為辦學服務也。張孝達手創兩湖書院,黃克強、吳綬卿均出其中。一時謂百熙之門多出賣國賊,孝達之門多出革命黨。”這段話將張之洞與張百熙並稱,說他二人共同喜歡獎勵後進,然而二人的弟子門生到後來的結果卻差異很大。張之洞的門生裡出了不少位革命黨人,而張百熙的門生中卻出了不少的漢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